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 上册-学案:声声慢 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学案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词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此词。

二、导学基础知识

1、历史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2、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最高。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公元1127年,北方金兵攻破汴京,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她的词作被称为“易安体”。

[作品]代表词集《漱玉词》。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武陵春》等。

三、字词

(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凄凄惨惨戚威:忧愁苦闷的样子。

(3)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4)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5)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6)损:表示程度极高。

(7)堪:可。

(8)著:亦写作“着”。

(9)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10)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意。

(11)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12)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四、学习课文

(一)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你认为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明确:愁主旨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作者是怎样写“愁”的?

明确:

1.直接写愁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间接写愁(借景抒情)

【1】直接写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句表达上有何特点?作用是什么?明确:

特点:运用叠字。

作用:①形式上,⑴音乐美、音韵美⑵增强感情

②内容上,奠定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

【2】间接写愁

(1)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

明确: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2)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殊意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

<1>特殊意义:

淡酒:

为何说是“淡酒”?

明确: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急风:

秋风渲染愁情。

过雁:

过雁象征相思、离愁。

黄花:

枯萎凋零的菊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梧桐:

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细雨: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2>意境:冷清、凄惨、哀怨、愁苦

写作特点:

1.运用叠字。

全词首句即连下十四个叠字,质朴清新,自然流畅,却准确地反映出词人的孤单与凄清、沉痛与心酸、忧郁与愁闷,表达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将自己伤感,凄苦的愁绪融入到了对淡酒、飞雁、黄花、细雨等这些萧瑟惨淡的意象的描写之中。用哀景引发愁,在哀景中蕴蓄愁,以哀景来烘托愁。充分表现出词人杰出的艺术才华。

中心思想:

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憔悴损:枯萎凋零。

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

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

2.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3.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红藕香残玉簟秋”除了表明秋天已至,还有什么深刻意蕴?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D

2.B

3.(1)“红藕香残”,既表明荷花凋谢,又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既表明竹席变凉,又有内心的孤独寂寞。

(2)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表现了相思之情的无法排遣。

解析:

2.上阕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