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锭模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锭模铸
16 模铸钢锭
钢的浇注,就是将在炼钢炉中或炉外精炼所得到的合格钢水,经过钢包(又称盛钢桶)及中间钢包等浇注设备,注入到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钢锭模或结晶器中,使之凝固成钢锭或钢坯。钢锭(坯)是炼钢生产的最终产品,其质量的好坏与冶炼和浇注有直接关系,是炼钢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目前采用的浇注方法有钢锭模铸钢法(模铸法)和连续铸钢法(连铸法)两种,下面主要介绍传统的钢的浇注方法—模铸法。
16.1 模铸法及特点简介
模铸法是将盛钢桶内的钢水注入到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钢锭模中,冷凝变成固态钢锭的工艺过程。
模铸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6.1.1 坑铸法和车铸法
根据浇注系统的摆放位置不同,可将模铸法分为坑铸法和车铸法。
坑铸法是将钢锭模摆放在铸坑内的底板上进行浇注,浇注作业全在铸锭跨内进行。此法生
桶壁两侧对称装有耳轴,供吊运、支撑钢包用;桶侧还装有塞棒升降传动机构(一般滑动水口没有),控制水口的开启及其开度大小,从而控制钢流的浇注速度。
在出钢使用前,必须将其烘干并预热到一定温度。
钢包水口的控制系统有两种类型:塞棒水口和滑动水口。
由图16-3可见,塞棒水口控制系统包括塞棒操纵装置、塞棒和水口三部分。浇注钢液时,要求利用塞棒来启闭水口并控制钢流的大小,故要求塞棒头必须严密堵住水口眼。
滑动水口装置主要由上、下水口和上、下滑板组成,图16-4为滑动水
口的工作原理。上水口和上
滑板均固定在钢包的底壳
上,下水口和下滑板则固定
在滑动盒中。操作时,通过
滑动机构错动两块滑板位置,以此控制水口的启闭程度,从而控制钢流的大小。目前广泛采用的滑动水口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滑动作直线运动;
另一类是滑动作旋转运动,也称为放置水口。
近年来,随着钢包精炼和脱气处理等新技术的应用,要求提高出钢温度和延长钢液在钢包内的停留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塞棒水口已不能适应生产要求,目前生产中普遍采用滑动水口。滑动水口的使用,可以简化盛钢桶的准备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并减少由于塞棒断头等造成的事故,为实现浇注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16.2.2 钢锭模
钢锭模是浇注时承受钢液的模子,是使钢液凝固成钢锭的模型。
(1) 钢锭模的结构
钢锭模大多用铸铁铸造而成,其使用寿命波动较大,一般在60-80次。其断面尺寸及开口,取决于钢钟、用途和初轧机能力等,所铸钢锭的单重在几百千克到十几吨之间。
(2)钢锭模的形状
从钢锭模的纵断面
形状来看,有上大下小型
和上小下大型两种,如图
16-5所示。
1) 上大下小、有底、
带保温帽的钢锭模,如图16-5(a)所示,适宜于浇注镇静钢,因其上部断面较大并带有保温帽,能使上部钢液冷却凝固得慢些,有利补缩,可避免在锭身产生缩孔,提高钢锭质量。
2) 上小下大、无底、不带保温帽的钢锭模,如图16-5(b)所示,适宜于浇注沸腾钢,因其上小下大便于脱模和钢锭不会产生集中缩孔,有利于提高钢锭质量。一些炼钢车间厂为了简化铸锭生产工序,采用在上小下大的钢锭模内挂装绝热板,用于浇注镇静钢,取得较好效果。
钢锭模的断面形状即决定了钢锭的断面形状,二者是一致的。一般情况下,常用方形、扁形断面的钢锭模。
16.2.3 保温帽
(1) 保温帽的作用
保温帽的作用是使钢锭头部长时间处于液态,以便充填钢锭本身因凝固收缩而产生的缩孔,从而得到致密的钢锭。保温帽安装在上大下小的钢锭模的上部。
(2)保温帽的结构
保温帽由铸铁外壳和耐火保温衬组成。目前大多采用轻质绝缘保温帽,其结构形式有固定式
和浮游式两种。保温帽可以制成整体,也可以由数块绝热板装配成保温帽。绝热板一般由粉状耐火骨料(如石英砂、氧化铝粉)、纤维材料(如纸渣或矿棉)和黏结剂(如纸浆、树脂)经配制加工成型而得。
为了取得更好的补缩效果,有的还在浇注快结束时,往保温帽内加入发热剂,减少钢锭顶部钢液的热损失,以更好地发挥保温帽的补缩作用,提高钢锭质量,从而提高钢材质量和成材率。
16.2.4 中注管
在采用下注法时,中注管的作用是将从钢包水口流下的钢液引入分流砖、流钢砖而流入各个钢锭模内。中注管由铸铁外(铁)壳、漏斗砖和中注管砖组成。
16.2.5 底板
底板又称底盘或锭盘。上注法底板的作用是承托钢锭模,其表面无沟槽;下注法的底板铸有下凹的沟槽,槽内砌分流砖和流钢砖。底板由铸铁铸成,按底板沟槽的形状可分为树枝形底板和放射形底板,前者用于浇注支数较多而单重较小的钢锭,后者用于浇注支数较少而单重较大的钢锭。
16.3 模铸浇注工艺
模铸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生产准备、钢液浇注、钢锭冷却和退火三个环节。
16.3.1 浇注准备
浇注准备主要包括:
(1) 浇钢前将钢包清理干净并烘烤好。
(2) 根据钢种要求选择好合适的水口,安装时要使水口孔垂直,塞棒与水口接触紧密,控制机构灵活好用。使用滑动水口要保证滑板之间严密无缝隙且活动良好。
(3)底板与中注管的修砌要平整、严密,汤道砖内清洁无杂物。
(4) 仔细检查钢锭模,有严重裂纹的不能使用。
(5) 钢锭模在底板上摆放位置要正确且平稳。
(6) 安装好保温帽或挂板。
上述一切准备好后,即可等待浇注。
16.3.2 钢液浇注
进行钢液浇注应首先使钢液镇静,并控制注温、注速。
(1) 钢液在钢包内镇静从出钢完毕到开始
浇注,钢液在钢包内静置的时间,称为镇静时间。
(2) 浇注时钢水温度和浇注速度(注速)是浇注工艺的两个基本参数,必须严格加以控制。
合适的注温应能保证浇完最后一盘钢锭时,模内钢水仍具有等于或高于钢种的液相线温度,使钢水在模内能流动,一般波动在80~120℃之间。
注速指单位时间内注入锭模的钢液量(重量注速,kg/min),或指单位时间内锭模内钢液面上升的速度(浇注线速度,mm/min)。通常采用后一种方法。
注速的确定必须综合考虑注温、浇注方法和钢种特点,其一般原则是:高温慢注,低温快注;上注快注,下注慢注;裂纹倾向性大的钢种慢注;含易氧化元素的钢种快注。
16.3.3 钢锭的冷却和退火
浇注完毕后,应将钢锭模和钢锭静置一定时间,以待钢液在钢锭模内凝
固。凝固后的钢锭温度仍然很
高。对于普通镇静钢钢锭,当
其完全凝固后即可脱模。但对
于某些碳素钢或合金钢钢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