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范文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范文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范文

《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华侨二中杨利花 (2011.1)

知识目标:

能够换位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

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难点:

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他的烦恼:他姓朱,不是“猪”,可是他的同学都喜欢把他叫成“猪”,你不要以为是昵称。有些同学专门给他加上了许多不堪入耳的词,“猪屁屁”、“猪脚爪”……。有一次,上完体育课刚跨进教室,就听到有人叫“谁的猪脚爪这么臭”,全班哄堂大笑……嗨,一言难尽﹗

讨论:1、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我们班有这种现象吗?

2、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同样,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二)教授新课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明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含义与要求

讨论上述事例,教师注意引导把握好:被捉弄的经历的性质和感受、讨论的方向和深度。

明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即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阅读理解:指导学生阅读“梁楚睦邻”的故事,加深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含义。

课堂活动:列举日常发生在同学们之间的一些恶作剧,让学生来设想,假如遭到捉弄的是自己,会是怎样的感受?你是否还要将这些不好的感受强加到其他同学身上吗?

理解古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提出的要求,即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②明确“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含义和要求

阅读“小乔的故事”,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自己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我们不能只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而不管他人,只想得到而不愿付出,最终将什么都得不到。

理解《论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要想别人关心、尊重自己,那自己也应该关心、尊重别人和帮助他人。

课件展示寓言故事: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正乐得轻松呢。”不久,驴子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列举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具体事例来印证说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

③揭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时时处处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情

感,才能与人友善相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2)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①交往中需要相互理解。

情景活动(课件展示):车上的和车下的一个人在慢慢地过马路,任凭身后的汽车喇叭叫个不停,他却仍然不慌不忙,一副很

不情愿让路的样子,嘴中还嘟囔:“你着急,谁不着急?有种就开上来吧!”后来,这个人坐到了汽车上,又非常讨厌那些不及时让

路的步行者和骑车人,甚至动不动就出言不逊:“怎么?找死啊!”

阅读“管鲍之交”的故事,体会被人谅解的感受,对比“车上的和车下的”故事中那个人的前后不同感受,引导学生明确在与

人交往中应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做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他人之所想,理解至上,学会宽容他人。

师生进一步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谅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的。

——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②达成理解的心理机制

情景活动(课件展示):《小蓉和母亲为失主着想》的事例,引导学生体验各种情境中调换角色后的心情。

理解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关爱。

③学会理解欣赏他人。

课堂活动:比较用欣赏的眼光和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同一个人,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当你看到了这个同学的长处或优点,是否

会觉得他很可爱,你愿意与他交往;而当你看到某人一无是处时,你是否还愿意与他交往?

明确学会理解和欣赏他人的重要性——老以挑剔的眼光看待人,不懂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就难以做到与人为善。

因此,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情景活动:找找同学的长处或优点(先按课本设计填空,然后交流讨论,教师点评)。

(三)小结新课:

指导学生小结本节主要观点,再由教师归纳: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欣赏他人(幻灯展示本课知识结构图)。

(四)课堂巩固:

在辨别中学会选择:

放学的路上,当你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时,你该怎么办?

有人沉溺于赌博,负债累累,向你求借,你会帮他吗?

(五)课后作业:

1、边学边练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与他人合作时我们应当()

①体谅他人的处境面②尊重他人的意愿③勉强别人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④推己及人、体谅对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换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好处就在于,通过换位思考()

①你会变得宽容②你会变得善解人意③体会广交朋友的乐趣④你会心想事成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管鲍之交”这一历史故事告诉我们()

A、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B、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C、对任何问题及错误都应谅解

D、人与人这间应多谅解,多宽容

2、分析说明题

传说南宋有个叫沈道虔的人,家里的菜园里种着萝卜。有一天,他从外面回家,发现邻人在他园子里拔萝卜。他赶紧避开,等那人走了以后才出来。又有一次,有人拔他屋后的竹笋,沈道虔便让人对拔竹笋的人说:“这笋留着,可以长成材。你不用拔它,我会送你更好的”。过了几天,他买了大竹笋送给那人。那人羞愧得没有接受。沈道虔家贫,常带孩子到田里拾麦穗,他就把自己拾到的给争抢的人,争抢的人感到非常惭愧。

(1)沈道虔处理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2)这种方法的实质是什么?

(3)在生活中如何实施这一办法?

心理健康教案《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学会理解 活动目的: 分析讨论并悟出对待每件事都要仔细分析,学会换位思考,促进与他人的顺利沟通,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幅奇怪的画面,仔细观察,你最先看出了什么? 同一幅图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结果呢?原来我们看同一个事物都从自已的角度出发,思维不一样,看法不一样,因此结果也不一样。 二、做小游戏 看词进行表演,得出什么是换位思考。(抓耳挠腮、哑口无言、踱来踱去、目不转睛、手舞足蹈、喜笑颜开、愁眉不展)表演者应该怎样表演才能让对方很好地做出正确的动作。做动作的同学最希望对方做什么? 师: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就会很好地把事情做好。这就是换位思考。 三、分析事例 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样,就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处理,怎样做才能把事情处理得更好呢?让我们一起回忆那件往事吧。 往事再现: 一天下雨,李晓欧帮老师到办公室拿生字本,由于着急,手一滑一摞生字本掉在了湿漉漉的地面上,干净的生字本被雨水弄脏了。回到教室后,部分同学与他吵了起来,他伤心得哭了。

集思广益: 1、当时,如果你是李晓欧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如果你是本被弄脏的同学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为了和同学友好相处,怎样做最好,为什么? 师:遇到事情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理解他宽容他,这样,才会很好的处理事情,增进友谊,学会交往。 四、悟出好处 生活学习中我们从不同角度看事物,这样做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让我们在心灵驿站中去寻找吧。 心灵驿站: 下面这些此词是形容人与人交往中常用到的,请你选出两个喜欢的和两个不喜欢的,在小组中交流,说说为什么选它。 师:宽容、理解、快乐这些词可以交给你与他人相处的方法,能给你带来快乐,经常这样做,你就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大家也会喜欢你。尽管我们每个人在做事和处事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看法不一样做法不一样,但是也需要理解他人。在理解中学会交往,在交往中增进感情,这就是换位思考的好处。 四、指点方法 1、看到这些画片,再用上其中的词语,回忆你与同学之间发生 的一件小事。说说你的感想或启示。 2、请你来指点给大家,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方法有哪些? 营养加油站: 认真倾听分析事因 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学会表达友好相处 3、当初,你遇事时用到这些方法了吗?你是怎样做的心情怎 样?

《换位思考_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一.doc

考点6《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邵建美)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知识与能力: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 学生自编的,《电梯里的镜子》的故事启发学生,引出课题 活动七嘴八舌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 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 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然后请学生结 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 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刻的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 理,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 人身上。 通过学生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 亲身感受,用事实说明对待他人要设 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与人为善”含义,懂得与人交往,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能力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人为善,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学会宽容,理解和欣赏他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他人的感受,同情他人的不幸和困难,增进同学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懂得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与国为善的关系。学情分析 一些学生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中,在自我中心意识的支配下,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感

世界,更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做到与人为善。由此可见,使学生能够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教材分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二框题,在教材第105页至108页,计划一课时。本框内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两目组成, “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主要核心内容是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与人融洽相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释义】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这框题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导入:今天很高兴,能和在座的各位同学老师,一起学习,今天我想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导入: 讲述故事:《孩子眼中的世界》 有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自己五岁的女孩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会不喜欢呢?直到有一天,孩子的鞋带散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一种从未有过的可怕现象:眼前晃动的全是胳膊和腿。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提问:1、母亲给孩子系鞋带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一种可怕的现象:眼前晃动的全是胳膊和腿 2、母亲为什么会改变对孩子的做法? 学生回答略。 师总结:母亲之所以改变对孩子的做法,是因为她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到孩子逛商店的恐惧。这也是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键法宝,就在于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即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讲授新课: 活动一: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情境、图片。 思考问题: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如果有,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学生回答略。 师总结:比如由于身材、相貌和某些特征被别人起外号;被故意躲在楼梯口的同学吓了一跳;原本结实的椅子,被值日生偷偷换成松动的椅子……被捉弄时感到“丢面子”、“受侮辱”、“伤心”、“难为情”、“想报复”等复杂情感。 过渡:谁都不愿意成为捉弄的对象,即使那么喜欢捉弄别人的人也是如此。那么,自己不喜欢的人可以强加于人吗?为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教材第105到106页相关链接中的事例。 学生自主阅读了故事梗概。 提问:“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要反过来扯断人家的瓜秧”,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是一种专制行为。用一句格言来概括一下,就是孔子所说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师讲解: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于他人身上。 过渡:刚刚我们说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已所欲”能不能“强施于人呢”? 自己喜欢的事能不能强施于人呢?为什么? 活动二:好心办坏事 大家看过《家有儿女》吗?其中有一集是这样的:小雪发现同班同学宫海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就发动大家捐款。当小雪她们辛辛苦苦把捐来的钱送到宫海家后,却遭到了宫海的拒绝。宫海甚至声称要和她势不两立。 猜猜看:为什么小雪的好心没办成好事?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宫海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家又穷又破,而小雪她们的举动并没有考虑宫海的感受,把自己觉得好的想法强加在宫海身上。 看来呀,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自己喜欢的,别人未必喜欢。比如:你喜欢某物,也不能强行把某物送人并要求收下。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人,不顾及对方的感受,那么,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往往会像小雪一样好心办坏事。 过渡: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于人和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人,都是对人的不尊重、不理解。不符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怎样才能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呢?

(完整版)换位思考---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她》教学设计 整体理念: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这是正常的,但是有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破坏我们之间的友谊,亲情,甚至以后的事业发展,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正确地看待矛盾,不斤斤计较,学会换位思考。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换位思考?什么是换位思考?怎样换位思考?帮助学生弄明白解决矛盾的办法可以使他们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是安心学习的一个前提,因此在此时来讨论“换位思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树立目标,树立自信心等心理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生学习解决冲突和学会交往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感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看法,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看法,习得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感受他人的感受,增进双方的理解。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课的要求:即领会“换位思考”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感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看法,尊重他人的意见看法。 (2)习得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感受他人的感受,增进双方的理解。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欣赏的态度对待他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带来的乐趣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换位思考”的含义、要求及实质; (2)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方法。 难点:在生活中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真正做到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二、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感体验法等,注重启发式、讨论式,实现因材施教。 1、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课伊始,我借助形象、生动的生活情境,扣住学生的心弦,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将学内容。 2、情感体验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与社会现是接轨,启发学生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请同学们站起来,我们一起先来做个小运动:伸出你的双手: 1.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上面; 2.左手放回原位; 3.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面; 4.右手放回原位。 请跟着节奏一起做,1、2、3、4??(节奏越来越快)。大家加快点,就可以发现其实这是一个鼓掌运动。好,让我们一起来鼓掌,一起进入今天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2.3与人为善教案

公开课教学 授课内容:2.3 与人为善(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第八周周五第二节 授课者:张秋红 授课班级:221 班 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理解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认识助人为快乐之本,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原则,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分析引导、讨论法、情景体验法等。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收集小故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公益广告《心在一起》,提问:看完广告有何感受? 由此引出课题:与人为善 【讲授新课】 一、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板书) 1、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板书) 由学生例举什么样的人才是善良的人,归纳总结出“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 2、善良是无私的(板书) 通过情景体验,说说谁才是真正的助人为乐,理由是什么?由此引出“真正的善良是无私的”,并通过陈观玉的故事进一步论证。 3、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板书)

通过《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两道情景分析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人为善应当要是非分明。 4、善良之心是博大的(板书) 例举“350个孩子一个妈”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不仅要善待自己的亲人,也能善待帮助他人。 5、善良要见诸行动(板书) 通过5.12地震同学们捐款事例,让学生明白善良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行动起来。 二、帮助他人,体验生命的快乐 探究园“社会风景”——一只手套的故事。(请一位同学朗读,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P48中四个小问题,并派代表回答。) 1、作为生意人,女老板不肯卖一只手套,可以理解吗? 2、你怎样理解女老板转变的原因? 3、你怎样评价女老板这个人? 4、从这个故事,你感悟到怎样的人生道理?引出 1、给予比接受更快乐(板书) 由探究园中女老板因为帮助了别人而感到心满意足理解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2、助人既是付出,也是收获(板书) 通过一个小故事,由学生思考得出“助人既是付出,也是收获”的道理。【课堂小结】 提出要用善良的心对待别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到与人为善要无私、博大,还要是非分明。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案例.doc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案例 坪春市哈达门中学韩林英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主体性教育为指导,贯彻“以学生为本” 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懂得理解、尊重、宽容和欣赏别人。 二、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徳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继续和延伸,也为下一节课《平等尊重你我他》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从方法论上讲,有利于提升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懂得理解与尊重别人。可见,本节内容处于第九课的中心环节,地位十分重要。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要根据初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他们的学习认知规律进行构思。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了 -定的知识储备,初步建立了交往艺术的新思维,但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等一些不良思想及习惯的影响,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知、情、意的统一则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这是第九课的核心知识。将从两个方面把握重点:一是指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就自己曾经和同学家长老师发生相互理解与不理解的事例, 加以分析和肯定;二是分析教材中的例子,让同学们认识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理解与善待他人,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这一知识理解和运用。着重从两个方面突破难点:一是用别人不喜欢的外号自己也不会喜欢来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二是对“管鲍之交”蕴含的道理來说明理解的重要性和力量。 六、教学方法与策略 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用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而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第八课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学案 时间:2012.1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实践换位思考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 二.温故互查:(方法指导与使用说明:课前复习,结合上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导学案,独立完成并记忆。) 1.宽容指的是__________,原谅和不计较他人。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我们需要学会“____” 2.“和而不同”,_____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3.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________,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_________,获得更多的朋友。 三:导入新课 ㈠、【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方法指导与使用说明:①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105-----108页内容,用铅笔在课本上标记重点,并独立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内容。) 填空题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______在别人身上。(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在谋求的的同时,也要帮助的。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关心、尊重,理解。 2.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1)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___________。 (2)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__________过程。将心比心、__________,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3)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__________ 。 (学生解答以上题目,学生评价或更正,教师讲解) ㈡、【阶段小结巩固训练】(方法指导与使用说明: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答题,二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各小组上黑板展示) 1.本课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两句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换位思考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换位思考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换位思考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换位观察事物,获得换位观察的有关体验,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换位思考教案吧。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换位观察事物,获得换位观察的有关体验。 2、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 3、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学会主动帮助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重难点 1、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换位观察和思考,懂得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 2、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能主动帮助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音乐《小熊维尼和跳跳虎》主题曲、数字卡6、图片1、图片模版(两边不同)、《雪孩子》动画片片段、PPT

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音乐《小熊维尼和跳跳虎》,邀请幼儿加入超级侦探,随老师律动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过动画片《小熊维尼和跳跳虎》吗?今天超级侦探们请我们小朋友也加入他们的行列来破案,你们愿意吗?那就一起出发吧! 1、是6还是9? (1)将数字卡6放在场地中间,上下各画一条线,请幼儿分成两组,面对面地站在两条线后面,观看纸上的数字。请小朋友说出纸上的数字是几? (2)请小朋友换个位置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看到的不一样? 通过6、9的倒置让小朋友知道,不同的位置和角度看到的结果不同。 2、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分析判断,图片的物体是什么?交换位置后再观察。 3、老师出示图片(两边不一样),请小朋友看看图片上画的是什么? 师:左边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右边的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那你们又看到了什么?想不想看看对面的图片

粤教版思品八上2.3与人为善word教学设计

2.3《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与人为善”含义,懂得与人交往,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能力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人为善,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学会宽容,理解和欣赏他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他人的感受,同情他人的不幸和困难,增进同学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懂得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与国为善的关系。 学情分析 一些学生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中,在自我中心意识的支配下,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更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做到与人为善。由此可见,使学生能够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教材分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二框题,在教材第105页至108页,计划一课时。本框内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两目组成, “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主要核心内容是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与人融洽相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释义】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这框题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导入:今天很高兴,能和在座的各位同学老师,一起学习,今天我想讲的内容其实很简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一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一 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知识与能力: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能力目标: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情感态度目标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为什么需要宽容? 教学难点:宽容与纵容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情景引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的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白人姑娘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得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上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她已经被太阳晒黑了。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2、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3、探究交流 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够强加于人吗?为什么?(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情,是一种专制行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是相悖的。) 4、如何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3与人为善教案

★精品文档★ 2.3与人为善教案 2.3 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1 、理解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认识助人为快乐之本;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2 、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 教学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故事导入: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毗邻,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 卒在各自的地界内种了西瓜,凉亭的亭卒勤锄草,勤浇水,瓜秧长势很好;楚亭的亭卒懒惰,瓜秧又细又弱,楚人出于嫉妒,把凉亭的瓜秧全部扯断,梁人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县令宋就,并准备把楚国的瓜秧扯断。宋就说“楚人这样很卑鄙。

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要反

过来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从今天起,你们每天晚上偷偷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的好。”亭卒觉得宋就的话有道理,就照办了楚人发现每天瓜地都被浇过,而且是梁人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后,既感到惭愧又非常敬佩,把这件事上报给楚王。楚王听后,深为梁国修睦边邻的诚心所感动,特备重礼送给梁国,以示自责,表示酬谢。结果,原本敌对的两国成为友好邻邦。 讨论:1、梁楚瓜秧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试着用一句比较合适的话(最好是格言)加以概括。 2 、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的含义。 学习心灵导航第一节 一、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板书) 1 、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板书) 2 、善良是无私的(板书) 3 、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板书) 4 、善良之心是博大的(板书) 5 、善良要见诸行动(板书) 在辨别中学会选择: 1 、放学的路上,当你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时,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〇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和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设计各种方法,导入新课。 1建议一:创设情境,小品导入。(小品可以是书上的《取绰号》的小品,也可以是教师自编的,如《一支笔的“风波”》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学 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2.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理解、尊重他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初 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 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并掌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情境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孩子眼中的世界 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 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 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 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 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想一想:母亲在给孩子系鞋带时发现了什么?后来这位母亲之所以会改变了对孩子的做法, 也是因为她懂得了只有站在孩子的立场,才会明白孩子的感受。这也是今天老师想告诉大家 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键法宝,就在于要学会换位思考,即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二、讲授新课 师:那在我们的身边是否经常会发生类似这样的事情呢?下面大家来看在我们同学中出现过 的这样的一个小场景: 情景一:A和B两位同学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同学考了62分,他急忙 问B同学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同学偷偷看了B同学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 59分。A同学于是很骄傲的对B同学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同学 见状,对A同学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现在假 如你就是A同学,你会有何感受?接下来会怎样做?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么做呢?(感到惭愧, 不好意思,立刻找到B同学去道歉。因为在笑话别人的同时,没有去理解别人的心情。所以, 我们应当学会理解他人。) 情景活动二:起绰号 师:在同学们当中,老师还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班里经常有同学给别人起外号,我们自

《换位思考,沟通心灵》团辅活动课教学反思

《换位思考,沟通心灵》团辅活动课教学反思 前段时间,我发现班级里的学生(尤其是男生)由于到了青春期,对身边的很多事情变得更加敏感和多疑,处理起事情来,显得更加冲动。因此产生了很多的矛盾冲突。于是,我就想以团辅课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学会换位思考,更好地和他人相处。一节课上下来,我真是出了一身的冷汗。现在反思如下: 一、色定位不准 虽然几年前我接受了市心理健康兼职教师的培训,参加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但是更多的时候,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我以班主任的身份来处理学生问题,以一个班主任的思维来教育学生。虽然在上这节课前,我多次提醒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班主任,而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导师。但是当学生的回答出现偏颇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向他们投去质疑甚至警示的目光,当应该让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活动感受的时候,我又总是抢着替他们回答,替他们总结。一节好好的心理团体辅导课,硬是上成了一节班队思想教育课。虽然很少上心理辅导课的学生没决出什么,而我却觉得失败无比。一节団辅课都上不好的心理健康教师,怎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呢? 二、教学机智欠缺 每次看到那些大家们上心理辅导课,总觉得那是一种享受,那种不慌不忙、镇定自若的态度总让我想到那在山间自由流动的白云,虽看似自由不着边际,却始终引领学生围绕中心说、做、

体会。相比较而言,我的这堂课虽然做了很多的准备,也经过了有经验的老师的指点,但是在真正上课的时候,却总想着如何让学生在我预设的情景下说体验,去活动和,所以当学生的选择和我的预期不一致的时候,我就乱了手脚,不知道如何进行下去,甚至出现了冷场。究其原因,中间有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足,更是教学机智的欠缺。教学机智从何而来,从经验中来,而我,这样的课上得实在太少了。 既然已经成了一名心理健康的兼职教师,我就不应该仅仅以一个班主任的身份和立场来管理学生,而应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疏导者和引领者。在这条路上,我要学习和锻炼的还有很多,很多。

幼儿园社会教案:换位思考

幼儿园社会教案:换位思考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换位思考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换位观察事物,获得换位观察的有关体验。 2、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 3、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学会主动帮助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重难点】 1、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换位观察和思考,懂得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 2、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能主动帮助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音乐《小熊维尼和跳跳虎》主题曲、数字卡6、图片1、图片模版(两边不同)、《雪孩子》动画片片段、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音乐《小熊维尼和跳跳虎》,邀请幼儿加入“超级侦探”,随老师律动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过动画片《小熊维尼和跳跳虎》吗?今天“超级侦探们”请我们小朋友也加入他们的行列来破案,你们愿意吗?那就一起出发吧!

1、是6还是9? (1)将数字卡6放在场地中间,上下各画一条线,请幼儿分成两组,面对面地站在两条线后面,观看纸上的数字。请小朋友说出纸上的数字是几? (2)请小朋友换个位置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看到的不一样? 通过6、9的倒置让小朋友知道,不同的位置和角度看到的结果不同。 2、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分析判断,图片的物体是什么?交换位置后再观察。 3、老师出示图片(两边不一样),请小朋友看看图片上画的是什么? 师:左边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右边的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那你们又看到了什么?想不想看看对面的图片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请小朋友交换位置看。通过交换位置让幼儿知道,观察事物的时候,不同的观察位置看到的物体是不同的。观察东西是这样,思考问题也是这样。 二、观看动画片《雪孩子》片段。 1、教师提问问题,幼儿讨论。 (1)小兔家发生了什么事情? (2)小雪人发现了是怎么做的?它救了小兔后怎样了? (3)小雪人不知道自己会融化吗?它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2篇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transposition thinking and doing good to others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 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 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 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2、篇章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篇章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 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 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 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 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难点: 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的深刻道理。) ※ 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二)授新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 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 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

换位思考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你我相处更好 一、教学目标: 目前,不少初中生存在不善于换位思考的心理状况,升入八年级的他们,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在换位思考方面有很明显的缺陷,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立场,并且容易趋向固执,有一定程度的坚持性,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所以,为使学生形成换位思考的意识,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关系,在温馨快乐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学习,现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生能理解什么是换位思考,为什么要换位思考,怎样换位思考,层层深入,从而明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解决矛盾,懂得与人相处,站在对方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心理测试、图片展示、情境体验等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创设情境,启发思维,让学生参与其中,能进一步理解“换位思考”的必要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学习、生活中换位思考,建立全面的人生观,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多一分理解,不能自私片面。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难点:在实际交往中懂得如何落实“换位思考”。 三、教法: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注重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通过自身体验和感悟,采用情境教学、讨论法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明道理,懂得换位思考的意义,减少矛盾和摩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心理测试 请同学们看课件:假如你带着5种动物到野外去,它们分别是猴子、老虎、孔雀、狗、大象。可是随着旅行的进程,你不得不逐一丢掉它们,最后只能留下一种动物陪你,你会如何选择呢?(同学展示自己的答案) 师小结:会发现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有两个:一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二是从他人的角度出发。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富有情趣的测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能力。) (二)有趣的图片 1.展示三组画面,让同学们从中感悟,谈谈自己的理解。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身边发生的案例,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理解换位思考的内涵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二.教学重点 理解换位思考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 掌握换位思考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四. 教学方法 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 五.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明确知识点】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105---108页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会下面习题,4分钟后上黑板默写。比一比谁最棒! ?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什么? ?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什么? 3.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什么? 4.什么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实质) 请欣赏笑话: 一辆公共汽车行至途中上来一个驼背的人,车上一个秃头的人想捉弄驼背人,于是他对驼背人说:“我认识你,你不就是前凹村后疙瘩队的高峰同志吗? ”说完后得意的看了看周围的人,驼背人看了他一眼,然后说:“我也认识你,你不就是灯泡厂无丝车间的光光同志吗?”周围的人哄堂大笑,秃头的人又气又羞 你能告诉大家秃头的人为什么又气又羞吗? 活动:留意生活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被人“捉弄”过? 比如:你的名字被人用侮辱性的语言写在课桌上;由于身材、外貌和某些特征被同学们取了绰号;被故意悄悄躲在楼梯口的同学吓了一大跳;你原本结实的座椅,被值日生偷偷换成松动的椅子了;辛辛苦苦整理出来的复习资料不翼而飞…… 1.谈谈你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 2.你有没有对别人做过类似的事情应不应该那样做?为什么? 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温馨提示要求: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问题1:你怎样评价小琳这样的做法?(对小琳的这种做法发表自己的观点) 问题2:她做到换位思考了吗?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