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代国防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百年来,中国饱受列

强侵略。据统计,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的战争高达数千次,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将从中国近代国防来简述中国屡遭侵略的原因。

关键词:武器装备、人员组成及其素质、军事思想、兵员和给

养的运输、海防、战争带来的影响

一、武器装备

明清以来,中国一步步落后于世界。当西方正经历划时代的工业革命时,中国还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视西方先进技术为奇技淫巧。据历史记载,中国曾在明朝后期和清朝康熙年间大力发展火炮,中国陆军一度成为当时世界第一。但是,自康熙之后,中国停止了对火枪和火炮的开发,道光年间使用的火炮仍然是一百多年前研制的红夷大炮,早已落后于世界潮流。

从射速看,由于红夷炮铸造技术水平所限,需要在发射后进行长时间冷却,因此平均每6分钟可以发射一发,按照此战斗射速最多可发射一小时。也就是说,一次作战顶多打出去10发炮弹。据记载,

在虎门之战中只要清军炮台炮一发不中,则准备第二发时英军的舰艇早已退到清军火炮射程之外了。

从火炮铸造技术上讲,由于钢铁铸造技术较差,材料冶炼纯度低,泥模铸造的铁炮中间充满孔洞和砂眼,最大的孔洞甚至可以放一碗水。

拙劣的造炮技术首先会造成发射中火炮炸膛。据记载,在1835年9月虎门炮台的一次例行演练中,就有6门火炮因炸膛损坏。同年,在虎门炮台新服役的59门火炮中,就有13门炸膛或损坏,占总数的22%。清军火炮为了防止铸造技术差导致炸膛,不得不加大炮壁厚度,其炮壁厚度是英军火炮的近2倍。由于铸造技术差,清军红夷炮的炮管也不能做的太长,平均倍径大概在14.55左右,炮管短,一方面限制了出口初速,导致火炮射程较近,另一方面也削弱了火炮的杀伤力。

在步兵武器装备方面,中国也明显处于劣势,当西方各国军队已普遍装备火枪时,清军仍手握长枪大剑。在热兵器时代,清军显然是要被淘汰的。

二、人员组成及其素质

清军入关后,由于八旗兵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全国防卫的需要,于是成立汉八旗和蒙古八旗。到清朝后期,以汉人为主的绿营兵成为了清军的主力。在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战争中,每次中国在兵力上似乎占绝对优势,而结果总是列强势如破竹,清军一触即溃。一方面,清军兵备松弛,训练不足,军队素质差,无组织无纪律,不能做到令行禁止。交战中,往往是清军四散溃逃,毫无抵抗力。另一方面,虽然在整体上清军数量占绝对优势,但在局部战役中,清军往往无法集中兵力与敌决战。

在鸦片战争中,中英两国的战场主要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苏四省,这四省清军总兵力约为22万,此外在战争期间,清政府还从各地抽调士兵近4万人支援,使总兵力达到近26万人,仅从总兵力

论,清军占据绝对优势。从编制上讲,参战的清军分为八旗军和绿营军,其中八旗军为驻防八旗,仅负责守卫各个重要城市中的满城,兵力从一千到三千不等,但很少进行机动作战,在战争中八旗军参战,主要是在广州和镇江两处,其中镇江满蒙八旗军在海龄的带领下与英军血战,毙伤英军近200人,自己则损失殆尽。参战的主力,则是各地的绿营军,绿营各级为标、协、营、汛,其中以营为主要作战单位,每营约为三五百人,但实际上绿营平常的工作主要是维持治安、弹压民众反抗、从事劳役工作等,因此大都散居各地,此编制利于“治民”但难以集中御外。在鸦片战争12次主要陆上战役中,清军有9次在战场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有时兵力甚至10倍于英军,但由于驻防分散且没有英军依靠战舰机动快捷,每次实际交锋时英军往往都能占据局部人数优势,轻松击破清军,据统计,在12次陆战战役中,只有2次清军在最前沿火线人数占优,其余10次战场区域内,中英双方兵力都相差不远,或是英军兵力占优。例如第一次定海失守后,当地的兵力由38000人下降到7800人,有3万人被抽调到其他省抵御英军可能的入侵,但英军却调头利用其机动优势出其不意再次攻打兵力空虚的定海,造成清军重大损失。这就是战争中常说的“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打歼灭战”。而1841年宁波之战中,清政府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调建昌、松潘两镇兵2000人驰援宁波,主要通过步行机动,因劳师袭远而疲惫不堪的清军被以逸待劳的英军打得落花流水。

三、兵员和给养的运输

工业革命后,交通发展迅速,铁路和以蒸汽为动力的船只的出现

极大地加快了运输速度。鸦片战争时,清军主要沿驿站线路运兵,一省一次运兵仅一两千人,且因道路狭窄和当地供应能力有限,一两千军队也只能分“起”调动,一“起”二百至三百人。据估计,清军调兵的速度邻省需要三十至四十天,间隔一二省,费时五十至七十天。而当时的英军海军舰只从印度开来只需三十至四十天,从南非的开普敦行驶至香港也不过六十天。鸦片战争其间,英军凭借快速机动的舰只灵活地在中国海岸线上肆意横行,而清军只能望洋兴叹。

四、军事思想

从冷兵器时代过渡到热兵器时代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全新的军事思想。以鸦片战争为例,对比中英双方军事思想的差距。鸦片战争时期,清军虽然装备了一半左右的火器,但其仍沿袭陈旧的冷兵器时代战术,最主要特点就是作战队形排列极为密集,如大阅横阵,正面分四个梯队,最前面是火器兵,其次藤牌兵,再次为首、次两队,左右翼还有两排重骑兵,阵型最宽处2000多米,纵深100多米,在这么0.2平方千米的空间里,就挤了16000多名士兵。而在十九世纪初,由于拿破仑率先采用了散兵线战术,欧洲军队的阵型密集度大约为每平方千米5000人,远较清军稀疏。人员密度大,对于射击精度不高的燧发枪而言,杀伤概率就会增大,同时士兵们挤得过近,会降低战场上的战术机动能力,很多时候还来不及展开队形,猬集的清军就被英军火炮和火枪打来的弹雨大量杀伤了。

五、海防

作为一个陆地大国,自古以来,中国就忽视海防建设,事实证明,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就只能接

受被动挨打的命运。近代以来,

列强一次又一次从海上叩开了

中国的大门。形同虚设的海防为

列强侵略中国提供了方便,使中

国面临在沿海处处设防的被动

局面。从有图可以看出,鸦片战

争中,英军如入无人之境,在中

国近海肆意横行,随机选择沿海城市作为攻击对象,令清军应接不暇。历史记载,从道光年间开始政治日益腐败,边海防逐渐废驰,清军的精华北洋水师“日久玩生弁兵于操驾事宜全练习遇敌之时雇佣舵工名为舟师,不谙水务。”洋务运动后,北洋舰队一度被称为亚洲第一海军,但由于管理落后、军费不足、武器质量不过关等原因,甲午海战中被轻易击溃,最终落了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六、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

管子有云:“一期之师,十年之蓄积殚;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为战争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每次战败,清政府都要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而这些条约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越战越弱,摇摇欲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