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需求调查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气象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随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公众对气象服务工作从服务的具体内容到服务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气象事业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服务。
1 公众对不同气象信息类型的关注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未来3 d的逐日天气预报”关注度最高,分列前2位,该选项比例分别达82.2%、6 7.6%,这与当今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生活节奏加快,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未来一段时间天气变化以便于采取应对措施以及对气象灾害影响的敏感
性增强有关,如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对“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未来3d的逐日天气预报”关注度的比例分别为100%、81.8%,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关注度位列第3的是“天气实况信息”,该选项比例为63.6%,说明公众通过对已经发生的天气实况信息的掌握,可以顺应天气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
关注度列第4、5位的分别是“未来0-12h天气预报”和“生活,健康气象指数预报”,分别达到63.1%、57.7%,其中对“生活、健康气象指数预报”的关注度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说明天气因素已日益成为影响市民生活起居和保持健康心态的重要因素,要求对当时或未来一段时间天气变化是否适合自己的身体及体质变化作出适度判断,便于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2 公众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主要渠道调查结果表明,公众获取天气信息主要渠道首选是电视,比例高达96.0%。
其次为广播,比
例也达51.0%。
这主要得益于此二者作为公众最主要媒体,普及率最高,拥有最广泛观众和听众。
再次是报刊杂志,通过这一渠道获取气象信息比例为34.8%,说明目前报刊杂志仍是不可或缺的大众传播媒体之一,调查还显示,随科技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开发,手机用户数量增加,电话的普及,公众对它们的应用会不断提高,可以更快,更方便地让公众及时获取最新气象信息。
3 公众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次数及对不同播出时段的关注度调查显示,公众收听(看)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频率最高的时段为“晚上”,该选项的比例为81.4%,其次为“早晨”,比例为660%这是因公众在晚上和早晨以在家劳作和休息居多,通过了解未来一段时间或当日天气预报,便于确定是否根据天气变化调整有关工作计划和生活安排。
“上午”、“中午”、“下午”和“夜间”这4个时间段,公众收听(看)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的比例分别为9.1%、6.3%、4.0%、15.4%,尤其以“下午”的比例最低。
所以,提示气象部门在公众关注度较高的晚上和早晨时段,天气预报所包含的服务信息内容应力求广泛实用,播放频率适当加快,而在关注度比较低的时间段可适当减少气象预报播放次数,内容可适当简化或在服务内容上突出针对性。
4 公众对气象预报服务工作需优先改进的几个热点问题在253
份问卷调查表中,公众要求优先改进的气象预报服务内容列前3位的依次为“提高预报准确率”、“让观众能及时收看天气预报警报”和“增加预报内容”,分别有214、161、129人选择,所占比例分
别为84.6%、63.6%、50.9%。
由此说明:(1)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是改进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一切气象工作应围绕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为中心;(2)不断增加和丰富预报内容,则是指导全社会有效防范气象灾害和最大限度地减轻气象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要不断加快气象预报服务产品的开发,提升气象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气象服务产品的多样化、定量化,以人为本,围绕需求进行服务,提高服务针对性,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中的前瞻性和保障性作用;(3)提高气象信息覆盖率和传播速度,是全面提升气象服务效益的重要保证。
首先要加强与电视、广播等媒体合作,利用电视、广播覆盖面广的优势及时播出相关气象信息特别是突发灾害天气的播报,使公众及时知晓天气变化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
其次要强化与电信、移动通讯等公司的有效合作,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气象服务信息的快速传播成为可能,通过建立手机短信气象服务系统和创建气象服务专业网站,解决气象信息传播在进村(社区)入户过程中。
“最后1km”问题,使公众方便、高效、快捷获取所需的气象服务信息。
最后要在主要路口、景点、重点作业区、车站码头、居住小区出入口等地段设置大型电子气象灾害显示屏,让公众随时了解天气变化信息,有充足时间来应对和减轻天气灾害的影响。
(作者单位:151800黑龙江省巴彦县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