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变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赖于对出乎意料的问题的惊奇,对事物的
想像以及对生活本身的热爱。

从教育系统运行的空间特性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走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
育的整合,从而形成教育合力,这
也是学习化社会的要求。

从教育系统运行的时间特性
农业社会的教育
工业社会的教育
信息社会的教育

农业社会的教育
教育的阶级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教育形态。
二 、教育形态的变革

从教育内部系统
制度化的教育与非制度化的教育
走向: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整合
[美]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1971
近来以来人类建立的制度化学校体系,在 总体上具有压制性、同质性和破坏性,妨 碍了真正的学习和教育,降低了人类自我 成长的责任心,是导致许多人“精神自杀” 的根源。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创造性的,依
21世纪教育革新的走向
从统一性与集体化走向差异性 与个别化

1.为复杂而适宜的学习设计人 类记忆 2 .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3 .学习是一项社会事业


作业题 概述20世纪世界教育的变革历程
育始终是一种不自觉的无序行
为。

第一次教育革命:学校的建立
学校出现,先为私立,由教会
资助,分散各地,没有统一、
协调、有计划的系统。学校宗
旨是教授宗教教义,实际技能
培训则是家庭和社会负责。

第二次教育革命:公立教育系统
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政治趋向统一, 从而形成单一民族国家,各国建立公立 教育系统,教育逐步世俗化、标准化。 学校在社会中获得了独立地位。但不能
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有专业化水准等。因而,
*作为“教育者”的父母与作为“抚养者”
的父母有根本的不同,作为“教育者”的教 师与作为“教书匠”的教师有本质的差别。 *教育者不仅是对从事该职业的人的总称, 更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学习者
* 传统上“受教育者”、“学生”的 提法; *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终身教育的 提出与推进,教育对象从青少年扩展
传统模式适合了农业时代与工 业时代的需要,掌握知识全面 系统而牢固,但限制了知识的 生长;强调知识的累积,却忽 视了知识的创新;学生处于被 动学习和被动发展的境地,学 校教育同社会生活脱节。
指导杜威实验学校的三原则:
1. 教学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心 灵发展上,而不是科目上; 2. 教学发展是整体性的,而不是划分为 一小块一小块的; 3. 学校课程必须从实践经验到正规科目 再到综合学习
满足民众受教育需求,教育在一定程度
上是一种装饰。

第三次教育革命:大众教育
集体教育的实现,教育逐步普及 标准化教学过程,集权式的体制 教师队伍形成独立系列 多样化教育理论提供方法论与技术支持
20世纪教育发展的取向与变革
儿童中心取向
制度中心取向
杜威是儿童中心教育的杰出 代表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相对于教师中心、教材中心、 课堂中心而提出,是对原有教 育的彻底批判与否定,从而实 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 变
教育理论
世界教育的变革
问题1:什么是教育?我认为教育指的是什么? 问题2:我心目中最理想的教育是怎样的?

一、教育意义的变革

教育学界界定教育的两种角度
从社会的角度
广义:凡是增进知识、技能,影响思想
品德的活动
中义:学校教育(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 狭义:思想教育活动(即把教育看成整 个社会系统中的承担一定社会功 能的组成部分)
所必须。 教育就是将知识、德行和虔信交给所 有人,使他们能够认识自己,认识万 物,进入到理性的世界。“教育是生
活的预备”
洛克的《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人没有天赋观念,生来
犹如一张白纸,人之区
别均可归因于教育。
绅士教育:教育就是培养人们的 德行、智慧、礼仪和学 问,使之成为健全的绅士。
卢梭的《爱弥儿》1762

七十年代后的教育转型 目标:培养完人 途径:建构终身教育体系, 走向学习化的社会
方式:走民主之路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八十年代后的卓越教育
从数量发展到质的发展;
从部分发展到全面素质提高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1996) 四大支柱:学会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
到成人甚至全民,人们越来越多地使
用“学习者”这一概念,以概括多种
教育对象类型。
学习者的特征:
*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并由此形成 不同的学习兴趣能力与风格;
*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需
要的帮助也不同; *不同的人对自向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及能力不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定义不同,理解也不同。广义,任何 人都是教育者,包括父母、长者、政 治家、社会活动组织者等到;中义, 教师;狭义,所有引起学习行为的施 教者,包括装有学习程序的计算机。
“教育者”的虚假与真实:
*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而非“实体”, 不仅要从“类”上加以考察,更应从“质” 的方面予以把握。
自然主义思想:出自造成物主之手的东西都 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中就变坏了。即人 生而禀赋着自由、理性和良心,只是在进入
后天文明状态后才失去了。
自然主义教育: 教育不应该根据成年人所设 想的来进行,而应该符合孩子自身发展的特 点。教育就是以儿童的自然倾向为基础,根 据儿童自身发展的基本法则,发展其自然能 力,培养适应一切环境、适应一切人生活的 自由人 。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1916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

富尔的《学会生存》1972
教育是一个终身存在的连续体。
“如果我们要学习的东西都必须不断地重新发明和
日益更新,那么教学就变成了教育,而且就越来越变
成了学习。如果学习包括一个人整个一生而且也包括 全部的社会,那么我们除了对教育进行必要的检修以
教育就是引导人们转离变动着的
感性世界,认识存在于头脑中、
思维中的不变的理想世界,并实 践这个理想。
《孟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学记》: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632)
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和最美好
的,但他必须认识自己、认识万物才
能进入到理性层面,因而教育为人人
工业社会的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走向结合
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
教育的复杂性与理论自觉程度增强

信息社会的教育
教育功能的全面性 教育的国际化日益增强 教育的多元化受到注目
教育的终身化与全民化
三、教育实践的变革

几次早期的教育革命
从符号交流出现以来,就有了
正规形式的教育,但在很长时
期里,传播文化遗产的广义教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1826
万物有神论:上帝是万物的统一体, 人是上帝的创造物,应当服从于一条 永恒的法则。 适应自然的教育: 教育就是激发和推 动人有意识地和完善地展现上帝的精 神,达到内部和外部的统一,并指明 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因而, 教育必须适应自然,必须重视儿童的 个性发展。
外,还要继续前进,达到一个学习化社会的境界。”
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1977
教育旨在造就人的灵魂,而非理智知
识和认识的堆积。
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的活动,
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 志行为的规范以及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
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
启迪其自由天性。
从个体的角度
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 发展过程。如教育是成功地学习与获 得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这一定义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学
习”和“学习者”,侧重于教育过程
中个体需要的满足与发展,而不是社
会的一般要求
教育的不同定义
教育的定义既是对教育事实的抽象,也 反映人们在教育上的追求
柏拉图的《理想国》
德洛尔等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1996 教育是不断扩展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 培养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是
“与生命有共同外延”的不断造就人
的过程。
教育的使命:增进理解,促进民主,人的 发展。
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人的 社会实践
——有意识有目的: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动物的本能区 别开来。 ——培养人:把人由自然的人转变为社会的 人,由可能的人转变为现实的人,体现了教 育的功能。 ——社会实践: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进行 的实践,体现了教育的独特价值
20世纪初,在儿童中心主义倡 行的同时,也开始象工厂那样 去办学校,今天所熟知的学校 教育的诸多方面都是从工厂车 间直接移植到学校教室中。 学习项目及学习反应都是可以 测定的。根据哪些使学生作出 反应,哪些激不起学生反应两 者间的关系建立教育学

六十年代的科学教育与教育大 众化
科学教育与课程改革 教育投资增长与教育数量扩大 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
同,因而其学习效率和质量不同。
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对学习者个性的把握决 定着教育的有效性及其达到的境界。
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 是教育活动中作用于学
习者的全部信息,包括信息的内
容,也包括住处选择、传递和反 馈的形式。
教育三大要素共同构成一个完整
的实践活动系统。不同教育要素
的变化及其组合,便形成多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