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李清照前后期词中的“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第15 卷第 4 期1999年12 月

谈李清照前后期词中的“愁”

杨杨赵永安

作者简介杨杨,郑州牧业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在现存的李清照词作中,写“愁”的作品占有一定的比重。本文认为:李词之“愁”,南渡前以“闺愁”、“闲愁”为主,南渡后以“家愁”、“乡愁”为重。其后期词作更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较深刻的思想性。

关键词:李清照宋词愁

写“愁”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所常见的一种主题,也是历代词人诗家所常抒发的一种思想感情。宋代李清照(1084 - 1155年)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词人之一,她的创作道路,以南渡为界,划分为生活美满的前期与国破家亡后流离凄苦的后期。

(一)李清照的少女时代,由于她生活幸福快乐,性格天真活泼开朗,少年不识愁滋味,此期她几乎与“愁”字无缘,因此她的词也多表现出了无忧无虑的思想感情,对生活充满热爱。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李清照已由天真无邪、活泼快乐的少女走向多愁善感的青年。青春的情怀,人生的滋味,渐渐潜入她的心头。此时作者的词表现了一种忧愁的情调,词人通过婉约含蓄的笔触,表达了自己所处深闺的“闺愁”和少妇的“闲愁”。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历来为人们所称颂。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的开头两句表明昨夜风急,雨却疏疏落落,作者刚从睡梦中醒来,残存的酒意仍未消,但她却急于知道:经过昨天风雨的洗礼,外面的花是否美丽依旧?是否遭到了风雨的摧残?这里隐约透示出作者一种淡淡的忧愁。作者此时心情十分复杂,当她问正在卷帘的侍女,侍女此时却不能了解词人急切的心情,因此,只是漫不经心地、淡淡地答了一句:海棠依旧。最后两句作者担忧花被摧残,新的忧愁又上心头。这里的色深-7120),也是一首写闺房闲愁,独处寂寞的词,它描写了词人日常生活中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一天。从以上二首《浣溪沙》词中,均能表现出李清照在青年时期所处深闺中淡淡的“闺愁”和所处少妇时期的淡淡的“闲愁”。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在青春时期和少妇时期的感伤情绪,这些感伤情绪都是由她的忧愁而不断引发出来的。李清照十八岁时与诸诚太学士赵明诚结了婚,婚后夫妻俩志同道合,情趣相投,感情真挚,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但也并非没有缺憾,由于丈夫赵明诚出仕,因此夫妇之间不得不多次离别,常常牵动她的离情别绪,此时她的词常常表达一种离愁。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佳作。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深笃爱情,吐露了不忍离别的相思之苦,感情是深沉炽热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第二句表明作者孤独寂寞独自一人词中的首句不仅刻画出四周的景色,也是悲欢离合的象征。淡淡的离愁渐渐显出。

“云中谁寄锦书来-6853,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使作者愁闷的心情越发加重。下片作者直吐胸臆,其中最后几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与丈夫分居两处,心已笼罩深愁,她却努力不让自己去思念亲人,

但紧锁的愁眉刚刚舒展,惦念之情又重上心间。作者通过含蓄委婉的笔触,表达了“瘦”字不仅仅只代表鲜花的日渐稀少,实质是表现了作者对即将逝去的春天流露出惋惜之情。

李清照的《浣溪沙》(淡荡青光寒食天)一词,表现了作者一种若有若无的淡淡闲愁。还有一首《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自己的哀愁及幽怨的思想感情。

作者前期表达“离愁”的作品还有很多,其中颇多名句。

比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三句绝佳句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深挚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丈第15 卷第 4 期杨杨等:谈李清照前后期词中的“愁”

夫表现出的离思的凝重,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点绛唇》(寂寞深闺)一词的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表明庭院深闺,词人独守空房,内心却寂寞愁苦,深婉情长却又无法排遣和愁怀。词人早年的作品写愁,大都写她贵族少女、少妇的生活,抒发了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是一种悠闲、风雅的情调。

二南渡之后,即到了李清照创作的后期,由于国破家亡,生活的颠沛流离,因此她后期的词作多写其对国事的忧思和生活流落的痛苦,一部分词兼有豪放色彩。此期的词大多表现了一种“乡愁”、“家愁”、“国愁”,词的思想内容较前期也更加深刻,具有更深的社会意义。如《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一词,就是李清照南渡后眷念沦陷的北方而作,其中“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一句中的“寒”、“残”两字已透出作者心里的忧愁,为何忧愁呢?“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一句语气陡然一变,原来是词人因不能忘记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而借酒一醉,以摆脱自己浓重的“乡愁”,这里词人的思乡之情已凝成一股强烈的亡国之恨。

词人以前在《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一词中写过“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这与上首《菩》词比,同样写酒醉,同样是忘记卸下鬓上的梅花,但《诉》词写的是对丈夫离别的思念,情致较缠绵,而《菩》词深化了主题--“乡思”,比《诉》深刻真挚得多。

作者还有一首词《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也是表达了他思念故国旧家的感情。其中前三句:“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十分鲜明地表现了作者深深怀念故国的情景。

像这样表达“乡愁”的词还有几首,由于词人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内心郁积着国破家亡的无限愁苦,在这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词人道出了思念故乡之情,正是人们背井离乡、骨肉分离的共同感受,因而这些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建炎三年(1129 年), 赵明诚在移管湘州途中,突然病故这对李清照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从此词人开始了孤苦无依的、寄人篱下的生活。《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一词就像一只失伴的孤雁发出凄凉的哀鸣,寄托她对亡夫的深挚感情与凄楚的哀思,表达了她深深的“家愁”。这虽是一首悼念亡夫的词,但从中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人民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这一时期的词和前期的“闺愁”、“闲愁”对比,思想意义就更深刻了。

由于国家的破碎,生活的漂泊,孀后的寂寞,作者晚年的生活凄凉孤苦,种种生活的磨难,使她此时的“愁”已太深、太浓、太重。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一词是作者在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 年), 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这时,作者处于晚年时期,正值国破家亡之中,丈夫死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这里的“愁”充溢字里行间。这是一首哀婉绝伦的词,词人千般无奈、万种哀愁,全部诉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