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里把霍尔姆斯的翻译研究的研究范围绘成图形,具体内容如下
Baidu Nhomakorabea
翻译研究 纯翻译研究 应用翻译研究
描写翻译研究 产 品 导 向 研 究 过 程 导 向 研 究 功 能 导 向 研 究
理论翻译研究 普遍理论 翻 译 手 段 局部理论
译 员 培 训
翻 译 范 围
翻 译 等 级
文 译不 特 本 同 殊 类 时 问 型 期 题 翻
牛刀小试
静夜思
李白
Homesickness at Night
Li Bai Before the bed casts the moonlight Which is suspected as fall hoarfrost. In the clear sky hangs a full moon,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一思潮在西方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解构主义派与以前的翻译流派和发展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抨击逻各斯中心主义, 主张用辩证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哲学观来看待翻译。他们不再像结构主义者那样机 械地把原文看成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系统,而是认为由于所指和能指之间存在着差异, 原文意义不可能固定不变,只是在上下文中暂时被确定下来。由于原文意义不可能 确定,译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寻找原文的意义,发掘出使原文存活的因素。 他们否定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等二元对立关系,认为它们之间应该是互相依存
多元系统派
佐哈尔(Itama Even-Zohar)是以色列台拉维夫大学文化研究学院的教 授。他从观察翻译对社会的影响而提出“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研究
有很大的影响,在现代翻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佐哈尔认为,翻译文学的地位处于中心还是边缘位置,是创新的还是 保守的,是由译语文学多元系统的特征所决定的。他对翻译发生于特定 文化的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在三种情形之下,翻译文学在译语 文学多元系统中 会处于中心地位,作为创新力量,为文学形式库提供新 的内容。这三种情况如下:a) 当某种文学系统还没有明确成型,还处于 “幼稚”的、形成之中的阶段;b) 当文学处于“边缘”(在相互联系 的各国文学当中)或“弱势”地位,或两种情况兼而有之;c) 当文学出
早期翻译研究派
霍尔姆斯(James Holmes), 原籍美国,长期任教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文学系,他于 1972年发表的论文《翻译研究的名与实》(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被认为是翻译学派的奠基之作,该文章着重探讨了该学科的名称、性质、宗旨、范围等 内容,同时在历史上第一次勾勒出了翻译学学科的结构框架,标志着翻译研究派的开始。
(decentering)等术语勾勒了解构主义的语言观和翻译观。
解构主义派
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是美国一位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积极 创导者。1995年发表了《译者的隐形》(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她研究了德莱顿以来的西方的翻译史,批判 了以往占主导地位的以目的语为归宿的倾向,提出了反对译文通顺的
解构主义派
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1930-2004)当代法国哲学家,被称为“解 构主义之父”。他从全方位摧毁了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各种“在 场”(present)的形而上学,集中表现为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意义 的差异与延缓、意义的播撒和中心的分散等。德里达以分延/延异
(diffèrance)、播撒(dissemination)、印迹(trace)、去中心化
多元系统派
苏珊· 巴斯奈特(Sussan Bassnett) 是英国沃里克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 学教授,在翻译研究学派创始人霍姆斯的思想影响下,将翻译置于与 之相关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来考察,并把这种文化理念贯穿在她与美国 学者勒弗维尔共同主编的、在西方译界极具影响的《翻译研究论丛》 之中。巴斯奈特认为,翻译绝不是纯粹的语言行为,而是根植于有关 文化深处的一种行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和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 对等就是源语与目标语在文化功能上的对等。
翻 译 辅 助 手 段
翻 译 政 策
翻 译 批 评
多元系统派
多元系统派(Polysystem Theory)翻译理论产生于早期翻译研究派,是翻译研 究派合乎逻辑的延伸与发展。多元系统派这一名称由佐哈尔于七十年代首先提
出,最终成为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以色列学者翻译理论与思
想的旗帜。 多元系统派继承了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家,特别是通加诺夫(Jurij Tynajanov)
研究派还认为,翻译研究应从狭隘的原文和译文内部关系到翻译的外部
关系—— 社会历史因素。
早期翻译研究派
利维(Jiri Levy)是捷克翻译理论家。以布拉格学派雅各布森的翻译 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将翻译方法建立在符号学和诠释学原理的基 础之上。他认为作品的文学性可以通过作者的独特风格形式转换 而来。利维一反重内容、轻形式的传统翻译观念,使结构形式特 征成为翻译中同等重要并必须刻意追求和再现的因素。
多元系统派
西奥· 赫曼斯(Theo Hermans),伦敦大学德语、英语翻译教授,是佐哈尔多 元系统、图里规范理念以及弗米尔翻译目的论的支持者,属于翻译多元系统 学派和文化学派的主要人物。在赫曼斯看来,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是一 种系统现象;系统中的诸多因素,从翻译子系统在文学多元母系统中不断变 化的地位,到构成翻译背景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翻译和文学规范、翻译
目的和功能、原作者意图、委托人的要求、接受者的期望和反应等等,无不
在这种或那种程度上,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影响着、操纵着翻译终端产品— —目标文本的产生。
解构主义派
结构主义的翻译观以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为理论基础,认为原文 有固定确切的意义,原文作者是原文的主体,因而在翻译中译者必须仰视原文及其 作者,将其作为翻译中的本原,把再现原文当作中心任务,以求得译文与原文之间 的等值。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在西方文艺理论界产生了对结构主义的反叛,出现了解 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又称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的思潮。
抵抗式解构主义翻译策略——异化翻译策略(foreignization), 其目的
不是在翻译中消除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是要在翻译中表达这种语言 和文化上的差异。这反映了翻译不是“求同”而是要“存异”的解构 主义翻译思想的一个基本点。
译作赏析

Night
Max Webber
Fainter, dimmer, stiller each moment, Now night. 夏克司· 威伯 作
The stranger misses hometown at night.
第三讲
古代翻译
西 方 翻 译 理 论 概 览
现、当 代 翻译 中世纪翻译 文艺复兴时期翻译 近代翻译
翻 译 的 文 艺 学 派
美国翻译培训派 翻译科学派 早期翻译研究派 多元系统派 解构主义派
后期融为一体
早期翻译研究派
早期翻译研究(Early Translation Studies)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 究派的理论家认为,无论是从语言还是从文学方面着手的传统的翻译研 究都已日益露出固有的局限性,而奈达将乔姆斯基深层结构引入翻译研 究结果似乎也不能令人满意。 翻译研究派借用了俄国早期形式主义的理论成果,以文学作品的翻译作 为研究对象,认为翻译中文学作品的主题无关宏旨,重要的是作品的 “文学性”,而文学性往往是通过作品的表层结构特征体现出来。翻译
(辜正坤译)
译作赏析 2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When I questioned your pupil, under a pine tree,
“my teacher”, he answered, “went for herbs.” But toward which center of the mountain, How can I tell, through all these clouds. (trans. by Bynner)
的共生关系,而不是传统理论中的模仿与被模仿的关系。解构主义的翻译思想不是
“求同”,而是“存异”。
解构主义派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在1923年发表了一篇题为 《译者的任务》的序言中,从本质上质疑传统的翻译思想,认为译文 和原文本无“忠实”可言,译作不是去复制或传递原作的意义,而 是与原作的一种和谐,是对原作语言的补充。他的这种观点消解了传 统译论中译作与原作的二元对立关系,打破了原文的权威地位,将 译作从次序、屈从的处境中解放出来,对后来的解构学派的翻译思想 家颇有启发,被奉为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奠基之作。
的观点,认为文学与超文学世界可以划分为多层结构系统,文学作品是一个系
统,社会环境又是另一个系统,他们相互联系,辩证地相互作用,共同协调某 一特定形式因素的功能。 多元系统派与翻译研究派一样,认为应将翻译的理论概念置于更大的文学、社 会和文化的框架之中来考察,必须在翻译研究中引进文化符号学。多元系统派 还认为,接受文化的社会和文学标准决定了译者的美学假设,因而影响翻译的 全过程。
愈近黄昏, 暗愈暗, 静愈静, 每刻每分,已入夜境。
faint adj. lacking clearness, brightness 模糊的,暗淡的 dim adj. (of a light) not bright (光)暗淡的,昏暗的
(郭沫若 译)

夏克司· 威伯 作
一刻比一刻缥缈、晦暗、安宁, 夜,来了。
现了转折点、危机,或文学真空的情况。
多元系统派
安德烈· 勒弗维尔(Andre Lefevere),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 的翻译和比较文学教授,原籍比利时。勒弗维尔的学术观点同样以多 元系统理论为基础,但他对以色列学者未充分阐释的意识形态因素进 行了更为透彻的分析。他提出“折射” 与“改写” 理论,强调“意 识形态” 、 “赞助人” 、 “诗学”三因素对翻译的操纵,他的描述 翻译研究是把翻译放到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和文化背景中,深入探 讨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策略的各个层面。在《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 名声的制控》(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进行描述性研究的具体实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