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何向回纥借兵献女埋下祸根

唐朝为何向回纥借兵献女埋下祸根
唐朝为何向回纥借兵献女埋下祸根

唐朝为何向回纥借兵献女埋下祸根

宁国公主是唐肃宗的次女。她虽然生在帝王家,却是一个苦命的人。公主先嫁郑巽,此人安史之乱之前就死了。再嫁薛康衡,不幸的是薛康衡也是个短命鬼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安史叛军攻陷长安时,宁国公主正在家守寡,面临国破家亡的处境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时宁国公主的三妹也就是唐肃宗的第三个女儿和政公主性格泼辣,做事有主见,她扔下自己的三个孩子,从丈夫柳潭手中夺过马缰绳,把宁国公主扶到马背上,离开长安逃难。一路上,和政公主夫妇打水捡柴,烧水煮饭侍候宁国公主。孤寂的生活被打破,繁华的国都遭抢掠,逃难的颠沛流离,使宁国公主对叛军深恶痛绝。

由于叛军势力强大,唐军兵力不足,实难抗衡。长安和洛阳失守后,唐玄宗仓皇离开长安,唐肃宗在灵武临危即位,国家发生了叛乱,唐玄宗皇帝已经无法驾驭这种局面,跑到了蜀川避难,身为皇太子的李亨敢于收拾大唐这个乱摊子。其当务之急就是打败安禄山的叛军。

大唐军队军心涣散,唯一忠心能战的就是大将郭子仪,郭子仪建议求助于回纥,为此,唐肃宗一面鼓舞人心;一方面遣使回纥,借兵求援。组成联合部队。

在唐军和回纥军的并肩作战下,安禄山父子的势力基本瓦解。乾元元年(758)六月,回纥可汗以帮助唐政府平叛有功,乘机请求和亲。唐肃宗为表示对回纥的感谢只得答应将公主嫁给他。

七月,唐肃宗为了长久地笼络回纥人,就将寡居的宁国公主献给回纥王和亲当王后。唐肃宗的目的也是很明确,继续向回纥借兵。

尽管如此,唐肃宗心里还是很难过,此前出塞和亲的都是朝廷册封的宗室之女或宫女,唯有这次是大唐的正牌公主,皇帝的亲生女儿,看来皇帝也是没有办法啊,为了祖宗的基业舍弃亲生女儿也无所谓了,只可惜宁国公主的不幸就是生在帝王之家。

宁国公主出塞和亲是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为此,唐肃宗颁布了一份诏书:

顷自凶渠作乱(指安史之乱),宗室阽危。回纥特表忠诚,载怀奉国,所以兵逾绝漠,力徇中原,亟除青犊之妖,实赖乌孙之助。而先有情敖,固求姻好。今两京底定,百度惟贞,奉皇兴而载宁,缵鸿业而攸重。斯言可复,厥德难忘。爰申降主之礼,用答勤王之志。且骨肉之爱,人情所钟;离远之怀,天属尤切。况将适异域,宁忘轸念。但上缘社稷,下为黎元,遂抑深慈,为国大计。是用筑兹外馆,割爱中阉,将成万里之婚,冀定四方之业。……宜以幼女封为宁国公主,应缘礼会,所司准式。

诏书将宁国公主和亲的意图,唐肃宗对宁国公主的难舍难分之情,以及唐对这次和亲的重视程度说得淋漓尽致。

乾元元年(758年)七月十七日,宁国公主离开长安。当时,京都里的文武大臣、宁国公主的兄弟姐妹都出来送行,就连唐肃宗还亲自把她送到咸阳磁门驿。宁国公主与唐肃宗分手时泣不成声地说:“国家事重,死且无恨。”安史之乱中的颠沛,不仅使宁国公主目睹了生灵涂炭的凄惨场景,同时也铸造了她替父分忧和勇担重任的决心。她非常清楚此次和亲的重大意义,以及将要担负的政治使命。

由于这次和亲事关重大,唐肃宗特选派宗室和重臣送亲。主要有宋王李成器第六子、唐肃宗堂弟、汉中郡王李踽;唐肃宗堂侄、左司郎中李巽。李瑀作册命大使,李巽作册命副使兼充宁国公主礼会使;副册命使还有司勋员外郎鲜于叔明。唐肃宗还特派重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仆射、冀国公裴冕把宁国公主送到唐朝与回纥的交界之处。

毗伽阙可汗对宁国公主一行的到来,表现得极不热情。宁国公主刚到回纥时,并没受到隆重迎接,而是目睹了李瑀被回纥可汗反复审问的情景。宁国公主到了毗伽阙可汗牙帐时,毗伽阙身穿黄

袍,头戴胡帽,傲慢地坐于帐中,仪卫甚盛。可汗因李瑀不对他下拜很恼火.怒气冲冲地说:“两国主君臣有礼,何得不拜?”李瑀答:“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今宁国公主。天子真女,又有才貌,万里嫁与可汗。可汗是唐家天子女婿,合有礼数,岂得坐于榻上受诏命耶!”可汗马上改变面容,起身下拜,接受诏书。次日,册立宁国公主为可敦。回纥酋长欢欣若狂,齐说:“唐国天子贵重,将真女来。”李瑀所带缯彩、衣服及金银器皿,回纥可汗全部分给了衙官、酋长等人。李瑀等人归唐时,可汗“献马五百匹、貂裘、白氎(die)”。八月,可汗派王子骨啜特勒和宰相帝德等骁将三千人到唐,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九月,回纥可汗又派大首领盖将等人到唐,对宁国公主出嫁表示谢意。十二月,可汗又派三名妇人到唐“谢宁国公主之聘”。通过宁国公主,双方来往十分频繁。

宁国公主在回纥生活8个月即乾元二年(759年)四月,毗伽阙可汗去世。毗伽阙可汗本来就病重年老体衰,只是可怜的宁国公主又第三次做了寡妇。按照回纥人的风俗,未亡人是要殉葬的。回纥衙官、都督等人逼迫宁国公主为他殉葬,宁国公主不从,说:“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宁国公主说:“依照我们中国的法理,丈夫死了,妻子是要守丧三年。今天你们回纥不远万里来大唐要求和亲,娶我大唐公主,就是仰慕大唐风俗和先进的文化礼仪,不然何必不远万里跟大唐结亲?”

回纥衙官、都督听完公主一番哭诉,就没有再坚持下去,但宁国公主“亦依回纥法,嫠面大哭”。所谓“回纥法”即把可汗的遗体放在帐中,他的子孙及其他亲属各杀羊马,陈列在帐前,然后骑马绕着帐篷转上七圈,到帐篷门前用刀划面,边划边哭,血泪俱流,像这样重复七次才停下来。

毗伽阙可汗死后,他的儿子继立,是为登里可汗(759—780年)。此时宁国公主容貌已毁,更加孤苦伶仃。乾元二年(759)八月,登里可汗以宁国公主“无子”为由,把她遣送回长安。至此宁国公主一直过着独居生活,到贞元五年(789年)四月十二日“议罢公主府,置邑司”。

杜甫曾赋一首《即事》诗曰:“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宁国公主虽然受了莫大委屈,但毕竟活着回到了父皇身边。比起那些客死他乡的女子,宁国公主算是幸运的。贞元元年(785),宁国公主被改封萧国公主。至于宁国公主后来生活得怎样?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个三次嫁人,且容貌尽毁无儿无女的女人,即使可以享受到人间的荣华富贵,却无法忘却当年的凄苦噩梦。

宁国公主到回纥时,唐肃宗又以荣王李婉的女儿以“媵”的身份陪嫁回纥可汗,被回纥称为“小宁国公主”。在乾元二年(。759年)八月宁国公主回到长安之后,按照回纥婚俗,登里可汗又纳小宁国公主为可敦。小宁国公主历配英武(即毗伽阙可汗)、英义(即登里可汗)二可汗。到天亲可汗(即武义成功可汗)立后,小宁国公主出居于外,生下二个儿子,但都为天亲可汗所杀。贞元七年(791年),小宁国公主去世,在回纥生活了33年之久。噩耗传到长安后,唐德宗为她废朝三天,以示哀悼。

唐与回纥通过和亲,请来援兵,唐朝君主对回纥感恩不尽。唐肃宗曾对回纥叶护说,“能为国家就大事成义勇者,卿等力也”,又颁布诏书颂扬回纥称:“蒙犯不以辞其劳,急难无以踰其分。”但是,当时不少大臣却始终反对唐肃宗屈辱地向回纥借兵。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代表了当时的舆论。

《北征》诗云: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纥。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杜甫既看到了回纥军人的勇猛,但更清醒地认识到,借用回纥兵终为国患,越多越难对付,应以“少为贵”。群臣对唐肃宗依靠回纥虽不同意,但慑于他的威严,气为之所夺而不敢坚持。乾元二

年(759年),唐肃宗又与回纥和亲,向其借兵。对此,杜甫又写下了《留花门》一诗,提出了“中原有驱除,安忍用此物”的主张,强烈呼吁“花门”(此指回纥)不可留。

唐中期的另一诗人戎昱,目睹唐肃宗通过和亲向回纥借兵给中原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后,写下了《咏史》一诗,以反对唐与回纥的和亲。其诗云: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诉为辅佐臣。

杜甫、戎昱的话从长远来看,固然有理,但在当时舍和亲借兵再也找不到一种更为合适的办法。我们知道,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马嵬驿事变后,唐肃宗分兵北上,于灵武即位(756年)。唐肃宗虽即帝位,但只是个空架子,当时比较有影响的拥戴者只是李辅国和张良娣。这样,唐肃宗本身的政治力量很弱。另一方面,唐玄宗在四川还掌握相当一部分力量,在平乱进程中,且有诸王分节制之命。因此,唐肃宗在灵武的地位并不牢固。为了建立功勋,巩固帝位,唐肃宗便不惜一切代价与回纥和亲,向其借兵。对此,明代杰出的思想家王夫之有段精辟的论述,很有启发性,请看如下:

肃宗若无疾复西京之大勋,孤处西隅,与天下悬隔,海岱、江淮、荆楚、三巴分峙而起,高材捷足,先收平贼之功,区区适长之名,未足以弹压天下也。故唯恐功不速收,而日暮倒行,屈媚回纥,纵其蹂践,但使奏效崇朝,奚惶他恤哉?决遣敦煌王以为质而受辱于虏帐(指敦煌王李承窠去回纥借兵),其情然也。

唐朝各时期的十大名将

唐朝各时期的十大名将 鉴于大唐名将如星空璀璨,三百年间的诸位实在难以评出十个名额,于是想起唐朝四阶段论,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这样或许就不会落入俗套了。 初唐十大名将(618-689): 卫国公李靖(571~649)、英国公李世勣(594~669)、邢国公苏定方(592~667)、闻喜公裴行俭(619~682)、辽西郡公薛仁贵(614~683)、燕国公黑齿常之(630~689)、江夏王李道宗(?~653)、凉国公契苾何力(?~677)、乐城郡公刘仁轨(601~685)、太原郡公王方翼(622~684)。 评说:李靖、李世勣、李道宗均为唐朝开国名将,前有削平隋末群雄之劳,后有屡灭外族之功;苏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裴行俭孤身万里复西域,又屡破突厥叛乱,堪称儒将典范;黑齿常之先有屡克吐蕃之功,后又重创后突厥;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灭高句丽败后突厥;契苾何力为唐初异族将领之佼佼者,效力四十年屡建奇功;刘仁轨为中日首次大战的唐军总指挥,又平百济挫新罗;王方翼控西域破突厥,独挡一面;初唐诸将中,王方翼为裴行俭门生,裴行俭为苏定方门生,苏定方为李靖门生,李世勣、李道宗、契苾何力也曾效力于李靖军中;李靖年老退隐后,初唐诸将大都随李世勣出征过;二李之后,裴行俭御下诸将各为大唐顶梁柱。 在初唐十将之上还有一位毋庸置疑的伟大统帅,他就是曾经的天策上将、秦王,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纵横天下、文治武功,堪称无人出其右。 初唐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在以上的初唐十将之外,还有薛万彻、高侃、阿史那社尔、李孝恭、程务挺、牛进达、李谨行、柴绍、侯君集、郭孝恪、王玄策、梁建方、萧嗣业、执失思力、尉迟恭、程知节、屈突通、秦琼、席君买、王君廓、孙仁师、段志玄、段德操、程名振、薛万均、张士贵、郑仁泰、刘仁愿、李大亮、高满政、刘弘基、张宝相等名震古今的将领。 盛唐十大名将(690-755): 临洮郡公王忠嗣(706~750)、西平郡王哥舒翰(?-757)、密云郡公高仙芝(?~756)、南阳郡公张守珪(?~740)、信安王李祎(663?~743)、南阳郡公张孝嵩(?~727)、中山郡公王晙(653~732)、太原郡公郭知运(667~721)、韩国公张仁愿(?~714)、宋国公唐休璟(627~712)。 评说:王忠嗣几乎将盛唐所有敌人都挫败过,一人佩四将之印,掌控万里边疆;哥舒翰为有唐一代进攻吐蕃最辉煌者;高仙芝是大唐西域守护神,行军千里灭小勃律;张守珪连挫后突厥、吐蕃、契丹经营边疆;李祎有西破吐蕃夺石堡之功,又东平奚契丹叛乱,不愧为太宗的后人;张孝嵩经营西域,连挫突骑施、吐蕃、大食;王晙的文治武功在开元诸将中名列前茅;郭知运先后居北庭、陇右,甚为蕃夷所惮;张仁愿独挡一面,扭转了唐朝对后突厥的形势;唐休璟先策划了收复安西四镇,后在洪源屡破吐蕃,为武周朝诸将之首;盛唐诸将和中唐诸将中,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李晟这些千里马皆出自于王忠嗣这位伯乐的培养和提拔。盛唐仍然是一个将星云集的时代,在以上的盛唐十将之外,还有皇甫惟明、封常清、王孝杰、崔希逸、盖嘉运、赵颐贞、薛讷、萧嵩、乌承玼、张思礼、王君涣、杜希望、杨思勖、郭虔瓘、娄师德、牛仙客、臧希液、杜宾客、陈大慈、王倕、

回纥与唐朝的关系

回纥就是当今的新疆维吾尔族,在唐朝时和大唐的关系十分友好,当时发生了"安史之乱"后,唐朝大将郭子仪等就是借助回纥的兵力里应外合才打退了叛军,最后才使得唐朝统治者平定叛乱。 但是在后来回纥开始进攻唐朝。 政治上:回纥汗国存在96年共13名可汗,其中12名接受了唐朝册封,安史之乱时回纥两次出兵援助唐政府,自758年唐肃宗的幼女宁国公主出嫁回纥可汗开始,唐朝前后三次将公主(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嫁给其可汗。回纥吸取自匈奴以至突厥失败的教训,知道和好比战争有利,始终遵循不同于任何漠北强国的态度来与唐建立关系,唐玄宗设边防节度使,也不把回纥列为敌人。唐与回纥为邻,北方边境平静无事,双方建立了一种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 经济上:唐与回纥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回纥经常用马匹交换唐的丝织品、茶叶和粮食,每年往往用几万匹马从唐朝换回丝织品几十万匹,并把其中的一部分转运中亚出售。 文化上:相互交流。长安、洛阳汉人喜穿回鹘服装,出现“回鹘衣装回鹘马”的景象,说明汉和回鹘两族在文化上是相互交流的 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民族。原称回纥,唐德宗时改称回鹘。唐初,漠北有九姓铁勒,回鹘即其中之一。回鹘部落联盟中以药罗葛为首,后来的回鹘各可汗,大多出自这个氏族。驻牧在仙娥河(又名娑陵水,今蒙古色楞格河)和温昆河(今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回纥人使用突厥卢尼文字,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 回纥是唐代活跃在西北的很有影响的少数民族。和唐朝在玫治,经济等方面来往频繁,互有影响。约在公元五,六世纪以前,突厥在我国北方兴起。突厥兴起后,与唐既有友好往来,也有战事发生。回纥的兴起晚于突厥。公元八世纪逐渐强大后,也曾和唐发生过战争。但是,,回纥最后都统一于唐。然其统一方式和手段却是不同的:回纥是在天灾人祸,内乱不已的情况下统一于唐的。隋末唐初,东、西突厥再次强盛起来,及至唐朝统一后,突厥更盛,乃出兵骚扰。 回纥从唐贞观二十年助唐灭漠北的薛延陀后,唐朝即以回纥的住地置瀚海都督府,封回纥首领吐迷度为瀚海都督府的都督,唐朝又在回纥地区修筑交通大道,设驿站,抽赋税。不但如此,瀚海都督府的府下置州,州设刺史,其下又有长史、司马等官制,同样用回纥本民族的首领来担任,“其都督、刺史,给玄黄鱼符,黄金为文”。 回纥从744~840年一百年左右之间和唐朝所发生的羁縻府州和中原王朝主要的正常关系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回纥可汗历代受唐朝的封号 (二)回纥首领及其以下的大臣受唐朝的直接任命及罢免 (三)回纥军队受唐朝中央直接征调 1.从征 2.直接编入唐军 3.唐朝在漠北回纥地区直接驻军

中国唐代服饰文化

中国唐代服饰文化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并蓄古今、博采中外,创造了繁荣富丽、博大自由的服饰文化。在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其工艺美术和服饰文化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域文化的影响而推陈出新,将中华服饰的发展推到了顶峰,掀起了一场关于服饰美学的革命。 服饰文化的背景 唐代疆域广大,政令统一,物质丰富,和西北突厥、回纥,西南吐蕃、南诏,东北渤海诸少数民族,都有密切交往。长安当时是最发达的国际性城市,由长安经新疆西通印度、波斯、地中海,商旅络绎不绝,海路以广州为海口,经南洋西通印度洋,直到非洲东岸和地中海南岸诸国,东与朝鲜、日本交往更加频繁。当时长安和广州等城市住有大量外国人。唐代国家强大,对于外来文化采取开放政策。外来异质文化,一经被大唐文化所吸收,便自然成为大唐文化的补充和滋养,这也使得唐代服饰雍容大度,百美竞呈。 唐代服饰文化的特征 唐代是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雍客华贵、精彩纷呈、兼收并蓄、融合统一是其总体特征。唐代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 唐代女子服饰文化 隋至初唐时期,女子服饰特别是仕女衣装基本上沿袭南北朝形制,短襦胡服和传统袍衣并存,大多窄小细瘦,紧身,袖子也细窄紧口。到了盛唐时期,体型以胖为美的审美观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女子服装越益趋向宽肥。唐代女性所穿服装主要分为襦服(或袄,衫,裙)、男装、披帛、回鹘四种。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襦、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衫是无袖单衣,有对襟及右衽大襟两种。衫在春秋天也可以穿在外面,但是和穿在外面的短衫不同,后者称为褙子或半臂。裙子的造型向来都是一种长方形的方片直裙。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束胸,宽摆拖地的样式,既能显露人体结构的曲线美,又能表现一种富丽潇洒的优美风度。帔帛是美丽女式唐装的点缀,就是我们看到的画里的妇女肩上或手臂上搭着一条长长的条带,走路随风摆动,显得潇洒自然,这就是帔帛。回鹘装的基本特点略似男子的长袍,翻领,袖子窄小而衣身宽大,下长曳地。颜色以暖色调为主,尤喜用红色。材料大多用质地厚实的织锦,领、袖均镶有较宽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4课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巩固基础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崛起: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 (2)东突厥:唐太宗时,俘获颉利可汗,在其旧地设都督府,任用突厥人为都督、将军。 (3)西突厥:太宗征服高昌,设安西都护府;高宗灭西突厥;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2.从回纥到回鹘 (1)回纥首领受册封: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2)与唐交往: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与唐和亲,到中原经商,筑城定居。 (3)改名:8世纪后期改名回鹘;9世纪中期瓦解,迁至新疆的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迁至今甘肃的是裕固族的祖先。 3.靺鞨和渤海国 (1)靺鞨兴起: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7世纪中叶强大。 (2)黑水靺鞨:8世纪初,唐设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3)粟末靺鞨: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渤海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4.南诏的崛起:7世纪前期,云南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5.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 (1)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为巩固统治,松赞干布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创制了吐蕃文字。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先进技术,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此后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3)唐蕃会盟: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新罗留学生多,以崔致远最有名。②长安及沿海城市设“新罗坊”等。③仿唐朝制度立国,设立国学,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等,日常生活带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友好往来 (1)政治:从贞观年间开始,派遣唐使十多次;由留唐学生发动的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 (2)文化经济:京都仿长安;学校授儒学,文字仿汉字;贸易频繁。 (3)人物:日本的吉备真备、唐朝的鉴真。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1)东南亚: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2)天竺:贞观时遣使唐朝;中国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入天竺;玄奘西游天竺,义净从海路到天竺。 4.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1)波斯:隋朝时互遣使节;唐朝时其国王居长安;许多波斯商人在唐开设“波斯店”;波斯舞蹈传入中国。 (2)大食:唐高宗时通使交好,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传入大食。 (3)东罗马:有使节往来,进行技术交流。

春秋战国历史时期的十大名将

春秋战国历史时期的十大名将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大黄金时代,这个时代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爆炸,出现了许多的思想流派,他们影响深远。同时在诸侯众国的无数战争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天才的军事人物,成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英雄。其中的佼佼者是如下的10大名将: 1、孙武 简述: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 代表作:《孙子兵法》:著名的军事作品,无语,还有人不知道吗。柏举之战:以吴国3万大破楚国20万,创造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 特点:超强的军事理论能力,用兵如神,知名度高。结局:终老于吴地。 点评:兵圣!名传千古,宇内共知,中国历史的军事第一名人。 2、吴起 简述:吴起(?-前381)战国初期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在魏,任西河郡守,在楚,任国相。 代表作:《吴起兵法》:著名的军事作品,与《孙子兵法》齐名。无一败绩:在魏国与其他诸侯国打了72仗,其中64仗全胜,其余平手,从无败绩!阴晋之战: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特点:战无败绩,治国能人,文武双全。 结局:在楚国变法,被受利益损害的贵族杀害。 点评:吴起是集卓越的将军、高深的军事理论家、杰出的政治家及改革家于一身的春秋战国第一强人。 3、白起 简述: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官居秦国尉,受封秦国武安君。 代表作: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鄢郢之战:攻陷楚国国都,迫使楚国迁都。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国士兵,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特点:百战百胜,擅长歼灭战,杀人无数,令六国闻白起之名胆寒。 结局:招秦国相范雎嫉妒,被诬陷,自杀。 点评:战神!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将领,无敌于天下,是中国历史上战将的一大奇迹。 4、孙膑 简述:孙膑(约公元前380-432),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 代表作:《孙膑兵法》:军事的经典著作。奇谋异计:田忌赛马、围魏救赵;杀庞涓:以迫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围歼魏军,逼庞涓自杀,擒获魏太子申。 特点:高深的军事理论,多智,擅用计谋。 结局:善终,死后,葬于驿城。 点评:既生瑜何生亮,可惜庞涓机关算尽反害了卿卿性命。同时成就春秋战国的一代名将——孙膑! 5、李牧 简述:李牧(?-前229),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赵国最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赵国武安君。 代表作:抗击匈奴:长年对抗匈奴,一举歼灭10万匈奴铁骑,保赵国边关10年平安。两拒

唐与回纥和亲的原因及意义

收稿日期:2005-03-12 作者简介:11杜娟(1978-),女,河南省南阳市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新疆民族史研究;21曹盟(1976-),男,河南省郑州市人,硕士生,主要从事中亚史研究。 唐与回纥和亲的原因及意义 杜 娟1 曹 盟2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摘要:“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为了稳固统治,唐朝与回纥首次采取了和亲策略。唐朝统治者的个人因素给和亲政策提供了可能性,是唐朝政府维护统治的现实需要,也是唐朝统治边疆的一个有效方法。唐与回纥的和亲具有代表意义,巩固了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 关键词:唐朝;回纥;和亲 中图分类号:K 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20(2005)03-0040- 02 第25卷第3期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V ol.25N o 132005年5月 Academic F orum of Nandu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 May ,2005

① 国信即丝娟。[参 考 文 献] [1]杨圣敏1论回纥与唐朝的关系[A]1《资治通鉴》突厥回纥史料校注[C]1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1 [2]刘日句,等.旧唐书[M]1北京:中华书局,1975. [3]欧阳修,等1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1 [4]司马光.资治通鉴[M]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5]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1[6]刘正民,等.西域少数民族诗选[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责任编辑:张天景]? 14? 2005年第3期 杜 娟,等:唐与回纥和亲的原因及意义

唐代女性服饰妆容论

关于唐朝的女性时尚,有一段著名的记载,"……风俗奢靡,不依格令,绮罗锦绣,随所好尚。""上自宫掖,下至匹庶,递相仿效,贵贱无别"(《旧唐书.舆服志》)。而那些壁画、女佣也在对这样的指控"供认不讳":唐代女性服饰确实是浓艳、大胆、奢华、雍容大气、标新立异。我们今天还用"唐装"来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服饰的统称,但是,现代的唐装,根本无法和唐代的服装千姿百态、灿烂夺日相比。 而就在她们引领世界时尚潮流的时候,今天的国际大都市上海还是---个小渔村,日本还是因为物资匮乏而禁止庶民穿红染衣服的茶良时代,至于纽约,还是印第安土著的天下,根本没有开化。 来看看长安的位置:位于秦岭之下,渭水之滨。远从西汉时起,就有"八水绕长安"之说,八水使长安得到灌溉,土壤肥沃,物产丰饶;河流给它带来交通运输之便,关东地区、剑南地区和江南地区的丝绸源源不断而来;秦岭茂盛如青障的森林,不仅带来了王维在诗中一再赞美的"深林"、"空林"景致,更带来了良好的小气候。 这一切,使长安这个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然地成为富庶繁华的时尚中心。它开创服饰制度、生成时尚风气,然后迅速辐射全国甚至波及海外。唐初可以说是创制时期。自隋文帝开始的"复汉魏衣冠"的服饰改革之后,历经唐太宗、高宗对服制、服式作出规定,开创了制度,一直相沿到盛唐玄宗时期。在这种对制度的沿用中,长安不断地给中国女性制定着新的时尚审美标准,从体型到服饰到化妆,甚至到生活方式。正是这种标准的变化,加上女性对美的不懈探索和追求,带来丰富的时尚流变。 唐代女性时尚的主要潮流是:由遮蔽而趋暴露(样式),由简单趋于复杂(花纹、妆饰),由简朴趋于奢华(服装风格),由清秀而趋丰腆(体型) 在唐代,一切时尚都是从长安开始的。《后汉书》中长安时谚:"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万全匹帛。"所描写的情景用来形容唐代也非常贴切。虽然本意是讥讽"上之所好,民必甚焉"。上头决策。下面会变本加厉地盲目执行,但是若从时尚角度来考察,却绝好地说明了长安作为时尚中心、时尚之都的巨大影响力。这个影响力不但遍及全国,而且波及朝鲜。日本,直到中亚。(有学者这样形象地表述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日本原来的情况像一锅豆浆,唐朝的精神是卤水,一下子将它点成了豆腐。从此有了成型的文化。服饰文化当然也是如此。) 与今天世界范围时尚现状相似的是,唐代的时尚主要由宫中(今天是王室)、贵妇(今天是富商太太相社交名嫂、部分白领)、以声色技艺娱人行业的从业女性来引领风骚。 也许是李唐王室带有鲜卑血统,"胡化"尚武,并影响了审美观;也许是农耕文明产生的审美与富裕的物质基础相遇造成的一种必然一一唐代崇尚浓丽丰肥之美。赏花要赏牡丹,马也要腿粗臀部大,人是"尚丰肥",女子为了使自己显得更丰满,往往将裙子做得很宽大,六幅,八幅,十二幅,还要将腰身提高到腋下,这样整个人不见腰身。几乎像一个灯笼的外形了。杨贵妃这个特殊人物的出现,玄宗对她的宠爱,更是推波助澜,使"以肥为美"达到顶峰。 唐代妇女服装有三大类:上衫下裙。胡服、男装。而男装也同样可见上层的示范作用: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一次在高宗的内宴上,以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佩带弓、剑等"纷砺七事"的装扮出场,不但男装,而且全副武装,弄得高宗和武后都觉得好笑。对她说:"女子不可以当武官的,你干嘛打扮成这佯?"公主带头这样"玩酷",对女穿男装的影响可想而知。 当我无意中看到7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照片的时候,突然想,唐代的开放真是难以想象。身着美艳晚礼服的某些好莱坞明星,胸前泄露出来的春光,还不如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的持高足杯宫女。 也就是说,早在唐代,中国的女性已经创造出可以媲美好莱坞的时尚、美妙、开放、争奇斗艳。在唐代,暴露前胸不但是美的,而且是高贵的。"唐代前期,往往愈是贵妇人愈穿

薛城古镇那些英雄的过往

薛城古镇那些英雄的过往 说到薛城古镇,自然离不得两个关键性的历史人物,一是时剑南西川节度使守李德裕,一是唐朝女诗人薛涛。当然也离不得这段与唐朝宏大历史相关联的载体——薛城筹边楼。 李德裕,名臣李吉甫之子。字文饶,唐朝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时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后做官直至宰相位,曾两度为相,学识渊博,是中国象棋的发明者,也是薛城筹边楼的发起者和建造人。与他同时代的李商隐称他为“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近代梁启超更是把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一直起起伏伏,晚年被贬海南,在琼期间,他著书立说,奖善嫉恶,直到病逝于海南,备受海南人民敬仰。 话说唐文宗太和年间,唐蕃边境战事不断。李德裕到此,文韬武略于胸,扼咽喉要道,加紧修建了筹边楼。筹边楼,顾名思义便是以筹划边事,保边境平安为目的的军事设施,意在加强武备、激励士气、筹措边事、重守边防。据说这个李德裕颇有战略眼光,特别讲究斗争策略,他并没有把这个为军事目的而修建的筹边楼作为纯粹的军事要塞和禁区,而是将此楼辟为沙龙性质的宽松交际场所,在此与少数民族首领勾兑关系,联络感情等等。因此,在他任上的两年间,唐朝与吐蕃在川西相安无事,为边境的和谐安宁做出了很大贡献。 李德裕调任离蜀两年后,边疆纠纷又起,而薛涛晚年所写的《筹边楼》即是以这段史实为题材,表达了她对建造筹边楼的李德裕德政和人品的仰慕,以及后来时政的失望和尖锐批评。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这首著名的《筹边楼》诗即是蜀中才女,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的薛涛晚年的代表作。据说诗意“动荡开阖,含蓄顿挫”,被《四库全书总目》誉为“托意深远”,“非寻常裙屐所及”。 身世飘零的薛涛,在唐代女诗人中,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她又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因早年罚去流落边关,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地区,当过“校书郎”。据说当时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职。其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写和典校藏书,虽然官阶仅从九品,但这项工作门槛却很高,大诗人白居易、王昌龄、李商隐、杜牧等都是从这个职位上做起的,此前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个女子担任过“校书郎”之职。可见,年轻时的薛涛即才华过人,见识非凡,因此才被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中书令韦皋所赏识,从而破格任用,令其才华尽显,大红大紫。 《筹边楼》一诗中,这里的“羌旅”就是指吐蕃而言的,这时又一大唐丞相继任兼西川首脑,薛涛已是七十左右的老人了,她感慨时事,写了这首著名“的筹边楼”诗,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在她的诗中强调了筹边楼的战略地位,开篇即气概非凡,不仅成为唐蕃对峙的历史见证,更表达出当地各族人民厌恶战争、热爱和平的象征和载体;“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这两句是劝诫之词,警告那些手握军权的将领们不要贪图吐蕃的马匹等眼前经济利益,而出卖了国家朝廷利益。指出正是由于那些将军们目光短浅,贪婪冒功而又昏愦无能,才使得边衅不断,败绩相闻,以致在筹边楼的顶层似乎都能望见边关的烽火闪光,狼烟冲天,告诫军队官兵和政府官员不要玩物丧志,贪婪掠夺,不然危及边关的安危和国民的安定,至今仍发人警醒。如今,大唐的风烟早已经散去,站在的孑然独立的筹边楼上,任阵阵久远的唐风在心底滚滚袭来,我们所能触摸和感受到的,只是李德裕留下的筹边楼和薛

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及政权的名称。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被唐朝册封的称谓,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2、能力与方法 通过概括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对历史地图和其他图的阅读,培养学生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各族之间虽有兵戎相见,但相互之间的友好交往仍是主流,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2、难点: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课型:新课 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讲授法、阅读归纳法 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师:同学们都知道,今天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境内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大家能说出多少个民族? 生:略。 师: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回去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情况。下面,这些图片,你们能说一说是哪个民族?(逐一展示几个有关民族的图片:藏族、彝族、白族、维吾尔族。)

师:(告诉大家这几个民族的祖先便是我国唐朝时边疆的少数民族。)今天,我们着重学习唐朝与这几个民族的关系。 学习新课: (多媒体展示)《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帮助学生认识唐朝边疆各主要少数民族名称及分布。 一、唐与吐蕃的关系 师:(指导学生按照教材进行学习) ①先让学生了解吐蕃族生活的地区及其生活。指出吐蕃是今天我国藏族的祖先,又是7世纪到9世纪青藏高原上出现的少数民族政权名. ②给学生介绍吐蕃杰出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建立强大的奴隶制政权及其与唐朝通婚的史实。(介绍意义:两族的联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③通过教材小字部分介绍文成公主进藏的具体史实及其意义。 生: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团结,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汉藏两族的发展,特别是有利地促进了吐蕃民族的进步。 ④老师提问: 师:代表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还有哪些? 生: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完婚;823年(唐穆宗时),唐蕃双方会盟及建立会盟碑。 (多媒体展示)《会盟碑》,教师进行解释。 师:那从我们刚才讲的来看唐蕃友好往来的两种重要形式是什么? 生:联姻与会盟,完全回避了“兵戈”战争。 过渡:唐朝和其他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如何呢?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请学生先看完这一目的内容,教师提问: 1、对南诏进解释:教师强调它只是政权名而不像吐蕃、回鹘(回纥he )既是政权名又是民族名。同时“南诏”一词有两个含义:一是六诏时代,它是指蒙舍诏(地处南部的一诏)。二是8世纪前期六诏统一性政权。 2、指导学生读小字,找出唐朝与南诏的友好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戏说唐朝女诗人之鱼玄机

我的这个戏说系列,将我的网名梦蝶的陶渊明分开,以梦蝶和陶渊明两个人对话的方式,来戏说一下我对古代文学的肤浅的理解。 在上一个戏说唐朝女诗人中,我重点写了薛涛和李冶两个人,其实作为三个唐朝女诗人,鱼玄机的诗也很特别,我在天涯社区的一位写手朋友,给我留言,希望我写一下鱼玄机,在唐朝,女人的地位低下,人微言轻,纵然有满腹才华,也不能流传,只有几个人,如薛涛,李冶,鱼玄机等几个歌姬,女道士,的诗歌得以流传,所以,她们的作品我用一句话说就是“泪中的笑,笑中的泪。” 鱼玄机的故事,就是:“泪中的笑,笑中的泪,泪中的泪,泪中的血。” 我和梦蝶就像两个浪子,我们没有女朋友,没有正式的工作,我们到处的流浪,打小工,赚很少的钱,然后买酒喝,醉了,我们就没有了烦恼…… 月光下,嘿,嘿,哥们,怎么又是月光下?梦蝶和我,白天打工,累一身臭汗,然后喝酒,醉了就到处走走,当然是在月光下,在那一种朦朦胧胧之中,才会遇到别人遇不到的人和事情。 梦蝶的手机里面传来刘欢的歌声,我和梦蝶跟着刘欢唱着,就是那一首《弯弯的月亮》,前面是一条弯弯的小河,在月光下,正好是这一首歌的意境,只是不知道哪个歌声里的阿娇在不在。 朦朦胧胧的月光下,弯弯曲曲的小河边,一个模模糊糊的身影,在隐隐约约弹琴,幽幽怨怨的琴声中,有委委婉婉歌声传来: 温庭筠的词: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这个是温庭筠的词,我和梦蝶都知道。 我和梦蝶慢慢地,摇摇摆摆的走了过去,有风,微风中,片片的白色的纸钱飞舞着,弹琴的女子回过头,我和梦蝶一看,是一个道姑,我们在《戏说唐朝女诗人》曾经遇到了薛涛,当时,薛涛要带我们走,我和梦蝶都吓坏了,今天晚上,怎么又在这里遇到了一个道道姑? 那个道姑回过头,看到我们两个,淡淡的笑了笑说道:“你们是谁?为什么打扰我?” 我和梦蝶苦笑说道:“我们是梦蝶好陶渊明。” 道姑哦了一声说道:“哦,我曾经听我的朋友薛涛说过你们两个人。” 薛涛的朋友?难道我们?又见鬼了? 那个道姑说道:“我是鱼玄机。” 鱼玄机,在唐朝女诗人中,和薛涛,李冶一起被称为唐朝三大女诗人。 我和梦蝶在小河边,对着河水拜了拜,算是向这位女诗人致敬了 梦蝶说道:“怎么有兴趣在这里弹琴?” 鱼玄机幽幽说道“:今天,是我的忌日,我最喜欢这条河。” 梦蝶说道:“你的诗,我知道的不多,就知道那两首六言诗。” 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月明。 楼上新妆待夜,闺中独坐含情。 芙蓉月下鱼戏,彩虹天边雀声。 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隔汉江寄子安》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 鸳鸯暖卧沙埔,砠矦闲飞桔林。 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

中国历史-唐朝时期战争年表

中国历史:唐朝时期战争年表 唐武德元年(618年)五月至七年(624年)三月唐统一的战争 隋义宁元年(617年)五月李渊太原起兵 隋义宁元年(617年)五月李渊之女李氏等起兵 隋义宁元年(617年)六月西河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六月张纶攻离石等郡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八月霍邑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八月至九月河东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九月刘文静击降屈突通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一月李渊攻取长安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至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李世民击灭薛举父子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薛仁杲击唐弼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李世民击薛仁杲扶风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姜謩、窦轨与薛举长道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薛举击刘世让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四月王师仁击稽胡富平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四月窦轨击稽胡宜君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唐击薛举浅水原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李轨击灭突厥阙可汗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薛仁杲攻唐宁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至十一月浅水原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刘感与薛仁杲泾州、细川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常达击薛仁杲宜禄川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二月马元规攻取安陆、荆州、襄州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四月李建成、李世民进逼东都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唐击朱粲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蔺兴粲击梁师都灵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唐攻尧君素河东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罗艺击窦建德幽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庞玉击旁企地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王世充围谷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盛彦师伏歼李密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高开道击李景北平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末宇文化及攻魏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正月李神通击宇文化及魏县、聊城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窦建德击宇文化及聊城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张孝珉袭汜水城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至三月王世充攻谷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窦建德攻邢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李厚德兄弟击王世充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杨则击梁师都灵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邓暠击高开道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至五月王世充攻义州之战

首饰简史(中)

薛涛 人称“扫眉才子”的便是唐代的薛涛,她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

朝四大女诗人。薛涛的经历也和古代众多奇女子一样坎坷,她经历了入乐籍,脱乐籍,终身未嫁,是唐代最著名的“女校书”。薛涛做有《牡丹》诗: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牋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首《牡丹》出自薛涛之手,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倾诉衷肠的口吻描述,新颖别致,亲切感人,有醉人的艺术魅力。历史中关于薛涛的感情生活也有记载,尤其是她与元稹的一段不了了之的情感。寄情于诗,知她者,唯有牡丹。 唐代时期,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而牡丹花也有“花之仙”的美称,各种牡丹花图样、纹样的饰品也层出不穷。下图为唐代银质的牡丹花钗。

唐代已远逝于历史深处,但牡丹雍容华贵的美学精神,则一直流传了下来。今人做的牡丹花图案的饰品也遍及首饰的各个门类,如下图。

太平公主 在太平公主面前,现在的富二代、官二代恐怕都弱爆了吧,这个女人,爸

妈兄弟侄子统统是皇帝,别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怕是集万千富贵一身,且看图中的太平公主,雍容华贵,一身华服,周身的牡丹图案以及头上的牡丹头饰更是将她衬托得仿佛置身牡丹花丛。不光太平公主周身牡丹,就连屏风上所画也是牡丹,可见牡丹在唐代是很受推崇的。 为什么牡丹在唐朝那么受欢迎呢?很简单,唐人以丰腴美。相对于芍药菊花等骨感美女,牡丹体态雍容富丽,正如周敦颐老先生所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开得胖乎乎的,正合当时崇尚丰满健美的审美观念,受到狂热的赞扬是理所当然的了。其实,牡丹有很多种类,色彩也很丰富,每一种颜色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比如白牡丹,在高贵中兼有清丽脱俗之感,现代首饰设计中,银质饰品就有白牡丹的特点,而牡丹也常被用作饰品设计的创意元素,如下图中项链所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十大名将

1、?拉斯·黑格将军 黑格在索姆河战役中指挥英国军队作战,在战争的第一天就有多达6万的英军伤亡。 这次战役使得协约国共丧失60万多的兵力——却仅仅向前推进不到八英里。 黑格于1918年率军队重新获胜,然而他也成为一战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将军之一。 2、德皇威廉二世 德皇威廉二世是一位狂热的军国主义者,在萨拉热窝事件之后,鼓动奥匈帝国采取侵略政策。威廉只是名义上掌管德国军队,真正握有实权的却是他手下的将军们。 一战接近尾声时,他于1918年被迫退位。 3、赫尔穆特·毛奇赫尔穆特·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冯·毛奇 赫尔穆特·毛奇俗称小毛奇。 德意志帝国陆军大将,因为他伟大叔叔的老毛奇的名字和他是德皇威廉二世的侍从武官出身,性格软弱的他超越许多比他更能干的人出任德军总参谋长,主持一战初期的施里芬计划,计划失败后被解除职务,默默无闻的死去。 4、埃里希·冯·法金汉 埃里希·冯·法金汉法金汉于1896年至1903年在中国服役,参与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1913年,他出任普鲁士战争部长(相当于德国国防部长)。他一开始并不主张德国卷入全面战争,但是很快他改变了立场,敦促德皇威廉二世向英国、法国宣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之一。 5、亨利·菲利浦·贝当 亨利·菲利浦·贝当,法国元帅、维希法国首脑。一生颇为坎坷。民族英雄和叛徒集于一身。1878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领导1916年凡尔登保卫战而出名,成为当时的英雄。在法军索姆河惨败后,他在最黑暗的时候重振了法军的士气。 二战法国战败后,出任维希政府总理,1940年6月22日与德国签订《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1940年7月~1944年8月任维希政府元首,成为希特勒德国的傀儡。1945年4月被捕,同年8月因叛国罪被最高法院判处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 6、约瑟夫·霞飞 约瑟夫·霞飞约瑟夫·雅克·塞泽尔·霞飞,法国元帅和军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法军总指挥。性格稳重,木讷寡言,虽略显迟钝,却极其坚韧,人称“迟钝将军”。 7、费迪南·福煦 费迪南·福煦法国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几个月协约国军总司令,公认是协约国获胜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一战爆发后参加了多场战斗。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被任命为北部集团军司令,并一直任职到罗伯特·内维尔接替约瑟夫·霞飞出任法军总司令,之后被调往法军总部。 1918年被任命为协约国最高司令。1918年代表法国在贡比涅森林签订对德停战协定,后又在巴黎和会上发挥重要作用。 生平有不少着作,曾提出胜利在于意志的观点,后来认识到军队新装备和机械化程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强调歼灭思想和集中优势兵力原则。着有《战争原理》、《战争指南》等。 8、乔治·克列孟梭 乔治·克列孟梭乔治·克列孟梭(1841年9月28日- 1929年11月24日),法国政治家、新闻记者、第三共和国总理,法国近代史上少数几个最负盛名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政治生涯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与法国多次重大政治事件紧密相连。 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的胜利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作出重要贡献,被当时欧洲人称为“胜

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抽测】 1、贞观之治局面出现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2、开元盛世局面出现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3、唐朝时期出现的农用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用途分别是什么? 4、唐朝陶器中的精品是什么? 5、唐朝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是哪里? 6、唐太宗李世民的两点统治措施? 【学习目标】 1. 能记住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掌握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2.能掌握中外交流频繁的条件及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相关史实。 能记住唐朝的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并理解其重要意义。 (独学完成) 阅读教材P12—14,在书上标记出:①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②北方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③藏族祖先的名称;统一吐蕃的首领;他迎娶的汉族公主;汉藏通婚的影响;④唐蕃会盟的时间、盟约及意义。 2.阅读教材P14—16,在书上标记出:①中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②与唐朝交往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③唐朝初年西行取经的僧人、目的地、他的著作及其地位;④唐玄宗时赴日本的僧人及其贡献;⑤唐朝和睦的民族关系与频繁的中外交往的意义;⑥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综合提升】(独学完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履我国都。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中的“文皇”和材料二中的“联”指的是谁?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一说“朕”之前的统治者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怎样的?“朕”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 (3)“文皇统治”,为了密切汉藏之间的关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有什么历史意义? (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你有什么建议? 【知识梳理】(独学完成) 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尊称为: 民族关系唐与吐蕃:吐蕃概况:吐蕃是中国古代政权名,7世纪前期,统 一了青藏高原各部落,定都罗些。 唐蕃交往史实: 对外交往唐对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局面的原因: 对外交往的表现: 对外交往的特点: 根据新知探究阅读教材并在书上做好圈点勾画,然后完成综合提升、知识梳理3、对学内容:

浅谈唐代女子教育

浅谈唐代女子教育 唐代无疑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开放的朝代,它的“开放性”特征为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女子提供了一个更具有包容性的历史舞台。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下,唐代女子享受了比前代女子更多的自由以及更大的受教育权。下面我将从伦理教育、家庭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四个方面谈谈我对唐代女教的了解。 我国古代一直是男权社会,男女“生而不平等”比比皆是。即使在唐代,女子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任然是服从男权社会,使其更地顺从丈夫、侍奉公婆、治家教子,所以“三从四德”依然是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三从四德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唐朝女教书《女论语》、《女孝经》等妇德教育文献,都围绕封建伦理道德,具体阐述了妇女礼教规范。核心是让女子知晓为妇之道,以便日后很好地“事夫”。此外,唐代还很注重对女子“孝”的教育,唐玄宗颁布重出了《孝经》,鼓励和倡导全社会进行孝的教育。 虽说操守贞节是古代对妇女的最基本要求,但唐时少数民族的各种风气强烈地冲击了汉族原有的封建礼教桎梏,唐代妇女也受此影响,不少女子冲破世俗观念,主动追求爱情,未婚少女自主选择婚姻、已婚妇女离婚改嫁或夫死再嫁的例子在唐代也不胜枚举。而且唐朝社会诸多“妒妇”和“惧内”的事例,不仅反映出唐朝女子泼辣果敢的个性,也反映出她们不依赖丈夫,自信独立的特点。这与唐代女子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她们有了文化知识,本身素质提高,对地位的要求当然也有所上升。 在唐代,普通人家的女子也是无法获得受教育机会的,所以女教的普遍模式依然是家庭教育,只能在家庭接受父母兄长特别是母亲的言传身教。由于母亲的教育与子女的成才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对女子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正因为唐代女子普遍受到教育,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也促使她们教育出一批优秀的人才。 对女子而言,社会对她设定的角色是一个能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操持家事的贤妻良母形象。因而,家政技能是母亲对其进行家教的主要内容。女子在出嫁前要接受纺织、助祭、采桑养蚕等家务工作的训练,以便将来在夫家能操持家务。需要指出的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影响下,唐代女教允许女子所掌握的知识,基本停留在识字、记数以及浅易经书的启蒙教育水平。 在古代艺术世界的殿堂里,唐代妇女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女子艺术教育成就主要集中在诗歌、歌舞和书法领域中。 在诗风鼎盛的唐代,女子学诗已成普遍现象。而公认为成就最大的是居然是社会地位低微的娼妓、女冠。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娼妓女冠们大多生活经历颇为丰富多彩,饱尝世间冷暖,因而她们有更多的人生感慨和复杂情绪;再着她们的身份地位特殊,较少受到世俗礼法约束,有更广泛的社交生活,取材相对容易,因而她们的思想精神更加自由流动;同时受到来往文人骚客的熏陶,文化修养随之提高。比较出名且保存诗作最多的是薛涛、鱼玄机,李冶,她们与刘采春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 在唐代,女子的歌舞教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坊和梨园,教导宫人女子音乐和舞蹈的技艺,教授的乐舞内容也比较多元化,既有中原传统乐曲,也有从西域传入的胡人舞蹈和音乐,这是在其他朝代是很难看到的。这开启了女子艺术教育的风气,使唐代女子的艺术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唐代女性地位提高的原因

唐代女性地位提高的原因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唐代女性地位提高的原因 摘要: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鼎盛的时期之一,国力强大、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丰富、民族团结。它的兴盛离不开其民族本身的思想观念中所有的游牧民族的自由、开放的传统。唐代向来被认为是封建社会女性保护体制相当健全的时期。 关键词:唐代;女性地位;民族融合 1 唐代以前和唐代时期的女性地位 (一)唐代以前的女性地位 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封建女性的社会地位,尤其是唐朝以前的女性地位是相对比较低的。“妇”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到:“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礼记》中对“妇”的释义为:“妇”的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父死从子,这样的解释在古代中国司空见惯。由此可见,其带有明显的歧视色彩,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和平等权,被当做家奴般看待。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的经济生活和人身自由及婚姻自主权等方面都是由被物化了的人,不能有任何的个人观点,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无法诉诸。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别人的手中,外出也要经别人的许可或是监督。这足见在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有人曾说:“妇主中馈,唯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助君子、助其不足,不无牝鸡司晨,以致祸也”。这说明女性的地位只能处于被支配地位,是封建重男轻女的必然结果。女性没有婚姻自主权。上层社会中的女性也无法脱离古老的封建礼节,深深被赐婚的枷锁所束缚。 (二)唐代时期的女性地位

唐代时期女性地位得以提高,从各方面讲都有着其他朝代不可拥有的自由和权利。武则天打破了封建社会的女性在政治方面不能参政的局面,同时也打击了男性在政治方面的地位。在《唐律?户婚》中规定:“子女征得家长同意,已经建立了婚姻关系的,法律予以认可”。这些法律开始承认婚姻自由和择配自由。离婚和再婚极为常见,贞节观念也极为淡薄。在《旧唐书》中“有212名公主,除婚姻缺载着39人,再婚者23人,三嫁着4人”等情况。段塔丽曾根据《新唐书》提供的资料,把唐代公主,再嫁、三嫁情况列了一个表,“从中指出这类公主有27人并认为当时女性很开放,立交松弛,以及女性贞节淡薄有很大的关系,女性的人身自由有所提高”这些揭示了唐代女性的婚姻自主权和自由择偶权。虽然唐朝时期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不可能跟男子拥有同等权利,不可能瞬间改变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只是跟其他朝代相比有很大提高。学习知识、可以再婚、可以大胆地去爱,也可以跟自己的丈夫反驳和保护自己的行为是以前所无曾有的。 2 唐代经济文化发展促使妇女地位提高 唐朝的女性勇于并且敢于争取自己该拥有的权利和幸福。这与唐代的政策开明和经济繁荣有着不容分割的联系。同时这一开放的政策顺便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她们有着比以前女性所没有的胆识和热情,积极地参与社会政治事务和各种娱乐活动,更有着其他王朝女性所没有的婚姻自主权。这些全都是唐代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和民族大融合所产生的效果,也有女皇武则天给女性赋予的特有权利。 在《仪礼》和《礼记 .丧服》中提到:“父在母齐衰期,服一年丧,增为三年”。这就提高了母亲这―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在古代,女性参政是一大禁忌,尤其是唐朝以前女性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总是服从于男性,当男性的奴隶,一辈子跟随他或取悦他。但是,在唐朝武则天当上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唯一的女皇帝时,她拥有着与男性同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