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需求实证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实证分析

时间:2009-12-09 作者:信息发布

摘要:货币政策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央行的货币政策能否有效的运行。一般而言,GDP、利率、通货膨胀率,汇率(外汇储备)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货币的需求量,因此,研究货币需求与产出、利率、通货膨胀率等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适合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需求函数,协整,误差修正

1.引言

货币政策作为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的核心工具,也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各国央行实行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依据,历来受到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的重视。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运用货币供应量这个中介目标,以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就需要建立相应的货币需求函数。因此,研究货币需求与产出、利率、通货膨胀率等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适合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论分析与模型的选定

(1)古典学派货币数量论。

“古典”货币数量论有三种形式:其一是欧文费雪于1911年提出来的交易方程式(又称费雪方程):MV=PT,其中,T代表一段时期内用于交易的商品与服务的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商品与服务的价格、M为名义货币供应量。这一结论被认为是经济学最重要也是最成熟的规律之一;

其二是国民收入方程式:MV=PY,其中,M是货币存量,Y是实际国民收入,V为货币流通速度、PY即名义产出或名义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方程式可以看做是费雪方程和剑桥方程的过渡;其三是剑桥大学的马歇尔和庇古建立的剑桥方程式:M=KPY,其中,K代表货币量与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其它的参数意义同上。

(2)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认为,公众之所以对货币有需求,主要有三种动机:交易动机,即为应付日常交易而持有一定量的货币;预防动机,即为了谨慎起见以应付不时之需而持有一定量的货币;投机动机,即利用证券市场进行投机而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为满足这三种动机所需而持有的货币总量,共同构成了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和利率,货币需求与收入同向变动,与利率反向变动。由此,得出货币需求函数L=L1(y)+L2(r)。

(3)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构造。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一般包括规模变量和机会成本变量。收入、财富或消费常用来表示规模变量;而机会成本变量则通常用持有货币的收益、以及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表示。持有的机会成本指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收益,一般用国内利率水平和预期通货膨胀率来表示。这样我们可以得出货币需求基本模型;结合我国实际,我们认为现阶段对我国货币需求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国内生产总值(GDP)、利率(R)、预期通货膨胀率,外汇储备FRT及随机扰动因素。

因此可构建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

式中:M1t:即期对狭义货币M1的需求;M2t:即期对广义货币M2的需求;Y t:即期国内生产总值,也是持久收入;R t:即期利率;P t:预期通货膨胀率;FRT:即期的外汇储备;t:时间变量;μt:随机变量。上式中各个变量均为关于时间t的函数:

3.数据处理与模型估计

(1)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常用的协整检验的方法有:格兰杰—恩格尔两步法、约翰逊秩检验法以及博斯维克误差纠正法。其中,格兰杰—恩格尔两步法是最常用的,它是格兰杰和恩格尔于80年代末提出的协整检验,所针对的是一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协整检验即检验一组变量是否为平稳过程,若为平稳过程,则称其为I(0)过程,否则,对各自进行一阶差分,若一阶差分为平稳过程,则称为I(1)过程。只有当这组变量均为I(0)或I(1)过程,即所谓的同阶单整过程才可意味着它们是协整的,即各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这样,就可以直接建立回归模型,运用OLS进行参数估计。

(2)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短期货币需求函数。

第二步:记方程(2)、(3)的残差序列为e1、e2,对残差序列e1、e2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看出,残差序列e1、e2为平稳序列,说明时间序列LnM1、LnGDP、LnFRT、LnR、LnRPI及LnM2、LnGDP、LnFRT、LnR、LnRPI存在协整关系,可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剔除回归系数t值不显著的项得误差修正模型:

ECMM1(-1),ECMM2(-1)分别为(2)、(3)的误差修正项。

在狭义短期货币需求函数和广义短期货币需求函数中,误差修正项的系数别为-1.018和-0.736,符合反向修正机制,由于差分会丢失部分信息,所以拟合优度有所下降,其它检验模型整体效果的统计指标均较好,说明本文设定的误差修正模型符合反向修正原理,能够很好的表述变量的动态结构。

4.结果分析及其启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狭义货币需求M1还是广义的货币需求M2,与GDP、物价水平、一年期存款利率和外汇储备均存在长期的的均衡关系:也就是说,中国的货币政策长时间以来是比较合理的,基本上能够适应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综合来看,上述模型的估计结果能够帮助我们获得以下的基本认识:

(1)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的发行量有一定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要求流入中国的外汇必须由中国央行用基础货币收购,而从央行流出的基础货币进入到货币市场,在“货币乘数”作用下,按目前条件计算会产生4倍以上的放大效果,由于经济增长也需要货币投放来支持,在外汇储备规模还不算特别大的时候,由外汇占款原因所形成的货币投放,可以基本上为经济增长所吸收,因此在以往这个矛盾还不突出,但是自2003年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年均增长率高达41.5%,数倍于经济增长率,这样一来,巨额的外汇储备也大幅提高了对货币的需求,这也是自2007年以来我国面临的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之一。因此,如何发挥外汇储备的作用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值得我们去思考。

(2)我国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较高。

从货币需求的长期方程来看,M1与GDP的弹性为0.893,M2与GD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