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别怕,有老师在——一位青春期抑郁症的学生心理辅导案例教学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别怕,有老师在——一位青春期抑郁症的学生心理辅导案
例
孩子,别怕,有老师在
——一位青春期抑郁症的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一、案例情况介绍:
她,非常可爱,叫“童童”。既是她的名,又跟她个性很相符,总是笑眯眯的,非常天真、单纯,给人感觉永远长不大似的。
但这种快乐的笑容在她的脸上并没能停留较长的时间,随着她的成长,以及对职校生活的不适应,她身上的燥郁因子慢慢地显现出来。她变得精神萎靡,上课无精打采,经常找藉口请假看病,后期,发展到无故旷课,无心上学,甚至曾有过幻觉、幻听,并伴有自杀倾向。
二、诊断分析:
通过对童童同学的多方面了解,发现以下一些原因可能是造成她厌学、厌世情绪的原因:
1.家庭环境的失衡。通过与其母亲深入的交谈,了解到童童不一样的童年。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她从小在外婆、外公身边上大,因为母亲工作很忙,不能经常陪伴在她身边,所以母亲一直都觉得非常内疚。为了给个她足够的爱,母亲放弃了自己的幸福,至今仍然独自一人抚养她。她的母亲是个位明事理的家长,她一直都抱着与女儿做朋友的心态与之相处,目的是弥补她心中爱的缺失。但她的过分溺爱,不但没有帮到她的女儿,反而成为了女儿用来要挟的武器。在她们母女身上,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我们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应该以宽容之心看待他们成长中的错误,但绝不能有纵容之心,纵容我们的孩子“胡作非为”。
2.不同寻常的“关系”。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谈及本人的一些观察,了解到童童与班的另一位女生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童童每次情绪上的波动,除了与母亲在沟通上出了问题外,几乎都与这位女生(化名:阿珊)有关。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和她的母亲都一
度怀疑她们之间是否存在“同性恋”的倾向。她母亲认为可能是童童幼年失去父爱,从小被呵护宠爱,心理缺乏安全感,总是希望处处被呵护被人怜爱。来到学校后,因为要住校,所以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同时也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造成她在心理上对被人爱和呵护的强烈渴望。而阿珊是家中的大女儿,她还有个妹妹,通过对她家庭的了解,该同学自小就非常独立、懂事,不仅学习认真,目标明确,而且思想较为成熟,也懂得照顾和呵护他人。正是这样有着完全不同性格的两个孩子,也正是这种不同性格的互补性,使得她们走到了一起。因此,在后期关注童童的心理变化的同时,班主任也一直在关注着阿珊。
3.心理健康的缺乏。在这两年来,童童身上发生的种种状况,表明她并不是身体生理缺陷,而是的心理状态不良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差,她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处于异变阶段,已产生了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意志力方面主要表现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当学习和生活中碰到困难或不顺心的事,因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就会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逃避现实。因此常常会发生无故旷课,“玩失踪”的情况。
三、辅导过程:
1.了解自己、控制自己。在新生入学的时候,班主任就曾对每位同学做过“气质类型的测试”。当时童童的测试结果是属于胆汁质类型。胆汁质的人: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难于自制,内心外露,率直,热情,易怒,急躁,果断。气质类型是天生的,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人格的先天基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关照胆汁质这类的学生。有研究表明,胆汁质的人由于愿望强烈,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出现神经衰弱,或发展为时暴时郁的躁郁性神经症。因此对于胆汁质的学生要抑制其强烈反映,教会他们坚忍和自制,培养他们安静、平衡地进行工作和学习的习惯。因此,班主任经常跟童童聊天,帮助她认识自己,共同来分析她的“真性情”,让她认清自己,尽可能的控制自己。通过我们之间多次融洽、友好、推心置腹的交谈,解除她的心理防卫,让她感到班主任是真心诚意关心她、帮助她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并非总是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耐心和爱心。记得曾经有一次,童童在周二下午突然不见了,班主任询问了她身边所有朋友当然也包括阿珊,但没有人知道她的去向,打电话给她也不接听。后来,她给班发来的短信:“老师,对不起,我现在心情很乱,我知道您对我好,但我没办法管好自己,我走了,您不要找我,也不要告诉我妈妈。”看到此短信后,班主任当即致电给了她的母亲,因为班主任必须对她负责,对她家长负责,绝不能听之任之。接下来的这条短信更是让班主任吃惊和无语,她是这样说的:“老师,我恨死你了,你把我的事情告诉了所有的人,我讨厌你,不想再见到你了”很显然,她胆汁质里的燥郁因子又开始异常活跃起来。但她将对班主任尊称的“您”该为“你”时,班主任认为在她心里还是将班主任当成值得信任的朋友,所以班主任当即复条短信给她:“我亲爱的童童,无论你现在在哪里,在想什么,在做什么,都让我和所有爱你的人,非常担心,无论你是否爱我,也无论你有多么恨我,但我真的是非常非常的爱死你了”没有对她的责备,也没有对她的误解,只有对她的爱,就这样一场危机在我们师生的相互倾诉中,得以解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施教,又怎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2.抓住机会,成功破冰。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孩子毕竟是孩子,她的表现时有反复。虽然班主任特别的关注,童童情绪上的波动由一周一次慢慢的转变的两周一次,甚至能间隔更长点的时间。但班主任总是担心她不知在哪天又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又会不见了,班主任一直在寻找更好方法,也在等待更好的机会。
一天中午,童童由于又与阿珊绊了几句嘴后,在宿舍痛哭,并叫嚷着要从宿舍三楼跳下去,班主任接到同学电话后马上赶到学校。她当时具体表现为:目光呆滞、精神恍惚、默默流泪、并伴有自言自语(但听不清楚她说些什么)。可能是见到班主任的原因,她情绪上暂时得到了控制。当天下午,班主任一直陪着她,企图了解到她的些许情况,但这次她有意的回避班主任的眼神,不让班主任窥探到她半点隐私。班主任心里有些许的不安,并与其母亲进行
了及时的沟通。后来,又找来几位和她平时要好的同学陪着她,安慰她。但她还是在班主任不注意的时候,消失得无影无踪。班主任再给她电话,无人接听,她母亲给她电话,无人接听,同学给她电话,无人接听……,班主任以为这次她还像以往那样,只是情绪上的一些变化,和她好好聊聊就会没事的,但当班主任从其他同学的口中得到更为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时,班主任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她出现了幻觉和幻听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她说她突然在宿舍看到了她的一位表姐,并且这位表姐邀她去“她的世界玩”,她一定要去找她表姐。(而此人在去年8月的一天,在市桥的大北路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被飞速行驶的汽车当场撞死。这件事对她们整个家族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事实。而这件事在微博上,也被迅速转播。所以我们班的很多同学,也都知道这件事。)难道这真是大白天见鬼了?还是她真是所谓的中邪了?还是她另有隐情?
由于在学校内外及附近都找遍了,不见其踪迹,考虑到情况紧急,班主任联系到她母亲,希望她能尽快从石楼莲花山赶到市桥,一起寻找童童。就这样,班主任带着四位热心的同学一路给童童发短信,一路开着车在市桥的各条路上寻找着她。“童童啊童童,你在哪里?”最终我们在禺山百货门口找到了她,当时已是深夜11点钟多了。当班主任和她的母亲出现在她的面前时,他们三个抱在一起都哭了,其他同学也为之深深的感动。“我们终于找到你了,孩子,别怕,我们一直都在。”由于考虑到童童情绪上的极不稳定,怕她回到学校后再受到刺激,和她母亲商量后,建议她先回家休息几天。
由于童童的这次事件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班主任和她母亲都感觉到她心理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班主任并将此事汇报了学校,同时也咨询了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崔燕妍,她建议班主任不要轻易的断定,应该让童童接受更为专业的诊断和心理治疗。我们如果盲目的给孩子带上心理问题的帽子,并用不正确和不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孩子的话,往往事情会越来越糟。因此,在童童在家静养期间,我班主任不断的和她母亲进行沟通,她母亲也十分赞同班主任的观点,最终在我们多方的努力下,童童终于答应她母亲,去广州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