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7号高炉开炉生产实践

本钢7号高炉开炉生产实践
本钢7号高炉开炉生产实践

甘肃省酒泉钢铁公司一高炉爆炸

甘肃省酒泉钢铁公司一 高炉爆炸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甘肃省酒泉钢铁公司一号高炉“3.12”爆炸炼铁高炉倒下 1990年3月12日7时56分,随着一声闷响。酒泉钢铁公司炼铁厂一号高炉在生产运行中发生爆炸。高炉托盘以上炉皮(标高15~29米)被崩裂,大面积炉皮趋于展开。瞬间,部分炉皮、高炉冷却设备及炉内炉料被抛向不同方向,炉身支柱被推倒,炉顶设备连同上升管、下降管及上料斜桥等全部倾倒、塌落。出铁场屋顶被塌落物压毁两跨。炉内喷出的红焦四散飞落,将卷扬机室内的液压站、主卷扬机、PC一584控制机等设备全 重大隐患岂能小修小补 经过反复调查和大量技术分析论证认为,这是一起由于高炉内部爆炸,炉皮脆性断裂,推倒炉身支柱,导致炉体坍塌的特大事故。 1.关于炉内爆炸

根据事故现场勘查、分析,高炉发生炉内爆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炉皮断裂是由23处300~1400毫米长短不等的预存裂纹同时起裂所致,各预存裂纹两侧均有明显可见的向两侧扩展的人字形断口走向,断口的基本特征是多处预存裂纹同时起裂形成的脆性断口。二是风口的损坏导致向炉内漏水,造成炉内区域性不活跃现象,形成呆滞区。三是炉顶温度升高,两次打水降温,在一定程度上粉化了炉料,造成透气性差。 2.关于炉体坍塌 事故前的一号高炉炉况恶化,已承受不了突发的高载荷,主要表现在:一、冷却设备大量损坏。由于1984年大修留有隐患,加之操作维护管理上的原因,1987年5月以后炉况失常,冷却设备损坏严重。到这次事故前,风口带冷却壁损坏1块;炉腹冷却壁损坏32块,占冷却壁总数的66.7%;炉身冷却板共590块,整块损坏393块,合计损坏率为75.1%。为了维持生产,采用了外部高压喷水冷却,加剧了炉皮的恶化。二、炉皮频繁开裂、开焊。1986年6月以后,炉皮出现了开裂、开焊,并且日益加剧。到事故前,共发现并修复裂纹总长度28.5米,但由于条件所限,焊接质量得不到保证,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炉皮恶化状况,使高炉已承受不了炉内突发的高载荷。在炉内爆炸瞬间,炉皮多处脆性断裂、崩开、推倒炉身支柱、整个炉体坍塌。

组织实施方案及各项保障措施

组织实施方案及各项保障措施 1、进度管理方案 (1)施工进度编制依据 本标段水文、气象等施工条件、项目施工特点、施工程序及施工方法、合同工期等。 (2)进度编制原则 严格按照合同工期确定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的控制性工期,合理进行施工组织及施工安排,确保工期。 (3)施工进度安排 交通安全设施施工贯穿整个路面大修施工全过程,共60日历天。详细计划见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进度计划》。 2、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一节、施工进度与工期安排说明 科学组织施工,充分利用有利的季节和气象条件,合理组织安排。

工期安排重点充分考虑各专业交叉施工问题,合理编排各专业工种施工顺序,并避免施工过程中的相互干扰,以保证施工质量及工期安排的双赢效果。 为确保该工程总体网络图的主线工作的按期顺利完成,同时对其他工作兼顾。非主线工序则要求在工程质量保证的前提下,人员合理精简,工期合理压缩,以最大的保证主线工程的顺利完成,最终实现安全、质量及工期的总体目标。 工期安排与工程质量密切对应。开工后,利用1天时间做好施工准备。完成准备工作后,各步骤施工中各种资源设备准备多套材料,循环倒用,以充分利用投入劳动力及机械资源,保持持续均衡施工。整体施工过程以节奏紧凑、资源均衡、工作有序的施工方法进行。 第二节、施工进度计划及承诺 工程总进度计划应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等各专业分项工程的施工程序和工期计划,使之与整个工程进度相配合、协调,本工程计划30个日历天完成全部施工项目,具体开工日期依据监理工程师发出的书面通知(或合同规定日期)为准,施工工期不变。具体详见附图:工程进度计划网络图、横道图。 第三节、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一、确保工期组织措施 (一)健全组织,建立岗位责任制,强化施工管理 l、选拔施工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组建强有力的施工项目经理部和整体功能强的项目经理部,全权负责组织实施,抽调施工经验丰

炼铁厂简介-攀钢集团

炼铁厂简介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南部,与云南接壤,是我国西南最大的钢铁基地。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原攀枝花钢铁公司)位于攀枝花市,它依托攀西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型钢铁钒钛企业。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以其热轧板厂经评估后的机器、设备、厂房等实物资产出资,与冶金工业部攀枝花冶金矿山公司、中国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共同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公司,是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公司于1993年3月27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时的名称为攀钢集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7亿元人民币,主要业务为热轧钢卷、钢带、钢板压延加工等,并于1996年11月5日在深交所挂牌交易。1998年,经中国证监会同意,公司向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攀钢集团公司”)定向增发股票,攀钢集团公司将其钢钒业务注入股份公司,使公司成为综合性的钢铁制造企业,涉及业务包括烧结、炼铁、提钒炼钢、连铸、热轧钢、钒产品加工等。1998年10月29日,公司更名为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钢钒”)。攀钢集团公司攀枝花本部主要包括新钢钒、攀钢自备电厂、攀钢钛业公司、攀钢矿业公司。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炼铁厂始建于1965年,1970年7月1日1号高炉建成投产,是集原料、炼焦、烧结、高炉、化产于一体的中国西部最大的炼铁厂。现拥有五座高炉,四台烧结机、六座焦

炉等大型设备及完善的辅助生产设施,占地面积92万平方米。具有年产含钒生铁650万吨、烧结矿1400万吨、焦炭 345 万吨、煤焦油15万吨、轻苯3.6万吨,煤气蒸发量22万立方米/小时的生产能力。 炼铁厂坚持弘扬“攀钢精神”和“炼铁精神”,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形成了世界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技术体系。钒钛磁铁矿冶炼技术先后荣获全国重大科技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冶金部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项荣誉。炼铁厂先后获得全国总工会、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2010、2013年连续两年获得鞍钢集团公司“先进单位”、攀钢集团公司“攀登”金奖。

最新钢铁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纪实(精选多篇)

钢铁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纪实(精选多篇) 第一篇:钢铁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钢铁企业的合并重组,是相关企业间实现优势资源共享、规避同业竞争、扩大规模效益的大趋势,同时也是梳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企业利益与相关方利益的重大难题。 在本钢与北钢合并重组之初的日子里,新本钢集团面对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钢铁困局。很多人对这样的重组能否获得成功提出了质疑。 两年多后的今天,当本钢 集团在行业整体亏损中依然保持盈利时,当本钢集团连续3年保持全国出口第一时,业界人士不禁产生了新的疑问:本钢是如何从困境中脱颖而出的? “打造软实力,以企业文化力量推动企业提升竞争力。”这是本钢人的回答。 促进人心融合 本钢与北钢合并伊始,本钢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张晓芳就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和各级干部职工迅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关注眼前,实现关键板块快速对接,达到管理流程的迅速统一,通过建立采购、销售和财务三大统一平台,向北钢公司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等具体措施,实现合并重组的快速平稳过渡。二是立足长远,成立了管理创新项目部,抽调集团内各个专业的管理精英组成项目团队,在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的指导下为新本钢未来

的发展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与有效的管控基础。一近一远,勾画出了新本钢未来发展的完整布局。 本钢集团管理创新项目部成立之始,就创立了两钢文化融合推进组。用张晓芳的话说:“只有人心融合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合并重组。” 一般说来,企业合并重组中的企业文化整合路径应根据合并重组双方的历史背景、经营特色、文化差异程度等情况进行选择。本钢与北钢虽然同为国企、同处一市,但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两钢有着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对此,本钢集团客观总结了两钢企业文化的历程与现状,明确各自文化的核心内涵,并把双方价值观、企业精神等作为研究、设计新本钢精神文化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来源,并在此基础上,对两钢企业文化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分析,全面把握了两钢文化的核心特征。同时,本钢还与韩国浦项等进行了文化对标,从企业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约束等功能层面与浦项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找准了自身的企业文化定位和努力方向。 为了了解和把握干部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认知、价值取向等,本钢集团还开展了专题座谈、代表性人物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活动。在对收回的近千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本钢得出了基本结论:两钢职工对企业均有较强的归属感,尤其是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提炼,价值取向基本一致,对前三位价值观念的选择达成了共识,分别是以人为本、团队建设和不断创新,这为整合核

酒钢集团发展简史

酒钢发展简史 〔一〕1955年4月---1958年8月.领袖指示寻铁山艰难开拓.1955年2月2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召开最高国务院会议上说:全国六大区都应有钢铁基地,目前只要西北还没有,使我难以安枕.我盼望老李〔地质部长李四光〕长工〔地质副部长何长工〕和同志们能在两三年内给我一个好消息!1955年4月西北地质局,特别是镜铁山地质队〔645队〕艰苦卓越的努力下,发现黑沟,镜铁山铁矿,以及发现4.2亿吨铁矿资源的储备,其中白兴明等11名同志牺牲了年轻的生命. 〔二〕1958年8月----1970年7月.两上两下命运捉弄酒钢人.〔1〕1958年1月,冶金部确定了酒钢大型钢铁基地的厂址和规模.鞍山黑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设计当时全国第2大高炉1513M31#高炉.鞍山建设总公司百分之95约30000人整建制调往酒钢,鞍钢调了2000多人的技术骨干和生产工人.首钢1000人,抚钢70人.大学毕业生600人.从西北农村招收农民和部分城市闲散人员.还有河南,陕西部分转业复员军人共2000人.总共集结56000人,基地代号39公司.8月1号在酒泉县正式成立,这个会同时宣布成立地极市酒泉市.赵北克同志任党委书记,同时宣布兼任酒泉市委第一书记和市长12月15日,酒钢开工5万6千人的大军在极其苦难的条件下,创造了当时同行业许多当时的第一.酒钢建设者和那个时期每一个人一样,满怀信心地要创造共

和国第四个金刚.〔前三个是鞍钢武钢包钢〕风沙没有让机器停止转动,睡马棚吃窝头喝雪水.但是1960年国家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58年国家投资3000万,59年只给了4100万,到了60年国家给了最大的努力1个亿.但是按当时200万吨的设计能力起码需要10个亿,而实际上投资不到2个亿.就注定了先天不足.1960年5月8号一号高炉正式浇灌基础,总共花了52小时06分,创造了全国记录.我们不该忘记,当时职工生活要比内地农村还差,戈壁滩少水没菜,甚至野菜也没有.祁连山上的矿山进度一样没有停息,困难和牺牲没有让一个人却步!六个工程四个战区大规模的施工在戈壁滩惊醒了狼群,赶走了冬季.可是春天却太短暂了.〔2〕粮食的短缺造成了人员大量的浮肿,肝炎.1961年中央西北局在兰州召开会议:展缓酒钢建设,疏散职工异地就食.除5000人留守外,大部分疏散到新疆,江西,陕西,辽宁,黑龙江等地.这些人带这在嘉峪关的淳朴和坚毅开恳这新的天地.在新疆石河子农业机械化学校有酒钢人的身影,在江西新余农场,在黑龙江富拉尔机,在新疆农8师,在金昌,在洛阳....人走了.62年一支56000人的队伍不到1300人.可是我们的酒钢人没有停止脚步,先后建成大草滩水库,一号高炉的基础和炉体,五一俱乐部,百货大楼,医院门诊部.同时新建了一批单身宿舍楼,雄关路南边的楼房. 2 纪念甘肃酒钢建厂50周年!及嘉峪关市建市43周年 〔3〕1964年7月,酒钢第二次上马.1964年5月毛

安全管理体系和保障措施方案

安全管理体系及保障措施 1.19.1、安全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本项目部安全目标为: “五无”:即无人身伤亡事故、无重大行车事故、无重大交通责任事故、无火灾事故、无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两控制”:职工重伤频率控制在0.6‰以下,轻伤频率控制在1.2‰以下。 “三消灭”:消灭违章指挥,消灭违章作业,消灭惯性事故。 1.29.2、安全管理体系 9.2.1安全管理体系 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并领导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项目总工程师为 安全生产的技术负责人。

图9-1 安全管理组织图 2、安全管理办公室设置及职责 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办公室设在安全质量部,安质部下设安全组,设专职安全员,具体负责本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质部对本项目部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工作行使监督检查职权。做好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贯彻执行劳动保护法规。督促实施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组织安全生产检查,研究解决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参加事故调查,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制止违章作业,遇有险情有权停止生产。健全安全管理工作台帐。 3、安全防范重点 根据本项目部项目工程特点,施工场地中安全防范的重点为:(1)、生产设备的施工生产安全; (2)、起重设备的施工安全; (3)、施工用电安全; 4、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图9-2 安全保障体系框图

9.2.2、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安全措施和责任,确保施工安全。对施工安全工作做到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评比、有考核。施工中认真落实安全措施,做到责任到人。在施工生产中,按照定岗定责的原则,增加安全人员的责任心,避免发生各种责任事故,并对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人进行处罚。 从项目经理到生产工人的安全管理系统必须做到纵向到底,一环不漏;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横向到边,人人有责。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1)项目经理(副经理)安全职责: 对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负领导和管理责任; 贯彻国家、行业和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 组织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组织安全生产检查; 监督各级、各职能部门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 主持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 (2)项目总工(副总工)安全职责: 对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工作负技术领导责任; 在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同时编制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1号高炉焖炉总结

1#高炉焖炉开炉技术总结 2012年元月因钢铁市场不好以及就我厂进口矿的库存情况,公司决定对1#和2#高炉进行焖炉,炼铁厂接到通知后,立即着手准备,制定了高炉停开炉方案。由于这次准备较为充分,停开炉方案做的比较详细具体,较为系统、完善,其中1#高炉于元月19日7:26分焖炉,2月10日1:59分送风开炉,2月13日5:00点开始喷煤,10:30分风口开完,,其中焖炉22天,开炉送风到风口开完共计78个小时,整个过程无安全,设备及工艺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安全停炉和顺利开炉。现将此次停开炉进行总结如下: 一、封炉前的要求 休风前准备工作: 1、休风前炉况的调整:提前两天对高炉燃料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两仓焦炭质量较好外购荣拓焦进行焦炭置换,同时锰矿和萤石进行洗炉,适当下调高炉煤比,加强炉前出铁,保证炉况顺行以及炉温稳定。 2、制定了高炉切、引煤气方案以及高炉停氧和停煤的安全技术要求。 3、提前两天对高炉本体和热风炉水系统的进行检查,对损坏和漏水的冷却设备进行处理。 4、系统全面的查找高炉本体开焊及可能漏煤气的部位,能处理的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做好标记。 5、充分准备好了炉顶点火器材和封风口的材料以及压料用的水渣。休风过程安排和休风后密封的处理:

1、休风前几炉炉前出铁逐步加大铁口角度,休风最后一炉铁口角度最大,铁口喷吹至铁断流,无铁花为止,堵泥为正常的1/3。 2、布袋及热风阀门按长期休风要求操作,煤气系统进行切断、放散氮气吹扫至符合安全要求,重力除尘器下部人孔打开,上部超压放散打开。 3、休风后卸下风口小套进行砌砖密封,此次密封砌筑两环砖,外环封住中套外延,风口砌砖内部用有水泥堵实(此次扒开风口看密封效果很好)。对炉皮焊缝及休风前漏煤气部位以及可能进风部位进行焊补和用黄油或二流化锰等密封。 4、休风后将炉底水控到最小,风口及以上冷却设备水压水量减到一半,4个小时后炉底水关掉,后又根据各段冷却壁的水温差逐步将水量控到最小不断流为止;炉皮打水及时关掉,损坏开路的冷却壁水管休风后及时关水,前期为保证不被彻底损坏进行定期通水冷却,炉体温度下来后进行切断进水阀门,确保不往炉内漏水;炉顶打水和气密箱水及时关闭。 5、休风后进行炉顶点火,料面压水渣500-1000mm左右。 6、休风24小时后炉顶散阀关闭一个,3天后两个全部关闭,炉顶小人孔保持开的位置,并定期检测炉顶煤气浓度。 二、封炉料的选择: 此次焖炉在我厂是首次焖炉时间超过20天,而我厂1#高炉炉龄近5年,以步入炉龄后期,特别是2010-2011年由于市场和炉顶设备故障原因已两次焖炉,炉体和炉缸已侵蚀严重,所以此次焖炉料:焦炭

生产组织保障措施完整版

生产组织保障措施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改善制袋产能发挥的保障措施 由于近期制袋整体产能发挥不理想,对后续生产组织安排及市场保供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扭转当前生产不利形势,提高日常生产组织运行质量,为设备产能的有效发挥创造有利条件。生产品质处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强化生产组织过程控制,改善生产组织运行质量 积极深入现场,及时协调解决制约生产的不利因素,特备是设备故障处理的进度和维修质量进行跟踪、督促,有效提高设备的运行质量;注重对当班调度的安全生产寻点检管理,如实记录各机台的运行速度,并对运行速度不达标的机台进行原因分析及协调处理;加强各机台的开停机管理及交接班监督管理,严禁私自停机,拉动整体的积极生产氛围,保障设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生产运行高效; 2、加强原材料的布面质量控制,提高材料的适应性 安排专人每天对外购的在线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信息搜集,特备是申城筒布收卷不圆、布面跑偏及自产圆织布收卷偏松等制约生产质量问题的反馈及协调处理工作,对于整改不到位影响生产的布卷进行隔离,避免流入工序使用,并保障自产圆织的成型及收卷质量,有效改善布卷对制袋设备的适应性; 3、优化生产组织管理、降低换版频次 加强同供销部门的信息沟通,对照销售报表合理编制换版计划,并结合机台生产运行情况,做好日常生产计划的下达及过程监控工作,同时和设备部门进行沟通,利用日常换版间隙做好主机设备的预检预修工作,有效降低换版频次和故障停机时间; 4、注重对岗位人员的质量意识引导,增强日常质量专业管理的

认同感 针对当前外购布质量问题制约生产的现状,要求质检人员一方面加强过程质量巡检,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向岗位人员做好质量管理制度的宣贯和质量控制调整,另一方面提前做好外购布的质量确认工作,避免不合格布卷上机使用造成停机下布影响生产情况的发生,为生产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酒钢7号高炉冷却壁维护与操作技术研究与应用

88酒钢7号高炉冷却壁维护与操作技术研究与应用高建民1白兴全1张磊1霍守锋2解宁强2 (1.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2.北京北科亿力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酒钢7号高炉自2011年3月开炉以来,高炉各项生产指标运行良好。随着冶炼进程的进行,高炉炉体冷却壁出现损坏的现象较为明显,尤其是高炉5段区域。本文主要通过对冷却壁水温差的变化和高炉炉体维护情况的分析,对高炉冷却壁的操作和维护技术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对冷却壁维护和操作技术的改进,为高炉日常操作制度的优化,如装料制度的调整、风口参数的选择等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冷却壁操作和维护操作制度装料制度风口 1 前言 酒钢7号高炉于2011年3月6日开炉以来,实现快速达产,并经过对各项生产、操作制度的不断摸索,对进风面积及装料制度的不断调整,各项生产操作参数逐步正常,各项指标逐步优化。但随着高炉冶炼进程的进行,高炉内部砖衬受到渣铁侵蚀的影响,厚度逐渐削薄,尤其是在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区域,热流强度高,砖衬残留厚度更小,主要依靠渣铁壳实现对炉体的保护。另外,随着入炉原燃料中碱金属的逐渐富集,炉内受碱金属的影响逐渐加深,主要表现为风口区域砖衬破坏,炉身部分区域出现结厚。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主要通过对冷却壁水温差的变化和高炉炉体维护情况,对高炉冷却壁的操作和维护进行了论述和说明,并通过对操作炉型的判断,为高炉日常操作制度的优化,如装料制度的调整、风口参数的选择等提供技术支撑。 2 高炉基本情况介绍 7号高炉设计炉容2650m3,设置3个铁口;设计风口28个。内型设计采用了有利于强化和改善经济技术指标的深炉缸、矮胖型炉型。设计中适当减小了炉腹角,有利于炉腹渣皮的形成,保护炉腹冷却设备;同时适当缩小炉身角,改善高炉下料条件,有利于高炉强化;7号高炉主要内型尺寸见表1。 3 高炉炉体监测 2011年初,利用北科亿力提供的相关技术和设备,7#高炉炉体冷却壁自一层至十层安装了水温差传感器,以实现对炉体水温差实时监测,并结合炉身热面温度、渣壳厚度的计算,实现对高炉操作炉型分析。共计安装测温探头591个,流量计28个,以实现对炉体水温差的全面监测,如图1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5段冷却壁水温差的变化情况。随着冶炼进程的继续,自2013年1月底开始,水温差波动明显增大,最大值达到0.4℃以上。水温差报警频率明显升高。

本钢新1号4747m_3高炉开炉达产实践_王凤民

本钢新1号4747m3高炉开炉达产实践 王凤民欧继胜邹德胜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辽宁本溪117000) 摘要:对本钢新1号4747m3高炉开炉及达产的生产操作经验进行了总结。新1号高炉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通过对开炉前的精心准备,制定合理的开炉方案,准确选择开炉料和各种操作参数,适时调整操作制度,优化高炉操作,实现了顺利开炉和快速达产。 关键词:高炉;开炉;达产 Blowing–in and Production of No.1Blast Furnace in BXsteel Wang Fengmin Ou Jisheng Zou Desheng (Benxi Iron&Steel Co.Ltd.,Liaoning Benxi117000) Abstract:The paper concludes the blowing﹣in and production experiences of No.1blast furnace in Benxisteel,on which a series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equipment are used.Sufficient preparation before the blowing﹣in,such as rational blow-ing﹣in plan,correct selection of charge and various operation data,properly adjusted operation duty system and optimized blast furnace operation makes the blowing﹣in carried out smoothly and target be realized rapidly. Key words:blast furnace;blowing﹣in;reaching target output 1概述 本钢新1号高炉有效容积4747m3,于2006年9月16日动工建设,2008年10月9日开炉投产。新1号高炉在整体设计上采用了多项先进的炼铁技术: ⑴高架合并布置的烧结和球团矿槽及焦炭槽,最大限度地节省占地; ⑵炉顶采用带分配器的固定上料罐串罐无料钟装料设备; ⑶炉身上部设置镶砖球墨铸铁冷却壁,炉腹中部到炉身中部较高热负荷区域采用钻孔铜冷却壁,风口上部与炉腹下部采用密集式八通道强化型铜冷却板过渡,整体高炉采用了全冷却壁型式薄壁内衬结构; ⑷炉缸炉底采用炭砖加陶瓷杯结构,炉缸铁口及象脚区域采用铜冷却壁,强化冷却,提高炉缸寿命; ⑸粗煤气除尘采用高效轴向旋风除尘器,降低了后步煤气清洗系统的负荷,同时设置中间灰斗,使得放灰作业更安全,环保条件更好; ⑹设置了两个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水系统,强化对炉体的冷却能力; ⑺两套新英巴水冲渣,并附带两套小冲渣; ⑻4座霍戈文内燃式热风炉; ⑼煤粉喷吹系统为4罐并联喷吹主管加分配器喷吹工艺; ⑽环缝煤气清洗配TRT煤气余压发电技术等。 本钢新1号高炉开炉,从烘炉、试车、试漏试压、装料、点火开炉直至逐步强化、达产,实现了安全、科学、高效。高炉达产后,燃料比达到510kg/t以下,达到了4000m3级高炉开炉及操作控制方面的先进水平。本钢新1号高炉开炉七周内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2开炉前的准备工作 2.1烘炉 烘炉包括热风炉烘炉和高炉本体烘炉。本钢新1号高炉配置4座霍戈文高温内燃式热风炉,采用三烧一送的工作制度,设计热风温度1250℃,最高

生产运行保障措施

生产运行保障措施 为确保采油厂完成全年效益目标,在生产运行上,着重强化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快生产运行节奏,突出产量提升保障。一是加快新井运行步伐,提高新井产能贡献力。重点加大钻机运行、钻井监督、协调力度,加强方案、设计跟进和作业动力调配,保证机、电、流程配套协调,确保新井早投产、快见效,加快新井产能步伐。二是优化措施井组织运行,加强能力补充和提升。突出冲刺阶段生产运行强化,组织冬季上产突击,优化措施井方案衔接和实施运行,通过加快措施运行,为产量提供储备、补充。三是加强高产井监控、管理。加强异常发现的信息反馈、现场落实确确认和及时抢扶。四是加快精细注水等配套工作量协调运行,控制自然递减水平。加快投注、转注、分注、一体化、示范区、调剖等重点配套工作量的推进运行,落实重点项目实施完善,确保水井措施和地面工程按期完成。 2.强化生产运行力度,突出抓好生产支持保障。一是强化生产受控措施的落实。加强产量阶段性分析,及时掌握产量运行状态,优化措施、作业运行,加强重点井、重点项目、重要指标的跟踪分析,实现产量平稳受控。二是强化重大项目推进措施的落实。明晰责任界面,细化任务分工,加大督促协调力度,优先安排、组织和落实相关措施,确保重大生产项目高效运行。三是强化岗位值班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生产岗位干部值班制度,加强双休日、节假日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岗位值班值守、生产组织和长输管线运行监控,确保生产组织科学有

序。 3.精细生产管理,夯实稳产基础保障。一是深入推进采油运行和采油现场精细管理。结合冬季特点,强化升温、加药、热洗基础管理。加大现场监控力度,对各管理区井口、管线保温,水套炉升温,水套炉点火情况和达标温度,大罐罐体保温,重点输油干线回压等,加强检查督导,对特殊井、重点井等,按“一井一策”原则,制定具体措施,逐一落实保温措施,切实为冬季原油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强化高产井的巡查、监控、跟踪及数据录取,全力保障新井、重点措施井的施工。抓住有利时机,做好道路整修,加大道路下坡、拐弯处路面抬高,井场低洼处进行拉土垫实,保障雨雪天水油水井正常生产。二是开展挖潜增油活动。优选重点井组培养提液潜力井,做好量油、校产工作,落实好日跟踪、旬对比、月分析工作,及时挖潜增油。摸排有潜力的长关井恢复生产,做好油井的优化诊断与治理,减少躺井及占产。三是加强注采管理。在新井少、措施难度大的情况下,做实做细注水工作,持续加大欠注井治理力度,增加水井酸化工作量,减少欠注井,增加注水量。四是强化作业衔接,缩短作业占井周期,减少产量影响。在作业运行中,按照先宜后难,先高产后低产的原则,合理安排措施及维护比例,保证重点井抢得上、保的好,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衔接,充分暴露、曝光各类影响生产运行问题,督促协调解决力度,完善、规范单位、部门之间的生产协调机制,实行全过程的动态跟踪、协调、监控,确保及时完成见效。

最新中国制造业企业500百强排行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 百强排行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排行榜名次企业名称营业收入(万元) 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196904221 2、东风汽车公司 36883383 3、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36727716 4、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29401552 5、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27298409 6、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25720490 7、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25421754 8、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24118198 9、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22709711 10、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20988800 11、首钢总公司 19753446 12、中国铝业公司 19543309 13、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19069111 14、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8507600 15、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17862398 16、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6224204 17、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16084475 18、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15769729 19、鞍钢集团公司 15157209 20、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14669743

21、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14252440 22、海尔集团公司 14053629 23、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14022404 24、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13535530 25、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11845598 26、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11671971 27、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1654838 28、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0976027 29、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10417152 30、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 9942011 31、天津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9852214 32、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9665895 33、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9480707 34、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9233633 35、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9113760 36、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9043872 37、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8634538 38、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515615 39、天津天钢集团有限公司 8300015 40、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8119180 41、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8035667 42、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282682

酒钢发展史

酒钢的发展史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酒钢集团公司),建厂于1958年8月1日,原称酒泉钢铁公司。在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曲折磨难,企业名称几经变更。 1958年建厂初期,确定企业名称为酒泉钢铁公司,规划规模为400万吨钢综合生产能力。 1960年受自然灾害和国民经济困难的影响,中央决定缓建酒钢。为此,52000余名建设者回调内地,至1961年底仅剩4850人。此时酒钢已完成建设投资1.7亿元。1962年冶金部通知酒钢进一步精简编制,仅留1000人看守场地。 1964年国家决定恢复酒钢建设,建设规模缩减为150万吨钢/年、110万吨材/年综合生产能力。随国际形势变化,企业名称改为“冶金部三九公司”,之后又改为“西北钢铁公司”,不久又恢复为三九公司。计划投资20.7亿元,计划进度为“两年准备,八年建成”。1965年设计配套规模为桦树沟铁矿年开采量500万吨,选矿年处理原矿500万吨,3台130m2烧结机、2座65孔焦炉、2座1513m3高炉、2座120吨纯氧顶吹转炉、2座50吨吹氧电炉、1150初轧机、1700热轧板、1700冷轧板和4200厚板,产品定位为板材;这一年,国家统一分配酒钢大中专毕业生400余名。1966年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小平视察酒钢时,确定酒钢建设的具体进程为1968年出铁、1969年出钢、1970年出材、1971年建成;当年,石景山钢铁公司、北京第二建筑公司、八角砼构件厂、昂昂溪冶金修造厂、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02部队、北京医学院附属平安医院等单位建设队伍成建制集结酒钢。1967年8月1日嘉峪关市成立,与酒钢实行政企合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1969年冶金部又决定将酒钢两座120吨转炉、1150初轧、1700热轧、1700冷轧生产线迁往内地。1970年酒钢建设规模进一步缩减为年产生铁100万吨,建设队伍再次大批撤离,仅留13000名参加余尾工程建设;同年6月1日镜铁山矿桦树沟矿区Ⅰ矿体2940水平投产出矿,6月5日西沟石灰石矿土法开采临时出矿,8月26日热电厂3号机组发电,9月2日焦化厂1号焦炉投产,9月30日炼铁厂1号高炉(1513 M3)炼出第一炉铁水。以出铁为标志,结束了酒钢建厂12年没有冶金产品的历史。 1971年全国冶金计划会议重新确定,酒钢“四五”期间的建设规模为年产100万吨铁、50万吨钢和40万吨材,产品定位仍为板材;轧机配置为650中型、2300中板、1200薄板和400×2/300×5小型,计划投资1.2亿元,计划工期为1975年全部建成。这一年,酒钢生产全部生铁10.1万吨,而合格生铁仅为2.07万吨,合格率20.5%。1972年,“冶金部三九公司”重新更名恢复为“酒泉钢铁公司”。 1975年,冶金部、甘肃省委再次调整酒钢建设规划,确定为一期规模年产铁80万吨、钢50万吨、钢材30万吨。1979年因国家建设资金紧张,冶金部再次决定酒钢炼钢、轧钢工程缓建,建设队伍再次撤离。 1980年5月,嘉峪关市与酒钢的领导建制分开,不再实行政企合一体制。 1984年7月,冶金部、甘肃省在酒钢召开联合办公会议,重新确定了酒钢“七五”期间的建设规模为年产生铁80万吨、钢50万吨、材45万吨。这次会议的重大贡献是,放宽给酒钢自主解决发展建设所需人才和资金筹集的权利,从而为后来的大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85年元月,酒钢全面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干部人事聘任制和工资分配工效挂钩,企业改革迈出历史性步伐。同年8月,企业文化的核心——“铁山精神”总结创立;12月24日炼钢厂1号转炉出钢,结束了酒钢16年“有铁无钢”的历史,也摘掉了16年特大亏损户的帽子(当年盈利1080万元)。 1987年6月,酒钢实施职工集资建房,拉开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 1988年4月,酒钢2号高炉(750M3)奠基开工;11月,高速线材工程竣工投产,结束了酒钢建厂30年没有正规配套轧钢工序的历史。1989年,酒钢进入甘肃省一级企业行列,当

生产组织技术保证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

一、生产组织技术保证措施 生产组织技术的保证即投标产品实现过程的保证,主要是人、物、料的保证,需要组织策划相关的控制程序,涉及过程及质量的策划、采购、设计与开发、生产和服务运作过程的控制、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控制等。 首先,由生产技术部编制总体过程,对质量目标进行设定,由总工审核相关过程和目标的可行性。 其次,由技术开发部对投标产品的技术图纸的设计、企业标准及技术文件、质量计划等进行编制、实施和控制。 第三,由供应部对采购过程及供应商进行控制,确保所购的材料符合规定的要求,主要是针对生产所需的材料采购、外购加工件及供就商提供服务的控制。 第四,生产和服务运作过程的控制由生产技术部负责,涉及产品的形成、过程的确认、产品的放行、产品交付和标识的可追溯性等。生产技术部负责批导工厂进行生产和过程的控制,负责生产实施的维护保养,配合总工编制生产工艺流程及必要的作业指导书,负责产品的生产。 第五,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控制,主要是用于确保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控制,确保测量和监控结果。

以上的过程均为生产组织技术的保证或为之奠定基础。 二、质量保证措施 我公司采用系统管理方法,把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有机地控制起来,充分发挥各个岗位的职能作用,确保三级检验制度的落实,明确职责和权限,相互协调,有效地形成质量保证体系。 首先,从思想上树立“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观念,对全公司职工强化质量意识教育。 其次,以总经理为核心建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的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有力的组织保证体系。 第三有完备的生产工艺装备,及技术熟练的技术生产管理人员,以确保产品生产工艺的正确。 第四聘请合格的质检人员,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有完善的检测方案。 第五每个操作工均经严格培训,操作熟练;及经常加强职工 培训,不断得高生产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六本着“把握市场、质量第一、优质服务、顾客满意”的 质量方针和“一心为顾客着想,永远让顾客满意”的服务经营宗旨竭诚为顾客服务,高度重视客户信息反馈,认真听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并且逐一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尽最大努力让客户满意。

酒钢6号高炉2015年几起管道行程的原因分析及经验总结

6号高炉2015年几起管道行程的原因分析及经验总结 2015年酒钢6号高炉频繁出现管道行程,通过对几起典型的由于管道行程而导致炉况失常的事故原因及炉况恢复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应对管道行程,避免炉况恶化,快速恢复炉况的有效措施。 一、几起典型事故案例 1、2015年2月12日悬料 2015年2月12日丁班中班,19:06风量1050m3/min,风压0.244MPa,透指稳定,料尺工作尚可,放焦后风压冒尖至0.2545MPa,减风至840m3/min,压量关系不转,透指由8600急剧回缩至6800(见图1),停氧停煤后压量关系仍不转,高炉悬料。19:55铁口大喷,减风坐料,崩料4.5m。高炉内边缘存在小管道,加之送风后炉况处于恢复阶段,炉温持续偏高(送风后【Si】分别为1.35%、1.18%、1.45%),风量偏小,炉内气流进一步变弱,放焦后将气流通道压死(如图2),是造成高炉悬料的主要原因。 图1 风压冒尖

图2 炉顶温度4点彻底被压死 2、2015年5月27日出现管道及炉凉 2015年5月27日甲班夜班,7:18分风量1211m3/min,风压0.251Mpa,料线2.8米,压量关系偏好,料速逐渐变快,炉况已经表现出炉凉初期征兆。7:30分料线赶正常后料尺工作变差,加上热风炉换炉后风量上涨1237m3/min,风压0.263Mpa,炉内没有采取减风措施,导致7;40分炉内顶出管道,崩料后风压冒尖,顶压冒尖,顶温冒尖,放料后顶温继续冒尖, 管道比较明显(如图3)。 图3 放料后顶温继续冒尖,管道比较明显

管道出现后炉内向凉时,夜班工长没有按?450高炉技术操作标准?进行操作,而是采取加风措施,反向操作造成管道行程和炉凉事故扩大,煤气流失常导致炉缸热制度失常,进而造成整个白班班炉凉伴随管道行程不断,炉缸继续向凉,崩料滑尺频繁发生,白班炉况及中班前期炉况基本失常(图4、图5)。直至中班18:10左右炉温急剧返热后造成高炉悬料。 图4 炉况失常,崩料滑尺不断 图5 料尺呆滞,压量关系极不对称 3、2015年10月25日管道形成及恢复 2015年10月15日中班接班后多次出现加风不涨风压的现象,炉内呈现管道特征。18:27风压小幅度冒尖。操作上未引起重视,18:56滑尺后赶料线期间加风幅度过大,造成管道进一步扩大,随后料尺工作逐步变差,上升管温差变大。21:30滑尺后管道被堵住,风量由1200m3/min减至1030m3/min后压量关系急剧变好,管道明显。之后下料不均,频繁出现塌

本钢1号高炉停炉空料线操作实践

本钢1号高炉停炉空料线操作实践 黄绍钢 (本钢集团第一炼铁厂) 摘要本钢380m3高炉冷却壁破损严重,炉缸2段2号水温差最高升到4.2℃,长期堵14号风口操作,为了安全生产,经公司研究决定大修。通过调整炉况、预休风及准备休风料作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降料线过程中,合理控制各项参数,保持炉况稳定顺行。料线6.88m 前煤气回收,耗时11h52min料线顺利降至规定位置。 关键词高炉停炉空料线 本钢1号高炉(380m3),于1996年1月投产,钟式炉顶,炉体一至三段为光面冷却壁常压水冷却,四至10段为镶砖冷却壁气化冷却,炉身上部为无冷区。在大富氧、大喷煤强化冶炼下到2005年12月已破损26块冷却壁,且炉缸二段水温差高不稳定,多次超标,最高达到4.2℃,被迫紧急休风凉炉三次,严重危胁到了高炉的安全生产,制约了高炉指标改善和经济炼铁。经研究于2005年12月停炉大修更换冷却壁,重砌炉底与炉缸,12月9日16:04开始降料线,12月10日3:56高炉安全顺利停炉,共用时11小时52分钟。料面安全降到风口中心线以下,达到预期要求。 1 降料线前期准备工作 1.1 停炉前一周炉况调整 11月份后由于铁口两侧炉缸水温差升高,堵1#、14#风口,进风面积为0.119m2。为了停炉后炉墙光滑方便清理,12月4日料制由4KKJJ+JJKK变为3KKJJ+2JJKK适当发展边缘清洗炉墙。12月7日21:15拥开1#风口,并去掉块矿,采用22.55%的球团+77.45%烧结矿的全熟料炉料结构。矿批9.4t,焦批2.77 t,负荷3.4。12月8日早8:00负荷调为2.8。12月9日预休风期间拥开14号风口。休风前两天控制[Si]0.7%-1.0%,为保炼钢生产稳定,控制硫磺,炉渣碱度控制稍高1.06-1.10倍。 1.2 预休风前准备工作 2005年12月9号10:22进行6h的短期休风,基本项目如下。 (1)全面检查风口各套,发现漏水要及时更换,送风时风口全开;风口平台四个方向各备一套水源和两套打水管,以备紧急时风口外喷水。 (2)安装三根炉顶打水管,提前试好打水枪,控制好水压大于0.7Mpa,保证足够的水压达到雾化效果。 (3)在出铁场平台高压喷水管连接好。 (4)检查调压阀组,确保灵活好用,拆除炉顶放散阀。 (5)校对炉顶四根电偶(插入深度一致),校对炉顶温度和炉顶压力表,确保温度,压力准确可靠。 (6)更换探尺,确保两探尺准确探到16m。 (7)安装两路煤气取样管(一用一备),并用钢管从炉顶上升管引到高炉值班室门口,以方便取样分析,判断煤气、氢气及氧量,根据氢气及氧量及时控制打水用量确保安全停炉。 (8)对炉体两处重要部位补焊加固。一是炉缸以上部位开裂处;二是炉前烧掉1段10#、11#放残铁处的冷却壁,取出冷却壁后加固炉皮防止此处强度不足。 (9)送风前对全体人员再进行一次安全教育。重点是煤气区域,炉前区域杜绝集中人群。 1.3 休风料安排 2005年12月9日夜班0:00高炉开始装休风料,休风料分为正常料和盖面焦两部分。 ①料制3KKJJ+2JJKK,矿批7.2t,焦批3.6t,负荷2.0。②4:00后停止负荷料,加盖面焦 32.4t,两车一放控制顶温,9批料放完。5:00料线控制2m左右,6:00料线控制3m左右,

安全生产技术组织保证措施

安全生产技术组织保证措施 1.1 安全管理目标 达到《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合格等级,对施工项目加强安全管理,通过对生产因素状态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和消除,不引发为事故,尤其是不引发使人受到伤害的事故,使施工项目效益目标的实现,得到充分的保证。杜绝重伤和死亡事故,月轻伤率控制在1.2‰以下,争创“安全文明施工达标工地”。 1.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为加强安全管理,在施工现场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履行安排、监督、检查、考核的主要职责,同时承担进行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责任。 1.3 安全组织保证体系 以项目经理为首,由项目经理、安全责任人、各施工班组长等各方面的管理人员组成安全保证体系。(详见安全保证体系图) 1.4 安全生产技术保证措 1.4.1、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1、项目经理负责整个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严格遵照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有关安全措施组织施工。 2、专业工程师要认真做好各分项工程安全技术出面交底工作,被交底人要签字认可。 3、在施工过程中对薄弱部位和环节要予以重点控制,特别是分包方自带的施工设备等从设备进场检验、安装及日常操作要严格控制与监督,凡设备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一律不准使用。 4、防护设备的变动必须经项目经理部安全负责人批准,变动后要有相应有效的防护措施,作业完后按原标准恢复,所有书面资料由项目经理部安全负责人保管。 5、对安全生产设施进行必要的、合理的投入。重要劳动防护用品必须购买定点厂家生产的认定产品。 6、分析安全难点,确定安全管理难点。 7、施工用电安全管理措施 (1)、施工用电由专业电工负责,电工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人员进行操作。专业电工负责对电器设备进行安装、管理和维修,并定期检查。 (2)、机械设备用电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制,施工点设置专用配电箱,使用30mA漏电保护器。严禁乱接乱拉电线。 (3)、场内所有线路均采用6m以上的高杆敷设,以保证交通安全。高杆敷设时严禁用金属裸线或铁丝做绑线,电缆的最大弧垂距地面不得小于4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