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课程简介(临床医学等)

《儿科学》课程简介(临床医学等)
《儿科学》课程简介(临床医学等)

《儿科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儿科学》

英方名称:《Paediatrics》

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儿科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78学时,其中:理论58学时,见习20学时

学分:4.3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法医学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及范围,熟悉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掌握儿科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症状、

体征,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

内容简介: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属于临床

医学专业课中重要的主要课程,在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属于专业

课程中的必修课。儿科学的任务是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

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它既有自身的理论

体系,又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学习儿科学

应掌握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

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掌握小儿疾病的预防及解决小儿生长发

育的有关问题,为从事临床儿科工作及儿童保健、提高下一代的健

康水平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奠定基础。

儿科学采取启发式、互动式和传统授课的教学方法,分课堂讲授、见

习和临床实习三个阶段进行教学。课堂主要讲授教学大纲中所列各疾

病的病理生理、症状、体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见习课主要通

过到病房见习各个系统常见病的典型病例,体会典型体征,同时结合

病例进行讨论、总结、强化学习者的理论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杨锡强,6版,2004年。

参考教材:

1.《儿科学》(七年制),人民卫生出版,薛辛东,1版,2002年。

2.《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胡亚美,7版 ,2002年。

主讲教师:曹云涛教授束晓梅教授张义副教授路健副教授李娟副教授

儿科学名词解释

发育: 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乳牙萌出延迟: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 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 少,脱水时除丧失水分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轻度脱水: 表示有3%-5%体重或相当于30-50ml/kg 体液的减少 xx 脱水: 表示有5%-10%的体重或相当于体液丢失50-100ml/kg 重度脱水: 表示有10%以上的体重减少或相当于体液丢失100-120ml/kg 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胎龄( gestational age,GA): 是从最后 1 次正常月经第1天起至分娩时为止,通常以周表示 出生体重( birth weight ,BW): 指出生 1 小时内的体重 小于胎龄儿(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 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 适于胎龄儿( 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 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至90百分位之间大于胎龄儿 ( 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

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 高危儿( high risk infant): 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呼吸暂停( apnea): 是指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100次/分及发绀 新生儿贫血: 生后2周内静脉血血红蛋白< 130g/或毛细血管血红蛋白<145g/L定义为新生儿贫血 假月经: 部分女婴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可持续一周。是由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所致。 湿肺( wet lung): 亦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transient tachypnea of newborn, TTN),多见于足月儿,为自限性疾病,系由肺淋巴或(和)静脉吸收肺液功能暂时低下,使其积留于淋巴管、静脉、间质、叶间胸膜和肺泡等处,影响气体交换选择性易损区 ( selective vulnerbility) : 这种由于脑组织内在特性的不同而具有对损害特有的高危性称选择性易损区生理性黄疸( physiologic jaundice):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特点为: 1. 一般情况良好 2. 足月儿生后2-3 天出现黄疸,4-5 天达高峰,5-7 天消退,但最迟不超过2 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 周

儿科学重点总结

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 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 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 (一)体格生长的指标 1.体重: 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 月龄×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

2.身高: 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后半年每月增长。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 身长(cm)=年龄×7 + 70 3.头围 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4.胸围 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二)骨骼的发育 1.囟门 前囟:出生时~2cm,12~18个月闭合。 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 2.脊柱的发育: 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走腰椎前凸。 4.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 摄左手X线片。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出现;10岁出齐,共10个;2~9岁腕部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儿科学是儿科主治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儿科主治考试中占着比较大的比分,很多考生感觉儿科学的考题很容易出错,为了帮助考生解决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儿科学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科学考试需要知道的知识点: 1.胎儿期: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共40周。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至28天。婴儿期:出生至1岁。幼儿期:1岁至满3岁。学龄前期:3岁至6~7岁。学龄期:6~7岁至青春期。青春期:10~20岁。 2.儿科学知识点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有阶段性(两个高峰:婴儿期+青春期),各系统器官不平衡(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系统儿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3.出生时:3kg,50cm。 <6个月:体重=3+月龄×0.7,身高=50+月龄×2.5。 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身高=65+(月龄-6)×1.5。 1岁:10kg,75cm。 2~12岁:体重=年龄×2+8,身高=年龄×7+75。 4.儿科学知识点头围: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出生时34cm,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各增6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5.胸围:乳头下缘绕胸一周,出生时32cm,1岁时46cm,以后=头围+年龄-1。 6.前囟1.5岁闭合(过早:头小畸形,过迟:佝偻病、甲减、脑积水),后囟6~8周闭合。 7.3个月抬头时颈椎前凸(第1个生理弯曲),6个月能坐时胸椎后凸(第2个生理弯曲),1岁站立行走时腰椎前凸(第3个生理弯曲)。 8.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岁数+1,10岁出全10个。 9.乳牙共20个,4~10个月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为延迟,2.5岁出齐,2岁内=月龄-(4~6)。恒牙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 10.粗细动作: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中医儿科学复习要点

中医儿科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儿科课程标准

内蒙古医科大学鄂尔多斯学院 《儿科学》课程标准 1.前言 《儿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专业课,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学科,是农村医学专业的临床专业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这一门课,要求学生掌握儿科学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够应用临床技能与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及临床理论对儿科病人进行全面的诊治。 1.1课程定位 《儿科学》是培养农村医学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开设课程中的专业核心课。我校农村医学专业结合中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临床岗位需求、前后续课程内容和学生来源情况进行定位:其在农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打破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本位,把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儿科学是研究儿科病人从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学科,其以疾病诊治为核心,实施整体临床诊治达到保持和恢复健康的一门应用科学。其前期课程为:《正常人体功能》、《正常人体结构》、《药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等。后续课程为:《社区急救》、《预防医学》以及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小儿解剖生理特点、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法,培养熟练掌握临床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危患儿进行全面救治。 1.2设计思路 总的理念: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的,以农村医学专业能力为导向,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结合教,学于一体,有效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1)以人为本 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不仅要以自己的学识去教人,更要以自己高尚品格去育人,培养学生热爱农医专业,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2)因材施教 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爱好,志趣,个性特征,特别是他们的原有素质和知识底蕴,以此为根据,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他们各有所得,各有长进。 (3)工学结合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教学工作与儿科临床工作紧密结合,淡化学科意识,增强整体观念。在儿科见习,实习中巩固专业基本知识,加快适应岗位,提高学生完成临床任务的能力。 (4)与时俱进

儿科学

第三单元儿童保健 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 计划免疫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订的免疫程序,可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一)小儿计划免疫种类 按照我国卫生部的规定,婴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简称百白破三联针),麻疹减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等五种疫苗接种的基础免疫(简称五苗防七病)。 根据流行地区和季节,或根据家长的意愿,有时也进行乙型脑炎疫苗(2岁左右初次接种2次,间隔7~10天,以后每年加强一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风疹疫苗、流感疫苗、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甲型肝炎疫苗、轮状病毒肠炎疫苗、肺炎疫苗等的接种。 注:1岁以内婴儿必须完成计划免疫的初种(基础免疫);1岁以后儿童必须完成计划免疫的复种(加强免疫)。 (二)计划免疫的接种程序 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的接种程序表 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实施程序 按接种时间排序

1个月乙肝疫苗(第2次) 2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第1次) 3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第2次)百白破(第1次) 4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第3次)百白破(第2次) 5个月百白破(第3次) 6个月乙肝疫苗(第3次) 8个月麻疹疫苗 1.5-2岁百白破(复种) 2岁乙脑疫苗* 3岁乙脑疫苗*(复种) 4岁脊髓灰质炎糖丸(复种) 6-7岁麻疹疫苗(复种),百白破(复种)乙脑疫苗*(复种)练习题: 1.不属于1岁以内婴儿计划免疫的是() A.脊髓灰质炎疫苗 B.肺炎链球菌疫苗 C.麻疹疫苗 D.百日咳疫苗 E.乙肝疫苗 答案:B 2.下列哪种方法是错误的() A.卡介苗皮内注射 B.脊髓灰质炎糖丸口服 C.麻疹疫苗皮下注射 D.百白破三联针皮下注射 E.乙肝疫苗皮内注射 答案:E A.乙肝疫苗 B.流感疫苗 C.麻疹疫苗 D.脊髓灰质炎疫苗 E.白、百、破疫苗 1.新生儿期接种的疫苗应是() 答案:A 2.生后2月时应接种的疫苗是() 答案:D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2.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基础代: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的新生儿,属围产儿。因刚从宫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独立生存各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 21.正常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22.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14.高危儿:指出生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5.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的新生儿。 6.新生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分及发绀。 7.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16.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ABO系统或Rh系统)不合,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所引起的溶血病。 17.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使患儿出现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18.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寒冷、感染、缺氧、摄入不足等原因,引起新生儿皮肤即皮下脂肪变硬伴水肿,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20.低出生体重儿:指初生1小时体重不足2500克,不论是否足月或过期,其多为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 21.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90百分位之间的婴儿。 22.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婴儿。 2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24.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他系统也受累,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的肺炎。 25.差异性青紫:早期发生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晚期可发生梗阻性肺动脉高压,此时,右心室增大,而且出现持续性青紫,由于导管处发生右向左分流,下肢青紫比上肢严重,即称之差异性青紫。 26.艾森曼格综合征:右心室压力高过左心室,导致双向分流,乃至右向左分流,出现持续性青紫即艾森曼格综合征。

儿科补液 知识点总结+例题分析

儿科补液 知识点总结 一、体重: 出生体重未知算3kg 1-6 月体重(kg) =出生体重+(月龄×0.7); 7-12月体重(kg)=6kg+(月龄×0.25); 2-12岁体重(kg)=年龄×2+8 或(年龄-2)×2+12。 二、脱水程度: 1.根据腹泻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三型。 ①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孩子精神好,食欲影响不明显。 ②中型:出现轻度至中度脱水症状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③重型;出现重度脱水或已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明显中毒症状。 2.脱水主要从孩子的前囟门、眼窝、皮肤弹性、眼泪、尿量、口渴程度等方面来判断。 ①轻度脱水:小儿前囟门稍塌,啼哭泪少,皮肤不像平时那样嫩滑,尿量比平时略少。 ②中度脱水:可表现精神不好,爱哭闹但眼泪很少,眼窝和前囟门凹陷明显,皮肤和口唇干燥,尿量明显减少。 ③重度脱水:小儿由于水分的大量丢失,上述症状更明显,精神萎靡,由于口渴,表现为拼命吸吮奶汁或水分,口唇及舌面干焦起刺,6个小时以上未排尿,腹部或大腿内侧的皮肤明显松懈。 三、脱水性质: 等渗性脱水(Na+ 130~150 mmol/L), 低渗性脱水(Na+ <130 mmol/L), 高渗性脱水(Na+>150 mmol/L)。 四、治疗原则 ①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②腹泻病补液治疗原则: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纠酸补钙。 五、静脉补液: 重度脱水患儿或中度脱水,但患儿不能口服ORS液者。 1.第一天的补液: ①确定输液总量:包括1累积损失量2继续丢失量3生理需要量。补

液量:中度脱水120-150ml/kg/d,重度脱水150-180ml/kg/d。 ②确定输液张力:一般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急性腹泻多为等渗;低渗性用2/3张,高渗性用1/3张。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先按照等渗处理。 ③确定输液速度:(1)重度脱水患儿前1小时应用20ml/kg等渗含钠液快速扩容; (2)补完累计损失量:1/2-2/3张液80ml/kg,5~6小时输完; (3)脱水纠正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将剩余液体在18h 内输完;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 (4)纠正酸中毒:因输入的混合溶液中已含有一部分碱性溶液,输液后酸中毒即可纠正,也可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血气测定,另加碱液纠正。 (5)确定钾、钙、镁的补充: ①见尿后补钾:100-300mg/kg,静滴速度不宜过快,钾浓度: 0.15-0.3%; ②出现低血钙症状时可用10%葡萄糖酸钙(每次1~2ml/kg,最大量小于10ml) 加葡萄糖稀释后静注; ③低血镁用25%硫酸镁按每次0.1mg/kg深部肌内注射,每6小时一次每日3~4次,症状缓解后停用。 2.第二天的补液: 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 若腹泻仍频繁或口服量不足者,仍需静脉补液。 补液量需根据吐泻和进食情况估算,并供给足够的生理需要量,用1/5张含钠液补充。 继续损失量依据“丢失多少补充多少,随时丢随时补”,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 将两部分加起来于12~24小时内均匀静滴。 儿科补液病案例题 病案1 患儿,女,六个月,腹泻3天,大便每天10余次,水样便。12小时无尿,呼吸深大,前囟、眼窝深凹明显,皮肤弹性很差,四肢冰凉入

儿科学整理

儿科学整理 绪论 小儿年龄分期: 胎儿期:受精卵形成——出生,40w。依赖于母体 新生儿期:脐带结扎——出生后28d。独立生存,调节、适应能力不完善;发病率、死亡率高 婴儿期:出生——1周岁之前。生长发育快速;营养需求相对高;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免疫功能不成熟 幼儿期:1岁——3岁。体格生长发育缓慢;智能发育迅速;食物性质的转换在此期;活动范围增大,意外伤害率高 学龄前期:3岁——6 or 7岁入小学前。认知、社会、情感发展更加迅速(好奇、模仿、好问) 学龄期:6 or 7岁——青春期前。除生殖系统外,各器官系统外形已近成人;智能发育更加成熟,可接受系统的科学文化教育 青春期:一般10——20岁。M:13、14——18、20;F:11、12——17、18。生殖系统快速发育并趋于成熟;体格生长再次加速,为第二次高峰 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3.生长发育有个体差异 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从粗到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 级到高级) 体格生长: 体重:出生~3.3 kg, 1岁:10 kg(前3m体重增长=后9m体重增长) 1~6岁:年龄*2+8 7~12岁:(年龄*7-5)/2 身高:出生:50cm 第1年:+25cm 第2年:+10~12cm 2岁以后+5~7 cm/年 头围:出生:33~34 cm 前3m(+6 cm)=后9m(+6cm) 1岁:~46 cm 2岁:~48 cm (2岁以内头围的测量有意义)胸围:出生:~32 cm (略小于头围1~2 cm) 1岁——青春期:头围+年龄-1 cm (上臂围:(筛查1~5岁小孩营养状况)>13.5 cm良好,12.5~13.5中等,<12.5 cm 营养不良) 前xi闭合时间:6 m左右逐渐骨化变小,最迟于1.5岁闭合 (骨龄: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甲低、生长激素缺乏,骨龄延后;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骨龄超前) 牙齿萌出:生后4~10 m——乳牙开始萌出 2.5岁——乳牙出齐 第一颗恒牙——6岁

儿科学常考数据总结

儿科学常考数据总结 儿科学有很多数据分析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数据又是儿科学考题中很重要的一节,需要考生们灵活掌握,为了帮助考生们能够学会儿科学数据这一块,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 儿科学重点:体格生长: (1)体重:出生时体重约为3Kg,1岁时达到10Kg,1-12岁体重计算公式为:年龄(岁)×2+8; (2)身高:出生时为 50cm,1岁时达到75 cm,2岁时约为87 cm,2-12岁身高的计算公式为:年龄(岁)×7+75; (3)头围:出生时平均为32-34 cm,1岁时约为46 cm,2岁时约为48 cm; (4)胸围;出生时胸围32 cm,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应大于头围(约为头围+年龄-1 cm);(5)牙齿:人一生乳牙共20个,恒牙28-32个,出生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一般到2.5岁出齐; (6)小儿运动及语言发育特点: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2.儿科学重点:儿童保健: (1)卡介苗:出生时注射; (2)嵴髓灰质炎叁价混合疫苗:2个月,3个月,4个月;4岁复种第二次; (3)百白破混合制剂:3个月,4个月,5个月;1.5-2岁复种第一次,6岁复种第二次;(4)麻疹减毒疫苗:8个月;6 岁复种; (5)乙肝疫苗:刚出生,1个月,6个月。 3.小儿腹泻病: (1)脱水程度(失水量/体重):轻度<5%,中度5%-10%,重度 10%-12%; (2)补液量(ml/kg):轻度脱水90-120,中度脱水120-150,重度脱水150-180; (3)一些溶液:1:2含钠液张力为1/3,1:4含钠液张力为1/5,2:1含钠液张力为等张,2:3:1含钠液张力为1/2张,4:3:2含钠液张力为2/3张,2:6:1含钠液张力为1/3张。 4.预防接种 乙肝疫苗接种时间:出生即刻、1个月、6个月;

2016年中医儿科学题库和答案(精心整理)

习题集→儿科学→儿童保健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第1题哪项是百白破三联疫苗的接种程序 A.生后1个月开始,连续3次,每次间隔2周 B.生后1个月开始,连续3次,每次间隔4周 C.生后2个月开始,连续3次,每次间隔2周 D.生后3个月开始,连续3次,每次间隔2周 E.生后3个月开始,连续3次,每次间隔4周 正确答案:E 第2题接种麻疹疫苗的常见反应为 A.丸发热 B.拒乳 C.轻微腹泻 D.嗜睡 E.皮疹 正确答案:A 第3题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及其它皮肤病者不应接种以下哪种疫苗 A.麻疹减毒疫苗 B.乙肝病毒疫苗 C.百白破混合制剂 D.卡介苗 E.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 正确答案:D 第4题小儿接种麻疹疫苗后出现发烧,T38.5℃,烦躁,吃奶少,其最可能的原因为 A.上呼吸道感染 B.疫苗反应 C.消化不良 D.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初期 E.疫苗反应+上呼吸道感染 正确答案:B 第5题初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时间是 A 生后2个月 B 生后4个月 C 生后8个月 D 4岁时加强一次 E 8岁时加强一次 正确答案:C 第6题下列何者为卡介苗的初种年龄 A 2天~2个月 B 3天~3个月 C 4天~4个月 D 5天~5个月 E 6天~6个月 正确答案:A 第7题以下哪种疫苗不是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A.麻疹疫苗 B.乙肝疫苗 C.流感疫苗 D.卡介苗 E.百白破混合制剂 正确答案:C 第8题乙肝疫苗的接种,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初次接种应连续接种3次 B.12岁时加强接种 C.接种后1年内应复查免疫效果 D.接种成功后,免疫效果可持续终生 E.接种后局部反应轻微 正确答案:D 第9题脊髓灰质炎初种的年龄应自什么时候开始 A 1个月 B 2个月 C 3个月 D 4个月 E 5个月 正确答案:B 第10题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的正确服用方法为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1.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代表头长加脊柱长。上部量:指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代表脊柱发育的指标。 2.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基础代谢: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谢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属围产儿。因刚从宫内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独立生存各内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 21.正常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22.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14.高危儿:指出生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5.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的新生儿。 6.新生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分及发绀。 7.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16.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ABO系统或Rh系统)不合,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所引起的溶血病。 17.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使患儿出现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儿科学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护理三基

儿科护理 一、名词解释 1、生长、发育: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测量值表示其量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生长的量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器官、系统的成熟情况。 2、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3、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3型或7型引起,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 4、肾病综合征: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种临床症候群,期临床特征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以及不同程度的浮肿。 5、21-三体综合征::又称为先天愚型,是人类最早发现且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病。以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迟缓。并可伴有多种畸形为主要特征。 6、先天性巨结肠:又称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或赫什朋病,系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在近端结肠,使该段肠管肥厚、扩张。 7、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由于幽门括约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 8、肠套叠:系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9、三凹征;上呼吸道梗阻或严重肺实变时,胸骨上、下,锁骨上窝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 1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肺透明膜病,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呼气末肺泡萎陷,致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 11、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初生后数日内,因进奶少、丢失水分较多,排出胎便而出现体重下降,约一周末降至最低点(小于出生体重的10%),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体重。 12、脑性瘫痪:是指发于早期阶段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13、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严重肥胖患者由于脂肪过度堆积限制了胸廓和膈肌的运动,使肺通气量不足、呼吸浅快,故肺泡换气量减少,造成低血氧症、气急、紫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14、中性温度:指机体代谢、氧及能量消耗最低并能维持体温正常的最适环境温度。体重、出生日龄不同,中性温度也不同。 二、填空题 1、五岁以下小儿臂围超过 13.5 cm为营养好, 12.5 ~13.5 cm为营养中等, <12.5 cm为营养不良。 2、儿童保健定期健康检查的频度为:6个月以内婴儿每 1 月检查一次,7-12个月婴儿 2~3 月检查一次。 3、ORS是WHO推荐用以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一般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脱水无严重 呕吐者,在用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时需适当稀释。 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主要表现为惊觉、喉痉挛和手足抽搐,并有程度不等的活动期佝偻病表现。 5、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首先减少的部位是腹部,最后减少的部位是面颊。 6、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主要治疗措施是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药物或外科手术治疗均不宜用于小儿。 7、婴儿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响,单纯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人工喂养者和混合喂养儿体内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所占比例几乎相等。 8、急性腹泻病的病程在 2周以内,而迁延性腹泻病的病程在 2周~2月;慢性腹泻病的病程在 2个月以上。 9、轮状病毒肠炎,好发于 6 ~ 24 个月的婴幼儿。

《中医儿科学》常考知识点总结(精)

1、胎怯补肾调元肾精薄弱__补肾地黄丸脾肾两虚__保元汤 2、硬肿归身阳气虚衰__参附汤寒凝血涩__当归四逆散 3、胎黄茵陈血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4、感冒主证时邪银普散,夹痰夹滞夹痰回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时玡感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兼证挟痰:宣肺化痰-二陈汤,桑菊饮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或琥珀抱龙丸5、咳嗽金山请陈六外感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内伤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金化痰汤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气虚咳嗽:六君子痰湿咳嗽:三拗合二陈6、肺炎喘嗽寒华热银毒黄解,痰热虎婷肺热参,肺脾参五心参附,邪陷羚钩牛黄解风寒闭肺:华盖散风热闭肺: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热毒闭肺: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邪陷厥阴: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7、哮喘小石龙苏都五斤麦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寒性哮喘:温肺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外寒内热:大青龙汤肺实肾虚:上_苏子降气汤,下_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合玉屏风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肺肾阴虚:麦味地黄丸8、鹅口疮谢伯心脾积热: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虚火上浮:滋阴潜阳、引火归原-知柏地黄丸9、口疮银泻六味肉风热乘脾:银翘散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加肉桂10、泄泻小儿食保热葛,风寒藿香脾虚生,阳虚附理伤阴连,伤阳龙牡救逆汤湿热泻:葛根芩连汤风寒泻:合香正气散伤食泻:保和丸脾虚泻:参苓白术散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气阴两伤:人参乌梅汤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11、厌食换功增脾运失健:和脾助运-不换金正气

儿科学名词解释

生长: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乳牙萌出延迟: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脱水时除丧失水分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轻度脱水:表示有3%-5%体重或相当于30-50ml/kg体液的减少 中度脱水:表示有5%-10%的体重或相当于体液丢失50-100ml/kg 重度脱水:表示有10%以上的体重减少或相当于体液丢失100-120ml/kg 佝偻病X线长骨片显示: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杯口状、毛刷状改变;骨骺软骨带增宽(>2mm);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胎龄(gestational age,GA):是从最后1次正常月经第1天起至分娩时为止,通常以周表示 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指出生1小时内的体重 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 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至90百分位之间 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 高危儿(high risk infant):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呼吸暂停(apnea):是指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100次/分及发绀 新生儿贫血:生后2周内静脉血血红蛋白≤130g/L或毛细血管血红蛋白≤145g/L定义为新生儿贫血 假月经:部分女婴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可持续一周。是由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所致。湿肺(wet lung):亦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transient tachypnea of newborn,TTN),多见于足月儿,为自限性疾病,系由肺淋巴或(和)静脉吸收肺液功能暂时低下,使其积留于淋巴管、静脉、间质、叶间胸膜和肺泡等处,影响气体交换 选择性易损区(selective vulnerbility):这种由于脑组织内在特性的不同而具有对损害特有的高危性称选择性易损区 生理性黄疸(physiologic jaundice):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特点为: 1.一般情况良好 2.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但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 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 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 jaundice):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具备上述任何一项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胆红素脑病(bilirubin encephalopathy):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则可透过血-脑屏障,使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黄染、坏死,发生胆红素脑病 21-三体综合征:又称Down’s综合征,以前也称先天愚型,是人类最早被确定的染色体病,在活产婴儿中发生率约1:600-1:1000,母亲年龄愈大,发生率愈高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是先天性氨基酸代谢障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代谢产物而得名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PID):指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分子等构成成分存在缺陷,免疫应答发生障碍,导致一种或多种免疫功能缺损的病症(PPT版)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PID):免疫缺陷病可为遗传性,即相关基因突变或缺失所致,称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书上的)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出生后环境因素影响免疫系统,如感染、营养紊乱和某些疾病状态所致,称为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致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联合免疫缺陷病(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CID):该组疾病中T和B细胞均有明显缺陷,临床表现为婴儿期致死性感染,细胞免疫和抗体反应均缺陷,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尤以T细胞为著 结核菌素试验:小儿受结核感染4-8周后,作结核菌素试验即呈阳性反应。结核菌素试验反应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硬结平均直径不足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为强阳性(+++),局部除硬结外,还有水肿、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极强阳性(++++) 结核菌素试验临床意义:

当代最经典的五十本医学图书

当代最经典的五十本医学图书 由中国医学著作网主办,中华读书报与中国新闻出版报协办的“当代最经典的五十本医学图书”评选结果在2007年第12个“世界图书日”到来之际隆重揭晓。本次评选活动由国内各大医学图书出版社、医学图书经营销售公司、医学学术团体组织以及广大临床医生广泛参与,严格评审,最后确定了50本能反映当代医学学术水平的图书。入选图书包括《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血管生物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风湿病学(上、下)》(科学出版社)等。 详细名单如下: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再版12 次,累计销售150万套,五十余年来几代医务工作者一直把本书作为案头必备的参考书,誉之为我国最经典的内科参考书。曾得到过多次奖励,包括卫生部授予的1996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科技部授予的199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全国优秀畅销书等奖项。 2.《西塞尔内科学(原名-西氏内科学)》世界图书出版社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是由国际著名医学专家共同撰写的一部医学巨著,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世界各国医学院校皆以此为教材,并被誉为“标准内科学参考书”。 3.《血液病学》(上下)人民卫生出版社 是血液学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人员提供了一本较新较好的参考书和基础教材。 4.《哈里森内科学(上、下卷)》人民卫生出版社 该书理论新、内容全、权威性强,是世界内科学发展的风向标,是医、教、研的教科书,哈里森也被广泛赞誉为“内科学著作之父”。 5.《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是集当前国内外内分泌学研究新进展及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于一书的大型专业参考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内容丰富、系统性较强的内分泌与代谢学专著。 6.《威廉姆斯血液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该书覆盖了与血液病有关的全部内容,是血液病医生的最佳参考书。 7.《协和呼吸病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全书内容新颖、资料翔实、可操作性强、适用面广,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8.《中华内科学(上中下)》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精心规划的“中华临床系列专著”中的首部大型参考书,由全国380位知名专家、教授参与编著,内容覆盖了内科学的各个方面。 9.《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为神经病学大型专业参考书,反映了当今国内学术研究领域的一流水平。 10.《现代冠心病-(第二版)》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实用性强,权威度高,本书第一版在1996年获得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1.《呼吸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是一部当前我国全面论述呼吸系疾病、重点突出且紧密联系临床实际的专科论著,内容全面、资讯新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