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从社会意识的主体范围来看,分
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 (3)从对经济基础的不同关系来看,
分为社会意识形态和非社会意识形态的 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大部分哲学社会科学
非社会意识形态的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不属于 上层建筑。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b.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 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
C.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 基本的。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的所 有制关系起着决定性作 用。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
生产力
决定 反作用于
生产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 原始工具 原始社会
生
产 力
青铜器
奴隶社会
产 关
铁器
封建社会
系
大机器
资本主义社会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
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 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 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 其次,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
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和灾难归结为人口过剩的结
3、生产方式
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 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其物质内容是生 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 式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所有制 分配关系
人们在生产 中的地位及 其相互关系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 方式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意识
政治、法律思想
上 层
形态
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建
筑
政治
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上层
建筑
政治组织
国体与政体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 地位,即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这是 决定国家阶级性质的方面。
国体
奴隶主
阶级专政
地主阶 级专政
资产阶 级专政
无产阶 级专政
政体: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 具体组织方式,即政权构成形式。
【教学要点】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 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二)社会意识
是指社会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从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的不同层次来看, 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 的不系统、不定型的社会意识,包括情感、 情绪、意志、信念、风俗、习惯等。 社会意识形式:是反映社会存在的比较自觉 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意识,包括政治法律思 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 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
2、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是指人口的数量、质量、 构成、分布密度和增长速度等。
①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 前提。
②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等状况能够加速 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人口决定论:人口是决定社会性质
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根本原因。
人口论是马尔萨斯于179
如辩证法的发展过程
• 第三,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
用。
• 第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它是通过指导人
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原理的意义
1、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 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 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对认识社会 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
君主制
政体
共和制
君主专制制 二元君主制 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 半总统制 议会制
约旦、摩洛哥
严格的三权分立 法国、韩国 不严格分权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国体是国家的本质,政体是国家本 质的表现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 国体服务;国体与政体之间不是简单的 一一对应关系。
决定
国体
政体
服务于
内容
形式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矛盾运动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
A.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 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 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
a.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 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b.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的选择是 否得当,对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生产力的发展 往往起着极为重大的作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真舒服!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真难受!
生产力
生产关系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 作用于生产力。
要求: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 应当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当生产关 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成为生产力 发展的桎梏时,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1)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 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一切其他 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
(2)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 构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生产方式
决定
基本 阶级 政治 法律 制度 结构 观点 观点
道德 观点
(3)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 历史的变化。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资本主 义社会
封建 社会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 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又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根本 问题,所以它构成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上层建筑:
A.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
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B. 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
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政治上层建筑) 等两部分组成。
C.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
位,国家政权wenku.baidu.com核心。
D.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实质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
•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
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 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的客观依据
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也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当它们适应所有制性质的要求时,会对生产资料 所有制起巩固、发展的作用;
当它们不适应所有制性质的要求时,会对生产资 料所有制起削弱、瓦解作用。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 律及其意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图示):
两个“划分”和两个“归结”
2、依据这一原理,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活的 各种领域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 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当作决定其 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进而将 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将生产关 系归结于由生产力决定并反作用于生产力 的高度来认识,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 然历史过程,破天荒地破解了“历史之 谜”,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2、生产关系:
A.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是社会关 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构成社会经济结构的基 本内容。
B.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a.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相互 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 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B.以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为 前提,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 发展史 C.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 中的决定作用
(一)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 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 地理环和人口因素。
1.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 2.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条件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 的决定力量
1、地理环境
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处的各种 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地 形地貌、矿藏和动植物分布等等。
地理环境作用的性质
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 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 生产方式才能对于人类历史发生作 用。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制约。
☆其次体现在服务的方式上。
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为经济基础服 务。政治上层建筑力图把人们的活动限制在一定的范 围和秩序之内,观念上层建筑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去 支配人们的行动。
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再次体现在服务的效果上。
上层 适合 建筑
经济 基础
适合
生产力
促进 作用
上层建筑 不适合
经济基础
上层 适合 建筑
8年所创立的关于人口增加
与食物增加速度相对比的一
种人口理论,其主要论点和
结论为:认为生活资料按算
马
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
尔
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
萨
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斯
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
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
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
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
弱这个规律的作用。把资本
主义制度所造成的一切问题
经济 不适合 基础
生产力
阻碍 作用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上层建 筑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 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
要求: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本身 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 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从而 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客观内
容;
• ②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
意识的发展变化。
• 如: 私有制
私有观念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 如: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不完
全同步。
• 第二,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
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统一关系
经济基础
决定 反作用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 质和变化发展。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首先体现在服务的方向上。
上层建筑一方面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另 一方面又与那些对自己的经济基础有害的其他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斗争,即一方面“保护自己 ”,另一方面“排除异己”。
地理环境决定论
•气候的权力强于一切权力。
•热带民族的懦弱往往
使他们陷于奴隶地位,
而寒带民族的强悍则使
孟
他们保持自由的地位,
德
所有这些都是自然原因
斯 鸠
造成的。
地理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 鲁迅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
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在愚,机灵之 弊在狡。”
• 王国维对南人和北人的评价是:“南方
决定
唯心史 观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唯物史 观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A.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 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 神生活的过程
B.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
C.承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 决定作用
A.没有考究人们活动思想动机 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的规律及其意义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
A.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 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 物质力量。
B.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主 要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C.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 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