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元谋教授运用五苓散剂量探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苓, 一者可化气输布水津 , 使之
四布而不偏渗膀胱 ; 二者, 因本属 津亏 , 重用利水 药, 恐有 更伤津之虞。桂枝此 处用意有 二: 一者 , 温阳化气 , 助术苓
输布津液 ; , 二者 桂枝本身有健脾助 运之功 。 另在服 用本方
时, 要多饮水 , 以资津液之源。 若属 于津 液内停, 不转输 者 , 脾 则宣重用桂枝 、 茯苓 , 轻 用泽泻 、 猪苓 , 白术用量居 中。此 时病位在 中焦脾 胃, 脾 主运化水湿 , 主升津液 , 脾脏 自虚 或湿邪 困脾 , 脾之运化升
散加减治疗各种疾 忠具有 良好 的疗 效。
中图分类号 :295 R 8.
五苓散是 《 伤寒论》 中的一首 著名的方剂 , 首见于 《 伤
寒论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 太阳病, 发汗后 , 大汗 出, 胃中
时病位在下焦 , 苓、 猪 泽泻 归肾与膀 胱二经 , 功专于行水 , 可 以泻 蓄于 下焦 之水湿 , 正如 周岩 《 本草 思辨录》3言: 【 ] “ 本经》 《 猪苓利水 道, 茯苓利 小便 , 泽泻消水 ; 内经》 《 三焦 为水道, 膀胱为水腑, 肾为三焦膀胱之主 。合二者观之 。 得 非猪 苓利三焦水, 茯苓利膀 胱水 , 泽泻利肾水乎? ”桂枝轻
散 ‘ 取其四散之意 , 多饮暖水汗出者, 助水津之 四布 ” 。 …
若属津液不足 ,兼有输布障碍者 ,则应重用 白术 、 茯 苓, 轻用泽泻 、 苓, 猪 桂枝用量居 中。 脾胃乃气血、 水谷津液
化 生之所 , 胃健 , 脾 则津液化生有源 。白术健脾气 以 水, 化
使 中焦能在大汗后津亏气耗的状况下担负 “ 受气 取汁, 变 化 为赤, 是为血 ” 很 枢 ・ ( 决气》 的重任。 ) 茯苓此处重用 , 一 则健脾化 湿, 二则其色 白入肺 , 使金气 清降 , 水之上 可 宣 源, 还可入 肾、 胱经 以利水道 。即寓 《 膀 内经》 所谓“ 饮食入 胃, 游溢精气 , 上归于脾 , 脾气散津 , 上输于肺 , 通调水 道, 下输膀胱 ’ , 之意, 使脾 胃化生之津液输布 于全身。 故重用苓
之 阳气 。
参考文献
4a 。病症 时好 时坏 , 日因外 出感寒 , 近 急性发作前来 门诊 就诊 。 见: 症 小便不利 , 频而 量少, 甚则点滴而下, 少腹 憋胀 不舒 , 时牵 引腰背作痛 , 有 口干欲饮 , 伴咳嗽, 多, 汗 神疲 倦 怠, 心烦 眠差 , 大便略稀 , 舌质 红, 舌苔 白腻 , 中、 苔 根部 厚 腻微黄 , 脉浮紧 , 关下 大。此为膀胱气化不利 , 水蓄下焦之 蓄水证 。 治宜行气利水祛湿 。 药用五苓 散加 味。 处方 : 猪苓
蓄水证无疑。方用五苓散通 阳利水 , 重用猪苓 、 泽泻、 获苓
( 收稿 日期
20— 30) 060—6
第一作者简介: 闰爱玲 , 在读硕士研 究生 。 究方向: 士, 研 中医
临床基础 研究。
利水渗湿 ; 另增车前子加大祛湿利小便之力 ; 桂枝轻用 , 借
其宣通之气, 气化水出 , 兼解表邪; 杏仁 、 枇杷叶宣肺降气 ,
中、 3次分服。 晚 二诊: 服上方后, 大便 已基本成形, 2次 / , d
睡眠也有 好转 , 腹部仍 觉怕冷 , 小便频数 有所缓 解 , 质 舌
淡, 白, 苔 略滑, 脉濡细 , 关略大 , 齐按 大于单按。上方去泽 泻 , 白术易为炒 白术 2 , 生 0g 加淫羊 藿 1 。续服 5 。三 0g 剂 诊: 5剂后, 服 患者大便基本转为正常 , 成形, 次 / , 1 d 小便 频数 消失 , 唯腹部怕冷缓解不 明显 , 舌质淡 , 苔薄 白腻 , 脉 濡缓 , 以二诊方减猪苓 , 加糯米草 、 良姜 、 高 益智仁 , 继服 5 剂。 四诊: 患者 已无 明显不适 , 舌质淡 , 脉缓, 以三诊方为基 础, 蜜炙 为丸, 嘱患者服 丸 1 , 月 随访 1 , 未诉复发。 a 按 患者素体肥胖, 胖人多湿 , 又来成都湿重之地生活 , 外 湿引动 内湿 , 困阻于脾 。 脾为湿土 , 喜燥而恶湿 , 湿邪 困脾 , 运化 水湿之力受阻 , 致水停中焦 , 脾不升清 , 湿注大肠 , 故 而大便经常作泻: 久则脾虚木乘 , 肝木相对偏亢 , 故而紧 张 时病甚 ; 旺心神 受扰 , 肝 故见 眠差易醒 。五 苓散中重用桂
维普资讯
荫 d 2 7 第 0 第J au 胁. 0V 2NJ 伸 蔓 0 年 2眷 期GS 0 n ℃ 2 7o 0o 0 L .
清功能失职 , 则水湿内聚, 津液不布 。 重用茯苓 , 健脾利水 。 加大桂枝用量 , 主要取 其健运脾 胃的作 用 , 至于桂枝在 本 方中健 脾的作用 , 历代 医家鲜有 论述 , 其实 , 景在伤寒 论 伸 中常以桂枝 作为推动脾 胃运化之力的主药。 如论中的小建 中汤、 桂枝加芍药汤等 泽泻、 猪苓轻用 , 亦取其免于渗利 太过 , 使水津可 以布于周身也。 总之 , 本方是一 首调节津液代谢 的方子 , 郭子光老 先 ] 也认为: 凡是津液运行 失调引起 的疾病 , “ 不管其疾 病 在什么部位 , 均可用五苓散加减取 效。本方实际上是调节 人体津液循行 的方剂 。” 五苓散不仅 能使津液下行而利 小 便 , 能使津液上升而止渴 , 还 津液外输 以发汗润肤 , 兼能通
( 布包) 0 , 2 杏仁 1 , g 0g 炙枇杷 叶 1 , 0g 牡蛎 2 。 上 方 3 Og 剂, 水煎服 。 二诊: 患者 继服 上药 3剂后 , 小便通利 , 少腹 不
适症状消除。
医, 不 六
[】 周岩. 3 本草思辨 录[】上海: M. 上海科 学技术 出版社 ,919 19:. [】 邹澍. 经疏证 [】上海: 4 本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9 19 19:. 【】 郭子光. 5 伤寒论汤证新编 【】上海: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维普资讯
一 售 |荫 ‘ 27 第 第 塑 兰 伸 爰 0 年 0 !
: !
偶 鹤锄围固嗣盟冒回铡垦鼹
闰爱玲 , 陆用氤
(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07) 105
摘 要 关键词 对五苓散 的病机 、 药, 匾家有 不同论述 , 用 历代 而傅元谋教授对五苓散有其独到的见解 , 用五苓 运 五苓散; 医经验 ; 名 医案; 傅元谋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046 5 ( 0)102— 2 10-822 70— 000 0
【】 张隐庵. 1 伤寒论集注 [】平远楼藏版木刻本,634. M. 18:2
[ 】 程昭寰. 2 伤寒心悟 【 1北京: M. 学苑 出版社, 9 96 1 8 :.
2 , 苓 2 , 0g获 0 泽泻 1 g 白术 1 g 桂枝 1 g车 前 子 g 5, 2 , 0 ,
傅老认为 , 三种解释 中, 以第一种解 释最符合仲景 原意 , 五 苓散由猪苓 、 茯苓、 泽泻、 白术、 桂枝组成。方中重 用泽泻 , 同时有猪苓 、 茯苓淡渗利 水: 白术 助脾 气转输 ; 桂枝轻用 , 通阳化气 , 助膀胱 气化 , 兼以解表 。 全方具分利 、 转输、 通气 的特 点【 方中药 物组成及其剂量分布均符合蓄水证的病 , 理特点。但临床上后两种情况也较 常见 , 以五苓散 治疗亦 取效颇佳 , 仔细分 析三者病机 ,气化不行 , “ 水津输 布不利 ” 乃其共 同之处 , 故在辨证用药 时, 不必拘 泥, 只要抓住“ 气 化不利, 津液不布 ’ ’ 这~病机关键即可。 1 2 用药方面 . 在用药方面 , 傅老认为, 虽然五苓散的病 机关键 ‘ L气化不利, ‘ 津液不布” 但用药时也要分 而论之, , 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各药问的比例 。 若属膀胱气化不利 , 水液不布 , 蓄于下焦 者, 五苓散 中 应重用猪苓与泽泻 , 轻用桂枝 、 茯苓 , 白术用量居 中。因此
水样 自 服健脾 丸后有所好转, 但须臾又发, 时好时坏 。 1 a
前做结肠镜检查示: 结肠黏膜充血水肿 。西医诊 断为肠 易 激综合征 孩0 形体微胖, 诊: 大便仍稀溏不成形 ,- 2 3次 / , d 小便略频 , 鼻头光亮, 伴眠差易醒, 腹部怕冷 , 尚可, 纳 舌质 淡, 苔自腻 , 边有齿痕 , 脉濡, 关下大 , 左脉 大于右脉 , 尺弱。 此为脾虚湿胜, 土虚木乘 。治宜健脾利湿 , 扶土抑木 。方 以 五苓散加减。方药: 桂枝 2 , 0 茯苓 1 , g 5g 白术 1 , 0 炒香附 g 1 , 0g猪苓 9g 泽泻 9g 白芍 1 , , , 0 干姜 1 , g 0g 生麦芽 2 , 0g 炙甘草 6 , 败酱草 2 。 g 0g 上方 4剂, 1剂 / , d 水煎 2次, 、 早
过其行津作用以祛湿化饮 。凡是津液输布不利 的病证 , 均
可用本方加减。
2 典型 病 例
2 1 小便不利 .
韦某 , 6 , 男,8岁 患者有慢性前列腺 炎史
枝、 白术健脾助运 : 茯苓 、 泽泻 、 猪苓引水津 四布 : 炒香 附、 生麦芽 、 白芍 、 炙甘草疏肝理脾 。另考虑患者病程较久 , 且 湿胜伤 阳, 故在二 、 三诊湿邪 已去大 半时 , 去泽泻 , 免过利 伤 阳, 淫羊 藿、 加 益智仁 、 良姜等温补脾 肾 , 高 以振奋脾 胃
1l 病机方面 -
对 于五苓 散的病机 ,历代 医家 众说纷
纭, 综观各家对其病机 的认识 , 不外 三种 。 一者, 即现行 醑 伤
塞, 惟决塞者 不用桂枝 , 则多藉其 宣化 , 余 有汗 出则 病愈
者, 有小便利则病愈者 , 皆桂枝导引之功也 。’ ’ 然水蓄下焦 , 倘若气化宣通太 过, 反易使水液泛滥 , 流于全 身, 能归于 不 正途 。 故桂枝轻用 , 宜小于全方用量的八分之一, 取其轻宣
用, 乃取其可 以通 阳化气, 以助膀 胱气 化 , 如邹澍 《 诚 本经
疏证 曹 ‘ 水者火之对 , 水不行 由于火不化 是故饮入于
结合 自己的点滴心得 , 整理成文 , 与同道共参 。
1 用 方 心法
胃, 由脾肺升而 降于三焦膀胱, 升者, 不 心之 火用 不宣也;
不降者, 三焦膀胱之火用不宣也 。 桂枝能于阴中宣阳 。 故水 道 不利, 为变 非一 , 当渗利, 当泄利 , 或 或 或当燥湿 , 或当决
合五苓散 , 可使下窍利 。 上源 自洁, 肺气 自降, 起到“ 自长 水
流不用疏 ’ 功。
2 2 泻泄 .
熊某 , 3 男,5岁。 初诊: 患者 4 由石家庄来 a前
成都工作不久, 出现大便稀溏 , 即 每便前腹部隐痛 , 便后痛 减, 食牛奶及 油腻 后或情绪紧张 时症状 加重 , 甚则大便 呈
干, 烦躁不得眠, 欲得饮水者 , 少少 与饮之 , 令胃气 和则愈。 若脉浮 , 小便不利, 微热消渴者 , 五苓散主之 。” 对于五苓 散的病机 用药 , 历代医家多有论述 。笔者有幸跟随我校伤
寒专家傅元谋教授 出诊 , 临床常 见傅 老以五苓散加减治疗
各种疾患, 效果甚佳 。 现就老师临床应用该方 的经验体会,
之性
寒论》 教材所注, 乃太阳病汗后, 表邪未解 , 内传膀 胱, 响 影
膀胱气化 , 致使水湿 停蓄于内形成蓄水证。 二者, 为五苓 认
散乃 由于汗下之后大伤津液, 兼有余津不 能四布所致 。三
者, 还有一派医家另辟蹊径 , 提出“ 脾不转输” 如 张隐庵 说。 提 出:大 汗出而渴者 ,乃津液之 不能上输 ……盖 发汗而 “ 渴, 津液竭于 胃, 必藉脾气之转输 。 而后 能四布也 。’ , 用五苓
1 8 : 2. 9 3 1 2
定。 四不
财. 一 I不
按
患者既往有慢性前列腺炎史 ,膀胱气化功能本弱 , 外
出感寒 , 表邪不解 , 内传 于腑 , 膀胱气化 更加受阻 , 不能 化 气成水, 水蓄下焦 , 故小便 不利 , 少腹胀满 : 津不上承, 见 故 口干 欲饮水 ; 阳经与 督脉相 连 , 太 太阳经 脉不利 , 影响 督 脉, 故腰背作痛 ; 表邪 不解 , 肺气 失宜 , 则咳嗽, 汗出。 中、 苔 根部厚腻微黄, 关下脉大, 均提示水湿停于下焦, 此属膀 胱
四布而不偏渗膀胱 ; 二者, 因本属 津亏 , 重用利水 药, 恐有 更伤津之虞。桂枝此 处用意有 二: 一者 , 温阳化气 , 助术苓
输布津液 ; , 二者 桂枝本身有健脾助 运之功 。 另在服 用本方
时, 要多饮水 , 以资津液之源。 若属 于津 液内停, 不转输 者 , 脾 则宣重用桂枝 、 茯苓 , 轻 用泽泻 、 猪苓 , 白术用量居 中。此 时病位在 中焦脾 胃, 脾 主运化水湿 , 主升津液 , 脾脏 自虚 或湿邪 困脾 , 脾之运化升
散加减治疗各种疾 忠具有 良好 的疗 效。
中图分类号 :295 R 8.
五苓散是 《 伤寒论》 中的一首 著名的方剂 , 首见于 《 伤
寒论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 太阳病, 发汗后 , 大汗 出, 胃中
时病位在下焦 , 苓、 猪 泽泻 归肾与膀 胱二经 , 功专于行水 , 可 以泻 蓄于 下焦 之水湿 , 正如 周岩 《 本草 思辨录》3言: 【 ] “ 本经》 《 猪苓利水 道, 茯苓利 小便 , 泽泻消水 ; 内经》 《 三焦 为水道, 膀胱为水腑, 肾为三焦膀胱之主 。合二者观之 。 得 非猪 苓利三焦水, 茯苓利膀 胱水 , 泽泻利肾水乎? ”桂枝轻
散 ‘ 取其四散之意 , 多饮暖水汗出者, 助水津之 四布 ” 。 …
若属津液不足 ,兼有输布障碍者 ,则应重用 白术 、 茯 苓, 轻用泽泻 、 苓, 猪 桂枝用量居 中。 脾胃乃气血、 水谷津液
化 生之所 , 胃健 , 脾 则津液化生有源 。白术健脾气 以 水, 化
使 中焦能在大汗后津亏气耗的状况下担负 “ 受气 取汁, 变 化 为赤, 是为血 ” 很 枢 ・ ( 决气》 的重任。 ) 茯苓此处重用 , 一 则健脾化 湿, 二则其色 白入肺 , 使金气 清降 , 水之上 可 宣 源, 还可入 肾、 胱经 以利水道 。即寓 《 膀 内经》 所谓“ 饮食入 胃, 游溢精气 , 上归于脾 , 脾气散津 , 上输于肺 , 通调水 道, 下输膀胱 ’ , 之意, 使脾 胃化生之津液输布 于全身。 故重用苓
之 阳气 。
参考文献
4a 。病症 时好 时坏 , 日因外 出感寒 , 近 急性发作前来 门诊 就诊 。 见: 症 小便不利 , 频而 量少, 甚则点滴而下, 少腹 憋胀 不舒 , 时牵 引腰背作痛 , 有 口干欲饮 , 伴咳嗽, 多, 汗 神疲 倦 怠, 心烦 眠差 , 大便略稀 , 舌质 红, 舌苔 白腻 , 中、 苔 根部 厚 腻微黄 , 脉浮紧 , 关下 大。此为膀胱气化不利 , 水蓄下焦之 蓄水证 。 治宜行气利水祛湿 。 药用五苓 散加 味。 处方 : 猪苓
蓄水证无疑。方用五苓散通 阳利水 , 重用猪苓 、 泽泻、 获苓
( 收稿 日期
20— 30) 060—6
第一作者简介: 闰爱玲 , 在读硕士研 究生 。 究方向: 士, 研 中医
临床基础 研究。
利水渗湿 ; 另增车前子加大祛湿利小便之力 ; 桂枝轻用 , 借
其宣通之气, 气化水出 , 兼解表邪; 杏仁 、 枇杷叶宣肺降气 ,
中、 3次分服。 晚 二诊: 服上方后, 大便 已基本成形, 2次 / , d
睡眠也有 好转 , 腹部仍 觉怕冷 , 小便频数 有所缓 解 , 质 舌
淡, 白, 苔 略滑, 脉濡细 , 关略大 , 齐按 大于单按。上方去泽 泻 , 白术易为炒 白术 2 , 生 0g 加淫羊 藿 1 。续服 5 。三 0g 剂 诊: 5剂后, 服 患者大便基本转为正常 , 成形, 次 / , 1 d 小便 频数 消失 , 唯腹部怕冷缓解不 明显 , 舌质淡 , 苔薄 白腻 , 脉 濡缓 , 以二诊方减猪苓 , 加糯米草 、 良姜 、 高 益智仁 , 继服 5 剂。 四诊: 患者 已无 明显不适 , 舌质淡 , 脉缓, 以三诊方为基 础, 蜜炙 为丸, 嘱患者服 丸 1 , 月 随访 1 , 未诉复发。 a 按 患者素体肥胖, 胖人多湿 , 又来成都湿重之地生活 , 外 湿引动 内湿 , 困阻于脾 。 脾为湿土 , 喜燥而恶湿 , 湿邪 困脾 , 运化 水湿之力受阻 , 致水停中焦 , 脾不升清 , 湿注大肠 , 故 而大便经常作泻: 久则脾虚木乘 , 肝木相对偏亢 , 故而紧 张 时病甚 ; 旺心神 受扰 , 肝 故见 眠差易醒 。五 苓散中重用桂
维普资讯
荫 d 2 7 第 0 第J au 胁. 0V 2NJ 伸 蔓 0 年 2眷 期GS 0 n ℃ 2 7o 0o 0 L .
清功能失职 , 则水湿内聚, 津液不布 。 重用茯苓 , 健脾利水 。 加大桂枝用量 , 主要取 其健运脾 胃的作 用 , 至于桂枝在 本 方中健 脾的作用 , 历代 医家鲜有 论述 , 其实 , 景在伤寒 论 伸 中常以桂枝 作为推动脾 胃运化之力的主药。 如论中的小建 中汤、 桂枝加芍药汤等 泽泻、 猪苓轻用 , 亦取其免于渗利 太过 , 使水津可 以布于周身也。 总之 , 本方是一 首调节津液代谢 的方子 , 郭子光老 先 ] 也认为: 凡是津液运行 失调引起 的疾病 , “ 不管其疾 病 在什么部位 , 均可用五苓散加减取 效。本方实际上是调节 人体津液循行 的方剂 。” 五苓散不仅 能使津液下行而利 小 便 , 能使津液上升而止渴 , 还 津液外输 以发汗润肤 , 兼能通
( 布包) 0 , 2 杏仁 1 , g 0g 炙枇杷 叶 1 , 0g 牡蛎 2 。 上 方 3 Og 剂, 水煎服 。 二诊: 患者 继服 上药 3剂后 , 小便通利 , 少腹 不
适症状消除。
医, 不 六
[】 周岩. 3 本草思辨 录[】上海: M. 上海科 学技术 出版社 ,919 19:. [】 邹澍. 经疏证 [】上海: 4 本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9 19 19:. 【】 郭子光. 5 伤寒论汤证新编 【】上海: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维普资讯
一 售 |荫 ‘ 27 第 第 塑 兰 伸 爰 0 年 0 !
: !
偶 鹤锄围固嗣盟冒回铡垦鼹
闰爱玲 , 陆用氤
(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07) 105
摘 要 关键词 对五苓散 的病机 、 药, 匾家有 不同论述 , 用 历代 而傅元谋教授对五苓散有其独到的见解 , 用五苓 运 五苓散; 医经验 ; 名 医案; 傅元谋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046 5 ( 0)102— 2 10-822 70— 000 0
【】 张隐庵. 1 伤寒论集注 [】平远楼藏版木刻本,634. M. 18:2
[ 】 程昭寰. 2 伤寒心悟 【 1北京: M. 学苑 出版社, 9 96 1 8 :.
2 , 苓 2 , 0g获 0 泽泻 1 g 白术 1 g 桂枝 1 g车 前 子 g 5, 2 , 0 ,
傅老认为 , 三种解释 中, 以第一种解 释最符合仲景 原意 , 五 苓散由猪苓 、 茯苓、 泽泻、 白术、 桂枝组成。方中重 用泽泻 , 同时有猪苓 、 茯苓淡渗利 水: 白术 助脾 气转输 ; 桂枝轻用 , 通阳化气 , 助膀胱 气化 , 兼以解表 。 全方具分利 、 转输、 通气 的特 点【 方中药 物组成及其剂量分布均符合蓄水证的病 , 理特点。但临床上后两种情况也较 常见 , 以五苓散 治疗亦 取效颇佳 , 仔细分 析三者病机 ,气化不行 , “ 水津输 布不利 ” 乃其共 同之处 , 故在辨证用药 时, 不必拘 泥, 只要抓住“ 气 化不利, 津液不布 ’ ’ 这~病机关键即可。 1 2 用药方面 . 在用药方面 , 傅老认为, 虽然五苓散的病 机关键 ‘ L气化不利, ‘ 津液不布” 但用药时也要分 而论之, , 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各药问的比例 。 若属膀胱气化不利 , 水液不布 , 蓄于下焦 者, 五苓散 中 应重用猪苓与泽泻 , 轻用桂枝 、 茯苓 , 白术用量居 中。因此
水样 自 服健脾 丸后有所好转, 但须臾又发, 时好时坏 。 1 a
前做结肠镜检查示: 结肠黏膜充血水肿 。西医诊 断为肠 易 激综合征 孩0 形体微胖, 诊: 大便仍稀溏不成形 ,- 2 3次 / , d 小便略频 , 鼻头光亮, 伴眠差易醒, 腹部怕冷 , 尚可, 纳 舌质 淡, 苔自腻 , 边有齿痕 , 脉濡, 关下大 , 左脉 大于右脉 , 尺弱。 此为脾虚湿胜, 土虚木乘 。治宜健脾利湿 , 扶土抑木 。方 以 五苓散加减。方药: 桂枝 2 , 0 茯苓 1 , g 5g 白术 1 , 0 炒香附 g 1 , 0g猪苓 9g 泽泻 9g 白芍 1 , , , 0 干姜 1 , g 0g 生麦芽 2 , 0g 炙甘草 6 , 败酱草 2 。 g 0g 上方 4剂, 1剂 / , d 水煎 2次, 、 早
过其行津作用以祛湿化饮 。凡是津液输布不利 的病证 , 均
可用本方加减。
2 典型 病 例
2 1 小便不利 .
韦某 , 6 , 男,8岁 患者有慢性前列腺 炎史
枝、 白术健脾助运 : 茯苓 、 泽泻 、 猪苓引水津 四布 : 炒香 附、 生麦芽 、 白芍 、 炙甘草疏肝理脾 。另考虑患者病程较久 , 且 湿胜伤 阳, 故在二 、 三诊湿邪 已去大 半时 , 去泽泻 , 免过利 伤 阳, 淫羊 藿、 加 益智仁 、 良姜等温补脾 肾 , 高 以振奋脾 胃
1l 病机方面 -
对 于五苓 散的病机 ,历代 医家 众说纷
纭, 综观各家对其病机 的认识 , 不外 三种 。 一者, 即现行 醑 伤
塞, 惟决塞者 不用桂枝 , 则多藉其 宣化 , 余 有汗 出则 病愈
者, 有小便利则病愈者 , 皆桂枝导引之功也 。’ ’ 然水蓄下焦 , 倘若气化宣通太 过, 反易使水液泛滥 , 流于全 身, 能归于 不 正途 。 故桂枝轻用 , 宜小于全方用量的八分之一, 取其轻宣
用, 乃取其可 以通 阳化气, 以助膀 胱气 化 , 如邹澍 《 诚 本经
疏证 曹 ‘ 水者火之对 , 水不行 由于火不化 是故饮入于
结合 自己的点滴心得 , 整理成文 , 与同道共参 。
1 用 方 心法
胃, 由脾肺升而 降于三焦膀胱, 升者, 不 心之 火用 不宣也;
不降者, 三焦膀胱之火用不宣也 。 桂枝能于阴中宣阳 。 故水 道 不利, 为变 非一 , 当渗利, 当泄利 , 或 或 或当燥湿 , 或当决
合五苓散 , 可使下窍利 。 上源 自洁, 肺气 自降, 起到“ 自长 水
流不用疏 ’ 功。
2 2 泻泄 .
熊某 , 3 男,5岁。 初诊: 患者 4 由石家庄来 a前
成都工作不久, 出现大便稀溏 , 即 每便前腹部隐痛 , 便后痛 减, 食牛奶及 油腻 后或情绪紧张 时症状 加重 , 甚则大便 呈
干, 烦躁不得眠, 欲得饮水者 , 少少 与饮之 , 令胃气 和则愈。 若脉浮 , 小便不利, 微热消渴者 , 五苓散主之 。” 对于五苓 散的病机 用药 , 历代医家多有论述 。笔者有幸跟随我校伤
寒专家傅元谋教授 出诊 , 临床常 见傅 老以五苓散加减治疗
各种疾患, 效果甚佳 。 现就老师临床应用该方 的经验体会,
之性
寒论》 教材所注, 乃太阳病汗后, 表邪未解 , 内传膀 胱, 响 影
膀胱气化 , 致使水湿 停蓄于内形成蓄水证。 二者, 为五苓 认
散乃 由于汗下之后大伤津液, 兼有余津不 能四布所致 。三
者, 还有一派医家另辟蹊径 , 提出“ 脾不转输” 如 张隐庵 说。 提 出:大 汗出而渴者 ,乃津液之 不能上输 ……盖 发汗而 “ 渴, 津液竭于 胃, 必藉脾气之转输 。 而后 能四布也 。’ , 用五苓
1 8 : 2. 9 3 1 2
定。 四不
财. 一 I不
按
患者既往有慢性前列腺炎史 ,膀胱气化功能本弱 , 外
出感寒 , 表邪不解 , 内传 于腑 , 膀胱气化 更加受阻 , 不能 化 气成水, 水蓄下焦 , 故小便 不利 , 少腹胀满 : 津不上承, 见 故 口干 欲饮水 ; 阳经与 督脉相 连 , 太 太阳经 脉不利 , 影响 督 脉, 故腰背作痛 ; 表邪 不解 , 肺气 失宜 , 则咳嗽, 汗出。 中、 苔 根部厚腻微黄, 关下脉大, 均提示水湿停于下焦, 此属膀 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