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有这个德才兼备的部下,却仍丢了天下,究其原因原来是这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友谅有这个德才兼备的部下,却仍丢了天下,究其原因原来是这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有很多慧眼识珠的英雄发现了能招为自己使用的人才,然后凭借人才的聪明才智,闯下了一番事业的故事。可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英雄人物,因为一个人不仅没一统天下,而且还失去了天下。这个人德才兼备,聪明好比诸葛亮,忠肝义胆好比关羽,并且活了很长时间,将近百岁,这在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都是非常少看见的。

大概就像是东汉末年一样,元朝的末年时期,也是社会动荡,战火纷飞,各地英雄豪杰,纷纷起义。当时的教会领导人刘福通等人,首先开始进行起义。他骁勇善战,用了六年时间与援军对抗,并且敢于和元朝军队发生正面战争。他用了短短的六年时间,就平定了中原地区,来势汹汹,无可阻挡。让元朝的军队一下子受了重创,就好像是李自成起义一样,大大削弱了元朝的综合实力,但是因为他是民间的起义军,即使实力再强,经过连年战斗,想要一统天下,

也有点力不从心了。

这时候重要人物就出来了,日后的明朝皇帝朱元璋,加入了红巾军。他具备一个作战领导人应有的素质,为当地红巾军的领导人出谋划策,打败了很多对手。慢慢的经过了多年的带兵打仗,朱元璋的实力越来越雄厚,红巾军们慢慢的开始信服他,慢慢的开始以他为主要领导人。其实朱元璋是没有想要称王称霸的想法的,他本不想参与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倾囊相助,像是我们熟悉的徐达、常遇春等人,朱元璋是草民出身,但十分重

情重义又有才,自然会得到他人的拥护。

他在从军的前期,并没有和元朝军队进行多次对战,而是安抚后援军的情绪,逐步击破江南地区一些小的势力。当时实力雄厚的除了刘福通的红巾军,还有徐寿辉的人马,他号召有钱的人去帮助贫穷的人,得到群众的大力响应。慢慢的开始,占领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大部分地盘。可是徐寿辉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鼠目寸光,他十分着急的去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但是他的部下,同样野心勃勃的陈友谅推翻了他的统治,自己做起了皇帝,过起了一段万人之

上的日子。

从当时各地的情况看来,朱元璋并不占特别大的优势,并且从当时的局势看不到以后到底谁会成为一统天下的那个人。有可能是陈友谅,也有可能是刘福通,也有可能是朱元璋。当时陈友谅的风头最盛,很多人都看好他。但从大局上看,朱元璋的资源最为丰富,他有一大批对他忠心耿耿的人才,就算他推翻了刘福通的统治,他并没有对他赶尽杀绝,采取了怀柔政策。其实朱元璋不是无欲无求,他也想一统天下为皇帝,但是他,听了他的得力部下刘伯温的话,采取了慢慢称王的政策,慢工出细活,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样的战

略决策是正确的。

其他的几个领导人都过于心急,想着马上能够拥有荣华富贵的日子,满脑子都是金钱与势力,正是因为刘伯温,朱元璋才有了一个好的开端。除了刘伯温有清醒的头脑之外,陈友谅也比较清醒,如果当时他考虑周全再行事,可能

就不会有明朝了。

如果说朱元璋是因为刘伯温才获得了天下,那么就可以说,陈友谅是根据

这个人失去了天下,这人是陈友谅的部下张定边,为人一表堂堂,懂得很多古代和现代的知识,刘伯温当时有清晰的打算,首先要统一江南地区,才能统一天下。张定边也是这样想的,他第一步就想要除掉朱元璋。由于陈友谅急于打胜仗,过于看轻对手,并且不去进行自己比较擅长的水上作战,而是在陆地上作战。

由此陈永亮战败了很多次,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采纳张定边的策略。陈友谅的水军非常的强大,他们拥有非常多的大型船只,这是朱元璋无法比拟的。后来张定边却用了不周全的战略,并且在鄱阳湖惨败,陈友谅不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仍然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战斗,最后失去了天下,是他过于骄傲自满,导致这样的结果。历史是没有重来的机会的,只能说陈友谅的结局是早已经注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