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5个遇刺身亡的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第5个遇刺身亡的总统
今年最期待的电影之一,英国佬制作的伪纪录片《总统之死》,他们让布什在这部电影里,成为继林肯、加菲尔德、麦金利、约翰•肯尼迪之后,美国第5个遇刺身亡的总统。

美国总统总是很容易被刺杀,甚至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只要总统允许堕胎,他就可能被一个激进的保守派给干掉,就算他的政绩再非凡也无济于事。

如果他的爱好远远不止这些,甚至喜欢把子弟兵往前线上送,那他就更招子弹了,况且还有更多的所谓恐怖主义者乐此不疲。

然而美国总统不是皇帝,根据历史表明,美国总统的遇刺从来都不能使这个国家完蛋,总统只不过是一个机制里的可更换零件而已,就像《近距离看美国》里写的,总统是靠不住的。

但是,总统代表着一群人,他替这一群人说话、帮这一群人实现决策,可怕的是,这群人只要够聪明,就能知道大多数人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往往会煽动得大家对他的想法深信不疑——至少能达到法案通过的地步,而美国人在乎的就是这种理念,这个理念是否是忽悠,人民群众也未必就能在总统任期里看出来。

对于一个对此深恶痛绝的人来说,杀死总统背后的一帮人,显然没有杀死他们的代言人来得方便或者有效。

肯尼迪就是一个例子,假如奥斯瓦尔德没有那么早杀死他,让约翰逊这个混球上台,可能越战就早早结束,而不会成为美国人心中的伤痕。

这部电影的有趣之处在于:一,它并非像以往某些调侃美国总统的电影那样把故事与人物完全架空,它针对的就是小布什。

二,它一点也不虚妄,作为一部伪纪录片,它已经极力做到真实,无论是总统被刺之前、被刺时,还是被刺之后的各界反应,都下了很多工夫,简直就像是一部政治预言。

把这部片子给一个不常看新闻的人看,会被以为是真的。

从技巧上来说此片跟真正的政治纪录片没有区别,真实资料的偷天换日是FILM4一贯的特长,加上实拍镜头与探头纪录、访谈、照片的巧妙剪接,人物惟妙惟肖的表情和语气,使得电影题材本身尽管让人偷笑,但制作却显得相当严肃,所以共和党对此相当不满——当然,所有不爽布什和喜欢看他笑话的人都会觉得相当有趣,很明显,英国佬的黑色幽默比起法国人的放肆更加有杀伤力。

后面的抓捕疑犯过程更加讽刺,但并不荒谬,作为鹰派的布什得罪的人太多了,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朝鲜(甚至在这部片子里他即将出兵朝鲜)、索马里……,这使得嫌犯范围大得足以让FBI头痛不已。

可怜的索马里人因此成为了众矢之的,在调查刚刚开始时媒体甚至白宫就已经把他当成了凶手,极力要证明这是来自恐怖主义的威胁与报复。

然后是理所当然的通过一系列与反恐有关的议案,就像911之后布什的四处出击一样,被美国人引以为豪的人权与平等骤然被推向了边缘。

尽管早在奥克拉荷马爆炸案之后,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就提醒国会要防止过度反应,但在危急时刻,谁还会在乎这个?
对于zikri的有罪判决,也再一次嘲讽了陪审团制度尽管民主与平等,却常常会把暴力权交给了容易被煽动的普通人的事实。

就算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重刑事罪案在审判前需要经过大陪审团的听证,但那又怎么样?白宫都已经率先做了有罪推定了,普通人并非专家,他们会认为在专家面前含糊的所谓证据就能说明问题。

在总统被刺的悲痛愤怒与复仇狂热中,陪审团制度以情感代替法律的毛病立刻显现出来,一边倒的民意狂热同样可怕。

《In the name of father》里涉嫌制造伦敦爆炸案的无辜爱尔兰青年,不就是在一片“杀死他”的愤怒咆哮中被判有罪的吗?连辛普森都能全身而退,若不是总统被刺杀,这些证据什么都说明不了。

跟着法医的“被迫闭嘴”以及FBI的“多亏了爱国第三法案”又调侃了一把美国的民主与法律精神。

林达在《历史深处的忧虑》里写过,“哈玛斯不仅仅是一个恐怖组织,它同时也是一个宗教组织,在美国,完全有可能有一些公民只是在宗教上认同这个组织,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美国公民就有可能因为出于宗教的原因,向属于这个组织的医院捐了十块钱而受到“反恐怖法”的起诉,
并且有可能因此而判刑。

”这个可怜的索马里小伙子恰恰就是这种受害者。

而另一个嫌犯,在伊拉克失去兄弟的退伍小兵Casey Claybon那句“我们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只好告诉自己我们是为自由而战,为了伊拉克人民的自由”更是让人哑然失笑,这无疑是电影里来自英国佬最直白的嘲弄。

Casey父亲的自杀是最后的杀手锏,英国佬确实很熟悉他们的盟友,极具戏剧性的一幕看起来却正像是老美的作风,连处理尴尬局面的方式都似曾相识。

儿童捧着布什遗像的镜头实在十分毒辣,幸好西方人似乎并不是太把这当回事。

不知道布什本人有没有看过这部片子,会不会在看了之后也说一句“我不在乎这些,他们有反对的权利”?
顺便提一下,历史上杀死加菲尔德的刺客,绝对可以进入最搞笑刺客名人堂(下文转自《Our Martyred Presidents 遇刺的美国总统》,Frank Edwards,孙宝成译):
加菲尔德在赢得总统提名时,曾经引起与共和党格兰特派的分裂,事态的发展激怒了芝加哥一位头脑糊涂的落魄律师,他名叫查尔斯•吉特奥。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吉特奥痴迷于一个想法:如果他杀了加菲尔德,共和党就会重新团结起来,感恩的共和党人将会因为他的功劳而奖励他一个行政职务!
他借了30美元,去了华盛顿。

詹姆斯•A•加菲尔德可能因为是惟一与刺客一起做过礼拜的总统而出名。

为了寻找机会杀害毫无戒备之心的受害者,吉特奥跟随总统进入了位于佛蒙特大道的基督教堂,在总统背后两排坐下。

但是吉特奥决定在礼拜期间不实施暗杀。

正如他后来所说,那是因为“我害怕击中一些无辜的人。


6月18日,计划落空的吉特奥追随总统和加菲尔德夫人来到火车站,但是他认定,已经生病的加菲尔德夫人难以承受亲眼目睹丈夫被杀害的场面(在这一点上,吉特奥比布斯或奥斯瓦德都更体谅人)。

1881年7月2日,加菲尔德总统没带警卫进了华盛顿的巴尔的摩和波托马克火车站,只有国务卿詹姆斯•布莱恩陪伴。

布莱恩停下来跟一个朋友聊天,吉特奥看到了机会。

他跑到总统背后,在近距离开了两枪,全部命中。

当旁观者缴了吉特奥的枪时,他们听到他说:“这下好了!他们必须给我那个职务!”
在凶手的口袋里,他们发现了一封寄往“白宫”的信。

信中,吉特奥为他称之为杀死她丈夫的“必要性”而向加菲尔德夫人致歉。

刺客向加菲尔德夫人保证:正如所有虔诚的基督教徒都知道的那样,总统在天堂里要比在华盛顿快乐。

就技术上来说,伪造小布什被刺已经不是一个难题。

那些采访、外景、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媒体报道、示威游行、甚至总统葬礼,都可以通过最小的成本换来最逼真的效果。

《总统之死》(Death of a President)最难能可贵的是它的政治态度,从最真实的假象中拷问美国911之后的政策和美国式民主。

影片有英国人最昭著的幽默和讽刺,完全不动声色地发表意见,有理有据,以假乱真。

因为态度博大又满怀诚意,让你完全提不出疑议。

乔治·W·布什总统于2007年10月在芝加哥发表演说后离开会场时被刺身亡,电影围绕总统遇刺的现场和整个调查过程展开。

象所有记录片一样,由真实录象回放和相关人物访谈构成主体。

所有想象都如同已经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事件一样真实。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没有不可想象的。

这大概是4频道的造梦宗旨。

有一个前提,你必须严谨和真诚,掌握足够资料,有足够的理论依据。

所以,和所有艺术精品的产生是一个道理,《总统之死》做足了功课,只不过把故事放到了未来。

除了发生在总统遇刺前后的事情看起来逼真可信,电影的另一个重头在于,让大家看看美国人的“民意”决定了多少真相。

一旦大事发生,整个政府和国民都陷入“激情”,911的后果直接催生了伊拉克战争,其后果再作用到今天的美国,明天什么都可能会发生。

今天的行为又决定着未来,然后再继续循环下去。

所谓民主自由、道义法治,其实并没有青红皂白,在世界各地,政治都是一团旋涡。

这种电影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见识可能产生的一种后果,这个时候,人们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然后怎么处理问题。

按照时下USA的政治“潮流”,片中的死囚之妻说:“基地就等同于有罪”。

无论真相是什么,总统被刺的当时有一个穆斯林出现在现场,指纹有9个吻合点,这个人又碰巧在CIA监视的基地出现过。

这足以把他送上电椅。

同时,政治上不需要一个战死伊拉克的美国大兵的可怜父亲作为凶手-----何况他已经自杀。

那么到底谁是刺客呢?Anyone。

这是一部英国人拍的虚构的“纪录片”,在电影里,现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于2007年10月在芝加哥遇刺身亡,故事围绕FBI追寻刺客而展开。

它的形式就像我们平常看惯的法制节目,顺着案情层层推进,期间不断插入涉案人的谈话、各种媒体的报道、现场的记录视频等等,反正让你觉得这就是一真事。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里的小布什并不是找人演的,而是通过他真人的影像用电脑合成的。

电影当然重点批评了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因为很讽刺的是,凶手并不是FBI一直认定的伊斯兰人,反而是在伊拉克战争中遭受丧子之痛的一个美国父亲。

这样的电影在反美的人眼里当然是个看得很痛快的作品,但在老美自己看来可能就很不是滋味。

毕竟这是他们自己选出来的总统,虽然他们平时有什么不爽也以骂总统为乐,你看youtube里那么多布什出糗的视频就晓得了,但外人来骂,甚至要把他干掉,那就不太好过了。

所以北美的几个大院线是拒绝放这片子的。

这几天正好在看林达的《我也有一个梦想》,里面就说到了美国两个著名遇刺身亡的总统:林肯和肯尼迪,他们两个可以说都是因为黑人权利和南北矛盾被杀的。

他们俩死后被美国人深深地爱戴着,要是布什也真的也在明年跟他们“并列”了,那可真的是提携他了,所以还是不要如了他的愿的好,让他好好活着继续做平庸总统吧。

电影其实拍得一般,好在有这么个大不讳的创意,把还活着的人往死里写。

美国人在电影里嘲笑英国人多了,英国人来一次狠的也不为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