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研究性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文化研究性学习

砚文化

吴江市屯村实验小学

查一查:砚台的起源

要求:

1、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上图书室查资料、走访等方式了解关于砚台起源的

知识。

2、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3、了解砚台的起源和历史。

小资料

砚为文房四宝之一,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始以粗见雏形。刚开始时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方便,无法写大字,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随手可得,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古时以石砚最普遍,直到现在经历多代考验仍以石质为最佳。

砚,是磨墨用的。要求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砚也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种类之分,最负盛名的是广东产的端砚和安徽产的歙砚。不过,作画用砚,也不一定那么讲究,一般选择那种石质好,砚池深、稍大有盖的,研磨时发墨快、水份不易挥发的就可以了。

最早的砚台

砚台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砚台是石砚。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于是砚台开始发展起来,出现了铜砚、陶砚、银砚、徐公砚、木胎漆砂砚等等,六朝至隋朝最突出的就是瓷砚的出现。唐代是砚台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端石和歙石两大砚材,明清时期制砚的材质更加丰富,出现了瓦砚、铁砚、锡砚、玉砚、象牙砚、竹砚等等。木砚研究始于何时,没有定论,但以清代居多。木材因其本性所限定,实际并不适宜做砚台,但文人的浪漫将这种大胆的尝试,与工匠的巧思融合在一起,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颇为精美的文房陈设品。

找一找:名人与砚的轶事

要求:

1、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上图书室查资料等方式知道名人与砚台的轶事。

2、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小资料

包公掷砚

包拯于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二年(1042)在端州任知府。端砚为贡品,以前许多官吏额外加征以中饱,包拯到任后,严格按照贡额征收,匠工完成贡额后可自由买卖,砚工甚为感激。庆历二年包拯奉调回京,船至西江羊羚峡,突然狂风骤起,波涛汹涌,包拯立于穿透祷告,并命随行人员搜索船舱,是否有不净之物。随行搜得一“双龙争珠”端砚。包拯二话没说,扬手把端砚丢入江中,即时风平浪静。更奇怪的是,江中慢慢浮起一片沙滩,隆起一片绿洲,后人将沙滩称为黄布沙,绿洲称为砚洲。据传,上世纪80年代,包拯的墓穴被发现,里面只有歙砚,并没有端砚。

苏东坡与砚

苏东坡是玩砚的高手,他曾到端砚产地古端州,深入到斧柯山东麓的崇山峻岭,亲自组织开坑采砚石。他在那篇脍炙人口的《端砚铭》中留下“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之句,如果不是亲临端砚之乡,不是亲临砚山坑洞,不是亲眼目睹端砚采石之苦,是绝难写出的。

苏东坡关注端砚,核心是为了得到一方上品端砚。百一砚,就是出自宋代的一方著名端砚。这方宋砚之所以得名,有石眼的因素。因为在端砚上,七个石眼可谓珍品,八个石眼堪称至宝。在这方砚上,总共出现了一百零一个石眼。还有,此砚是大学士苏东坡所收藏、使用过的砚。这方稀世珍宝在宋代即已被收入内务府宫藏。时至清代,爱砚的乾隆对百一砚赞赏不已,不仅为该砚亲书御铭,定为清宫重宝,且录入了著名的《钦定西清砚谱》。

岳飞的砚台

在宋代,还有一方名砚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民族英雄岳飞使用过的名砚。岳飞在历史上是文武双全的抗金名将,不仅以战功名垂青史,还以一阕《满江红》唱绝古今。其砚铭“持坚守白,不磷不缁”,正是他伟大一生磊落襟怀的写照。砚铭雄豪沉健,运笔如雷电霹雳,体现了他生前气吞胡虏、还我山河的壮烈情怀。岳飞被害约100年后,这方端砚流落到南宋末抗元名臣谢枋得手中。谢枋得为江西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宋理宗宝祐年间进士。宋亡后,他誓不降元绝食而死。谢枋得是根据家藏岳飞墨迹,与端砚上的铭字相符,而将该砚鉴定为岳飞

遗物的。他在砚侧镌上楷书小记:“枋得家藏岳忠武墨迹,与铭字相若;此盖忠武故物也。谢枋得记。”南宋咸淳九年,谢枋得将岳飞砚寄赠抗元名将文天祥,文天祥十分珍视,在该砚两侧以行书镌铭:“岳忠武端州石砚向为君直同年收藏,咸淳九年十二月十有三日寄赠。天祥铭之曰: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至此,一方端砚凝聚了三位民族英雄的丹心赤胆、浩然正气,见证了三位民族英雄可歌故事。仅止于此,该砚已是中华奇珍了。而文天祥之后,此砚继续流经多个名士大家之手,为它锦上添花。明末大书画家董其昌曾收藏过它,在砚的下侧留下铭文“玄赏斋宝藏”。清初为平湖朱建卿所藏。清康熙年间转到鉴赏家西陂主人宋荦手中。其间大学问家朱彝尊在砚上留下题识:“康熙王子二月四日朱彝尊观于西陂主人。”半个世纪后又有良常王澍题记:“雍正八年夏六月十有九日良常王澍拜观。”清道光元年,东阳令陈海楼于都门市上得之。清光绪甲午年,为状元吴鲁任安徽督学时获得。吴鲁是福建晋江钱塘村人,是目前所知岳飞砚的最后一位藏家。

吴鲁死后,岳飞砚由在老家的儿子吴钟善保存。吴钟善将其书斋改为“守砚庵”。他在《守砚庵记》一文中这样记述:“先君尝得岳忠武公遗砚于皖南……旧藏商丘宋氏,以正气名其砚,先君因以名其斋。”吴钟善于上世纪30年代病逝,岳飞砚由在家的次子旭霖收藏。1966年“文革”爆发,吴氏一门被强加以“漏划地主”罪名,家中财物被洗劫一空,岳飞砚从此下落不明。近期,有人撰文,此砚被“文革”时的一位红卫兵卖给了日本人,现在又被转卖到美国。

辩一辩:砚台的种类

要求:

1、搜集各种各样的砚台的图片或者实物。

2、知道砚台的种类,并能区分。

3、画一画砚台。

小资料

端砚

其材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又称斧柯山)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且有不损毫,宜发墨的特点。自唐代问世以来,端砚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以致升到我国石砚之首,长盛不衰。

歙砚

“歙砚”的开山祖是易砚。据史料记载,易砚始于春秋时代的燕国下都。到唐晚期,易州的奚超父子继承松烟制墨的技艺,并在易水河畔的津水峪创制了“易水砚”。后来奚超之子奚庭圭受到南唐李后主的赏识,被授予“墨官”,并赐姓李,后因避乱,移居安徽歙州,成为“徽墨”、“歙砚”的开山祖。然而易水古砚亦久盛不衰,名扬中外。其料取于江西婺源县(唐属歙州)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故又称之为龙尾砚。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这就是砚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