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 以湖南浏阳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
报告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
——以湖南浏阳为例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机遇。给了全国各地的发展模式充分的自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需要联系各地的现实,实事求是,努力探索,找到一条最适合当地发展的道路。
浏阳隶属长沙市,位于湖南东部偏北,东邻江西省铜鼓、万载、宜春;南接江西省萍乡及湖南省醴陵、株洲;西倚省会长沙;北界岳阳市平江。位于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是湖南省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县,辖37个乡镇、街道,面积5007平方公里,总人口138万,是一个经济形态完备、特色比较明显的县域单元。浏阳是一方神奇山水。历史久远,物产丰饶。古属荆州,建县已有1800多年,有“江南第一文庙”、千年古刹石霜寺等文化古迹,是享誉中外的“烟花之乡”、“花木之乡”、菊花石故乡。浏阳、捞刀、南川三河穿流而过,大围、连云、九岭三山绵延起伏,森林覆盖率达65.82%。浏阳是一片革命热土。这里走出了谭嗣同、唐才常等一代仁人志士,孕育了胡耀邦、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授衔时,就有30位浏阳籍将军。浏阳更是一座发展新城。近年来,浏阳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实现了从一个比较落后的老区县向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的跨越。并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湖南省文明城市”等荣誉。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湖南省文明城市”等荣誉。
可是就在1993年前,浏阳还是全国贫困县,还是老区县、偏远山区县、还是有着长沙“小西藏”之称的浏阳县,以撤县设市为契机,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他们做成了许多别人不敢做不敢想的事,创造了多个全省甚至全国第一。回顾近年来浏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解放思想中提升思路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前提
思路决定出路。回顾浏阳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就是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中央、省市决策与浏阳实际紧密结合,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真正把解放思想贯穿于作决策、抓工作、谋发展的全局之中。199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进百强、冠三湘”的奋斗目标,激发了全市上下建设浏阳、发展浏阳的雄心壮志和干事创业的满腔热情,浏阳经济社会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21世纪之初,我们适时提出了“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拉开了新世纪浏阳改革发展的序幕。2002年,进一步提出“开放带动、交通先行、三足鼎立、人气东聚”的发展战略,随着这一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浏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市域经济较快增长。2006年以来,我们根据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指引和湖南省委“富民强省”战略要求,结合浏阳实际,提出了围绕“两个富裕”即富裕浏阳人民、富裕浏阳财政的奋斗目标,实施“工业主导、科教优先、外向拉动、统筹发展”战略。在产业培育上着力推进“三百工程”,即花炮产业百亿工程、百平方公里工业新城、百里浏阳河新农村示范走廊;在发展路径上着力激活“三大动力”,即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改革创新;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着力倡导“三个感动”,即感动基层、感动企业、感动群众,经济社会获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2008年浏阳被列为湖南省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县后,我们组织开展了“如何抢抓两型机遇、打造重要组团”的大讨论,最终形成了“规划对接、空间融入、产业互补、项目支撑、机制创新”的思路,并以工业新城为核心迅速抓紧实施。正是由于在每一个转折关头,全市上下坚持解放思想,顺应时代变化,在继承中创新思路,在发展中抢抓机遇,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近3年,浏阳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始终保持在15%以上,财政总收入每年增加3个亿以上。
二、在夯实基础中提升区位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浏阳地处湘东山区,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明显。为此,我们大力实施区位提升和城市提质战略,坚定不移地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创建
平台。
1.构建快捷交通网络。1993年至1996年,我们举全市之力投资
2.7亿元,打通319国道浏永高等级公路,使浏阳至长沙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为1小时,这一举措不仅大幅提升了浏阳的区位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唤醒了浏阳开放发展的强烈意识。“十五”期间,投入23亿元加强市内交通网络建设,浏东、永社、大文、浏跃四条高等级公路相继竣工,环线公路和花木产业带公路顺利建成,形成了广覆盖、大联通的公路网络,构建了“市域一小时经济圈”。去年以来,我们积极抢抓“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机遇,掀起新一轮“大办交通”的热潮,努力促成长浏、浏醴、大浏高速和开元东路的相继动工建设,力争长沙城际轻轨进入浏阳,全面融入“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
2.增强城镇辐射功能。城镇是区域发展的引擎。近年来,我市以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每年投入10余亿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先后建成了浏阳河风光带、行政中心、将军广场立交桥等一批标志性设施,大力完善了污水处理、垃圾无公害处理等基础设施,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城区面积扩展到21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2万,吸引众多外来人口来浏生活、创业。同时重点建设大瑶、镇头、永安和官渡四个区域性中心集镇,适当发展一批旅游大镇、文化名镇、工业重镇、边贸强镇,构建了城区——中心镇——特色镇三级城镇体系,城镇对经济拉动作用更加明显。
3.完善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努力改造浏阳电网,建成了220KV的主供电源和三个110KV供电环网,为安全优质供电奠定了基础。先后投入20多亿元,在浏阳河上游建成板贝、富岭、株树桥三座调洪水库,同时建设一批各类水利工程,提高了三大水系流域的防洪能力,增加了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顺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要求,投入9200万元建成IP城域网,光纤网络实现城乡全面覆盖,宽带网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及100%的工业企业。
三、在产业培育中打造特色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
我们始终认为,产业是立县之本,特色是取胜之道。近年来,我们以“三百工程”为重点,在培育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取得了初步成效。
1.实施花炮百亿工程,提升传统产业。“花炮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是一个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传统产业。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以花炮“百亿工程”为载体,努力推进工厂化改造、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