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淮北地区与其他文化区的比较
根据学者信立祥在《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中对画像石图饰风格的分 区(嘉祥风格,徐州风格,南阳风格,离石、绥德风格,四川风格), 淮北地区包含了齐鲁文化区的嘉祥风格、中原文化区的南阳风格、吴楚 文化区的徐州风格,与陕北三秦文化区、四川巴蜀文化区、冀北燕赵文 化区、鄂北楚文化区 出土的汉画像石神话图饰由于文化氛围的不同,在 饰表现上也各有差异。 冀北区燕赵文化游冶放荡、赎武好胜、任气好侠,是建安风骨笼罩下 慷慨大气、昂扬悲烈的气度体现,与齐鲁文化下儒家礼乐、法度纲常不 同。陕北三秦文化区,多表现高原农耕生活,而少礼教题材,注重边 饰,甚至边饰占画面的大部分,曲折妙曼,刚柔相济,体现了对北方匈 奴文化、湖北荆楚文化、四川巴蜀文化等多种艺术风格的包容和传承 。 虽然也分格表现内容,但一格一个独立的主题,没有必然的联系。湖北 楚文化区汉画像石神话图饰质朴生动、自由奔放,颇具楚文化性格。四 川画像石数量相对较少,由于石质粗软,只能以轮廓的形式表现对象, 颇具巴蜀文化下神秘含蓄的特质。
1.2 研究的现状
对汉画像石的研究呈多元化趋势。 综合性研究的:如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俞伟超的《中国画 像石概论》、刘太祥的《汉代画像石研究综述》等。 对汉画像石雕刻技法和风格进行系统研究的:李发林的《汉画考释和研 究》、蒋英炬、李爱国所著的《汉代画像与画像砖》等。 对汉画像石中单个装饰题材进行研究的:李淞的《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 母图像》 对汉画像石进行地域性重点研究的:张从军的《黄河下游汉画像艺术》、 滕固的《南阳汉画像石刻之历史的及风格的考察》、王建中的《南阳两汉画 像石》、高书林的《淮北画像初探》、朱锡禄的《嘉祥汉画像石》、巫鸿的 《武梁祠》等。 还有比较全面的图录专辑如: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编著的《中国 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画像石全集》 诸位学者的研究系统而且深入,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但其中鲜有从淮北地区地域文化角度出发,对汉画像石 神话图饰进行研究,挖掘地域文化丰富内涵的论著,本文视角新颖,为汉画 像石神话图饰研究做一定的细化和补充。
第三章 淮北地区汉画像石神话图饰衍生的 生态环境
3.1 中央集权化的政治规范
艺术相对于政治离经济基础较远,只有通过政治媒介才能与经济基础 发生作用,艺术要受到政治的制约和影响,甚至被政治所利用成为统治 者教化民众、巩固政权的工具。 汉代为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容易使艺术受到统一的政治合力而 迅速发展。尤其在汉代,将天作为最高的主宰,构成了“天人感应”神秘 的哲学体系,这些都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集权化政治下使艺术得 到规范,并且促使整个汉代被升天、追求永生的主题所充斥,为汉代神话 图饰的衍生提供了条件。
1.4 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把淮北地区汉画像石神话题材从具有象征性的图饰符号角度 进行解析,探究其衍生、发展、盛行等具有广泛社会精神价值的原 由,挖掘其深层次的社会文化价值。通过对本地区神话图饰的比较研 究,探求在同一个同一政治氛围中、同一意识形态基础上、同一社会 风气下 ,淮河以北地区不同地域中汉画像石神话图饰的装饰内涵;通 过本区与其它文化区的比较,更加凸显不同地域文化对神话图饰影响 的多样性和地域文化的传承性。从而在更深层次的挖掘汉画像石神话 图饰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对不同地域神话图饰的文化构成、图饰 特色作出细微的分析。
3.3 通俗思想的渗透
汉代由平民建立政权,在官方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同时,大量民间信仰杂 糅其中,在奉行儒道为显学的同时,神仙巫术、谶纬思想杂糅其中,神仙 方术和黄老道学结合、阴阳五行和谶纬神学结合,共同构成了汉代巫道合 一,人、神、仙、鬼相通的艺术世界。
第四章 淮北地区汉画像石神话图饰 分类及文化内涵
第四章 淮北地区汉画像石神话图饰 分类及文化内涵 1.天上仙界
(1)与长生相关 (2)与升仙相关——羽人图 (3)与辟邪祥瑞相关
2.人间世界
(1)人的神格化 (2)人神交往
3.地下冥界 第五章 淮北地区汉画像石神话 图饰风格 1.区内汉画像石神话图饰的艺术风格 比较
(1)肌理效果 (2)内容题材 2.淮北地区与其他文化区的比较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课题共分五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对研究范围的界定,以中国画像石 全集编委会编著的《中国画像石全集》将汉画像石艺术划分的五个分 区(山东至苏北、皖北及相邻的豫、冀交界区;豫南至鄂北区;陕北 与晋西北区;四川与滇北区;其他地区。)为借鉴。将第一、二区域 进行整合, 围绕淮河流域以北地区包括豫北绝大部分地区、皖西北地 区、江苏省东北部、鲁东南以及楚文化的传承地鄂北地区 展开研究。 第二部分是对本区神话图饰衍生的生态环境的探析,从政治形态的规 范、社会文化的浸润、通俗思想的渗透 三个方面分析。第三部分是对 本区画像石神话图饰的系统分类,以 学者信立祥在《汉代画像石综合 研究》中将汉代人的宇宙观分为天上世界、仙人世界、人间世界和鬼 魂世界四个层次的论断为借鉴,本课题把淮北地区汉画像石神话图饰 分为天上仙界、人间世界、地下冥界三个大的系统进行梳理,将具有 代表性的神话图饰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对本区汉画像石神话图饰装 饰风格的分析,既包括对本区内不同地域文化下装饰风格的分析,又 包括本区之外的地域文化熏染下的图饰风格的比较。第五部分是对汉 画像石装饰文化手法的借鉴,以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
第二章 汉画像石在淮北地区的主要分布
汉画像石在全国分布广泛,数量可观,目前发掘已超过一万块。它的 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西汉中叶形成—西汉末到东汉初为发展期(分布 地点以河南、山东、湖北为主)—东汉中晚期为全盛期(山东、南阳为代表)—东 汉末年衰退。 淮河流域地处中部平原,介于黄河和长江之间,横跨河南、安徽、江 苏、山东及湖北五省 最终流经江苏省注入长江,其以北地区包含了河南 省绝大部分北方地区、安徽省西北地区、江苏省东北部、以及山东省东 南部地区。 本文即是以此范围为限,展开汉画像石神话图饰的研究。
淮北地区汉画像石 神话图饰研究
美术学院 王文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的意义 2.研究的现状 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4.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汉代画像石在淮北地区的 主要分布 第三章 淮北地区汉画像石神话 图饰衍生的生态环境 1.中央集权化的政治规范 2.文化生态的孕育
(1)“楚韵齐风”的催化 (2) 汉代厚葬文化的浸润
以学者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中将汉代人宇宙观分为天上世 界、仙人世界、人间世界、鬼魂世界为借鉴,本课题将淮北地区汉画像 石神话图饰系统分为天上仙界、人间世界、地下冥界三个体系。每个体 系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图饰进行分析。
4.1 天上仙界
(1)与长生相关 ①伏羲、女娲图; ②西王母、东王公图; (2)与升仙相关 羽人图 (3)与辟邪祥瑞相关 ①神荼、郁垒;雷神; ②铺首衔环;四神纹;
(2)汉代厚葬文化的浸润 汉代人认为人的灵魂不可磨灭,人死后以鬼的形式存在,与人生前没有 区别,于是“侍死如侍生”,加上儒家对孝悌的看重,并且成为汉代取仕 的重要标准,还有汉代经济的强盛,重孝之下必有厚葬,汉代厚葬习俗为 神话图饰的衍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神话图饰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广阔的 空间和载体。
山 东 星 相 图
河 南
江 苏 徐 州 楼阁
河 北 陕 北
第六章小结
总结汉画像石的装饰风格特色和手法对装饰绘画创作的指导意 义。
3.通俗思想的渗透
(1) 神仙方术 (2) 谶纬思想
第六章 小结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
画像石作为汉代特有的墓室建筑构件,特色鲜明、自成体系,代 表了汉代装饰艺术的辉煌成就。淮河流域跨越范围广泛,在古代就 是经济较早开发地区之一,淮河以北地区作为汉代心腹之地汇合了 山东齐鲁文化、河南中原文化、江苏吴文化以及湖北楚文化等各种 地域文化。因此淮北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在全国范围看是极具有代 表性的一支。对它的研究能够在大同之中寻找大不同,充分发掘地 域文化的丰富内涵,并将其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应用于当代装 饰绘画设计的创作当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4.2 人间世界 (1)人的神格化 ①古圣贤的神化 :孔子见老子、周公、扁鹊等。 ②帝王的神化 :古代帝王和汉代帝王 ③ 百姓的神化:大力士
(2)人神交往 傩
扁鹊 高祖斩白蛇
4.3地下冥界 捉鬼图
捉 鬼 图
第五章 淮北地区汉画像石神话图饰风格
5.1 区内汉画像石神话图饰艺术风格比较
(1)肌理效果 山东齐鲁文化区多青石,利于细致雕刻,风格细密、纹理丰富、层次 鲜明;河南、安徽北部中原文化区多石灰石,脆且硬,不利于精雕细琢, 风格大气雄浑;江苏吴文化区石质优良,精雕细刻,在吴文化影响下,背 景多用平行阴刻斜线,简雅柔美。 (2)内容题材 山东齐鲁文化区多孝悌内容,并且在儒家三纲五常影响下多分格或分层 表现,衔接过渡自然。苏北文化区作为刘氏封国所在,皇亲国戚云集。以 徐州为例,神话图饰多反衬人生在世的享乐和养生内容,在生活情境 中饰以神话图饰烘托气氛。河南冶铁业发达,经济富庶,内容上多显示了 雍荣华贵的贵族气派,作为张衡的故乡,河南汉画像石中的星相图,其成 熟程度和技法的纯熟度是其他区无法企及的。
来自百度文库
3.2 文化生态的孕育
(1)对先秦“齐楚”文化的继承
①楚韵 楚地几乎囊括了先秦中国版图的整个南部地区(湖北、湖南、江苏、河南、安 徽、山东南部、四川东部和陕西的东南部)。此地巫觋之风极盛,崇尚万物有 灵,崇神敬鬼,遇事必卜。楚纹饰充满着动感、奇诡、神秘的绝艳之美对汉代纹 饰的艺术特色取向提供了基质和模型。 ②齐风 齐地地处海滨,此地神仙思想对汉画像石神话图饰影响最大。主要是阴阳五行 学说、黄老学说和蓬莱神话体系三种思想。 阴阳五行学说确定了汉代人艺术思想的骨干,为汉代艺术中生生不息、周而复 始的艺术特色提供了基元。 黄老学说与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相适应,开放了汉代艺术创作的思维。 蓬莱神话体系所追求的长生不老以及求仙问药活动为汉代羽化升仙追求提供了 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