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匮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我国水污染事故开始进入高发期。水污染事故的频繁发生,越来越多地牵动公众神经,让饱受水资源匮乏之困的水行业雪上加霜。
自然环境的恶化,污染物质的排放,直接影响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中国自来水的安全标准不仅没有赶上直接饮用的国外标准,就连最基本的水源也受到了不容小觑的污染。
2011年全国工业水污染事故频发
今年4月,约600吨四氯化硅废液通过湖北荆门钟祥城市排水管网大量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导致处理厂瘫痪两个多月,市区生产生活污水倒灌至护城河,臭不可闻。
同样在4月,江苏大丰市新丰镇赤旗村部分群众因身体不适到卫生院就诊,病因疑为村民饮用的自来水受污染。大丰市委、县政府接到报告后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查组初步结论为:供应赤旗村第二、第三、第四村民小组区域的自来水受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污染原因初步认定:4月初该区域上游自来水管道因植树开挖导致多次多处破裂,加之该镇水厂采取间断性供水方式,导致污水渗入水管。
5月17日,黑龙江五常市山河镇的水污染事件致使数十名儿童产生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截至23日20时,陆续有95人自觉有症状。病例主要集中在山河镇中心小学校、山河镇幼儿园、山河镇聋哑学校及附近居民。截至24日17时,仍有26名儿童在医院接受输液治疗。25日,自来水污染的两处管线漏点抢修完毕,恢复正常供水。
6月4日晚间,浙江省建德市境内发生一起交通事故,灌装车泄漏的部分苯酚流入了新安江。因时逢该区域内暴雨影响,导致部分泄漏苯酚随地表水流入新安江中。由于事发地新安江位于杭州市重要饮用水源地上游,对下游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用水造成重大影响。
6月20日,广东省化州市新安镇龙潭村委会狮子岭的化州市德英高岭土厂长期违法偷排未经处理含酸性废水,致使当地龙窝河及李苗库湾水体污染。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日晚间,龙窝河及李苗库湾水质酸碱值已经上升并达标,其下游饮用水水源地鹤地水库水质无异常,各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
7月26日晚,四川绵阳市人民政府突然发布公告,称该市涪江江油、绵阳段水质氨氮、锰指标超标,呼吁广大市民近期生活饮用水尽量使用瓶装水、桶装水等成品水。
8月7日下午,南京江宁百家湖出现大面积污染,类似牛奶的乳白色污水从百家湖东花园小区的一个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湖中。“牛奶”覆盖了大半幅湖面,污染源至今没有找到,甚至就连污水究竟是何种成分都不能确定。
8月9日,江西瑞昌百余人饮用自来水中毒事件原因基本查明,系一家基本停产两三年的名为“宏益冶炼有限公司”的企业将含氯化钠、铜精矿等的工业污水长期随意排放,污水渗入土壤腐蚀地下自来水管致破裂并污染了水质。
8月13日,云南曲靖政府发布通报,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非法倾倒工业废料铬渣5222.38吨,造成倾倒地附近农村77头牲畜死亡,一处100立方米左右的积水潭遭到污染。同时央视调查发现,云南倾倒铬
渣企业在当地露天存放铬渣堆已超过20年,长期未进行无害处理,铬渣堆最大时有28万吨,目前仍有10多万吨待处理,铬渣堆距珠江源南盘江仅数米。
12月13日,河南洛阳涧河遭到污染,河水变成血红色,穿越市区后流入洛河。14日,洛阳市环保局经过排查,确认源头是两家非法作坊,生产污水直接排放进雨水管网,并流入涧河染红河水。14日,这两家非法作坊被取缔。
同时,防患于未然也相当重要。预防水污染,是我国环境保护的根本要求。如果只制裁已造成严重后果的水污染和破坏行为,而对潜藏的特别危险的污染行为听之任之,就有悖于“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不可能起到有效保护作用。
水污染事件频发暴露出的多重深层次问题表明,我国未来环境监督执法应急等方面的改善仍然任重而道远。
水资源的稀缺,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水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的。因为地球上水的总量是一定的,饮用淡水的总量就更少了,随着利用和不合理浪费的越来越剧烈,所以水资源的缺乏问题日益明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这种现象称为水资源短缺。
对于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最有前景的应该是开发那些不可用水。比如海水淡化,地下水的开发和采集,以及两极冰川的利用。其实,地球上水资源的量是很足够的,我们所说的水资源短缺仅仅是指淡水的,或者说可随意利用的水资源稀缺。所以,变不可用水为可用水是一大方法。
另外,号召人们解决用水和重复利用也是一个办法。此外还有就是防止水污染,水污染也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人类需水量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城市日渐增多和扩张,各地用水量不断增多。据联合国估计,1900年,全球用水量只有4000亿立方米/年,1980年为30000亿立方米/年,1985年为39000亿立方米/年。预计到2000年,需水量将增加到60000亿立方米/年。其中以亚洲用水量最多,达32000亿立方米/年,其次为北美洲、欧洲、南美洲等。到2000年,中国全国需水量预计可到6814亿立方米。其中最多为长江流域,达2166亿立方米,其次为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随着生产的发展,不少地区和国家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正日益突出。
实际上全球淡水资源的蓄存量是十分有限的。全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 2.5%,且淡水资源的大部分储存在极地冰帽和冰川中,真正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0.796%。从水量动态平衡的观点来看,某一期间的水量消耗量接近于该期间的水量补给量,否则将会破坏水平衡,造成一系列不良的环境问题。可见,水循环过程是无限的,水资源的蓄存量是有限的,并非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需水不断增加,出现了供水紧张的局面。据1984年196个缺水城市的统计,日缺水量合计达1400万立方米,水资源的保证程度已成为某些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既受水资源数量、质量、分布规律及其开发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各部门对水资源需求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
中国水资源总量不算少,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却很贫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4(中国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约2700立方米,居世界第88位)。按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比较,加拿大为中国的48倍、巴西为16倍、印度尼西亚为9倍、前苏联为7倍、美国为5 倍,而且也低于日本、墨西哥、法国、前南斯拉夫、澳大利亚等国家。
中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地区分布差异很大。黄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只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约2%,为长江水量的6%左右。在全国年径流总量中,淮、海河、滦河及辽河三流域只分别约占2%、1%及0.6%。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四流域的人均水量分别仅为中国人均值的26%、15%、11.5%、21%。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造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从本世纪初以来,到70年代中期,全世界农业用水量增长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长了21倍。中国用水量增长也很快,至70年代末期全国总用水量为4700亿立方米,为建国初期的4.7倍。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长8倍,而工业用水量(包括火电)增长22倍。北京市70年代末期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均为建国初期的40多倍,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的城市用水量,到70年代末期都比建国初期增长几十倍,有的甚至超过100倍。因而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就异常突出。
由于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首先是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例如 1981年,大连市由于缺水而造成损失工业产值6亿元。在中国15亿亩耕地中,尚有8.3亿亩没有灌溉设施的干旱地,另有14亿亩的缺水草场。全国每年有3亿亩农田受旱。西北农牧区尚有4000万人口和3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其次对群众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有些城市对楼房供水不足或经常断水,有的缺水城市不得不采取定时、限量供水,造成人民生活困难。其三,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枯竭,在27座主要城市中有24座城市出现了地下水降落漏斗。
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水利部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虑节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立方米,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