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论文
摘要: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学科课程相衔接”。但长期以来,初高中物理的台阶太大,高一物理难学,一直是一个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中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本人在实际物理教学的一些体会,谈谈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认识。
一、充分认识造成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原因,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关键。
1.初、高中物理教学互相不了解实际情况
初高中分离后的教学,使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了解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广大高中物理教师不清楚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人为增加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困难。
2.学生不同时期的思维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形式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并且抽象逻辑思维也有一定的发展。但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为基础,他们往往就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
高中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较高的发展,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能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他们还能自觉要求自己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现象和认识新事物。但高一的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划分为青年初期,其实在心理发展的程度上更接近于初中生。他们对于高中物理的难度高,较抽象的特点缺乏思想准备和心理接受能力,这样在心理方面形成了压力。
3.初、高中物理知识层次的变化特点
初中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观察实验入手,直观性较强,相对简单,如密度、同一直线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蒸发、沸腾、压强、浮力、杠杆等,都是生活中常见,容易理解的。它建立的物理模型,对思维深度的要求比较低。初中对物理概念的引入一般比较直接形象,叙述简单,要求理解的程度低、思维能力要求也不高,甚至有的物理量的定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而不是十分严密。如在运动学中不提位移只讲路程,为了避免矢量的方向性,又把速率的定义作为速度的定义教给学生。初中的物理规律少而简单,对规律的适用条件基本上不作
重点强调,数学表达式也简单。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知道或理解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些自然社会现象做出简单的解释,一般只要求对物理现象做定性说明,简单的计算,整个内容较少,且在升入高中前有大量时间进行联系,成绩可以短期内提高,造成了学生们认为物理很简单,学习很容易的感觉。
高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系统、抽象,前后联系紧密;经常需要对物理现象是做模型抽象、定量说明、数学化描述等。如:质点、单摆、理想气体、电磁场。高中物理概念相对抽象、复杂,对思维能力的要求高。例如:从“标量”到“矢量”的跨度,从“速度”到“加速度”,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再到“加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变化与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变化的关系”学生就更困难了。学生在理解这类问题时不但要克服以前形成的思维定势,而且要加深理解,困难可想而知了。而且高中讲的物理规律往往牵涉到多变量的过程,状态,数字表达式较复杂,还经常要用图象来描述,而且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运算中和图象中,强调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因而对数学运用,数学结合,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突然提高了很多。例如运动学四个基本公式,牵涉到s、t、a、v0、vt五个物理量,初中一个学期都学不到四个公式,而高中一节课就学完,他们的困难可想而知。还有S—T图象和V—T图象。虽然图象表述比较形象直观,但在初中却很少用到,学生对此一时很难适应。还有高中物理对实验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有瞬时量的记录、测定方法、实验数据处理分析等比初中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也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提高。
二、适当调整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1.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这不仅是学好物理课的手段,而且也是物理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有了兴趣才能不断学习,不断上进。对周围事物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要让学生有兴趣首先就要让学生学得会,学不会不可能有兴趣。首先,教学要求适度不可否认,在只学必修物理课的学生中,许多人的理科基础不太好,因此,教学要求必须切实可行,不能随意拔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其次,循序渐进,为学生搭好“台阶”。许多学习中的困难是由于学习环节中的过分跳跃引起的。再次重视物理情景的建立。一些学生物理学习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不能明白定律、公式所代表的物理情景。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方法上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应尽量采用直观演示,多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
多活动,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介绍弹力时,我们不要给弹力下定义,主要通过日常生活和体育项目中实例(如:撑杆跳高等)说明什么叫弹力,并说明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弹簧和弯曲竹竿的弹力学生好懂,也容易演示,演示效果也很好。但物体对一些物体表面的压力也是弹力学生就难相信,因为学生看不见不易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的形变,做好微小形变的演示显得很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如:用光学实验的激光演示仪放在水平桌面上,激光仪产生的光照在白墙上形成一个亮点。让一个学生压这个水平桌面,就发现光亮位置的改变,引导说明,让学生确信微小形变的存在。将本节课创设的简易实验激活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通过教师设计物理情景,才能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的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如高中学习电学的电阻定律时,可以利用初中所学的电阻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知识来同化。但学习欧姆定律,尤其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就需要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3.掌握初、高中物理学习中衔过渡的难点,缩小台阶
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从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力的初步概念,重力的常识,摩擦力只作为阻力的形式介绍而已。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 进行全面的定量研究,还要选定研究对象、采取正确的方法受力分析等等,这些是横在新生面前凸起的第一个台阶,跨不过它,高中物理将很难过关。公务员之家
其次,从能力要求上,高中物理教学应使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如牛顿运动定律则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在处理问题中要较多地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