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讲座笔记 学生核心素养与基础教育评价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讲座笔记学生核心素养与基础教育
评价改革
2、国际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趋势(a国力竞争、b核心素养:解决的两个问题:个人自我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 c国际趋势:各国纷纷将核心素养放在教育改革的首位)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
基本定义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
核心素养是贯彻三维目标的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
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
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
基本定位:
历年文件的时间数轴图
1.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围绕“德智体”主线,
3.强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教育目标:宏观、抽象、代表国家利益
对学生的能力、素养提出了要求
二、我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框架
1.理论思考与指标遴选依据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b.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体现学生应该具有的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信念和价值要求;
d.注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e.重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一个基点:全面发展的人
三个核心:1.主体性(自主发展)培养和发展身体、心理、学习方面的素养;
2.社会性(社会参与):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社会、国家、国际等之间的关系
3.文化性(工具性)(文化修养):掌握和运用人类智慧文明的各种成果
三、通过评价改革促进核心素养的思考
国际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与特点
1.关注学生发展,强调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能力
2.强调课程的整合性,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STEAM)(需要着力思考)德育、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跨学科
3.在课程中融入了质量评价标准,强调问责(以前基本都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现在多引入了质量评价标准。)
4.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与课程评价权力的集中
Q:改变知识传授和学科本位,转向现代社会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搜集、或许和分析能力
重新梳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1.课程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
2.课程标准体系各部分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3.评价观念: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A:Assessment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B:Assessment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
C:Assessment as learning and teaching 根据介词使用的变化,从A到C 是不断深化的问题。
评价依据:基于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是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根据核心素养体系研制的学业质量标准,主要内容是规定学生在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一方面,学业质量标准不再是基于学科内容的表现标准,而是基于能力和素养的标准;另一方
面,利用基于核心素养建立起来的学业质量标准知道教育评价,可以促进评价打破学科限制,使跨学科能力的综合评价成为可能。
评价内容:强调对软技能和软环境的评价
监测学科: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德育
监测内容:
1.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
2.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相关影响因素
监测周期:数学+体育;语文+艺术;科学+德育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
学校积极心理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
安全和秩序,接纳与支持,公平与公正,鼓励自主与合作。
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有助于调节、修正不良家
庭背景对学生发展的消极影响;有助于减小城乡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
评价技术:创新突出核心素养导向的测评方法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和学的方式正在发生根本变革
数据融合、MOOC、翻转课堂、智慧学习、数字教师、教育大数据、智能服务、适应性、教育公平、电子书包、开放教育、教育大数据、教育公平。
Q:城乡差距+家长投入,造成了学生个体化差异越来越大。
音乐电子化测试:指定时间段、作答可不联网、每校一台电脑即可、相继完成
数据评分:(机评+人评,大面积机评,小部分人评)
评分指标:
信息技术助推命题方式的改进
对学习过程数据的深度挖掘
对学生阅读素养与写作素养的评价:识字量、用词量;各种句型的使用情况
图像是从三维压缩成二维,所有机评目前还有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