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性: 教育是生产知识科技、人才等内容。
民族性: 例如: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及教育与人的发展,详见第二章。
教育发展
地位:最古老的关于教育的学说
神话起源
代表人物:朱熹
观点:教育起源于神话 地位:第一个正式提出有个教育起源的学说。
1教育起源(记忆技巧:神 话最古老、本能生利息、心 理仿孟禄、米凯爱劳动)
社会属性(记忆口诀: 相对永恒的历史阶级)
历史继承性:主要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的教育 是对前一时期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为教育内容的继承和教育方法的 继承。
阶级性:在阶级社会,教育具有阶级性。
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可超前或落后于当时的 社的会社发会展活。动教,育又要具受有一自定己社的会相的对政独治立经性济:的不制平约衡,性但、是历教史育继作承为性培。养人
选士制度:科举制
2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教育场所: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茅山 书院、应天府书院)

教育内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学经的(基《本诗教经材》和《科尚举书考》试《的礼依记据》。《周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教
程朱理学成为国学。
明清
明代:八股取士 清代:1905 年,废科举,兴学堂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是“教”的主体。
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的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媒体、内容、手段活动方式、环境。
各要素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不同的教育元素变化及组合,形成多样 的教育形态。
教育系统自身标准
非制度化 制度化
职能的专门性---学校唯一的职能就是培养人;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概述
1教育概念 2教育要素 2教育形态
1教育属性 3基本规律
广义: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 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包括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动物界有学 习,无教育
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
狭义:指学校教育,由专门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论教育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庶、富、教 ;教育的个体功能:性相 近,习相远也
教育目的:培养贤人和君子,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教育同政治的 关系)
《论语》
论教育内容:“仁”“礼”为核心,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启发式教学;世界上/中国最早运用启发式 教学的人)
萌芽阶段(奴隶社 会-17 世纪 古代教育
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任务(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孔子
地位: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 称为万世师表。
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孔子弟子所著)
著作:《孟子》
孟子
教育思想:性善论 人性本善,人之为善,是他的本性的表现人之不 为善,是违背其本性的
教学目的与内容:明人伦、道德教育
教学方法: 德育的“实际锻炼法”——“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盈科而后进”
论点:性恶论
目的:化性起伪
荀子
教学内容:《诗》、《书》、 《礼》 、<易》、《乐》、《春秋》; 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是 最强调尊师 的。
学者有四矢: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长善救失, 发扬优点,克服 缺点)
禁于未发指谓豫(预防性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及时性原则),不凌 节而施谓之孙(循序渐进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观摩性原则)。此 四时者,教之所有兴也。(豫时孙摩)
地位:被称为西方的孔子,西方最早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教育方法:苏格拉底法 (问答法、助产术、产婆术)西方最早的启发 式教育

学校的产生需要
具备以下条件: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学生与教师 (2)教育内容:经验的积累 (3)教育工具:文字等记载、传递文化的工具
庠、序、大学/特称“瞽宗”、小学
考古材料/甲骨文中最早证实了学校的产生 商
商朝有了大学和小学之分
奴隶社会
瞽宗是商朝奴隶主学习礼乐的地方,属于商朝的大学 学在官府、学术官守、以官为师,以吏为师。
国学:设在王都,贵族奴隶主子弟
西周
教育场所:国学和乡学(体现 了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乡学:设在郊外,一般的奴隶主子弟 小学:入学年龄因家庭身份而异 大学:辟雍、泮宫
教育内容: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六艺是 礼、乐、射、御、书、数
教育特征:学在官府,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惟官有书,而民无 书;惟官有器, 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西汉景帝:文翁兴学(首创公立学校)

教育场所:太学(最高教育机构)鸿都门学:东汉时期专门研究文学艺
术的学校(中国也是世界上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封建社会
选士制度:察举制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性三品说;道德教育:三纲五常
教育场所:六学二馆的官学体系
隋唐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动物的本能行为不属于教育。)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
在教育活动中,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关 系。
永恒性:教育与人类共始终。
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性形状不同。 区别“历史性”历史性--不同时期,教育不同。 继承性-不同的时期, 教育相同
地位:中国古代、世界上第一本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专著,被称为“教 育学的雏形”。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关系)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外)息(内)相辅(课内与课外相 结合)
《学记》
教育思想
君子之教,喻(启发)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 学)
学不躐(超越)等、不凌(超越)节而施(循序渐进原则)
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记忆技巧:三有)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 响,促使他们朝着有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词源
最早提出 孟子《孟子. 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 也“(世界/我国最早将教与育一词连用)
最早解释 东汉末年 许慎《说文解字》中“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
在西方,“教育”意为“引出。
学习方法: 亲知 ——亲身观察所得直接经验的知识; 闻知 ——得自传授的知识 说知 ——由推理得来的知识
学以致用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自然主义教育(道法自然)
中国(记忆技巧: 两书四子)
老子
著作:《道德经》(《老子》) 主要思想 道法自然
教育目的:上士、隐君子
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一定程度体现教育的平等,但并不是真正意义 上的教育平等)
Leabharlann Baidu
阶级性:只要是阶级社会,教育都具有阶级性
道统性:天道、神道、人道合而为一;
古代社会的教育特点:(教育与生产 劳动相分离)(口诀:街道专刻象)
刻板性:教育过程是被管制、被动接受的过程,以维护君主统治 ; 象征性: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学生死记硬背 ;
专制性:教育过程是被管制、被动接受的过程,以维护君主统治 ;
组织的严密性---学校教育制度化教育,有系列的严格制度
学校教育
作用的全面性---知识和能力、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 内容的系统性---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学生认知规律的系统性;
手段的有效性---手段多样化(课堂教学、活动、实习等);
形式的稳定性---有相对稳定的教育时间、场地、制度、内容等。
开放性---没有时间、年龄等限制,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苏格拉底
教育过程:
三步:讽刺、定义、助产 四步:讥讽、助产、归纳、定义
教育目的 造就治国人才
教育任务:培养道德,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认为可 教,因为美德即知识)
著作:《理想国》
西方
柏拉图
教育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选拔出统治国家的哲学家—最高统治者
古希腊
雅典:培养政治家和商人,最早形成德育、智育、体 育、美育和谐发展教育
斯巴达:培养军人和武士,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
教育形式:宗教教育
奴隶社会
古印度
教师:僧侣(婆罗门教、佛教) 教学内容:《吠陀》 特征:以僧为师、僧是唯一的老师
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设置最多)
古代 西方
古埃及
教育系统所赖以 运行的空间特性
社会教育
群众性---不仅有适龄儿童,更有成人和老年人 多样性---形式多样性、手段多样性、主体多样性等 补偿性---弥补和拓展学校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实效性
融合性---与人们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等密切配合
先导性---起着先入为主的定势作用;
感染性---家庭教育还包括情感和经济辅助;
家庭教育
密切性---父母与子女的互动接触一般多属于非正式和高频度造成家庭 教育能在多次重复的条件下传递
终身性---家庭教育具有连续性和永久性
深刻性/针对性---“知字母如父,知女莫如母”
教育系统所赖以 运行的时间特性
农业 工业 信息社会
内涵:
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 践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教育的社会性)
论教学原则和方法 (重点把握)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因材施教(孔子最早在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朱熹最早正式提出) 夫子循循善诱,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疏导性原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体现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德 育方法称为榜样 示范法)
选自《礼记》(注:《礼记》出自于五经
民主化:对等级、专制、特权的否定,提倡教育公平 补充:教育公平内容(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
3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概念: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概述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表现 形式,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
杨贤江(中) 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的生活需要
生活起源
杜威 观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教育。
教育与生产活动、社会活动融为一体
原始社会特点(口诀:三没一 目的一结合)
教育目的是为了生产和生活; 没有独立的教育形态; 没有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和固定的教育对象;
没有阶级性;
最初出现学校教育形态:庠、序、校(无考古证明)
教育内容:文字、书法、执政能力 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罗马
家庭教育
目的:培养教士和僧侣
教会教育
内容:“七艺”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西欧封建社会
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由柏拉图提出)
目的:培养封建骑士,又称世俗封建主教育
骑士教育
内容:“骑土七技”
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生物起源 心理起源
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法)、沛西能(英)
观点:教育起源生物,不仅存于人类,也存于动物界。 (否认教育的社会属性) 代表人物:孟禄(美)
观点: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否认教育社会属性)
劳动起源
代表人物:米丁斯基(苏联)、凯洛夫(苏联) 观点: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需要起源
终身化: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保罗·朗格朗(法))
20世纪后期教育/现代 特点:(口诀:全民多 现身)
全民化:应对所有人开放(强调范围,所有人接受教育)
教育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
多元化: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组织形式、评价标 准的多元发展(对单一、统一的否定)
完整的学习过程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 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学至于行而止矣;
著作:《墨子》
主要思想:兼爱非攻、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 其色亦变)
教育内容:文史知识、逻辑思维、实用技术
墨子(和平使者)
教学原则:量力性原则 (中外最早)——“量力所能至”、“深其 深,浅其浅”、“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补充点:最早出现学校的朝代是夏,最早出现学校的时期是奴隶社会
教育国家化-- 公立教育崛起
近代现代教育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
命后(教育生产劳动由分离到结 合)(口诀:公义世法)
初等教育义务化 --最早崛起于16世纪的德国 世俗化 -- 从宗教教育分离出来 法制化 --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执教;
补充点:近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私学大兴,百家争鸣。
教育场所:私学
古代 中国
春秋战国
儒家和墨家成为当时的显学
稷下学宫(官家举办、私家主持、学术自由):设立于战国时期,是世 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荀子曾三任 稷下学宫祭酒(校长)。

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东汉灵帝:鸿都门学(最早文艺专科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