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竞争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新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化迅速,企业通过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手段获取竞争优势日益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一般性”战略受到严峻挑战。波特的三种“一般性战略”核心仍是在选择业务范围,但是,在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对于许多中国企业而言,“怎么干”已比“干什么”更加重要,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的核心。好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将影响甚至改变行业游戏规则,帮助企业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

其次,波特将成本领先与差异化视为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两个方面,企业标新立异就必须牺牲成本优势,或者采用成本领先就必须放弃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新兴市场不断涌现,个性化需求旺盛,产业市场甚至可以被无限细分。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是要素(功能实现的载体)与元素(产品的文化衍生)的有机结合,企业通过改变要素、改变元素组合可以将成本领先与差异化有效统一起来,例如中关村华旗资讯赋予MP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差异化与成本领先有效结合了起来,一举打开国际市场,获取了巨大成功。

最后,产品模块化结构的形成直接推动形成了产业结构模块化,标准成为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标新立异战略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IBM利用模块化技术推出360型电脑后,产品模块化被全球迅速关注,产品模块化迅速扩散至汽车零部件、移动终端甚至金融等众多产业领域,模块产品的通用性和兼容性备受关注。现实产业发展中,产业标准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模块产品的生产者必须遵循产业标准,产品标新立异空间受到极大遏制。

总之,在新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化迅速,波特竞争理论在我国的适用局限性日益明显。因此,在学习大师经典理论的同时,还要在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 大力提升人力资本,促进我国技术进步。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想要由生产要素建立起产业强大又持久的竞争力,则必须从事要素创造;要着力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这两类要素的可获得性决定了竞争优势的质量及其可持续性。在波特看来,竞争是不均衡的;竞争呈现的是一幅不断变化的图像:新的产品、新的营销方式、新的生产加工以及全新的市场细分。某一时空点的静态效率会被迅速发展的新技术所改变。因此,波特认为,“技术进步”和“创新”在产业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以上两类要素的获得主要取决于一国人力资本的现状及发展态势。因此,我国必须改善要素条件,提升人力资本,促进技术进步,建立有效的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的创造机制;必须推行科教兴国战略,着力开

发及提升人力资本,促进竞争力持续发展。当前,必须大幅度增加科技和教育投入,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实在行动上,提高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率;要加速教育体制改革,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终身教育;要完善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市场机制的确立,保证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在市场导向作用下形成最佳契合点;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为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创造良好的舆论、政策、制度和公平竞争环境。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优势。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从动态的角度(如更关注的是知识与技术创新、规模经济等)回答了一国的特定产业为何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他认为,先进产业及其环节的核心是质量、特色和新产品创新。因此,我国必须及时把握世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我国高科技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使我国高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上台阶的一支新兴产业,并用高新技术装备我国的传统产业,以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我国产业应重视对国内需求的开发,通过对细分市场需求开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取得国际市场上的局部竞争优势,逐步过渡升级到国家竞争优势,有意识

地培养老练的、苛求的购买者,倡导新的消费观念、培养现代消费意识,促使购买者提高需求层次,提高对产品的鉴赏能力,从而带动产业的革新升级,增强我国产业的竞争优势。

(三)辩证地看待产业政策。

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对产业政策说了“不”。波特认为产业政策是建立在一个高度简化而又有问题的竞争力假设之上的,这些假设认为规模和开支对竞争力起决定作用。当前产业政策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同时,我国一些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也不断地向政府施压,请求政府在产业上进行保护和支持,然而许多保护与支持政策的实际后果可能会与他们的愿望刚好相反。这些政策短期内可能会起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政策和作用永远造就不了一个国家的真正竞争优势。我国应该采取全新的视野和工具来分析和研究国际成功经验,而不是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思想上停滞不前。在产业政策盛行的国家,比如法国、日本和韩国,目前已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在制定产业政策上,我国应采取审慎态度,更多的产业发展问题让位于市场解决可能效率更高。

(四)建立健全市场化的竞争机制,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波特指出:“竞争实际上不是在国家之间,而是在公司之间进行的。”“迄今为止,我还不曾看到哪个国家不拥有强大的公司却能在全球经济中进行竞争。”“任何国家在其宏观经济方面的成功,实际上是其各个企业所获成就的综合体现。”可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优势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基石。我国必须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大我国企业制度改革与创新,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要按照专业化分工和发展规模经济的要求,以现有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权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培育一批跨国、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我国企业经营规模效益及国际竞争能力;要提高我国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强化管理、研究开发、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五)重塑我国政府的角色和作用。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综合逻辑是: 以企业竞争力为核心,把企业竞争战略转化成为企业竞争优势,再将此优势转化成为国家竞争优势,它们之间通过“价值链”相连接,一端连着市场需求,一端向产业领域伸展,国家则起着辅助作用。因此,我国政府应重点在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加强市场机制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和发挥作用,创造一个有利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高效市场环境。另外,必须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尽量减少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以及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尽量减少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投资必须尽量避开竞争性领域,不与民争利。要将市场机制运用到投资、融资、退出、建设、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从而形成全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政府应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规范政府经济职能。这就决定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建立市场主体的激励与风险约束机制,完善宏观调控体制,建立健全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市场体系。

所谓流通产业是指在第三产业中专门从事商品采购、分销、物流活动的服务机构所组成的社会企业体系,具体包括批发业、零售业与物流业。现代流通产业既为第一产业提供农产

品流通服务,又为第二产业提供工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以及为全社会成员提供生活资料的流通服务。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组成部分,现代流通产业是市场机制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是连接生产与消费活动的桥梁,是社会经济活动有效运转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对现代流通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具有宏观性、全局性,而不是一般性的行业问题研究。

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领域,我国流通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2004年12月11日起,金融、商业、通讯、建筑、分销、教育、环境、旅游和运输等九大部门结束了中国加人WTO后的保护期。中国服务业从此进人深度开放阶段。在服务领域的竞争实质是对流通渠道控制权的竞争。谁掌握了流通渠道,谁就掌握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