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性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性初探
所谓的有效性,就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理解和掌握课堂上老师的教学知识。那么怎样提高农村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是同欲望、意愿和审美有共同之处的,是同漠不关心相对立的。当我们发生兴趣时内心是积极的,但在兴趣未转化为欲望与意志之前,我们在外表上却一直是消极的,兴趣处于单纯的观望与着手之间。”同时,兴趣能激起人们的爱好,从而过渡到欲望和意愿。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比较偏僻、落后的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关键。
教学中利用教师的文化素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给学生一瓶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桶水的教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教育界提出了学者型的教师,也就是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以自身的文化素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用自己广博的文化素养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表面的肤浅的知识不能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只有挖掘和探索自然万物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的过程本身,才能引起学生真正的兴趣,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让学生带几个大小不等的圆形实物,自己动脑、动手去测量这些圆的周长,求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思考要知道哪些条件就能求出圆的周长。在教学画圆时,利用综合实践课,让学生带好一根竹竿和不同长度的绳子,竹竿定好圆心,不同长度的绳子定好半径,在操场画出不同的圆,换了个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劲头十足。当然这堂课的教学,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挖掘教材中的素材——情境图
农村孩子,信息量比较堵塞,没见过大山外面的很多东西,而数学又是比较抽象的学科,数学概念是对事物数、形特征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大都是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和直观图形的观察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单凭语言讲解很难使小学生建立起概念,利用情境图直观形象的特点,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逐步发展的过程。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图的本质内涵,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题材,对情境图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学生在陌生的情境中去学习和感受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事情,提出问题,尝试运算。通过这样的情境,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运算顺序,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但学生观察情境图时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意插图中较明显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观察也比较肤浅。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能力。可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按图中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学生通过看看、数数、想想,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又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策略,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自主的学习,和谐的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的过程需要教师巧妙的引导。因此,数学课堂的教学应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因为孩子的所
思,所想是课堂中最真实的资源,教学中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思考,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利用课堂中的错误资源,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它来自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也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应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拥有快乐、宽松、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和创造具有极佳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教师在课堂上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宽松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教师应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想想,想想学生此时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下,敢于正视错误,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其实,“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布鲁纳语)。教师应该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这一点,特级教师魏书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经常外出上示范课,每每告诉那些陌生的学生:“魏老师上课最喜欢发言说错的学生,我要给他发特等奖……”其实,这不仅仅是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还在于魏老师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心灵的对话,才会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一幅生气勃勃、生动活泼的教育画卷。
总之,数学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找准起点,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和环节,让农村数学课堂更具有实效性,也让农村数学课堂焕发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