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4 曹冲称象 名师教案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4 曹冲称象   名师教案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4 曹冲称象   名师教案

第三单元儿童生活

儿童时期的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更是一段欢快流动的过程,是一种体验人生、感悟自然的过程,是真情的种子发芽的过程,是关爱的花蕾含苞待放的过程。启蒙时期的儿童,天真纯净得如一泓清泉。他们有着聪明的才智,也有着丰富的情感:家人之间的至爱亲情,对爸爸的无限思念,对妈妈的无限爱意。孩子有着孩子的视角,孩子有着孩子的故事。用心感受,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

表现儿童的生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

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课后题形式多样,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着重训练学生通过提取相关信息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分类具体

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

安排

课文曹冲

称象这篇经典的历史故事,采用对

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

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

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

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

哪里。

2课

玲玲的画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

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

玲玲开动脑筋,把弄脏的画改

成了一幅美丽、有趣的画。故

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

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

内容,讲述故事,懂得

其中的道理。

2课

一封信本文记叙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

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

比较两封信的内容有

什么不同,说说喜欢哪

2课

4曹冲称象

文本分析:

本文根据《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相关内容改写,讲的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小时候想出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的故事,表现了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

考、能大胆表达想法的特点,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课文配有1幅插图,是曹冲在岸上指挥,人们按照他的方法,把大象赶上船,在船舷上画线的场景。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师还要避免理论的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

3.会用“一边……一边……”说话,体会“到底”一词表达的意思。

1.认读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曹冲称象的起因和方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测量工具“秤”。

导语:同学们,看,这是哪里呀?(课件出示菜场、超市的人员给顾客称东西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秤”)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物品。你同妈妈去菜场买菜,去超市买水果的时候,工作人员都会用秤称一下重量。我们如今使用的大都是电子秤,但是在电子秤还没有发明出来之前,我们延续了数千年的称重工具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看图。(出示一杆秤的图片)预设:课件出示关于秤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秤杆、秤砣”等词语,注意读准翘舌音“秤”。

2.出示谜语并猜出谜底,板书课题,导入本课学习。

四条大腿粗又圆,两把长刀硬又尖。全身披挂银盔甲,后面甩根细皮鞭。(谜底:大象)

(1)板书课题:曹冲称象。学生齐读,提出质疑。

预设:曹冲为什么要称象?他是怎么称象的?

(2)认识“曹”和“称”字。“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禾”,右边是“尔”。

(3)区分“秤”与“称”字,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的区别。

指导:“称”与“秤”是一对字音相近的生字,且字形中都有禾木旁,学生容易混淆误读。可以让学生通过组词、看图的方式,在语境中加深印象,巩固读音。

(4)简单了解曹操和曹冲。

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冲(196—208)字仓舒,东汉末年人,曹操之子,从小聪明仁爱,深受曹操喜爱。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学生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用部首查字法查不认识的字,查出后多读几遍。

(2)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识记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2.读下列词语, 读准加拼音的汉字。

曹cáo

冲 称chēnɡ象 官guān 员 议yì论lùn 重zhònɡ量liànɡ 砍kǎn 树 画线xiàn 停tínɡ

止 到底dǐ 做zuò 法 岁suì月 站zhàn 立 船chuán 只 然rán 后 四根ɡēn 柱zhù子 一杆gǎn 秤chènɡ

3.汇报交流识记生字情况。

(1)用各种识字方法识字。

①同偏旁的字。

木字旁:“根”“柱”“杆”。课件出示树根、柱子、木质栏杆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木字旁识记生字。注意“杆”是个多音字,在“枪杆、一杆秤、杠杆”里读ɡǎn ,在“旗杆、栏杆、标杆”里读ɡān 。

言字旁:“议”“论”。课件播放学生课堂小组讨论的小视频,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再现理解“议论”的含义。这两个字的意思相近,构成词语“议论”,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②加一加、减一减识字。

砍=石+欠 员=口+贝 柱=木+主 称=秤-平+尔

站=立+占 岁=山+夕 止=正-一 杆=秆-禾+木

③比一比识字。

“重”和“量”:这是一组字形相近的生字,两个字中都有“里”字。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④字谜识字:“上”多一竖。(止)

(2)交流其他识字方法。

4.出示生字,学生以开火车读、同桌赛读、小组赛读、等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指导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1)学生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

[底]半包围结构,里面部分不能写得太小,斜钩要拉长一些,写得舒展。最后一笔点不能漏写。

[站]立字旁的提要写得短,右下边的“口”要写得稍大一些。

[船]舟字旁的提要写得短,注意右边不出头。右边的竖弯不带钩。

[然]四点的大小位置要注意,拉开适当的间距,首尾两点稍大一些,右上“犬”字的最后一点不能漏写。

(2)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教师提醒学生在写字时要正确握笔,姿势正确,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

预设: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应多渠道、多方式地引导学生写字、识字、学词,使识字、写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因此,在教学中,把学生牵引到学习状态以后,教师还要巧妙地过渡到写字教学中,如生字记得牢,肯定也能写得工整、端正;请你当当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怎样才能把字写得工整、端正,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自由读课文。

过渡:曹冲为什么要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曹冲用什么方法称象?同学们在上课前提出的问题,都是我们读课文要弄懂的重要问题。下面请大家轻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2.学生交流读书情况,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故事中有曹操、曹冲、官员们这些人物。)

3.教师引导,教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过渡: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一般来说,一个故事都有发生的原因,也就是起因;再就是故事发展的经过,也就是过程;最后是故事的结果。同学们已经将课文读过几遍了,那现在能和老师一起分一分吗?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写称象的——(生答:起因);第二部分是第3、4自然段,写称象的——(生答:经过);第三部分是第5自然段,写称象的——(生答:结果)。

4.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啊,我们要来看看故事的起因,大象是

哪里来的?为什么要称象呢?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大象是哪里来的?有哪些人去看大象?

(大象是别人送给曹操的;看大象的人有曹操、曹冲和官员们。)

(2)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学生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3)交流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出示句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①思考: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大象又高又大的?(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②学生画一画大象的样子,教师课件出示大象的各种图片,感受大象的身子像墙,腿像柱子。

③指导朗读:“又高又大”要重读,表现大象的特点。

④教师引导:“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请你仿照这个句子说一说大象的耳朵、鼻子分别像什么:____像____,____像____。

(4)交流句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①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句子,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②理解“一边……一边……”的含义,并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预设:教师可问学生:官员们看象、议论象是先后进行的,还是同时进行的?学生能回答出是同时进行的,再告诉学生当两个动作同时进行时,就可以用关联词“一边……一边……”。

③课件出示下面一组句子,引导学生交流、理解“到底”的意思。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小结:第2句中的“到底”表示深究的意思,说明官员们对大象的体重都非常好奇,表达效果比第1句好。

④学生讨论当时的场面应该是怎样的,小组合作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当时的场面应该是非常热闹的,官员们交头接耳地议论大象的体型、重量,既吃惊,又好奇。)

小结:这么一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官员们十分好奇。他们的议论被曹操听到了,于是他让大家想出称象的办法,大家想出来了吗?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本课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

“英才好阅读”丛书)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2.通过对比,体会“才”字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能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巩固生字词,学生读一读。

过渡: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知道了大概内容,学习了生字词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词语)

曹冲称象官员议论重量砍树画线停止

到底岁月站立船只果然四根柱子一杆大秤

2.读读语段,指名写出生字,教师点评。

七十多suì的王大爷划着小chuán,靠岸卖莲蓬。他zhàn在船头,

大声吆喝着:“卖莲蓬啰,刚刚采摘的嫩莲蓬!”岸边的一棵大树dǐ下,有人正在乘凉,听到吆喝声走了过来,挑了一些莲蓬。王大爷拿出一ɡǎnchèng,仔细地chēnɡ了chēnɡ,rán后告诉顾客:“这些莲蓬有两斤,就收你15块钱吧!”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并说一说为什么要称象。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曹操得到了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官员们都很好奇,我们也很好奇: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看看曹冲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一)看看官员们的笨办法。

1.教师范读第3自然段,学生们一边听,一边想:官员们的称象办法是什么?

2.4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

指导:曹操的话,要带着疑问的语气来读;官员的第一句话,要用肯定的语气来读;官员的第二句话,要用反问的语气来读;最后一句中的“直摇头”要重读,说明曹操很不赞同官员们的办法。

3.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官员们的办法是: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来称象。这个办法不可行,一方面,需要先造大秤,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即使有了大秤,也没人能提得起来。(板书:官员们——造大秤)

4.请一个小组分角色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其他学生点评他们演得好不好。

(二)看看曹冲的妙办法。

过渡:官员们砍大树做秤杆来称象的办法不行,曹冲的办法呢?我们来看一看。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反复地多读几遍,直到熟练为止。

出示一组句子进行对比,学生读一读,体会情感、语气上的区别。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预设:教师可以试着故意问一名同学:“你今年几岁?”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回答:“哦,你才八岁。”再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才”是什么意思呢?

可见“才”能加强语气,这里的“才”显示出了学生的年龄小。而课文中的“才”也突出了曹冲的年龄之小,略带惊讶、夸赞的语气。

2.结合课后题第二题讨论:曹冲称象分为几步完成?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

(分为四步。再……然后……)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曹冲称象的步骤,学生交流。

(1)步骤:赶象上船——在船舷上画线——赶象上岸装石头,船身下沉至画线处——称出石头的重量。

预设:描述时提醒学生注意文中的动词,如“赶、画、装、称”等。可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再说说称象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说说图上描绘的是称象的哪一个步骤。

把大象()到船上,看船身下()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一条线。再把大家()上岸,往船上()石头,()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交流: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

4.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称象的过程。之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在语境中巩固生字“线”和“止”,再指名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提示:说话时可用上“先……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

(三)称象结果。

1.对比学习。看看曹操的不同反应,说说哪个方法好。

(1)在文中找出曹操面对不同方法的反应,读一读,注意朗读语气。还可以分角色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①曹操听了直摇头。②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直”“微笑”来体会曹操的态度。理解“直”时,可让学生试着把“直”换成其他词语,想象曹操不停摇头的神情,可见他非常不赞同官员们的想法。再让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注意读出曹操对官员们办法的不满意,对曹冲办法的欣赏和赞同。

(2)把官员们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对比来看,说说自己的看法。

示例:曹冲的办法要好得多。一是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来称象,解决了没有

大秤的问题;二是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等量代换,让大象毫发无损。这足以说明曹冲才智过人。

2.提问。

哪句话表明曹冲的办法有用?(最后一句话。)“果然”有什么效果?(证明曹冲的办法切实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更突出了曹冲的聪明。)结合全文,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三、拓展延伸,思维创新

1.当堂做实验,验证曹冲的办法。(机动,有条件的可以做)

一名学生说称象步骤,另一名学生现场演示,引导学生观察。(课前先准备好装水的盆、小木船、玩具象、小石块、秤、笔等,让一名学生根据曹冲的办法来说怎么做,另一名学生根据说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演示步骤:①将玩具象放在水中的小木船上→②沿着水面在小木船上画线→③拿出玩具象,往小木船上装小石块让小木船下沉到画线处→④取出小石块,用秤称其重量。

2.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在古时候有限的条件下,你们还有更好的称象方法吗?引导学生

学会创新,思考新方法,也可以完善曹冲的方法。

过渡:曹冲才七岁就这么聪明,你们也跟他年纪差不多,大家还有其他更好的称象办法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看看谁的方法既简便又不伤害大象。

预设:(1)创新的方法。

①课件展示学生们玩的游戏(滑滑梯、荡秋千、玩跷跷板等),引导学生想一想,能否因此受到启发。

②可以用“跷跷板”的方法称象。找一块巨大的木板或石板,做一个类似跷跷板的工具,一边让大象站上去,在另一边放上石头,等跷跷板完全平衡时就可以称石头的重量了。(其他学生可质疑:大象重量太大,如何找那么坚固而大的木板或石板?另外,如何保证大象能乖乖地站在木板或石板上?)(2)改进的方法。

①想一想:曹冲称象的过程中哪个步骤可以改进?

②讨论交流,设计多种改进方法,如将石头换成人,这样不用搬石头,可节省人力。(其他学生可质疑:称石头的秤比较好找,但能称人的重量的秤不好找,

这是不是又制造了一个麻烦?)

3.学生交流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结: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勤思考,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板书:会观察爱动脑)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内容。

小结:七岁的曹冲竟然想出了许多大人都想不出来的好主意,可真聪明啊!其实,曹冲的聪明,在于他平时留心观察、善于动脑。生活中,我们遇到难题时,是不是偶尔也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那些火花啊,可不是凭空产生的,非得我们勤加思考不可。希望大家都能像曹冲一样,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去解决生活中的小难题。今天的知识大家都掌握了吗?让我们一起读一首小诗,巩固一些字词,回顾一下方法吧!

身体像堵墙,腿像四根柱。站在大象前,官员来议论。到底有多重?砍树做秤杆。谁能提得动?七岁曹冲解。先赶象上船,画上吃水线。再赶象上岸,用船来做秤。装石到线止,称石知象重。照着说法做,果然知重量。学习小曹冲,勤想又敢说。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砍大树以船代秤

造大秤官员 PK 曹冲

谁提得起以石代象

◆拓展延伸,创新思维(教学重点)

师:请大家再读一读第4自然段,然后动脑筋想一想,还有没有比小曹冲称象的办法更好的呢?

(生面面相觑,想不出来)

师:石头可以用其他更容易装载的东西替换吗?或许还可以用更先进、更厉害的东西来称大象。

生1:可以用泥沙来替换石头,搬泥沙比搬石头容易多啦!

生2:可以用木头来替换石头。

生3:可以用其他动物来替换石头。

师:用什么动物替换石头呢?

生1:牛啊,羊啊之类的。

生2:可以用人来替换石头,而且人还可以走上岸,不用搬来搬去,最方便了。

(师让大家给学生送上热烈的掌声)

师: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我有时候会和妈妈一起去称一称体重,看我有没有变重,我就从这里想到了这个办法。

师:你真是一个触类旁通的聪明孩子啊!

生:老师,我不是在想称象的办法,而是大象这么大,可是课本里画的那艘船很小呀,大象会不会沉下去被淹死呢?

(师立刻表扬他观察仔细,把问题抛向同学们)

师:你们觉得船小吗?请再仔细观察。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各抒己见,最后都一致认为船是小了一点儿)

师:难道是课本弄错了?也有可能哦!你们这种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值得表扬。刚才××同学能看到别人没有留心到的,老师也没有留心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多学习他这种仔细观察,能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学习精神,请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表扬他!

赏析:这个教学片段,教师和学生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进行互动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课堂讨论也很热烈。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给人感受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教师非常注重师生间的互动,非常善于激励学生。教师给予不同表现的学生不同的鼓励,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尊重和赞赏,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采取鼓励为主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状态积极饱满,充分参与思考、质疑,让学习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在

语文课堂中,激励性评价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了基础。

《曹冲称象》一文中,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故事中的曹冲也才七岁,班里的学生也普遍是这个年龄,于是,我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本次教学,我的反思有以下两点:

1.要有的放矢,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2.读文质疑,合作解疑,用课件突破难点。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聪明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然后,梳理学生的问题,循着学生的问题,逐个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今后的每节课,如果我都能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那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希望在不断的练习、实践中,语文教学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非雪天不能读书

①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而我半生读书,都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②我年少时即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③只有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shēchǐ)的日子,会有整把整把的时日供我闭户读书,我可以在火炉里煨上几只红薯,让书香伴着苗条。书读足了,就从灰烬里拔出几只又香又烫的红薯香来吃,吃饭后又翻开喜爱的书来读。这种时日,我往往将平日里想读而无暇读的书堆满一床,逐本读过去,或者将一年中零零散散读过的书全翻出来,恣意地重读一遍。

④雪夜读书在我也是欢乐的事。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mì)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现在回想起来,我生平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的最多,也记忆最深。

⑤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就没有杨柳岸边书相伴的日子吗?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可是近年来我的读书成了消遣,早期的锐志没有,更常常禁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许多书买来,一堆一堆还没翻过,有些只看了开头的几页就再也没有碰过。现在我似乎懂了:人的一生,可用来读书的日子数来不少,但真正用在读书上的时间却不多。读书,是需要一点生存压力的。清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道,年轻时因家贫,他如饥似渴地借书读,做官后,生活安顺,书也“俸去书来”容易得到了,反而“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读书的时间反倒不多了。

⑥袁枚说的是书非借不能读,而我则想说书非雪天不能读。寒冬,是时令的雪天;艰难逆境,是人生的雪天;清静寡欲,是情志的雪天。雪天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里对家园的思念,更有一翻神思的投入和彻骨的深味。

《曹冲称象》《小古文》教案

课文4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柱、底”等9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曹、称”等14个汉字,能正确书写“柱、底”等10个汉字。 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2.“曹”是个姓氏,我们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者小伙伴。 3.介绍曹操和曹冲两人物。曹操是魏国的君王,是一个聪明人,他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英雄。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死后被追尊为“武帝”。曹操年少时就机警过人,并通权谋机变,,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听准字音,听清句子。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3.轻声读文,根据“议象——称象——称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 三、认识生字 1.范读,同时认准字音。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认读生字。 (1)通过组词区分“称”和“秤” (2)区分“里”和“量”。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9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4《曹冲称象》人教(部编版) 《曹冲称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曹冲称象》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记述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说学情说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本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说内容过程 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分别是:(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走进生活实际,了解秤是不能称大象的。所以称大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二)复习生字,朗读课文 学生复习生字词。教师适时指导朗读。使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使同学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辅助动画,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初步感受。 2、播放动画,整体感受曹冲如何称象。 3、分步演示,深入理解课文。 4、按照课件的提示,复述称象过程。 5、独立叙述称象过程。 (四)总结全文,拓展积累 通过几个小问题,使同学们懂得做事要想曹冲那样多动脑。 四、说信息技术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切入点介绍一下信息技术在本课教学的整合。 (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故事 任何的一个历史故事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本篇文章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遥远,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所以在开课我以大家都很熟悉的秤来导入主题,进而出示大象的图片,大象是否能用秤来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化静为动的特点把学生的注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曹冲称象-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说出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习曹冲勤于动脑的精神。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了才7岁的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通过与官员的对比衬托出曹冲聪明过人。故事告诉我们,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多动脑筋,就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在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避免枯燥的教材分析,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帮助理解,在学生充分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朗读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课时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通过送卡片的小游戏来复习词语(老师随机把词卡送给学生,拿词卡的学生把词语读出来) 柱子称象秤杆果然 学生读到“称象、秤杆”这两个词语时,提醒学生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书空这两个字。(巩固生字) (以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老师刚才送你们词卡小礼物,有人也给曹操送了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还记得是什么啊?生:大象。问:是怎样的一头大象?师引导:又……又……。曹操很想知道这头大象的重量,都有谁想出了称象的办法?生:官员、曹冲。师:你们上节课学得真不错,老师也很想知道是怎样的办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讲授新课 1、官员称象的办法 让学生先找出官员称象的办法,然后请一位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第三自然段。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 师:官员的方法好吗?生:不好。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2、学会15个生字,会写候、柱、底等9个字。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课前准备: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曹、称、秤、重”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4、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去掉拼音读生字:(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5、开火车认读生字。(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又激发了兴趣,防止了重复和枯燥。) 6、指名读文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设计意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符合低年级认知规律。)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小学语文】曹冲称象 教学设计板书

【小学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板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写字。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方法:采取小组议论为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 2.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难点: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过程 1.范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讲读课文 ①指名朗读一段 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板书:官员、曹冲 提问:什么人称官员? ②指名朗读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12《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12《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长春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板块《曹冲称象》第二课时(阅读分析) 2、教学设计依据:这一板块借助四个小故事,贯穿了一个道理——生活中 经常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冷静思考,积极面对就一定会找到解决困难 和问题的办法。 学习这一板块的课文,要在认识每课要求认的字,会写要求写的字的同时, 读懂课文并明白道理。这一板块为学生们准备了四个智慧小故事。故事虽小, 但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静中见智,读后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学生有可能对曹冲的办法提出疑义,教师要结合 当时的实际情况,向学生说明原因。曹冲称象的办法在古代是最好的方法,而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已有更好的称象方法。 本课的生字比较难,学习时,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会讲《曹冲称象》 的故事,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现在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的 办法? 3、学情分析:《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 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 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 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 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

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 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3、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 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教学准备 石子、玩具象、水、天平秤、器皿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曹冲称象》这一课,认识了很多新的生 字,现在生字宝宝想要考考我们,你们有信心顺利过关吗?(有)------出示生字卡片 1.开火车;2。摘果子;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同学们真聪明,认识了这些生字。曹冲也是个聪明的孩子,为什么说他聪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部编)4 曹冲称象 教案

4 曹冲称象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课件出示1)(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课件出示2)(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

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课件出示3自学要求)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课件出示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 (学生填“曹冲称象”正确,填“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认真读课题,注意轻声,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想想可以找哪些朋友。 2.朗读课文:(课件出示5) (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圈出文中的生字,并给生字找几个朋友; (3)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三.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课件出示6) zhù zuò chènɡɡǎn zhàn rán dǐ suì chuán 柱做秤杆站然底岁船 cáo chēnɡ yuán yì lùn zhònɡ liànɡ kǎn ɡē xiàn zhǐ曹称员议论重量砍割线止 1.指名领读,正音。注意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区别。 “柱、秤、称、站、船、重、止、然”是翘舌音,“做、岁、曹”是平舌音。“然、站、杆、论、砍、线”是前鼻音。“称、秤、重、量”是后鼻音,“论”是边音。 2.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官员们都想出什么办法?(课件出示7) (有的说造一杆大秤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案

课题:4 曹冲称象 【教学要求】 1. 认识“曹、员”等14 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 个生字, 认读生字组 成的词语。 用“一边……一边……”的 句式。重点是能辨析与运 用同音字,学习用“一 边……一边……”的句式。 “写话”主要是写写自己喜 欢的玩具。重点是抓住玩 具的好玩的特点写。 “展示台”展示了词句积累 的范例。重点是学习制作 积累卡,交流自己积累的 词句。 “日积月累”编排了《小儿 垂钓》一诗。重点是背诵 积累古诗。 “我爱阅读”提供了《王二 小》的故事。重点是阅读 《王二小》,感受二小的机 智勇敢。 字的意思再辨析;二是先弄清 句式的用法,再联系生活利用 句式说话。 “写话”先说后写,用上学过的词 语来形容玩具,还要注意格式 要求。 “展示台”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和背诵,学生自主制作积累卡 进行展示。 “日积月累”借助拼音读古诗,想 象画面,背诵古诗。 “我爱阅读”借助拼音自主阅读, 交流不明白的问题。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 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 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曹、员”等14 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 个生字, 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 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质疑课题。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课件出 示2)(出示秤称实物画面) ,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课件出 示3)(出示大象画面) 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 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 ,看看 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 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设计意图: 谈话的形式, 从学生熟悉 的话题入手, 引起学生学 习的兴趣从 而自然过渡 到下面的学 习。】 【设计意图: 以填空的形 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想用什么 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 遍,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 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 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 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课件出示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 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课文讲了( )的故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4《曹冲称象》教案设计

4曹冲称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学习本文时,对学生不能要求过高,只要学生清楚称象的步骤就可以了。因此,以“观看视频”“观察试验”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科学、合理而简便,并为学生能清楚地讲故事打下基础。另外,在本课教学中寓识字于阅读教学之中,同时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探究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制作学生活动卡。 学生准备: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营造生活情境:同学们,看,这是哪里呀?(课件播放菜市场买卖的热闹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菜市场里衡量轻重的器具——秤。) (1)引导学生注意读准翘舌音“秤”。 (2)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秤,引导学生说出“秤杆、秤砣”等词语。 2.出示大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质疑:用这杆秤能不能称出大象有多重?(引出课题,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1)认识“称”字。引导学生对比观察,“称”字和我们刚刚认识的“秤”字有什么不同? (2)认识“曹”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说说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3)课件出示曹操和曹冲两个人物,帮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3.引导学生思考:刚刚出示的这些秤能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 4.过渡:古时候,有一个聪明的小孩,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成功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去文本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还不够丰富,以菜市场里的秤导入,让学生了解称重工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新课《曹冲称象》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给学生留下了一个疑问:利用现代的秤都不能称大象,那么,古时候的那个小孩又是怎么做到的呢?由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引导学生动笔圈画出本课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同桌合作互读,并引导学生分类识记生字。 3.汇报交流识记生字情况。 (1)交流比较容易识记的字。 ①“根”“柱”“杆”: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识记这三个形声字,注意“杆”的发音,在这里读ɡǎn;用扩词法理解“杆”与“柱”的字义。 ②“议”“论”:课件出示开会场面的小视频,引导学生识记生字“议”和“论”,交流理解“议论”的意思(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并用“议论”练习说句子。 ③“线”:形声字可与“钱”区分识记。 ④“员”“砍”:部件组合法识记。 (2)引导学生识记较难记的生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帮助学生完善识记方法) ①“重”和“量”:用比一比的方法识记。两个字中都有“里”字的字形,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②“止”:独体字,可用字谜法识记:“上”多一竖。讨论在哪里见过这个字,说一说这个字表示什么意思,并组词。 4.出示生字卡,学生以开火车读字、小组比赛读、抢读等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曹冲称象》名师教案

《曹冲称象》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重点学会“船”和“做”,养成观察汉字占格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之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设疑导思(PPT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愿意猜谜语吗?那就猜猜这是什么动物?(谜底:大象) 2、自由交流:你觉得怎样形容大象?如何知道大象的重量?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2)朗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要注意字音准确、语言顺畅。 4、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观看《曹冲称象》的视频,加深印象。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出示会写的字的谜语,让学生猜。)。 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称、做、站、秤、柱、杆、船、底、然、岁”。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打开“优教学生字”,教学生字。 预设: “岁”的山子头向右上倾斜,撇从竖中线起笔,要写得舒展、到位。 “杆”是左右结构的字,最后一笔竖要直。 根据谜语识记生字:不着地,不腾空,高高一座楼,造在水当中。(船) 出示字谜:故人来相会。(做)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0个生字。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

《曹冲称象》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观察汉字占格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 曹冲称一称官员柱子议论重量秤杆砍倒画线停止 (1)指名开火车领读词语。 (2)齐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注意多音字:杆) 2、回顾: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有谁?他们做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个小故事,看看会带给你们哪些启示。

二、合作探究 1、合作学习课文第三段,探究: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称象?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1)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画好后小组同学说一说。 2、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教师出示“就……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想一想曹冲称象的步骤是什么?出示曹冲称象的步骤,学生排序。 (4)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三、语言训练 1、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这头大象长得什么样?这是个什么句?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练习比喻句。 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 大象的身子还像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板书

04、曹冲称象 设计理念: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再读课文、学写生字)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 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曹(曹操)(曹营) 称(称重)(称量) 员(人员)(队员) 议(商议)(议论) 论(讨论)(争论) 重(重量)(体重) 杆(一杆秤)(笔杆) 秤(台秤)(一杆秤) 砍(砍刀)(砍断) 倒(倒车)(倒是) 割(切割)(割开)

曹冲称象教案

4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写字。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方法:采取小组议论为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 2.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难点: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过程 1.范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讲读课文 ①指名朗读一段 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板书:官员、曹冲 提问:什么人称官员? ②指名朗读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最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一)引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称象》。 2、前置性学习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2)、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3)、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2、小组合作学习,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4、整体感知: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三)自学检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4、曹冲称象(部编版公开课教案)

4.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 学写10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 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 学写10个生字。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思导学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不出同学们的观察力真的很细致,课文里有这样一段话描述大象,多媒体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A、指名读句子,学习生字“根”和“柱”; B、从哪里看出大象很大?(墙和柱子,这是比喻和夸张的写法,突出了大象的大)

C、练习说话。 D、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将大象“大”的特点读出来? 2、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有人送给曹操一头这么大的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可是那时候的科技并不发达,该怎么称象呢?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出示曹操和曹冲的图片)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曹冲称象》。(板书课题)学习“曹”,曹是一个姓氏,你身边有姓曹的朋友吗?(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二节 1、自由读课文。 出示读书要求:1、大声读书,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填空。 有人送给曹操一头象,这头象(),身子像(),腿像()。曹操很(),带着儿子和官员一起去看。 3、指名回答。 (三)出示课文一二节 1、指名朗读。 2、学习生字:“员”、“议论”和“重” 3、理解词语“一同”“议论” 4、这么大的象,官员们看了是怎么表现的?指导朗读“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长春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板块《曹冲称象》第二课时(阅读分析) 2、教学设计依据:这一板块借助四个小故事,贯穿了一个道理——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冷静思考,积极面对就一定会找到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 学习这一板块的课文,要在认识每课要求认的字,会写要求写的字的同时,读懂课文并明白道理。这一板块为学生们准备了四个智慧小故事。故事虽小,但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静中见智,读后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学生有可能对曹冲的办法提出疑义,教师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向学生说明原因。曹冲称象的办法在古代是最好的方法,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已有更好的称象方法。 本课的生字比较难,学习时,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会讲《曹冲称象》的故事,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现在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的办法? 3、学情分析:《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3、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教学准备 石子、玩具象、水、天平秤、器皿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曹冲称象》这一课,认识了很多新的生字,现在生字宝宝想要考考我们,你们有信心顺利过关吗?(有)------出示生字卡片 1.开火车;2。摘果子;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

曹冲称象教案

《曹冲称象》教案 ——嵩县黄庄乡中心小学河东学点王松果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 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 称象办法的巧妙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 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 “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中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 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 课文讲了——的故事 (学生填“曹中称象”正确,填“曹中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三、自主识字,有针对性地指导 1,给课文中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画上圆圈,自己读读字音,想办法记 忆字形 2,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4,教师出示生字组成词语的卡片,让学生认读词语,巩固识字 5,学生再次自读课文,强化识字效果 第二课时 一、分步细读,读懂各段意思,重点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指名朗读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这头象又高又大,

《曹冲称象》优秀教案——小学语文

《曹冲称象》教案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特点,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曹冲的年纪与学生相仿,且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学生必将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内容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用将大象和石头等量代换的方法来称象,令人惊叹。 教案内容: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案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案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案目标: 1、学生认识“称、象”等11个生字,会写“再、象”等8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教师通过称象办法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教案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案难点: 1、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教师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案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去体验称象过程。 教案过程: 一、趣味导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教师出示第一张有课题的幻灯片)(设计意图: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