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OOC唐宋词与人生周邦彦

UOOC唐宋词与人生周邦彦
UOOC唐宋词与人生周邦彦

UOOC联盟在线课程《唐宋词与人生》

(授课教案)

第八讲:“谁识,京华倦客?”

——读周邦彦的羁旅词:经岁羁旅的宦游生涯

兼论周邦彦与柳永

第一节:“谁识,京华倦客”

——周邦彦其人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杭州)人。

一、风流不羁的才子

?“博涉百家之书”,然“疏隽少检,元·脱脱等《宋史文苑传》记载周邦彦:

?“性落魄不羁”。

不为州里推重。”南宋·王称《东都事略文艺传》也说他

周邦彦以“旧日潘郎”自居,流连于秦楼楚馆、门户人家(宋人娼妓居所)被后人视为风月场里的风流才子。如他自己在词中写道:

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瑞鹤仙》

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

——《应天长》

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

——《瑞鹤仙》

(【注释】流莺:啼声流亮婉啭的黄鹂。此比喻所遇歌妓柔声软语。油壁:油壁车。古代妇女乘坐的一种用油彩涂饰车身的华美的车。素:白色生绢,古人写信用素绢。)那途中劝酒的、郊外相逢的、短亭相约的,皆为红袖佳人。

南宋时,陈鹄的《耆旧续闻》、张端义的《贵耳集》、周密的《浩然斋雅谈》,这三本书属于史料文献笔记、杂说类,都记载了周邦彦与京城名妓李师师、宋徽宗之间的三角关系。宋·张端义《贵耳集》云:师师爱慕周邦彦的才华,因此,周邦彦被宋徽宗贬斥。清真词的名篇《少年游》(冰刀如水)、《兰陵王》(柳阴直),皆为之而作。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则辨明其妄,云:

先生立身颇有本末,而为乐府所累,遂使人间异事皆附苏秦,海内奇言尽

归方朔。

认为周邦彦立身行事颇有本末主次,那些香艳的风流韵事附会他身上,是填词惹的。

二、通晓音律的大家

清真最为知音。

——宋·沈义父《乐府指迷》

周邦彦的音乐造诣非常高,以“顾曲郎”自居,亦名其堂为“顾曲堂”。此用三国周瑜“顾曲”的典故。晋·陈寿《三国志·周瑜传》记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爵:古代饮酒的器皿,三足。阙:“缺”。)

周邦彦所传世的词作多自创调,曲律和婉精美,备受歌妓喜爱。宋·毛幵《樵隐笔录》记载:

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

(【注释】都下:京城。瓦:瓦肆、瓦舍。宋代随着市民阶层而兴起的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

高宗绍兴初年,临安京城盛行清真的咏柳词《兰陵王慢》,歌楼瓦肆皆歌之称之《渭城三叠》。可知,周邦彦过世不久,宋室南渡之后,清真词深受歌伎喜爱广为传唱,而且一直风靡整个南宋时期。南宋后期著名词人吴文英在《惜黄花慢》词序中云:“次吴江小泊,夜饮僧窗惜别,邦人赵簿携小伎侑尊,连歌数阕,皆清真词。”(次:旅途中暂时停留住宿。伎:歌舞伎。)

南宋词人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等尊奉清真而和其词,形成“和清真词”现象。因为周邦彦词择调审音极为讲究,三人和时,平仄乃至四声阴阳清浊都亦步亦趋,唯恐失之毫厘。如清·纪昀等纂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云:邦彦本通音律,下字用韵,皆有法度,故方千里和词,一一案谱填腔,不敢稍失尺寸。

清真词乐已失传,但现在读来,仍能大致体味其词“声情”与“文情”并茂,曼声促节、清浊抑扬的音律节奏感。

三、宦游不定的客子

周邦彦早年游历,二十四岁赴京,此后四十余年的宦游生涯中,三入京师

又三出京师,足迹遍及安徽庐州、湖北荆州、江苏溧水、山西隆德、河北真定等地。他历经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一生宦游不定,大部分时间在羁旅行役中度过。

第二节:词至美成,乃有大宗

——清真词的浑雅典丽

一、“结北开南”

北宋末词坛的坛主当推周邦彦。周邦彦工诗文,善书法,但皆为词名所掩,今有《片玉词》,又名《清真集》。清真词在当时及后世均享誉甚高,宋·沈义父《乐府指迷》称其词“冠绝”,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

词至美成,乃有大宗。

或认为褒扬过甚,但可见其影响之大。

其词多写男女情爱、羁旅流落,词风浑厚和雅、缜密典丽,上承柳永、秦观,下启姜夔、吴文英等,被称之为婉约词“集大成者”(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叶嘉莹先生说:“结北开南是此人。”(《唐宋词十七讲》)

二、风格浑雅典丽

不矜感发矜思力,结北开南是此人。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周邦彦之前,词人们多以兴发感动取胜,如李煜、晏几道、秦观、苏轼,而到了周邦彦这里“以思力取胜”,开了南宋风气之先。

1.格律谨严

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

柳词当日盛行也因“能择声律谐美者用之”(王灼《碧鸡漫志》),但是,所创长调多出于市井俗曲新声,曲调歌词以浅俗为特色。《清真集》中新创和自度曲达五十余调。词之音律与格律精细谨严,用字高雅,声腔圆美,如他的羁旅词《瑞龙吟》(章台路)、《兰陵王》(柳阴直)等名曲被奉为典范调式,被世人广泛遵从和效法。

苏轼“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他以诗入词,在词中抒写性灵襟抱,天风海雨般横放杰出,时有“不协音律者”(李清照《词论》),疏离了词的传统。而周邦彦妙解声律,其词协律和婉,为词之正宗。

2.尤善铺叙

(清真)长调尤善铺叙。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长调慢词最重章法,北宋词坛周邦彦与柳永均是擅长铺排结构的大家。周邦彦的长调慢词从柳永而来,但是,柳永“多平铺直叙”(夏敬观《手评乐章集》),其铺叙展衍是直线结构。而周邦彦是回环的曲线结构,开阖动荡,富于变化。其《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此词是周邦彦出京流宦、任漂水县令时作。开篇莺老梅肥、繁荫如盖,将江南夏景直逼眼前,以“清圆”二字形容夏木蔚秀,极为传神。接下转写所居地势低洼潮湿,略含不堪之怨;而小桥新绿溅溅,又若有欣羡之意。待歇拍“黄芦苦竹“,见出谪宦羁思。过片“年年社燕”,比喻自己天涯漂泊,寄人篱下,一怀羁旅愁苦。“且莫”二句宕开一笔,不思身外功名,且尽怀中之饮,转而作达观疏放之想。憔悴”二句又折回,久客憔悴,不堪当筵管弦,又见内心愁苦郁结难解。末了一笔再转,歌筵醉眠以解愁思,看似萧闲之致,实为悲颓之语。

全篇清丽景物与孤寂心境交错,羁宦愁闷与歌酒消遣结合,层层脱卸,笔笔钩勒,极吞吐回环、腾挪跌宕之妙。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此词:“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它变柳永词的平铺直叙、一笔到底的发露为婉曲蕴藉。

3.隐括入律

多用唐人诗语,括入律,浑然天成。

——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隐括入律:此指将唐人诗句入词,适当剪裁、增删,改写成新的词句、词意。如其《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雨梅肥子:雨水滋润的梅子肥大。杜甫有“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陪

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句。此化用其意,以白居易谪贬江州的情景自比。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身外,指自身以外的功名利禄、荣辱得失等。杜甫有“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绝句漫兴》)

此三者分别化用杜甫、白居易诗句,切合景情,运典入化,无一句不似自出机杼。体现出周邦彦词多用唐人诗语隐括入律而浑然天成的特点。

清真词艺术上的开阔气度不如柳永,内容上的拓新境界逊于苏轼,但是,他在表现形式上穷极工巧,言情之含婉蕴藉、辞句之清丽圆润,又着力于章法之缜密变化、声律之谨严和婉,这是柳、苏词所未能及的。刘扬忠先生《唐宋词流派史》认为周邦彦“折中于柳、苏之间,另开浑雅典丽一派。”宋·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清真,集大成者也。”客观地看,周邦彦词技巧功力之博大精深,可谓“集大成者”。

三、以羁旅词名世

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周邦彦提举大晟府,故被称为“大晟词人”(大晟府:北宋掌乐律的官署,徽宗宣和二年(1120)废。提举:宋代设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以“提举”命名), 也曾被称为“宫廷词人”。 其实,周邦彦在大晟府供职时已年逾花甲,而且不久即“知顺昌府,徙处州,(见《宋史》本传),《清真集》几乎找不出一首直接反映宫廷生活内容的词。

周邦彦以羁旅行役词名世。《清真集》中,叙写旅况凄凉、宦途奔波之作竟有四十多首,几乎占全集的四分之一多,至于涉及羁旅行役的更多,约占总数的十之七。不妨说,周邦彦是羁旅词人,羁旅行役不但是他词作的主要题材,而且贯穿在他绝大多数的词作之中。

周邦彦将羁旅行役词推上了艺术的峰巅,研究《清真集》,最值得关注的,应是最能体现周邦彦词风的羁旅行役之作。

第三节:“甚顿作天涯 ,经岁羁旅”

——周邦彦的宦游心路

周邦彦的羁旅词,记录了从早年、中年至晚年迁徙流落的足迹,贯串一生,反映了

“经岁羁旅”(《南浦》)的心路历程。 以周邦彦一生行迹,这类题材的词作可分成四个时期。

一、滞留京师时期

——“故乡遥,何日去”

元丰二年(1079),24岁,热衷功名的周邦彦赴京,入太学读书。献《汴都赋》颂新政,得宋神宗赏识,擢为太学正,“声名一日震耀海内”(南宋·楼钥《清真先生文集序》)。由此,文名远播。其后,“居五岁不迁,益尽力于词章”(元·脱脱等《宋史·文苑传》)。

汴京为当时最繁华之都会,“疏隽少检”的周邦彦不免有流连于连歌楼瓦舍、饮酒狎

妓的情事,这一时期主要写艳情词。久客京华,又受朝廷的冷遇,词人难免思乡念故,所以,也写有少量的羁旅怀乡词,如《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久作长安旅”,可以推断是词人太学后期所作。词写客居京城时消暑思归的情思。上片“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二句,写荷塘新晴景色,炼一“举”字,状亭亭出水的荷叶随风俯仰,传风荷神清骨秀、摇曳多姿的神韵。下片不说自己触景思乡,却问“渔郎相忆否”,从对面深进一层。末了以梦归作结,那荷塘深处的一叶轻舟,带人进入一种清远境地。

词人面对晓檐初晴、浦塘风荷,追忆起昔时与故乡少年伴侣钓游十里荷塘,不由小楫

轻舟、梦入荷丛。将久居京华而魂牵梦绕的乡思写得极为真切。此词格调清朗、语言流丽,清·陈廷焯《云韶集》称为“风致绝佳”。罗慷烈《周清真词时地考略》云:“略无凄咽怨断之音,当非后来漂泊之词。”

周邦彦太学时期作的羁旅词写久客之归思,流露出对故土亲友的依恋情怀。其中虽不

无寂寞愁绪,但因仕宦尚未受挫,抒写的感情比较轻柔,既无中年行役的“凄咽怨断之音”,更无晚年漂泊的消极颓唐之叹。

二、浮沉州县时期

——“憔悴江南倦客”

高太后垂帘听政后,起用旧党,周邦彦因“不能俛仰取容”(《重进〈汴都赋〉表》),哲宗元祐二年(1087),32岁,出京外放。先后任庐州教授、溧水县令,浮沉州县达十年之久。这首《宴清都》作于庐州(今安徽合肥):

残灯灭,夜长人倦难度。寒吹断梗,风翻暗雪,洒窗填户。

——周邦彦《宴清都》

词人初离京师,深感地僻人远、形单影只,心情十分凄苦。残灯长夜、寒风暗雪所渲染的阴冷气氛,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惶惑和恐惧,其隐晦的内涵,使人窥见北宋后期政治风云

笼罩下文人士大夫的心理阴影。

周邦彦知溧水八十多年后,强焕任溧水县令,思慕先贤,为周邦彦编辑词集,共收集182篇。他在《片玉词·序》中记载周邦彦知溧水时:

于拨烦治剧之中,不妨舒啸,一觞一咏。

——南宋·强焕《片玉词·序》

周邦彦作于溧水的羁旅行役词,以刚到任不久所作《满庭芳》为代表。与《宴清都》比较,《满庭芳》中凄苦哀伤以至不能自拔的情绪似有减退,颓唐的成分有所增加。“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江南倦客”身心憔悴,唯思一塌醉眠,这是屡经迁谪之后,感情内蕴而行为放达的表现。

周邦彦三十二岁被遣离京,四十二岁始得重入都门。十载年华在羁宦飘泊中度过,这时期的词多写羁旅行役,感伤身世不遇,或凄怨、或放逸、或颓唐,反映了他的政治苦闷和对仕宦的厌倦。

三、汴京再旅时期

——“事与孤鸿去”

哲宗绍圣四年(1097),42岁,周邦彦被召回京,任国子监主薄。重献《汴都赋》,官秘书省正字。徽宗即位,历迁校书郎、考功员外郎等。

《瑞龙吟》:

……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

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燕台句:据李商隐《柳枝五首序》云:洛阳有一少女名柳枝,能诗,晓解音律,听人吟李商隐《燕台》诗,惊为绝世才华,遂生爱慕之情。一日相遇于巷,柳枝抱立扇下,风障一袖,与语,约期欢会。后,终未结合。此词中暗用其爱情故事。

此词是《清真集》开卷第一篇,向被视为压卷之作。作于重回汴京、任国子监主薄时。十年外放流徙,今日故地重游,却不见当年歌舞佳人,物是人非而又情随境迁,不禁感慨。词中所写不过桃花人面,但其中寓含身世慨叹,增添了沉郁、凄迷、沧桑的味致——“事与孤鸿去”,反映了这一时期周邦彦重返京城的仕宦心态。

四、衰年宦游时期

——“沉思前事,似梦里”

徽宗政和二年(1112),57岁,周邦彦出知德隆府(府治今山西长治)。61岁,回汴都,任秘书监。次年,提举大晟府。重和元年(1118),63岁,出知真定府(府治在今河北正定县)等。方腊起事,辗转避难于睦州、杭州、扬州,六十六岁卒。

《兰陵王·柳》是词人六十三岁那年,暮春出知真定府,留别汴京故旧而作。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一片托柳起兴:折柳送客,年去岁来,倦游思归,“谁识?”二字尤为沉郁。

二片写饯饮送别:待残酒曲尽,行者风快舟轻,回头一望,已是天南地北,极尽一怀别恨。三片写别后相思:“凄恻,恨堆积!”总提一笔。“念”字转忆温馨往事: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恍然梦里,落到眼前,“泪暗滴”三字收笔极重,“妙在才欲说破,便自咽住,其味正自无穷。”(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词之章法如此错落有致,时空转换无痕,将一怀心事流荡其中,萦回跌宕,吞吐不尽,饶有宛曲隽永之致。

此词意旨深邃,词题为咏柳,实借咏柳而写别情,织入仕宦失意、身世飘零的喟叹。词人久客京华,早已厌倦;虽然大晟府职入清贵,又不得淹留;衰年远宦真定,再次流寓他乡。如此种种,“沉思前事,似梦里”,孤独、愁闷、彷徨的内心情绪都寄寓于词中。

从周邦彦不同时期的羁旅行役词中,可以梳理出他宦游的心路历程:

热衷功名——“梦入芙蓉浦”的思乡

浮沉不定——“江南倦客”的憔悴

厌倦漂泊——“事与孤鸿去”的沧桑

欲觅归所——“前事似梦里”的沉思

这样的宦游心路衍变轨迹,在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为宦生涯中具有普遍意义,可以管窥豹。

第四节:宋代文人的羁旅况味

一、文人仕子的羁旅况味

北宋词坛,柳永发端在先,秦观、周邦彦承接其后,再到南宋的姜夔、吴文英等,都写

有数量可观的羁旅之作。

1.“浪萍风梗”——久客思乡

长期行役在外奔忙劳碌,由此而生久客思乡之情。《诗经》“卷耳”篇云: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注释】卷耳:草本植物,嫩苗可食用。因篇首句为“采采卷耳”,故取此二字命题。)

诗吟唱道:登上那高高山冈,我的马疲瘦黑黄。且酌满那酒杯,不要长久哀伤。可见在古典诗歌的原创时期,羁旅思乡题材就抹上了哀伤色调。

古人喜欢用“浪萍风梗”(“浮萍断梗”、“萍梗”),来比喻人随水漂流、随风飘荡而漂泊不定,形容人在行旅中产生的无根感觉。李幼常《试析中国古代游子之思乡情怀》指出:脱离原有文化环境的根基,游子失了根;在心理上,新的环境形成一种排斥,又无法扎下根。于是,游子在感情上失去了依托,产生一种无所依靠的孤独感,由此而生久客思乡之情。

同时,中国古代的宗法制讲究同族聚居,形成了重血缘、重乡土的社会心理。

浓厚的血缘亲情意识和地缘乡土观念,是渗透于人们骨子中的,所以,外出行役或客居他乡时,仍魂牵梦萦于故土亲人,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思归怀乡的悲伤情绪。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柳永)工于羁旅行役。”柳永中年如断梗飘萍漫游江南,年近五十岁才中第,入仕后长期担任地方州县的小官,辗转宦游各地。多年的漫游与宦游生涯,他写了一些行旅之词,这些行旅词中,充满了”乡关何处”的愁闷情绪: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

——柳永《安公子》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

这种“游宦成羁旅”的思乡情绪在宋代士人中普遍存在。

2.“佳人情结”——忆恋闺阁

柳永、秦观皆“多于情者”,尤于男女之情缱绻不已。他们的羁旅词往往将羁愁悲慨与别离相思糅合一起。据初步统计,柳永约七十首羁旅之作中,只有4首无关风月佳人,这一现象,王兆鹏先生称之为柳永的“佳人情结”(《论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抒情模式》)。如:想佳人妆楼顒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柳永《八声甘州》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 柳永《倾杯》

周建梅《论柳永、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指出:“情才是生命本体,才是可安泊的港湾,词人最终将两性欢好绸缪之温柔乡作为了精神的归处。”试看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此词是客游中赠别一歌妓所写,为秦观羁旅词的代表作。时,词人科举未第,一介布衣,流连于青楼歌妓,却落个薄幸名声。人生意志和情感两不如意,词中“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清·周济《宋四家词选》),于低婉中见沉至。

开篇远山微云、天际衰草,秋色萧疏中隐含离思。转而写暂泊共饮,见行色匆匆。随即宕开一笔,回首旧事,但不作具体叙写,托之蓬莱烟云。歇拍插入斜阳寒鸦,流水孤村,以衰景烘染凄凉况味。过片直以情起,点出”伤别“题旨。分赠香囊、泪染襟袖,别离情状宛然目前。尾处以景结情,行舟已发,蓦然回首,已是高城渐隐,万家灯火,别情之怅惘、心境之迷离及前路之渺茫尽见于景中。

人生宦海浮沉,如一叶小舟颠簸无依时,情会向漂流者“显现出岸的面目”(周建梅《论柳永、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所以,行役疲惫的词人会深念凌波微步的佳人,思念青楼歌舞的细腰,回忆香囊暗解的别离,她们才是漂泊者孤独心灵的彼岸。

3.“孤馆梦回”——旅途孤苦

花间“代言词”,为数不少写女子独守空闺、雨夜枕寒的寂寞,如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到柳永的羁旅词,则以自己为抒情主人公,自言客居孤馆时夜深听雨、孤枕难眠。

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

——柳永《尾犯》

宋代羁旅词,多这一类(孤舟)孤馆梦回的凄冷形象,表现了词人飘零在外的羁旅苦况。如周邦彦的《大酺》:

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旅馆寂寥,听檐雨不断,点滴入夜。刚困倦小眠,怎奈心中太愁苦,以致梦连连被雨声惊断。梦境是那么恍惚轻浅,醒后记不起,只有幽独自伤自怜。

除了孤馆梦回,还有昏灯夜雨,孤舟梦回。范成大近三十年的宦游,曾经北使幽燕,南至桂广,西达巴蜀,东薄鄞海,有“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的感叹。其《三登乐》:向浮云,西下处,水村烟树。何处系船,暮涛涨浦。……对青灯、独自叹,一生羁旅。攲枕梦寒,又还夜雨。

“对青灯、独自叹,一生羁旅。攲(y?)枕梦寒,又还夜雨。”表达出不尽的泊舟行旅之愁苦。

4.“登山临水”——失志悲秋

古代文人羁旅的“悲秋之祖”——宋玉,其《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

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

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

惆怅兮,而私自怜。

……

诗以“悲哉,秋之为气也”一语开端,这一来自心底的惊呼,使凄怆悲凉的秋气,笼罩全篇。宋玉的《九辩》,借悲秋抒发“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用羁旅远行的漂泊感、登山临水的空渺感来写人生失意的情绪,塑造出一个坎坷不遇、憔悴自怜的寒士形象。这,是文人羁旅悲秋之滥觞。

宋玉的贫士悲秋,在宋人羁旅词中一再咏叹,如:

料凄凉宋玉,悲秋恨、此际怎忍。

——陈允平《丁香结》

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

——柳永《雪梅香》

柳永的羁旅行役词,约占《乐章集》全部词作的三分之一,他将词从深深庭院走向远水长天,多用来表现登临的失志之悲和飘零之叹。其《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起调写景入题,“望处”二字统摄全篇。水风轻寒、蘋花渐老、月露凄冷、梧叶飘黄,绘秋色之衰。着意摄取典型的秋残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染织成孤清冷寂的秋色,为抒写“故人何在”的怀远之情作烘托、铺垫。收尾与篇首相应,仍落到一“望”字,以景结情,将一怀怅惆的忆念融入一片渺远秋色中,断鸿声哀的夕阳残照里,天涯游子久久地伫立凝望。

全篇扣住悲秋怀远的主旨,现在——过去——现在,景——情——景,作委婉尽致的铺叙,将羁旅悲秋之情之景融合无垠。柳永的这类羁旅词,几乎尽以深秋作为背景,写仕途失意与飘泊流浪的“秋肃”。

这种“士不遇”的悲秋感慨,在稼轩词派词人那里表现得尤为抑郁、深沉。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

——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作者与辛弃疾等同舟过镇江,“强呼斗酒”登多景楼。眼前,江山万里空阔,而平生收复心志不遂。如今,人已憔悴、岁时将晚,让‘客意不胜秋’的词人感慨唏嘘。

“宦迹无常,情怀落寞。”(宋·黄昇《花庵词选》)宦游不定、漂泊在外,登高临远的悲秋情怀更增添了寒士失意的寥落和悲凉——面对秋色将残、岁时渐晚,才士们深感年华已逝而心志未成。这类登临悲秋的羁旅词,往往寄托了词人身世飘零之慨叹。

二、游宦羁旅的社会背景

羁旅行役词,与文人仕子的游学、游宦、游幕等有着密切关系,如士子的求学、科场的蹭蹬、仕途的迁徙以及幕府的出入等。从根本上来说,它是社会时代的产物。

隋唐开科举,有宋一代是古代科举录取人数最多的朝代。进京赴考、学优而仕,是宋代学子概莫能外的人生道路选择和主流价值取向,求学、赶考、赴任、入幕等奔波行旅更加风行不衰。

但是,宋代文人的价值观念,由唐人对外在的功名事业的关注而转变为内在的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并对文人创作倾向进行引导,使宋代文人在创作题材选择方面向羁旅行役主题偏移。

另外,北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朝廷内部新旧党争激烈。政治上的风云变幻,将许多文人卷入斗争的旋涡,遭受排斥压抑,或流徙于僻地,或沉沦于微职。因此,一大批困顿风尘,潦倒场屋的文人仕子写了不少谪官流逐、羁旅行役的词,以抒发去国怀乡的牢愁、命乖运蹇和失意流落的哀怨。蒋哲伦《论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指出:“北宋后期的羁旅行役词

较之其它时期产生的同类作品,具有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这是我们要特别感受、体味到的。

我们读宋代羁旅行役词,读到的是一个社会时代,是那个时代文人仕子群体游宦羁旅的身影。

唐宋词与人生模拟考试2019-4

一、单选题(共50.00分) 1. 姜夔平生好藏书,工于诗、文、词,亦精通音律,擅长书法。其词既承续周邦彦衣钵,变软媚为清婉,又挹取词风,变雄健为清刚,清幽峭拔自成一宗。() A. 范成大 B. 黄庭坚 C. 辛弃疾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暂无 2. 《花间词》是第一部的总集。它的出现,使流行于民间市井里巷的曲子词全面进入文人创作领域,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学体式——词的正式成熟。() A. 文人词 B.

民间词 C. 词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暂无 3. 的审美趣味厌弃脂腻气。中唐诗人韦应物,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气韵清远澄澈,尤得晏殊赏爱,“每读韦应物诗,爱之曰:‘全没些脂腻气。’”(宋?吴处厚《青箱杂记》)() A. 张先 B. 晏殊 C. 宋祁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暂无 4. 先生《瞿髯论词绝句》云:“陈桥驿下有词源。”将帝王的政治策略与宋代歌舞宴集、浅斟低唱的享乐世风和柔靡艳丽的词风联系起来。() A. 夏承焘 B. 陈寅恪 C. 唐圭璋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暂无 5. 辛弃疾当初“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骁勇之将,却成了身心交瘁、愁病缠身的老者,当他名利宠辱皆识破,便在《行香子》中感叹:“。”() A. 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 B.

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 C. 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暂无 6. 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诏求山林间有德行、文学、识治道者”(《续资治通鉴》)。时,肃政廉访使臧梦解和陆垕“交章荐其才”,但始终志节不移,诏征不赴。() A. 蒋捷 B. 赵孟頫 C. 王沂孙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从李清照的词看她的人生

《唐宋词与人生》 题目:《李清照的词与人生轨迹》 论文摘要:在浩瀚如烟的中国历史中,李清照以一女子之身跻身于中国“一代词宗”,可见其诗词成就之大非同一般。影响其成就的既有她家中浓郁的文化氛围,也有后来国家动荡的大环境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她的词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她在文学史上的第五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关键词:词风,人生轨迹,影响 中国是诗的国度,泱泱中华民族,悠悠数千载文明,在三千年诗史上,出现过灿如星群的诗人。若要说女诗人,可谓太少了。若要推中国古今第一才女,大约非李清照莫属。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为“济南二安”。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是宋代婉约派词人中成就最高者。沈谦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梁衡先生誉之为“乱世美神”。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李清照的生活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少女时代,少妇时代及其丈夫赵明诚病逝后三个阶段。其诗词按其内容和格调来分,也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婚前和新婚期所作;第二部分为婚后第二年至南渡前所作;第三部分为南渡后所作。不难看出,李清照生活历程的三个阶段与词作的三个部分在时间上是基本吻合的。因此,我们姑且就以李清照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情感与心境所示的三个阶段来探讨词作内容格调。 一、少女时代的李清照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曾经做过山东郓周教授,太学录、太学正,还做过太学博士,就相当于在北京大学里边担任教授,李格非后来还因为他的诗文创作和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苏轼的赏识,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清照的母亲是宰相王珪的女儿,状元王拱臣的孙女,从小就受到了专门的文化教育,才学出众,知识精深。诗词歌赋、

论李商隐诗歌中典故的运用

论李商隐诗歌中典故的运用 姓名:李锦 学号:18340012559928 学校:阜阳分校 指导老师:张新 完成时间:2020年5月7日

目录 摘要、关键词 (3) 一、诗歌中用典时运用的修辞 (4) (一)、对偶 (4) (二)、顶针回环 (5) 二、运用前人典故来比喻自身才华和抱负 (5) (一)、牡丹 (5) (二)、安定城楼 (6) 三、运用前人的典故来讽刺当时时政、揭露社会 (6) (一)、隋宫 (6) (二)、曲江 (7) 四、运用神话人物典故创造诗歌的朦胧美 (7) (一)、锦瑟 (8) (二)、碧城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李商隐是唐朝末期艺术成就相当高的自喻诗人。李商隐用无题诗生动巧妙的 将大量历史典故融入诗歌当中,为作品注入饱满的美丽感,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与语言 魅力。李商隐的诗词分政治诗,历史诗,关于事物的诗,无题的诗,爱情的诗和女冠的诗。因此,我认为李商隐作为文学史上具有研究型的研究人物,必须受到许多人的重视,文学 价值最高体现。文学方法从诗歌的集解和现代编者笺注中领略文学风采,李商隐诗歌文风绵柔,工于比兴手法,巧妙于象征,善于运用典故,清词丽句和语言凝聚力。本论文试图从典故的角度盘点八首无题诗,并分析李商隐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 关键词:李商隐;典故的;朦胧的美;修辞的

论李商隐诗歌中典故的运用 李商隐(约813年至858年),名叫义山,出生于玉溪(谿)和樊南生。他是唐代著 名的诗人。他的祖先是沁阳市河内市(现河南省焦作市)。他擅长诗歌创作,散文的文学 价值也很高。他是唐末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与杜牧一起被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一 起被称为“温李”。成段式的风格和温庭筠的风格相似,他们三个都排在家庭的第十六位,因此被称为“三十六体”。他的诗歌概念新颖,风格尤其优美,特别是一些关于爱情的诗 和无题诗之间的纠结,美丽动人意犹未尽,被世人广为传诵。他的格律诗歌传承了杜甫的 传统创作手法,他的一些作品和杜甫尤其的相似。和杜甫一样,李商隐的诗歌经常使用典故,比杜甫更深刻,更难理解,并且每句话都经常使用典故。他对经文的运用是独一无二的。他喜欢使用各种象征手法和比兴手法。有时他会朗读整首诗,但不清楚为什么。典故 本身的含义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想要表达意思。由于夹杂在牛党和李党派之间的缝隙之中 生存,他一生非常不高兴。导致他在爱情方面更加痛苦和忧郁,他与洛阳柳枝的分离,和 玉阳宋真人和妻子王的三个恋人都有很多曲折和不如意。政治上的挫败感和爱情是古代仪 式的社会中敏感的话题。加上恶劣的形势,卑微的地位,沮丧,感性和内向的人格特质, 诗人常常很难谈论它。这些无意的诗歌表达,使他用典故使诗歌成为朦胧的美。死后,他 被安葬在自己的家乡沁阳(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的交界处)。后来作品被收录在《李义山诗集》当中。 杜牧、李商隐、温庭筠三位诗人被称为晚唐之中最著名的咏史大家,其咏史怀古诗方 式方法独具特色,在诗史上有相当重要地位和位置。从晚唐唐末的背景和他们三人个人生 平经历来探讨,可探讨出他们咏史怀古诗的内容和艺术境界。如果将他们三大家进行比较,三者各有千秋【1】。 一、李商隐诗歌中用典时运用的修辞 (一)、对偶 李商隐以“好事切对”而闻名。他的独创性有很多例子。但是,正是他的当句对的 句子更加显示了他的个性。在这方面,他是杜甫学生,但是他超越了杜甫。杜甫当前的 句子对仅限于单个句子,例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出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还有“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出自《曲江对酒》;更有“戎马 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出自《白帝》;李商隐十种有“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中晴云杂雨云”出自《杜工部蜀中离席》;更有“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比如这

雅俗共赏的艺术_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2008年第4期总第70期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ofFujianRadio&TVUniversity No.4,2008General,No.70 雅俗共赏的艺术 ———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陈 琦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福建三明,365000) 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绚丽的彩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并重。宋词又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柳永及周邦彦是婉约派中常常被同称并举的两位著名词人,两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词品上也属于同一风格,对宋词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里程碑似的人物。本文主要从他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雅与俗的艺术特点进行讨论,探讨宋词的雅俗共赏。 关键词:宋词;柳永;周邦彦;婉约派;雅俗共赏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46(2008)03-0014-04 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许多人常常是被同时提及的,其中一对是柳永和周邦彦。在北宋文学发展史

上,他们每每被同称并举,这是由于这两位著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在词的品格上属于同一类型,且周词对柳词又有着直接继承发展的关系。宋词大致分为两类:婉约派和豪放派,并以婉约为正。其实宋词的分法多种不一,这种分法未必准确,也很粗略,是后人由于不同词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而划分的。但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柳永,周邦彦是婉约词派词人,并可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婉约词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俗不伤雅 雅不避俗 之后,赋予了它一些内涵,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那就是词。宋词是在唐五代文人词的基础上发展的,已成为文人手中成熟的创作形式,雅与俗两种艺术趣味的分流而又相互渗透,成为宋词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自柳永开始在花间词的基础上扩大词的题材,表现与都市生活有关的内容,并将市民阶层的艺术趣味引入词作,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柳永的词俗,并不加以重视,这样的观点未免偏颇。柳永生活的北宋,当时进入了承平时期,京都汴梁繁盛至极。同时由于市民阶级的扩大,也有多种多样文艺娱乐的需要,他们到处争唱新声、新腔、新调,而词适于言情,自上至下的普及,上至皇帝,下至庶民,全都雅好词章。在这种文艺新风的陶冶下,柳永就禁不住以民间俚曲为基础,勇创新曲新词,逐渐成为蜚声词坛的新秀,深受乐工和歌伎们的欢迎。 柳永的词的确有俗的一面,这从当时的许多记载里都可以看到。宋人多言柳永词近于俗:陈师道《后山诗话》:“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 词,从产生之初就以其音乐性有别于诗,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与高雅文化对立的俗文化。早在诗还很发达的唐朝,就有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些著名诗人,也有许多优秀的词作流传。起先,是一种曲子,用作宴乐之乐;后来,经过文人的加工填词 收稿日期:2008-02-12作者简介:陈

雅俗共赏的艺术_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2008年第4期 总第70期JournalofFujianRadio&TVUniversity No.4,2008General,No.70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绚丽的彩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并重。宋词又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柳永及周邦彦是婉约派中常常被同称并举的两位著名词人,两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词品上也属于同一风格,对宋词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里程碑似的人物。本文主要从他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雅与俗的艺术特点进行讨论,探讨宋词的雅俗共赏。 关键词:宋词;柳永;周邦彦;婉约派;雅俗共赏 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346(2008)03-0014-04 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许多人常常是被同时提及的,其中一对是柳永和周邦彦。在北宋文学发展史上,他们每每被同称并举,这是由于这两位著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在词的品格上属于同一类型,且周词对柳词又有着直接继承发展的关系。宋词大致分为两类:婉约派和豪放派,并以婉约为正。其实宋词的分法多种不一,这种分法未必准确,也很粗略,是后人由于不同词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而划分的。但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柳永,周邦彦是婉约词派词人,并可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婉约词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词,从产生之初就以其音乐性有别于诗,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与高雅文化对立的俗文化。早在诗还很发达的唐朝,就有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些著名诗人,也有许多优秀的词作流传。起先,是一种曲子,用作宴乐之乐;后来,经过文人的加工填词之后,赋予了它一些内涵,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那就是词。宋词是在唐五代文人词的基础上发展的,已成为文人手中成熟的创作形式,雅与俗两种艺术趣味的分流而又相互渗透,成为宋词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自柳永开始在花间词的基础上扩大词的题材,表现与都市生活有关的内容,并将市民阶层的艺术趣味引入词作,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柳永的词俗,并不加以重视,这样的观点未免偏颇。柳永生活的北宋,当时进入了承平时期,京都汴梁繁盛至极。同时由于市民阶级的扩大,也有多种多样文艺娱乐的需要,他们到处争唱新声、新腔、新调,而词适于言情,自上至下的普及,上至皇帝,下至庶民,全都雅好词章。在这种文艺新风的陶冶下,柳永就禁不住以民间俚曲为基础,勇创新曲新词,逐渐成为蜚声词坛的新秀,深受乐工和歌伎们的欢迎。 柳永的词的确有俗的一面,这从当时的许多记载里都可以看到。宋人多言柳永词近于俗:陈师道《后山诗话》:“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 雅俗共赏的艺术 —— —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陈琦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福建三明,365000) 收稿日期:2008-02-12 作者简介:陈琦(1959-),女,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中专讲师。

周邦彦词

浅析周邦彦词 摘要:周邦彦是北宋末年最杰出的词人,历来属于词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不少研究者对周邦彦词的艺术性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但却彻底否定了其词的思想性,笔者认为这样的看法有失偏颇。本文将从他的《清真集》入手,简要地分析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内涵。关键词:周邦彦;清真词;艺术成就;思想内涵 历来学者对于周邦彦都有较高的评价,例如陈匪石《宋词举》中说:“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几擅其全,世间早有定论矣。”1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他是“词中老杜”。可见,周邦彦的词在唐宋词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觑,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它高超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性是分不开的。 一以“富丽精工”的艺术特色“结北开南” 陈振孙说:“美成词多用唐人诗句隐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直斋书录解题》)可以说十分精到地概括了周邦彦词的特点。周邦彦在当时和词史上都有很大影响。陈廷焯说:“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白雨斋词话》卷一)周济说:“美成思力独绝千古,如颜平原书,虽未臻两晋,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备,后有作者,莫能出其范围矣。”2这些说法虽嫌太过,但周邦彦词博采北宋诸家之长,最终形成了“富艳精工”的一家之风,又极重声律,开南宋姜夔、吴文英、史达祖格律词派的先声,说其“结北开南”,亦有道理。 周邦彦“富艳精工”词风的形成是有原因的,周邦彦《清真集》里的词作,内容不外乎男女恋情、离愁别恨、人生哀怨等传统题材,这些题材自从晚唐五代小令以来,经过二晏一欧之类的精妙小词,以及柳永、秦观之类的长调慢词,已经被前人说过无数遍了,光小晏一个人就写了两百余首的近乎爱情的“回忆录”和“忏悔录”。这不得不让人担心:后人要在他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便很有难度了。在这种情况下,周邦彦仍要在艳情词中“讨生活”,确实是需要花费一番苦心的。所以,从周邦彦开始,宋代的婉约词就逐渐减少了天然的风韵,而向着人工雕琢的方向发展了。 周词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做到既浑然天成,又精致工巧。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善于从前人的诗词中寻找素材,通过化用前人的诗词来表现更新、更丰富的情感。例如他的

UOOC唐宋词与人生第六章苏轼

UOOC联盟在线课程《唐宋词与人生》 (授课教案) 第六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读苏轼的豪旷词:烟雨平生的处世态度 兼论苏轼与张孝祥 第一节 “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其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 “千古风流人物”,乃苏轼词之名句,亦可用来妙题苏轼自己。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徽宗五朝,荣辱迭起 一生,亦才情雄放一生。 苏轼画修竹枯木怪石,为“湖州竹派”重要人物;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其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风;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开一代词风。其诗词文,均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一、广博的学识 苏轼以读书为“平生之快事”。元·元怀《拊掌录》记载: 东坡在玉堂,一日读杜牧之《阿房宫赋》,凡数遍。每读彻一遍,即再三咨嗟叹惜,至夜分犹不寐。有二老兵,皆陕人,给事左右。坐久,甚苦之。一人长叹操西音曰:“知他有甚好处,夜久寒甚,不肯睡!”连作冤苦声。 东坡在玉堂,一日读杜牧的《阿房宫赋》,好多遍。每读完一遍,就再三嗟叹,至夜犹不寐。有二位老卒皆陕地人,随侍东坡身边。坐久了,不堪其苦。一人长叹一声,用西边口音说:“知它有什么好处,夜长很冷,就不肯睡觉!”连续发出怨苦声。 苏轼贬谪海南时,无书可读。偶得柳子厚文集,于是,横看侧看,敲骨吸髓,每个字都反复玩味。 二、超逸的襟怀 胸无书卷,襟怀必不高妙,意趣必不古雅。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 苏轼正是用胸中万卷书,滋育出一种不为外物尘俗所累的超逸高妙襟怀。 苏轼为什么号“东坡居士”?

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用2B铅笔将考生号及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

典故的运用

空:妙在何处? 空,白白地。槛外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空”与上句相呼应,建阁之滕王(帝子)已经死去,从中表现了盛衰无常之叹,寄意遥深。 典故的运用 1.贾生晚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3、才调:才气。【韵译】: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评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贾生:其时,贾谊不过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但以见识和议论赢得博士中年长者的尊敬,受到文帝的重视,不到一年,被擢升为太中大夫。贾谊的才华和文帝对他的信任,引起了一部分朝臣的妒忌。结果文帝将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2.冯唐 3.李广 4.梁鸿 汉诗·梁鸿·五噫歌 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 宫阙崔巍兮,噫!民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这首诗是梁鸿过洛阳时所作,他见到帝王的奢侈,嗟叹人民无尽期的辛苦。章帝对于这首诗甚为不满。梁鸿因此改名换姓,避居

齐、鲁之间。 梁鸿,汉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王莽末,梁鸿幼年,随父寓居北地(在今甘肃庆阳西北)。东汉初,曾入太学受业。学毕,在上林苑牧猪。后归平陵,娶孟氏女子,有德无容,为她取名孟光,字德曜。后共入霸陵山中隐居,耕织为业。汉章帝时,因事出函谷关,经过京城,作《五噫歌》讽世,章帝闻知,不悦,下诏搜捕。于是改姓运期,名□,南逃至吴,为人作雇工。东家见孟光进食"举案齐眉",认为妻子对丈夫如此敬重,可见并非一般佣工,乃礼遇之。梁鸿遂在吴闭门著书。死后葬于要离墓旁。 一.明用: 1.贾生、冯唐、李广、梁鸿:诠释了“人类普遍的文化心态”: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借怀才不遇之人,表达有志难伸之痛。 二.暗用: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涸辙之鲋: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 辙中,有鲋鱼焉。”由于这个故事,后来人们比喻极度穷困,急待救济,就叫“涸辙之鲋”(涸,水干;涸辙,干了水的车轮沟)。也叫“车辙鲋鱼”,或简作“涸辙”、“涸鲋”。如唐朝李白的诗:“涸辙思流水,浮云失旧居。”南朝庾信的诗:“涸鲋当思水”。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

浅谈姜夔的词与周邦彦的词的区别

浅谈周邦彦的词与姜夔的词的区别 摘要:姜夔词与周邦彦词相较,周词的语言色泽艳丽,如春日牡丹;姜词的语言色调清幽,似雪中寒梅。周词多融化前人诗句,用的是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方法;姜词则是自铸新辞,吸取的是江西诗派清刚峭拔的精神,改变了历来“婉约”词语言软媚柔弱的原质。 关键词:语言形式结构江西诗派婉约豪放比较清幽柔弱 周邦彦,号称清真居士,他的一生没有遭受到沉重的打击迫害,曾被提拔为大晟府——即最高音乐机构长官。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音乐的创作和发展,成了名重一时的“御用文人”,“宫廷词人”。不过他任期两年,一生大部分时间放外,即便滞留京城,也只做个芥豆小官。但周邦彦才华横溢,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多才多艺,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邦彦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

成了浑厚、典雅、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而姜夔,号白石道人,他是一位浪迹江湖、寄食权门的游士。青年时代,曾出游扬州,旅食江淮一带。又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他多才多艺,诗词而外,还擅长书法、精通音律。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绝意仕途,也抱有政治理想。姜夔两次向朝廷进乐谱,希望获得机会。后一次还获诏允许他破格参加进士考试,但没有考中。此后,他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首先,在语言上,姜夔词与周邦彦词相较,周词的语言色泽艳丽,如春日牡丹;而姜词的语言色调清幽,似雪中寒梅。周词多融化前人诗句,用的是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方法;姜词则是自铸新辞,吸取的是江西诗派清刚峭拔的精神,改变了历来“婉约”词语言软媚柔弱的原质。周邦彦是北宋时期婉约词风的“集大成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词至美成,大宗。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然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顿挫则有姿态,沉郁则极深厚。既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昧亦尽于此矣。”评价是相当高的。以周邦彦为首的大晟词人是北宋后期最有影响的创作群体。 其次,在内容题材上,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虽经周邦彦雅化却仍然不够。姜夔的恋情词,则往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⑵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的词(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其特点: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就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就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与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就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就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与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就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就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她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

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就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就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就是“瞧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 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就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唐宋词与人生 期末考题题库

1 汪元量为宋元之交著名的词人,作了不少抚今追昔、感叹国事的 伤乱词,或可当作“词史”来读。孔凡礼《汪元量事迹纪年》称其 词:“凄凉哀怨,令人泣下,乃遗民心声。” 我的答案: 2 宋·王灼《碧鸡漫志》评晏几道词:“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 润秀洁,亦无其比。” 我的答案: 3 柳永的《鹤冲天》:“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表现了词人以风流才子自负,藐视功名权贵的傲气和倔强,但与当时统治者的道德秩序、价值观念 相背离。 我的答案: 4 宋代统治者政治上采取偃武修文的策略,上层的崇文风气对文人士大夫阶层影响很大。宋代士人勤于读书,学识广博、学养深厚,多乐此不疲于一盏黄灯、一杯清茗、一卷书册,浸润在书斋化的

生活里。其浓厚的书卷气发显在外,为一种雅而不俗的精神气质 和生活品味。 我的答案: 5 吴文英《疏影》咏梅:“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咏昭君出塞有“环佩空归月夜魂”诗句,此二 句化用杜诗,意谓梅花是月夜归来的昭君芳魂所化。 我的答案: 6 李璟《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乍”字突出主观的感受;一“皱”字形象生动,具有画面般的视觉效果,一“乍”一“皱”写出了由静而动的变化过程。风乍起时,晕皱的不只是一池春水, 更是主人公的心境 我的答案: 7 乡野田园的十里稻香、一篱槿花、一树午阴或是一塘春水,范成大都闲逸、安乐于其中。这是他皈依自然,除去尘世牵累,用轻 松化解忧愁,从而超脱纷争现实的一种审美方式和解脱方式。 我的答案:

晏几道描写恋情的词篇,数量占其词总数的十之七八,其中屡屡 写到他与莲、鸿、苹、云四位歌姬的交往,一本《珠玉词》或可当作他的爱情回忆录来读,多以感伤笔调写爱情的聚散悲欢,或 追忆旧踪残梦。 我的答案: 9 苏轼荣辱迭起一生,亦才情雄放一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表现了他旷达人生的处事态度。我的答案: 10 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云:“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秦观、晏几道的词都来自一片“伤心”,秦观是历阅华屋山 丘的伤心,晏几道则是屡遭失意贬逐的伤心。 我的答案: 11 周邦彦以羁旅行役词名世,《清真集》中叙写旅况凄凉、宦途奔波之作达四十多首,占全集的四分之一多,他将羁旅行役词推上 了艺术的峰巅。 我的答案:

古诗词中常见典故用法归纳

古诗词中常见典故用法归纳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做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我们对于古诗词的理解,理解不到位,就会造成答题失分,今天高中语文学习助手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典故的意义,帮你提高古诗词答题成绩,赶紧收藏吧! 一、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 例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例2:“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析】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明显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三、正用典故 例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析】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四、反用典故

柳永词与周邦彦词之比较

柳永词与周邦彦词之比较 班级:09601班学号:09060048 姓名:李恬 摘要: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许多人常常是被同时提及的,其中有一对就是柳永和周邦彦。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两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的词作存在着明显的继承与蜕变。本文就从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两方面来了解两位词作家的创作个性。 关键词:柳永;周邦彦;词;不同 柳永,是北宋词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词人,是北宋婉约词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唐五代词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远。 周邦彦,是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柳永和周邦彦,一个是北宋词史上划时代的大词人,一个是北宋诃坛的集大成者。在北宋文学发展史上,他们总是被同称并举,这是由于这两位著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在词的品格上属于同一类型,而且周词对柳词又有着直接继承发展的关系。这就为我们对比研究两位大词人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就从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两方面对比二者的不同,来了解两位词作家的创作个性。 一:题材内容:柳词丰富,周词较单薄 柳永、周邦彦虽早年生活相似,都曾长期在歌妓、舞女中的生活。但柳永不甘约束而狂放不羁,屡试不第,晚年才中进士。而周邦彦却几历官场风云。如此身世反映在他们的词作中,艳情是相同的一面,但是不同者居多,也可以说柳词有拓展性,周词则在题材内容上显得相对狭隘。 柳词中反映妇女生活、男女恋情、别愁离恨的词作占去了《乐章集》大半,其中妓女生活写得尤为细致、大胆。如:《洞仙歌》此词极写“洞房深处”男恋女爱的甜蜜而嬉戏的生活情景。《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极写离别之意。 柳永虽然生活在这样一个“太平盛世”中,但是他个人的遭遇却未免坎坷。因此,他曾一度游阅西蜀和江浙,写下了许多表现身世遭遇的“羁旅行役”之思的词篇。如《迷神引》、《双声子》等。 而相对于柳词,周词在题材和内容上有很大的局限。因周邦彦生活面的狭窄,词的题材未能超出传统内容:一是艳情词几乎占了《清真词》的全部内容。代表作如《兰陵王》、《西河》、《金陵怀古》等。二是少量抒写官场感慨和羁旅之思的怀古伤今的词篇。如《苏幕遮·燎沉香》表达了家乡的美好和自己深怀渴慕的心情。 总之,周邦彦的词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创作题材上都不及柳永丰富,他的词往往是“旧曲翻新”,内容上往往显得较为空虚、苍白。正如王国维所说周彦邦词“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

柳永词与周邦彦词之比较-推荐下载

柳永词与周邦彦词之比较 中文学院0803班何龙萍(14080601920)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崇安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北 宋婉约词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唐五代词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他扩大了词境,唱出 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他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景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他发展了词体,以旧腔改造或自制新调,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 贡献。他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其词讲究章法结构,风格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 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 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柳永和周邦彦,一个是北宋词史上划时代的大词人,一个是北宋诃坛的集大成者。周邦彦较柳永晚出几十年,且中间又隔苏、辛等众多词家,然周邦彦和柳永的词作却包含着深 刻的承传性,特别是在雅俗风格的取舍选择、慢词的铺叙手段方面,两人存在明显的继承、蜕变和发展关系,本文拟就此谈谈笔者的看法,以便深入具体地了解两位词作家的创作个性。 第一,题材内容:柳词丰富,周词单薄。 柳永、周邦彦的早年生活经历极为相似,都曾长期在歌妓舞女在打滚。柳永生性狂放 不羁,不拘小节,但仕途坎坷,屡试不第,晚年才中进士,几乎浪荡漂泊了一辈子;周邦 彦却仕途得意,几历官场风云。这种生活际遇,反映在各自的词作中,艳情是相同的一面,而不同者居多,说得直白点,就是柳词在题材上有拓展性,而周词在题材内容上显得相对 狭隘。 可以说,周邦彦的词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创作题材上都不及柳永丰富,他的词往往 是“旧曲翻新”,内容上往往显得较为空虚、苍白。正如王国维所说周词“创调之才多, 创意之才少”。具体来说: 在柳永现存词二百多首词,反映妇女生活、男女恋情、别愁离恨的词作占去了《乐章集》大半,其中妓女生活写得尤为细致、大胆。陈锐《碧斋词话》认为“屯田词在小说中 如《金瓶梅》”,如《洞仙歌》便是极写“洞房深处”男恋女爱的甜蜜而嬉戏的生活情景,而《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更是极写离别之意。 在柳词中,描写都市繁华的词也占有相当大比例。如《倾杯乐》咏京城元宵节的盛况,《木兰慢》咏京城清明节。词中所写之“路旁拾簪”、“珠翠纵横”,就大可与《东京梦 华录》所记的盛况相互印证。著名的《望海潮》还非常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富丽。京 城如此,京城以外的城市又如何呢?《一寸金》描写了成都景致,其中“雅俗多游赏”一句,表明了士大夫文人和市民群众竟相游赏的乐景象;《瑞鸥鸪》写苏州景致,其中“万井千阊富庶”之语,即道出了这个“人间天堂” 当时的富足程度。

2021年1月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毕业班阶段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 2021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1月阶段性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2021年1月(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⑵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的词(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其特点: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

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