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信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谈微信平台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摘要

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让每个家庭都拥有了电脑,人手一部手机也成为了现实。从腾讯推出的引起全国人民热潮的农场种菜偷菜游戏,到如今的微信与微博等聊天工具的广泛使用,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计算机编织的网络里,沉溺于此而不愿自拔。诚然,聊天工具以方便快捷,灵活智能等优势受到了教师以及家长的喜爱。通过微信平台,教师与家长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教师能及时地向家长汇报孩子每天在校的情况,家长也能够随时询问教师孩子的学习状况,似乎有了这种平台,教师与家长之间达成了和谐,对孩子的教育容易了许多。但其实微信平台下充斥的大量的“心灵鸡汤”对家庭教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家庭教育不再是父母以自身学识和经历培养孩子,而变成了盲目采用未经证实的教育方法在自己孩子身上试验。不仅如此,家庭教育还受到了来自家长本人与教师的威胁,家长把微信平台当成了监管的工具。而教师每天把作业任务发给家长,家长就对照此严格地给孩子一一检查,监督,家庭教育又变成了教师主导,家长执行,学生听命的活动。而忽略了作为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

关键词

微信平台家庭教育心灵鸡汤作业

一、心灵鸡汤是圣药还是毒药?

的确,在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刷朋友圈动态,点赞,阅读公众平台推送的文章的习惯,当浏览到令自己非常认可,或者是很有趣,很励志的“心灵鸡汤”时,会忍不住转发收藏,再加上一句:“说的太好了,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如今的**现状堪忧,值得所有人反思”,“生活很困难,我们要加油,坚持”如此之类的话,在我们看来这只不过是每日的消遣,证明活跃在朋友圈子而已。但我们是否想过,“心灵鸡汤”泛滥的社会,里面的文章,建议真的那么有效吗,或是真的不会起反作用吗?

有些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待孩子的教育自身没有什么好的教育经验,便想方设法地从别处获取教育经验,又不能准确判断那些建议的可行性,每每看到微信平台上推送的《家庭教育十条原则》,《给父母的忠告》,《如何将孩子培养成才》

如此的帖子,深信不疑,将其视为“圣药”,一一地在孩子身上实施。把微信平台上推的“心灵鸡汤”当成了家庭教育最好的疗法。

很明显这是存在问题的,微信平台上的文章大多是小编从各处汇总得来,没有任何的实践证明,看似很科学合理,其实漏洞百出。我哥哥嫂子也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历工作都不错,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方法全都是祖辈的经验或者是网上推的“家庭教育几大建议”得来的。比如我小侄女现在三岁,每次看见她都穿的和一只熊一样,又多又厚,我就会问一句:“孩子不难受吗,裹这么紧行动很不方便吧?”她的父母却说:“防止孩子着凉,感冒发烧就不好了,热一点没关系,可不能把孩子冻着。”说着还把微信上的文章给我看,《家庭教育的几大注意点,别让粗心毁了你的孩子》,而其中就有一项“注意孩子保暖,要知道多少不治之症都是由不注意的感冒流涕引起的”。我对此很无语,却不知道怎样说服一个深受“心灵鸡汤”洗脑的父母。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曾特别提到“大多数孩子的身体都由于娇生惯养而弄坏了,至少是因此受到了损害。无论夏天还是冬天,孩子们都不应穿的过暖或捂得太严。英国人无论冬夏都穿着同样的衣服,并不会感冒生病,而我们的孩子受一点凉,就会出现问题。这说明如果我们的身体从一开始就养成习惯,是什么都经受得住的。”1

公众平台上的“心灵鸡汤”大多喜欢举个别案例,围绕此展开分析,然后得出最后的结论。细细分析开来,每个孩子个性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又怎么可能教育方法一样呢。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孔子几千年前就说过“因材施教”。2而这些“心灵鸡汤”却只通过个例就敷衍地把建议写的绝对化,以此显示它的专业性,很多父母就是上了这个当。

我于2016年11月25日采访了扬州市第一中学的一名教育经验丰富的唐老师,她现在担任高三班的班主任,同时也是一位七岁男孩的母亲,以下是她对于微信平台上“心灵鸡汤”的看法。“网上的鸡汤文绝大多数都是瞎扯,我有时也会看,但也就是看看而已,偶尔会采用其中某些观点,绝不会盲目崇拜鸡汤文。微信公众号想做出口碑其实也不容易,选文很关键,最难的是保持高水准。有些家长网上看到什么文章都当成圣经一样供着。我就教过一个学生,上课睡觉,不服管教,父母来了反过来教育我,说让我们不要担心,要‘静等花开’。这个典

1洛克《教育漫话》

型就是被网上鸡汤文洗脑成功的,对于孩子过于宽容,或者说就是过度纵容,所以说孩子暴露出来的问题归根结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这是一名教师对现在很多家庭教育的不满,上面的父母已然被“心灵鸡汤”洗脑成功。“静待花开”原意是不要急躁,慢慢等待花开(成熟)的日子。引用到教育上,就是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要着急,要相信每个孩子有不同的花期,要等待他绽放的那一天。看起来很合理,但如果这朵花一开始根基就不牢,水分,养分就不足,它还能够茁壮健康的成长吗?同样地,如果孩子已经因为从小父母教育方式不对,性格变得顽劣蛮横,如此“静等花开”换来的只会是孩子越发地目中无人吧。可是父母却一昧地只看到了这四个字,而体会不到这四个字隐藏的含义。这些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作者或许也想不到会有家长如此的断章取义,看到什么都不假思索地当成救命良药吧。更想不到鸡汤文会对很多家庭的教育造成严重伤害吧。

凡事都有两面性。微信平台上推送的的文章也是如此,很多鸡汤文都有极高的借鉴意义,但是借鉴不是生搬硬套,关键是看你怎么去巧妙地理解其中的观点。比如当你看到罗曼罗兰的“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3你就要明白他想要表达的是对自己要有信心,要不断地开拓努力,用实际可行的方法获取成功。但是如果你理解成了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有信心,终有一天会成功,那你就太肤浅了。那是自负,而不是自信。父母在阅读到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鸡汤时,也要做到取舍二字,不能片面歪曲其中的意思,莫要让鸡汤这碗圣药变成毒药,成为家庭教育最大的威胁。

二、微信平台成为“摄像头”

通讯工具的普及是大势所趋,我们能做的就是顺应潮流,健康绿色地使用微信等社交软件,最大限度的发挥它跨越距离,时间,随时随地可以与远方的家人视频,也可以与公司汇报工作,还可以与朋友联络感情的优势。对教育来说,教师与家长有了更方便的沟通平台,对孩子的教育更加有益了。但是如今,设计这些软件的最初目的正在慢慢变质,微信平台成为了家长监督或者说监视孩子的手段,成了“摄像头”。家庭教育走上了误区。

在新京报进行的“你在孩子社交好友名单中吗”的调查中,40%的家长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