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教材编排体系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培训手册 语文︵七年级︶14
守正创新,构建“三位一体”
的语文教科书编写体系
———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简介
王本华
这套教科书是由教育部聘请的主编温儒敏教授主持编写的,组建了由专家、学者、教授、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以及专业的教材编写人员组成的教材编写队伍。
在主编的带领下,编写组研究多年以来教材编写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并慎重对待10余年来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历时4年,研制编写出这套新的初中语文教材。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特别是吸收语文课程改革(包括教科书编写)的经验,大胆创新,努力建设符合语文教育规律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有特色、让广大师生满意的新的教材体系。
总体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有机融合,自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
新编教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把对古今中外优秀文章、作品的学习与母语教育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文化、民族传统、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融合在整套教材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尊自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人格培养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避免贴标签、喊口号式的思想教育,新编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以教材选文为主要
教材整体介绍15
载体,辅以精心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
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从而更
好地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2 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课改的方向,守正创新,建设符合语文教育
基本规律的语文教材体系。
新教材努力遵循
《课程标准》的要求,尊重语文教育基本规律,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内容,切实做到“守正”,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
同时,我们又把新教材的编写当作是对课改的总结与支持,注意吸收课改的经验,如“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基本能力培养,等等,并尽可能多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力求达到“创新”。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多思考,勤练笔,注重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
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意在语文课与学生语文生活之
间建立一条通道,积极拓展课外阅读,构建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并努力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获得解决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问题的能力。
3 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突出“语文素养”的核心理念。
新教材特别注重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理念,力求站在更新的高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
“语文素养”体现到教材中,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又不只是技能性的训练,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有学生未来必备品格与核心能力的要求。
新教材仍然要着力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包括语言感受与运用努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等;同时,重视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
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得到提升,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因此,新教材力求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
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凸显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目前语文教学仍然受中考与高考制约,这是巨大的现实,新编语文教材要尽量帮
助师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有意识往素质教育靠拢,在选文、助读系统设计等方面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让学生多接触中外经典,减少和避免僵硬的“说教”,注重熏陶、
涵泳与积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护他们的天性,引导学会学习,达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师培训手册 语文︵七年级︶16
二、教材设计的突出特点与创新之处
为使教材更好体现语文教育的规律,体现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编者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做了精心设计,努力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教科书的新体系,创新教科书的设计和编排。
1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为避免当前较为流行的“人文主题”组元或“人文与文体”混合组元带来的不同弊端,新编教材创新设计,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
所谓人文主题,即课文选择大致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如“修身正己”“挚爱亲情”“科学探索”“人生之舟”等,力求形成一条贯串全套教材的显在线索。
所谓语文要素,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预习、阅读提示或习题设计之中。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又保证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训练,每课一得,使教学有一条大致可以把握的线索,也有层级序列较为清晰的梯度结构,“三个维度”也就能比较均衡呈现,其中所谓“过程与方法”也就能较清晰地得到安排。
2 重视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建设“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编教材的阅读教学,以各单元课文学习(分“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为主,辅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并在这方面凸显特色,以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并达到课标提出的课内外阅读总量400万字的要求。
教读课文,由老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
自读课文,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的阅读能力。
课外自读,强调整本书阅读、古诗词积累、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阅读等,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
3 选文注重经典性、多样化,文质兼美,尤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课标要求:“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
教材整体介绍17
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
”据此,
本套教材将经典性作为选文的重要标准。
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接触人类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对中外经典文化有尊严感。
所选课文大部分必须是文学史、文化史上有定评的作品,包括那些沉淀下来、得到广泛认可的作品。
以经典为主,可以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和语文的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所选作品应是多民族、多国家、多地区的,是不同思想、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它们不只是作为语言运用的范例,更主要是学生与古今中外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对话的桥梁。
通过这座桥梁,使学生突破原先狭小的心灵圈子,放眼国际多元文化的天光云影,领略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灿烂的现代文明的风采,同时从作品中感受伟大心灵的搏动,领悟言语世界的奥秘,提高语文水平和提升精神境界。
经典文章需要经过时间的淘沥
,虽然其传达的人文精神并不过时,但时代可能与学生有些距离。
为此,本套教材也特别注重时代性,下大力气开发了一批富有时代气
息的高质量的新课文。
像《植树的牧羊人》赞颂了一个默默植树的心灵高贵的牧羊
人,在全球环境恶化的今天,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善一个区域环境的精神,有着很强
的时代意义。
再如《带上她的眼睛
》是当代科幻大家刘慈欣的名作,编写组专门请他
本人适应教材的篇幅做了改写,文字优美,内容感人。
据统计,新课文开发量占全部
课文的30%
以上
,七年级上册甚至达到40%以上。
语文性、适用性也是选文的重要标准。
所选文章既要思想格调高,有利于核心价值观培养,又要语言形式优美,满足“语文素养”这条线的教学需要,值得咀嚼、
涵泳,并能激发阅读兴趣的作品,提升审美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难度适中,适合特定年段学生学习,适合教学。
此外,选文强调多样性,尤其重视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选取和学习。
以现代文为主,精选古代诗文,外国的作品也占一定比重。
还将选收一些科普文、新闻报道、应用文
,以及非连续性文本。
实践证明以往教材中不少传统的课文是社会广泛接受的,新编教材也会注意连续性,将保持60%左右传统的课文。
4 多层次构建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
,便于学生使用。
新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为学习主体,教材编写也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内容
到形式,处处为学生考虑,适应学生自学的需要。
新教材注重建构助学系统,包括单元提示、预习(阅读提示)、注释、练习、写作技巧的点拨、探究性学习、阅读链接,等等,力求使教材不只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自学的学本。
比如阅读教学不只是注重字、词、句及段篇的积累和理解,也非常重视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培养学生
教师培训手册 语文︵七年级︶18 的阅读品味;探究性学习更考虑兴趣,注意搭建适合学生交流、探究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编教材采用多种办法,将课堂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包括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注意贴近学生生活,与时代相关联,设计新颖而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
此外,在教材出版后,还将通过配套资源、网络等提供辅助教学、拓展教学的内容,进一步帮助学生自学。
5 强调学生自主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
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忽视这一特点,语文教学会更多地陷入课文分析、知识讲解、机械训练中;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培养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重要,培养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特定任务、解决特定问题的重要。
为此,新编教材在原来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在八、九年级新增4个专门的“活动探究”单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活动探究单元以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抓手,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运用能力。
其基本设计思路是:文本学习—实践活动—写作。
文本学习,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某一文体的特点,把握其阅读策略,为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课内拓展开去,或实施采访,或模拟演讲,或朗诵鉴赏,或深入揣摩,排演剧本。
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利用文本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比如借助戏剧的知识,揣摩人物台词,把握人物形象,以更好地代入角色。
活动的落脚点是写作,或将活动搜集的素材整理成文,或者根据活动要求撰写文稿,或者进行文学创作,或者记录活动中的点滴感悟。
比如八上第一单元,设计了三个任务: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任务一,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提供的消息、特写和通讯文本,把握新闻在结构和写作方式上的特点。
任务二设计了一个新闻采访活动,要求学生模拟报社的运作机制,召开新闻选题会,确定报道题材,制定小组采访方案,并展开采访活动。
实际上,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需要了解很多新闻方面的知识。
任务三落脚在写作上,要求学生将任务二搜集的素材,整理成一篇消息,或者人物通讯。
四个单元,涉及新闻、演讲、诗歌、戏剧四种文体。
新闻要“采”,演讲要“说”,诗歌要“诵”,戏剧要“演”,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活动性”。
在这里安排活动探究单元,是因势利导,非为活动而活动,也符合一线教学的实际。
相比其他阅读单元,活动探究单元有如下特点:
(1)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比如,通过新闻采访,学生可以从记者的角度了解新闻的出炉过程,理解新闻的结构和写作方式;通过专题演讲,学生对演讲稿
教材整体介绍19
以及演讲活动的特点能有切身的体验。
诗歌朗诵,要求学生揣摩诗歌韵律,体会诗人情感;戏剧表演,要求学生认真揣摩人物台词,理解人物性格。
可以说,活动的实施过程,也是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意图、理解课文内涵、把握课文独特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活动探究单元变阅读核心为综合能力核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语文教学过于注重书面知识,忽视应用能力的不良倾向,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3)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
教材提供的课文,供参考选用,教师和学生
可以根据兴趣和能力水平自主选择,课文阅读的角度、重点也可以根据活动需要进行选择;活动设置富有弹性,有的设置必选任务、限选任务和自选任务三个层次,可以
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需求。
(4)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课文的学习,写作的完成,由学生自主或合作实施,并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有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规划学习的能力。
(5)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
要完成每单元的三个任务,学生需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并综合运用;而活动的顺利实施,则会巩固原有知识和技能,发展新的能力。
比如,要完成人物采访的任务,需要学生对新闻事件有一定的洞察力,能挖掘出事件的新闻价值;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怯场,勇于实
践,能够有效地提出问题
,并根据采访对象的话语及时做出应对。
而要写出一篇合格
的消息,需要学生了解消息的结构以及写作要求。
三个任务完成之后,学生的语文能
力将会显著提升。
6 合理安排各种语文知识,随文学习,
学以致用。
语文知识如何体现
,是教材编写的一大难题。
现在的教学受制于应试教育,往往很注重讲授和操练,注重做题,语文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系统性或基本取消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或把握母语自身的特点。
新教材尽量避免这些弊病,语文知识的呈现方式力戒繁复,不要求学生死板记忆概念定义,不刻意追求系统性,而尽量
和阅读写作教学结合,学以致用。
新教材在语文知识的安排上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除旧布新,
删繁就简,依据课标中附录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有计划地安排到相关联的教学内容中;二是格外重视程序性知识,诸如阅读策略、写作策略等,目的是让学生学了之后能自主建构知识;三是特别注重“随文学习”的原则,主要素材来自课文,又很自然体现在各单元习题和相关设计中;四是与课文结合适当安排一些小补白,以简洁易懂的方式适当介绍有关语汇、语法、修辞,以及阅读、写作、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选择精
教师培训手册 语文︵七年级︶20 要,且多与阅读、写作配合,有利于教师掌握与实施,也有利于学生自学。
这种种安排设计,避免了过分追求系统性所造成的机械与繁琐,又能体现教学的层级和梯度,应当是比较可行且有效的。
7 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利用新技术手段,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
新教材在根据课标规定安排课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为师生教学留出选择与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要。
主要措施有五:(1)设置教读、自读两类课文,且两类课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2)依照双线组元的总体计划,思考题设计有序列、分层次,写作实践丰富多样、贴近学生,探究性学习内容具有较高的普适性,兼顾核心价值观和语文素养等;(3)在主体学习内容以外,尽可能多地提供扩展阅读的建议和资料,提供学习的策略,为学生广泛阅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留有空间;(4)每个单元各板块的设计都尽量考虑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利用学生身边的语文资源,使语文教学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5)合理而适当地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手段,扩大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
三、体系结构
本套教材,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每册6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不同单元后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
阅读,每单元4课(个别单元3课或5课),全套书143课,共编入190余篇课文(一课内含多篇的,均以单篇计算);写作,每册安排6个专题,全套书共36个专题;口语交际由综合学习过渡到专题训练,八年级以后每册安排1-2次;综合性学习,七—八年级每册安排3次,九年级共安排3次,全套书共安排16次;名著导读,每册推荐2部并附4部自主阅读篇目,全套书共推荐36部,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课外古诗词诵读,每册安排2次,每次选入4首古典诗词,全套书共编入48首。
(一)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材安排的重点。
1 阅读按双线组织单元,即阅读单元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能力培养(通过语文要素加以落实)两条线索,力求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
各单元的“人文主题”,如“四季美景”“至爱亲情”“人生之舟”等,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板块。
所选主题均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可以
教材整体介绍21
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味,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
“语文能力”培养通过不同的语文要素的学习与训练加以落实,包含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方面,
力求从两个层次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的培养在七至九年级有不同的要求。
七年级以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例如七年级上册的阅读方法是朗读和默读,七年级下册是精读和略读;在阅读策略方面则着眼于一般阅读能力的养成,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文体,如整体感知、品味语句、概括中心、理清思路等,大致按照难易的先后顺序排布,并注意与阅读方法的配合。
八、九年级则以文体阅读为核心,力求培养学生某一类文体的阅读能力。
八年级以实用性文体为主,如新闻、传记、演讲词等
,交叉安排说明性文章和以散文为主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九年级集中学习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交叉
安排议论性文章的阅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性、议论性文章以及实用类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有利于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对社会、对他人富有爱心;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
总之,有利于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但纯以人文主题组元,往往忽视语文课程内在的逻辑性,呈现出课程内容的无序性,
无法体现教材循序渐进的难易序列,最终无助于学生培养全面的语文素养。
因此,另外选取语文能力要素这条线索与人文主题相配合,既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
能,又能使学生减少语文学习的盲目性,切实掌握一些阅读策略,循序渐进地培养其
必备的语文能力,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发展。
双线组元的方式可能会带来两条线索互相掣肘的情形,对此编写时也做了有针对性的处理,力求保证两条线索的协调配合,统筹兼顾。
七年级是九年义务教育“七—九年级”学段的起始阶段,基于该年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们选择的单元主题都是一些感性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并不涉及高深的人文话题,诸如四季美景、至爱亲情、学习生活、动物与人、凡人小事之类的主题,均取自学生身边,学生都有切身的体验。
据此选择的课文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可读性,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在保证语文能力要素的各个点均衡排布、体现循序渐进原则的前提下
,我
们会根据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设定相应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点。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文主题是“四季美景”,所选4篇课文,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物,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最适合朗读。
所以我们将阅读策略定位于朗读,试图引导学生通过调配语气和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汉语之美。
可以说人文主题和阅读策略做到了协调配合。
七—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