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制约因素
1、社会保障功能不全。
目前的农村社会保障只是国家对部分生活困难的农民所尽的一
种关怀、义务和责任,所采取的保障措施是福利救济性质的、只体现生活功能,还没有跨越到社会化的,既发挥生活功能又发挥生产功能的社会保障整体功能。主要表现在受保障的对象少和保障项目残缺。目前除了福利、医疗、救济以外,没有其他更多的项目,养老还处在试点阶段,如工伤、大病救助、生育,有的地方尚未涉足,有的地方虽然已经涉足了但还很不规范。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不全,而且各项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未能形成配套,构不成整体优势。
2、制度建设不平衡,工作进展不平衡。
有的工作比较规范,如新农合制度、农村低保制度、救助制度、五保制度;有的工作有制度,但刚刚起步,如农民工的保障制度;有的没有制度,刚刚试点,如农民的新型社会养老保险。有的区县工作尚未完全展开。
3、管理水平低下。
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
(1)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在大多数地方是征缴、管理与使用集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控监督,保障基金使用混乱。
(2)农村社会保障条块分割,管理混乱,既无统一的管埋机构,也无统一的管理办法。民政部门、计生委、基金会、寿险公司等机构都涉及农村社会保障,导致相互扯皮,办事效率低下的状况随处可见
(3)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缺乏科学性,往往是一哄而上。这样,农民在社会保障上的投入会冒极大的风险。
4、资金缺乏,来源单一。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是以农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次之,国家为补充。定西市所辖七县区均为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且所占比例高,个人缴费困难。同时,各级财政统一负担社会保障资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县区财政困难,社会保险费存在财政应拨付部分不能及时到位的现象。另外,保险缴费基数逐年提高,扩面难度不断增加。
5、发展不平衡,水平低。
东部地区已经开始了城乡统筹,而我们西部贫困地区城市社会保障和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差距比较大。西部地区贫困人口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社会保障无论是范围还是标准,相对于城镇而言还是很低的。占人口总数20%的城镇居民享受89%的社会保障,而占人口80%的农村居民,享受社会保障的仅是11%。个体工商户参加养老保险,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仍然很低,社会养老金供给人均不足200元。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知识网)
第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能够保证社会经济安全地运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必然会出现竞争和优胜劣汰,如果企业或者劳动者个人在竞争中暂时被淘汰,就要由社会来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而社会就是通过建立保障体系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只有依靠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需要。
我国原有社会保险制度的筹资是采取作为企业营业外列支、实报实销、冲减利润的方式。这在“统收统支”的体制下,社会保障实际上成为“企业保障”。一方面使国有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另一方面又造成新老企业负担不均。这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因此,只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才能切实地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第三,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
社会保障体系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状况的重要方面,社会保障的功能不仅在于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它能够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保障,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都能够得到保障。而这一点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
要体现。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使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够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
总之,建立和健全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