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母细胞瘤【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目录
·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有显著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先解除颅内压增高,可作肿瘤 切除或脑脊液分流手术,手术尽量切除肿瘤,有人则认为广泛切 除肿瘤易导致肿瘤播放,主张只切除部分肿瘤,打通第四脑室即 可。手术可用枕部正中切口,咬开后颅窝骨质后,可见小脑蚓部 膨隆增宽,或可在枕大池中见到肿瘤,吸引器方向指向导水管下 口方向。可采用隧道式吸除的方法,上极一旦吸透,可见到大量 脑脊液涌出,随之扩张的导水管开口清晰可见,此时可见到肿瘤 与第四脑室底之分界,以此为标志切除肿瘤,可避免操作影响脑 干。肿瘤如为硬纤维型,则可向其两侧剥离,阻断其血供来源, 肿瘤常可完整取下。此外,操作时止血要彻底,肿瘤表面的血管 用双极电凝,并及时冲洗冷盐水降温。肿瘤切除后,脑干侧瘤床 之渗血可用棉片压迫止血。结束手术时,被肿瘤梗阻的脑脊液循 环应重新恢复,一般硬膜不缝合,逐层缝合伤口。 还有化疗以及放疗。
返回目录
·病因
近来的研究认为髓母细胞瘤由原始神经干细胞演化而 成,此类细胞有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等多种细胞 分化的潜能,属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s)是一种神 经母细胞瘤,其位于后颅窝者又专称为髓母细胞瘤。 后颅窝中线处的髓母细胞瘤来源于后髓帆中向外颗粒 层分化的室管膜增殖中心的原始细胞,这些细胞可能 在出生后数年仍然存在而偏于一侧生长的髓母细胞瘤 则发生于小脑皮质的胚胎颗粒层这层细胞位于软膜下 小脑分子层表层此层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于出生后1年内 消失,这可能是髓母细胞瘤多见于儿童的原因之一。 有人认为在大龄儿童及成人肿瘤主要来源于前者,而 小龄儿童髓母细胞瘤则来源于后者。
返回目录
·病理
髓母细胞瘤是柔软易碎、实质性、边界可辨认的肿瘤。切面呈紫红或灰红色。较 大的肿瘤块的中央可发生坏死,囊性变和钙化极少见。肿瘤主要位于小脑蚓部, 突入第四脑室内,并常侵犯第四脑室底。从第四脑室,肿瘤向上可阻塞导水管, 向下阻塞正中孔,并可长入小脑延髓池中。小脑脚可被侵犯。文献及资料均显示 大龄组肿瘤发生小脑半球者明显多于年龄小的病例,有人认为,这种差别的原因 是小龄儿童髓母细胞瘤来源于髓帆增值中心的胚胎残余细胞,而大龄儿童或成人 则肿瘤可能来源于小脑胚胎的外颗粒细胞层,这层细胞位于软膜下小脑分子层的 表面,通常在出生后1.5年内逐渐消失。它有沿蛛网膜下腔弥漫和播散转移的倾 向,肿瘤邻近的软脑膜常被侵润,在脑表面形成一层乳白色胶样组织。沿蛛网膜 下腔播散,肿瘤科转移到椎管内和大脑表面;或沿脑室播散到第三脑室。后一种 情况少见。个别的向颅外转移至肺、骨及淋巴腺等。 镜检示西细胞极为丰富,体积小,胞膜不清。瘤细胞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和 胡萝卜形,排列密集。细胞浆极少,大多数细胞几乎看不到胞浆而显示裸核外形。 胞核圆形或卵圆,大小不等,染色很深。分裂相多。大部分肿瘤无特殊的细胞排 列形式,瘤细胞不规则地聚集成堆;少部分则形成假菊花样,其横切面如腺泡, 纵切面如腺管,但无腺腔,这种现象表明瘤细胞向神经母细胞分化。间质很少, 血管细小。在少数肿瘤中可见交织的双极细胞核神经胶质纤维,表明向成胶质细 胞分化。在组织像上,成年人的髓母细胞瘤与儿童者无异,但预后较好。
目录
·疾病简介 ·病因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治疗 ·并发症 ·预后
·疾病简介
髓母细胞瘤是颅内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其高度恶 性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生长极其迅速;②手术不易全 部切除;③肿瘤细胞有沿脑脊液产生播散性种植的倾 向。主要发生于14岁以下的儿童,少数见于20岁以上 者。多伦多和费城儿童医院皆报道髓母细胞瘤的发病 率仅次于小脑星形细胞瘤而居儿童后颅窝肿瘤的第 位。在儿童占神经胶质瘤的10.7%,占颅内肿瘤7.6%。 文献中占神经胶质瘤的6.5%~10%。平均年龄14岁,12 岁以下的儿童占本肿瘤全数病人的69%,男女别比为 2:1。在儿童几乎均位于小脑蚓部,突入第四脑室,甚 至充满小脑延髓池。偶见于小脑半球。在成人亦多见 于小脑,偶见于大脑半球,但有些学者认为诊断为大 脑的髓母细胞瘤,实为神经母细胞瘤。
返回目录
·临床表现-2
小脑症状及颅神经症状 肿瘤主要破坏小脑蚓部,表现为身体平衡障碍,走路及站立不稳。肿 瘤位于下蚓部时多向后倾倒,这是因为肿瘤破坏了蚓部结构,使小脑 蚓部与脊髓和前庭之间的联系受到损害,故身体难以保持平衡。因肿 瘤侵犯下蚓部者更常见,所以多数患儿表现向后倾倒。肿瘤发生在小 脑蚓部者,或偏向一侧发展者,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小脑半球受损症 状,表现有肢体共济运动障碍。肿瘤原发于小脑半球者可出现持物不 稳,指鼻试验和膝胫试验阳性。也有些患者尚有构音不良(小脑性语 言)。肌张力和腱反射多数底下。眼球震颤也是小脑体征,是眼肌共 济失调的 表现。眼球震颤多为水平性,据统计阳性者为68.3%,Cuneo 等统计63.6%。亦常有上肢拿物不准,并有眼球震颤,肌张力降低及腱 反射减弱等共济失调体征(56%)。累及脑干者可有后组颅神经症状及 长传导束征。有的有复视(34%)、视力减退(27%)、外展神经麻痹 (47%)、面瘫等,亦可有强迫头位及颈部抵抗。
返回目录
·临床表现-1
肿瘤高度恶性,生长快,病程短,自发病至就诊平均在4个月左右, 最短的10天,最长的1年左右 。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小脑 症状。
颅内压增高症状 由于肿瘤易阻塞第四脑室产生脑积水及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占 79%)、呕吐(占82%) 、视乳头水肿(占75%) 等症状和体征。 在幼儿可至头颅增大,扣之有破罐声。晚期可出现强直性发作及枕 大孔疝。呕吐的发生率最高,早起可为唯一的症状。引起呕吐的原 因除颅内压增高外,还可由于肿瘤直接刺激第四脑室底的迷走神经 核而产生。患儿的呕吐多发生在晨起时,同时常伴有过度换气。吐 后患儿往往感觉症状明显减轻 ,一般仍可进食和上学。由此,常 常在几周或几月内未能引起家长的重视,以至延误治疗。头痛多位 枕部和额部。患儿常因头痛而在夜间睡眠中惊醒,头痛主要由于颅 内压增高引起。像呕吐一样,常常伴有过度换气。过度换气和呕吐 可使头痛减轻,原因在于过度换气可引起颅内血容量减少,使颅内 压降低。
·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有显著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先解除颅内压增高,可作肿瘤 切除或脑脊液分流手术,手术尽量切除肿瘤,有人则认为广泛切 除肿瘤易导致肿瘤播放,主张只切除部分肿瘤,打通第四脑室即 可。手术可用枕部正中切口,咬开后颅窝骨质后,可见小脑蚓部 膨隆增宽,或可在枕大池中见到肿瘤,吸引器方向指向导水管下 口方向。可采用隧道式吸除的方法,上极一旦吸透,可见到大量 脑脊液涌出,随之扩张的导水管开口清晰可见,此时可见到肿瘤 与第四脑室底之分界,以此为标志切除肿瘤,可避免操作影响脑 干。肿瘤如为硬纤维型,则可向其两侧剥离,阻断其血供来源, 肿瘤常可完整取下。此外,操作时止血要彻底,肿瘤表面的血管 用双极电凝,并及时冲洗冷盐水降温。肿瘤切除后,脑干侧瘤床 之渗血可用棉片压迫止血。结束手术时,被肿瘤梗阻的脑脊液循 环应重新恢复,一般硬膜不缝合,逐层缝合伤口。 还有化疗以及放疗。
返回目录
·病因
近来的研究认为髓母细胞瘤由原始神经干细胞演化而 成,此类细胞有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等多种细胞 分化的潜能,属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s)是一种神 经母细胞瘤,其位于后颅窝者又专称为髓母细胞瘤。 后颅窝中线处的髓母细胞瘤来源于后髓帆中向外颗粒 层分化的室管膜增殖中心的原始细胞,这些细胞可能 在出生后数年仍然存在而偏于一侧生长的髓母细胞瘤 则发生于小脑皮质的胚胎颗粒层这层细胞位于软膜下 小脑分子层表层此层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于出生后1年内 消失,这可能是髓母细胞瘤多见于儿童的原因之一。 有人认为在大龄儿童及成人肿瘤主要来源于前者,而 小龄儿童髓母细胞瘤则来源于后者。
返回目录
·病理
髓母细胞瘤是柔软易碎、实质性、边界可辨认的肿瘤。切面呈紫红或灰红色。较 大的肿瘤块的中央可发生坏死,囊性变和钙化极少见。肿瘤主要位于小脑蚓部, 突入第四脑室内,并常侵犯第四脑室底。从第四脑室,肿瘤向上可阻塞导水管, 向下阻塞正中孔,并可长入小脑延髓池中。小脑脚可被侵犯。文献及资料均显示 大龄组肿瘤发生小脑半球者明显多于年龄小的病例,有人认为,这种差别的原因 是小龄儿童髓母细胞瘤来源于髓帆增值中心的胚胎残余细胞,而大龄儿童或成人 则肿瘤可能来源于小脑胚胎的外颗粒细胞层,这层细胞位于软膜下小脑分子层的 表面,通常在出生后1.5年内逐渐消失。它有沿蛛网膜下腔弥漫和播散转移的倾 向,肿瘤邻近的软脑膜常被侵润,在脑表面形成一层乳白色胶样组织。沿蛛网膜 下腔播散,肿瘤科转移到椎管内和大脑表面;或沿脑室播散到第三脑室。后一种 情况少见。个别的向颅外转移至肺、骨及淋巴腺等。 镜检示西细胞极为丰富,体积小,胞膜不清。瘤细胞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和 胡萝卜形,排列密集。细胞浆极少,大多数细胞几乎看不到胞浆而显示裸核外形。 胞核圆形或卵圆,大小不等,染色很深。分裂相多。大部分肿瘤无特殊的细胞排 列形式,瘤细胞不规则地聚集成堆;少部分则形成假菊花样,其横切面如腺泡, 纵切面如腺管,但无腺腔,这种现象表明瘤细胞向神经母细胞分化。间质很少, 血管细小。在少数肿瘤中可见交织的双极细胞核神经胶质纤维,表明向成胶质细 胞分化。在组织像上,成年人的髓母细胞瘤与儿童者无异,但预后较好。
目录
·疾病简介 ·病因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治疗 ·并发症 ·预后
·疾病简介
髓母细胞瘤是颅内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其高度恶 性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生长极其迅速;②手术不易全 部切除;③肿瘤细胞有沿脑脊液产生播散性种植的倾 向。主要发生于14岁以下的儿童,少数见于20岁以上 者。多伦多和费城儿童医院皆报道髓母细胞瘤的发病 率仅次于小脑星形细胞瘤而居儿童后颅窝肿瘤的第 位。在儿童占神经胶质瘤的10.7%,占颅内肿瘤7.6%。 文献中占神经胶质瘤的6.5%~10%。平均年龄14岁,12 岁以下的儿童占本肿瘤全数病人的69%,男女别比为 2:1。在儿童几乎均位于小脑蚓部,突入第四脑室,甚 至充满小脑延髓池。偶见于小脑半球。在成人亦多见 于小脑,偶见于大脑半球,但有些学者认为诊断为大 脑的髓母细胞瘤,实为神经母细胞瘤。
返回目录
·临床表现-2
小脑症状及颅神经症状 肿瘤主要破坏小脑蚓部,表现为身体平衡障碍,走路及站立不稳。肿 瘤位于下蚓部时多向后倾倒,这是因为肿瘤破坏了蚓部结构,使小脑 蚓部与脊髓和前庭之间的联系受到损害,故身体难以保持平衡。因肿 瘤侵犯下蚓部者更常见,所以多数患儿表现向后倾倒。肿瘤发生在小 脑蚓部者,或偏向一侧发展者,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小脑半球受损症 状,表现有肢体共济运动障碍。肿瘤原发于小脑半球者可出现持物不 稳,指鼻试验和膝胫试验阳性。也有些患者尚有构音不良(小脑性语 言)。肌张力和腱反射多数底下。眼球震颤也是小脑体征,是眼肌共 济失调的 表现。眼球震颤多为水平性,据统计阳性者为68.3%,Cuneo 等统计63.6%。亦常有上肢拿物不准,并有眼球震颤,肌张力降低及腱 反射减弱等共济失调体征(56%)。累及脑干者可有后组颅神经症状及 长传导束征。有的有复视(34%)、视力减退(27%)、外展神经麻痹 (47%)、面瘫等,亦可有强迫头位及颈部抵抗。
返回目录
·临床表现-1
肿瘤高度恶性,生长快,病程短,自发病至就诊平均在4个月左右, 最短的10天,最长的1年左右 。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小脑 症状。
颅内压增高症状 由于肿瘤易阻塞第四脑室产生脑积水及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占 79%)、呕吐(占82%) 、视乳头水肿(占75%) 等症状和体征。 在幼儿可至头颅增大,扣之有破罐声。晚期可出现强直性发作及枕 大孔疝。呕吐的发生率最高,早起可为唯一的症状。引起呕吐的原 因除颅内压增高外,还可由于肿瘤直接刺激第四脑室底的迷走神经 核而产生。患儿的呕吐多发生在晨起时,同时常伴有过度换气。吐 后患儿往往感觉症状明显减轻 ,一般仍可进食和上学。由此,常 常在几周或几月内未能引起家长的重视,以至延误治疗。头痛多位 枕部和额部。患儿常因头痛而在夜间睡眠中惊醒,头痛主要由于颅 内压增高引起。像呕吐一样,常常伴有过度换气。过度换气和呕吐 可使头痛减轻,原因在于过度换气可引起颅内血容量减少,使颅内 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