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综合的防灾减灾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对频繁的极端自然灾害近五年来,我们从新闻中看到了世界各地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每一次极端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给人们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造成了不少的干扰。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并呈现出多灾并发、群发和集中爆发的特征,一些历史罕见的重特大自然灾害近年来频繁发生,灾害损失持续加重,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全国以上的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东北、西南、华南等地的严重干旱时有发生,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约占国土面积的山地和高原区域山洪、地质灾害频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地质灾害分布,全国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万处,地震、强降雨等导致西南、西北、华南等地地质灾害频发,东南沿海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和影响,大陆沿海地区经常受到风暴潮影响,越来越多的地区遭受高温热浪袭击,重特大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频繁发生,大多数省份发生过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
我国的自然灾害这么多,热切极端灾害越来越频繁,究其原因:从自然因素来看,我国处于太平洋西岸,而且纵深较长,使得各地降水不均匀,从东南到西北降水量逐渐减少,客观上造成了西部常年处于干旱的状态,由于靠近太平洋,东部特别是东南沿海夏天频繁遭遇热带气旋的袭击;西南地区由于有地震带导致了西南大部地
震频发,由于戴震可以把山体震得松动,只要遇到大雨就会造成滑坡等灾害;这些都是客观因素的结果。从人类看:首先: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一类特许群体,意味着只要人类的触角伸到了地球的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原有的自然面貌就会发生改变,只要在这个地方呆得越久,对这个地方的改变就会越久,甚至会出现质的改变,这种改变虽然有时候带来好处,但是处理不好也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客观上被误解为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不断地开发建设而往往忽视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因此很多地方在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虽然生活水平慢慢的提高了,但是他们生活的环境似乎慢慢的变质了,随着环境的破坏,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大,这些就促成了极端灾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也就越来越大。其次,人们对极端灾害的应对能力相当不足,客观上加大了救援的难度,增加了救援人员的风险,这也就街开了我们心中的结,每次遇到极端的自然灾害总会有经验丰富的救援人员牺牲。
总全世界的角度看,人类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对煤炭.室友等的依赖使得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在短短的几百年加速变暖,客观上改变了原来地球大气的平衡,这种质的改变使全球各地经常出现了极端的干旱和洪涝,
越来越频繁的极端灾害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挑战,我们不可能坐以待毙,应该积极主动的应对。提高综合的防灾减灾的能力.减少灾害发生甚至极端灾害发生的频率或许是应对的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