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联同步记录的QRS波无Δ波、 Δ波双向或Δ波 起始时偏离基线
26
27
WPW综合征
➢机制: Δ波是预激心室肌的部分,探查电 极与旁路在同一侧形成负向预激波,远离 旁路一侧形成正向预激波。
➢方法:V1导联QRS波和Δ波定左右,右侧及 左侧间隔Ⅱ、avF Δ波定前后,左侧游离壁 Ⅰ、avL Δ波定前后
28
图19 左后间隔、左前间隔
29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分类
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95%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AVRT)5%
30
O-AVRT
房室结前传,旁路逆传形成的窄QRS心动过速。 房室旁路的电生理特点
➢旁路的传导速度快于房室结 ➢旁路的有效不应期多长于房室结 ➢无递减性传导,表现为“全和无”的传导特性
双径路的解剖生理基础为功能性纵向分 离而非解剖上的双径路
➢快径路β:传导速度快 不应期长 ➢慢径路α:传导速度慢 不应期短
8
慢快型AVNRT
形成机制
折返:心脏的一次激动经过传导再次激动心脏某一部位 的现象。
➢ 三要素 激动传导的双径路:解剖上、功能上、人工 一条径路单向阻滞:解剖上、功能上 另一条径路存在缓慢传导
• 体表心电图无P/波 48% • 体表心电图有假S波和r/波 46% • 体表心电图可见假性q波2%
➢ 心房心室不是心动过速的必要成分,房室阻滞不影响 心动过速的发作,房室可呈2:1、文氏、分离关系
➢ 刺激迷走神经可减慢或终止心动过速
1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AVNRT无逆行P
13
AVNRT假S波和r /
1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治
1
• 2015 年 • 《AHA/ACC/HRS 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
南》
2
室上性心动过速定义
SVT指的是所有希氏束及其之上传导系统病变 造成的 静息状态下心房和(或)心室率超过 100 次 / 分的心律失 常。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SVT具体又 可分为窦性心动过 速、房性心动过速(AT)、大折返 房速(包括典型心房 扑动)、交界区心动过速、房室 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以及旁道参与的各种类型心动过速。
值得注意的是,在鉴别AVNRT 和AVRT 时,前者比较 典型症状是衬衫扑动或者被敲打颈部的感觉。
5
心电图特点
通常AVNRT 和AVRT在心电图上均为短RP 间期,即RP < PR。
在典型AVNRT 中,由于心房激动时间和QRS 波时限大致相等, 逆传P 波的终末部分一般位于QRS 波终点附近,表现为下壁导 联的假S 波或V1 导联的R’波;而在顺向型AVRT 中,逆传P 波多位于ST-T 的前半部分。
QRS时间延长类似左束支阻滞,电轴左偏, 初始有Δ波 心动过速时与窦律的QRS形态一致 可有继发性ST-T改变
23
WPW综合征
WPW综合征的解剖与电生理基础为房 室间存在的异常附加旁路,传统为Kent氏 束,现称为房室旁路。发病率为0.1-0.3 %,男性多于女性。
24
WPW综合征
房室旁路分类
➢ 显性: 旁路具有双向传导功能,少数仅有前传 功能,窦律下显示预激波。
➢ 隐匿性: 旁路没有前向传导功能,只能逆传, 窦律下无预激波。
➢ 潜在性: 旁路具有前向传导功能,但窦律时不显 示旁路传导,无预激波。
25
显性旁路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Δ波定向:将具有预激特征的QRS综合波起始部 40ms规定为Δ波(图15)
➢Δ波正向用“+”表示,指Δ波位于基线以上 ➢Δ波负向用“-”表示,指Δ波位于基线以下 ➢Δ波在等电位线用“±”表示,指与有明确预激
值得注意的是,当利用RP 间期鉴别AVNRT 和AVRT 时,新版 指南推荐在体表心电图上的诊断节点是90 ms。
6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发病率
➢ 女性:65% 多于男性 ➢ 多在40岁以前发病
分型
➢ 慢快型 S-F 90% ➢ 快慢型 F-S 6% ➢ 慢慢型 S-S 4%
7
慢快型AVNRT
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
21
预激综合征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22
预激综合征的分类及心电图特点
➢ 典型预激综合征 PR<0.12s
(WPW)
➢ 短P-R综合征
(LGL)
QRS>0.10s 初始有Δ波 PJ间期正常 可有继发性ST-T改变
PR<0.12s QRS时间正常,无Δ波
➢ 变异型预激综合征 PR正常或延长
(Mahaim)
AVNRT希氏束内2:1阻滞
15
快慢型AVNRT
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
➢ 快径路:传导快,前传不应期短逆传不应期长
➢ 慢径路:传导慢,前传不应期长逆传不应期短
16
快慢型AVNRT
快慢型AVNRT折返机制
17
快慢型AVNRT心电图特点
➢ 窦律时不能显现双径现象 ➢ 心动过速时RP/>P/R,P/多在下一个QRS波前形
3
分类
房室结参与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90%)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房性心动过速 (10%)
• 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IART •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AAT •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SART
4
临床症状
SVT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心悸(22%),少数人表现为 胸痛(5%)、晕厥(4%)以及心源性猝死(0.2%)等;
➢ 触发
适时的早搏 少数情况窦律下即可触发
9
慢快型AVNRT
慢快型AVNRT折返机制
10
慢快型AVNRT体表心电图特点
➢ 窦律时可出现下列情况提示双径路存在
• 突然或持续的PR延长,似Ⅰ度AVB • PR交替现象 • 单一的房早可经快慢径同时下传致心室双重反应
➢ 心动过速时P与QRS几乎重叠RP/<70ms
成假q波 ➢ 常无休止发作 ➢ 可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 刺激迷走神经可减慢或终止心动过速
18
快慢型AVNRT体表心电图
19
慢慢型AVNRT心电图特点-图13
➢频率相对较慢 ➢心动过速发作时RP/≤P/R,RP/> 70ms ➢可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刺激迷走神经可减慢或终止心动过速
20
慢慢型AVNRT体表心电图
31
机制:折返
O-AVRT
32
33
左显性旁路体表心电图(距CSO5.0cm)
A-AVRT
一条旁路前传,另一条旁路或房室结逆传形 成的宽QRS心动过速。
旁路的电生理特点
➢旁路的传导快,不应期短,房室结传导慢, 不应期长。
26
27
WPW综合征
➢机制: Δ波是预激心室肌的部分,探查电 极与旁路在同一侧形成负向预激波,远离 旁路一侧形成正向预激波。
➢方法:V1导联QRS波和Δ波定左右,右侧及 左侧间隔Ⅱ、avF Δ波定前后,左侧游离壁 Ⅰ、avL Δ波定前后
28
图19 左后间隔、左前间隔
29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分类
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95%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AVRT)5%
30
O-AVRT
房室结前传,旁路逆传形成的窄QRS心动过速。 房室旁路的电生理特点
➢旁路的传导速度快于房室结 ➢旁路的有效不应期多长于房室结 ➢无递减性传导,表现为“全和无”的传导特性
双径路的解剖生理基础为功能性纵向分 离而非解剖上的双径路
➢快径路β:传导速度快 不应期长 ➢慢径路α:传导速度慢 不应期短
8
慢快型AVNRT
形成机制
折返:心脏的一次激动经过传导再次激动心脏某一部位 的现象。
➢ 三要素 激动传导的双径路:解剖上、功能上、人工 一条径路单向阻滞:解剖上、功能上 另一条径路存在缓慢传导
• 体表心电图无P/波 48% • 体表心电图有假S波和r/波 46% • 体表心电图可见假性q波2%
➢ 心房心室不是心动过速的必要成分,房室阻滞不影响 心动过速的发作,房室可呈2:1、文氏、分离关系
➢ 刺激迷走神经可减慢或终止心动过速
1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AVNRT无逆行P
13
AVNRT假S波和r /
1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治
1
• 2015 年 • 《AHA/ACC/HRS 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
南》
2
室上性心动过速定义
SVT指的是所有希氏束及其之上传导系统病变 造成的 静息状态下心房和(或)心室率超过 100 次 / 分的心律失 常。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SVT具体又 可分为窦性心动过 速、房性心动过速(AT)、大折返 房速(包括典型心房 扑动)、交界区心动过速、房室 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以及旁道参与的各种类型心动过速。
值得注意的是,在鉴别AVNRT 和AVRT 时,前者比较 典型症状是衬衫扑动或者被敲打颈部的感觉。
5
心电图特点
通常AVNRT 和AVRT在心电图上均为短RP 间期,即RP < PR。
在典型AVNRT 中,由于心房激动时间和QRS 波时限大致相等, 逆传P 波的终末部分一般位于QRS 波终点附近,表现为下壁导 联的假S 波或V1 导联的R’波;而在顺向型AVRT 中,逆传P 波多位于ST-T 的前半部分。
QRS时间延长类似左束支阻滞,电轴左偏, 初始有Δ波 心动过速时与窦律的QRS形态一致 可有继发性ST-T改变
23
WPW综合征
WPW综合征的解剖与电生理基础为房 室间存在的异常附加旁路,传统为Kent氏 束,现称为房室旁路。发病率为0.1-0.3 %,男性多于女性。
24
WPW综合征
房室旁路分类
➢ 显性: 旁路具有双向传导功能,少数仅有前传 功能,窦律下显示预激波。
➢ 隐匿性: 旁路没有前向传导功能,只能逆传, 窦律下无预激波。
➢ 潜在性: 旁路具有前向传导功能,但窦律时不显 示旁路传导,无预激波。
25
显性旁路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Δ波定向:将具有预激特征的QRS综合波起始部 40ms规定为Δ波(图15)
➢Δ波正向用“+”表示,指Δ波位于基线以上 ➢Δ波负向用“-”表示,指Δ波位于基线以下 ➢Δ波在等电位线用“±”表示,指与有明确预激
值得注意的是,当利用RP 间期鉴别AVNRT 和AVRT 时,新版 指南推荐在体表心电图上的诊断节点是90 ms。
6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发病率
➢ 女性:65% 多于男性 ➢ 多在40岁以前发病
分型
➢ 慢快型 S-F 90% ➢ 快慢型 F-S 6% ➢ 慢慢型 S-S 4%
7
慢快型AVNRT
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
21
预激综合征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22
预激综合征的分类及心电图特点
➢ 典型预激综合征 PR<0.12s
(WPW)
➢ 短P-R综合征
(LGL)
QRS>0.10s 初始有Δ波 PJ间期正常 可有继发性ST-T改变
PR<0.12s QRS时间正常,无Δ波
➢ 变异型预激综合征 PR正常或延长
(Mahaim)
AVNRT希氏束内2:1阻滞
15
快慢型AVNRT
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
➢ 快径路:传导快,前传不应期短逆传不应期长
➢ 慢径路:传导慢,前传不应期长逆传不应期短
16
快慢型AVNRT
快慢型AVNRT折返机制
17
快慢型AVNRT心电图特点
➢ 窦律时不能显现双径现象 ➢ 心动过速时RP/>P/R,P/多在下一个QRS波前形
3
分类
房室结参与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90%)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房性心动过速 (10%)
• 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IART •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AAT •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SART
4
临床症状
SVT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心悸(22%),少数人表现为 胸痛(5%)、晕厥(4%)以及心源性猝死(0.2%)等;
➢ 触发
适时的早搏 少数情况窦律下即可触发
9
慢快型AVNRT
慢快型AVNRT折返机制
10
慢快型AVNRT体表心电图特点
➢ 窦律时可出现下列情况提示双径路存在
• 突然或持续的PR延长,似Ⅰ度AVB • PR交替现象 • 单一的房早可经快慢径同时下传致心室双重反应
➢ 心动过速时P与QRS几乎重叠RP/<70ms
成假q波 ➢ 常无休止发作 ➢ 可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 刺激迷走神经可减慢或终止心动过速
18
快慢型AVNRT体表心电图
19
慢慢型AVNRT心电图特点-图13
➢频率相对较慢 ➢心动过速发作时RP/≤P/R,RP/> 70ms ➢可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刺激迷走神经可减慢或终止心动过速
20
慢慢型AVNRT体表心电图
31
机制:折返
O-AVRT
32
33
左显性旁路体表心电图(距CSO5.0cm)
A-AVRT
一条旁路前传,另一条旁路或房室结逆传形 成的宽QRS心动过速。
旁路的电生理特点
➢旁路的传导快,不应期短,房室结传导慢, 不应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