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熔断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式熔断机制

学生姓名:陈泽

专业:金融

班级:金融1323

指导老师:袁立华

2016年3月18日

摘要

熔断机制的设立,从积极角度来看,可为市场交易提供一个“减震器”。其实质就是在价格发生突然变化的时候,给投资者一个冷静的时段,防止做出不理性的反应。同时,也能给监管者采取应对措施争取一定的时间。熔断机制在我国于2016年1月4日正式实施,却在4个交易日内两次触发二级熔断,并于2016年1月8日起宣布暂停实施。朝令夕改的指数熔断机制是否真正适合中国A股,中国式熔断机制的未来到底路在何方。

关键词

我国市场;熔断机制;涨跌幅度;稳定;波动

一、熔断机制的概念

熔断机制,是指某一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范围内交易的机制。熔断机制在股市的应用则体现为,在股票交易中,当价格波幅触及规定的水平时,交易会随之停止一段时间。

熔断机制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曾在 1982 年对标普500 指数期货合约实行过日交易价格为 3% 的价格限制。但这一规定在 1983 被废除。相关资料显示,1987 年 10 月 19 日,纽约股票市场爆发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道琼斯工业指数一天之内重挫 508.32 点,跌幅达 22.6% ,由于没有熔断机制和涨跌幅限制,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这一天也被美国金融界称为“黑色星期一”。

1988年10月,即1987年股灾一周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与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了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熔断机制。其后,美国股票市场的熔断机制经过了多次修改与完善,2012年将基准指数由道琼斯指数新改为标普500指数,目前的熔断机制分为三级:第一级为跌幅达到7% ,第二级为跌幅达到13% ,第三级为跌幅达到20% 。在上午9点30分至下午3点25分之间,触发第一级或第二级熔断阈值,交易将暂停15分钟;但无论任何时候,一旦市场下跌触发第三级熔断阈值,当天交易将暂停至收市。

从熔断机制的发展历史来看,尽管形式多样,但都是以人为设置价格限制和中断交易为特征。这一机制即使在发端地美国股市也一直存在争议,反对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目前,国外几乎所有的主要证券交易所都采用了熔断机制,主要包括“熔即断”和“熔而不断”两种形式。“熔即断”是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停止交易;“熔而不断”是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交易,但报价限制在熔断点之内。

我国 A 股指数熔断机制是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基础上的创新机制。作为“建设市场”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推出的目的是抑制股指出现非理性暴涨暴跌,防止市场整体出现大幅波动,从而有利于稳定 A股市场。

二、熔断机制是否适合中国A股

在经历不到 3 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后,2015 年 12 月 4 日,经证监会批准,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发布了指数熔断相关规定,熔断基准指数为沪深 300 指数,采用 5%、7%两档阈值,于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具体来说,当沪深 300 指数涨跌幅度触发 5%熔断阈值,暂停交易 15 分钟;尾盘(14:45 至 15:00 期间)触发 5%熔断阈值,以及全天任何时段触发 7%熔断阈值的,暂停交易至收市。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深交所研究所2015年给证监会写的关于熔断机制的报告就写到,“⑴熔断时长可调整。与境外市场比,‘A股版熔断’时间明显较长,尤其是7%档位的‘熔断’,将导致全市场中断交易至收盘,这必将影响市场的连续性和流动性。与海外市场相比,我们的交易时间偏短(从国际经验来看,熔断时长设定一般需要兼顾市场交易需求及监管应急处置时间需要,成熟市场较短,新兴市场相对稍长。另外需指出的是,境外主要交易所的交易时间较长,欧美成熟市场一般都在6.5小时以上,韩交所和巴西交易所分别为6小时和7.5小时。因此,这些市场设定熔断时长的弹性空间相对较大。)。建议根据境外市场经验,适当缩短‘熔断’时长,同时确保在期货交割日不触发‘熔断’。⑵‘熔断’阀值可改进。从《通知》给出的阀值来看,7%档位与5%档位太过接近,借鉴2006~2012年新股上市首日盘中临时停牌的经验,首次熔断后容易引发‘磁吸效应’、促使指数加速向7%运行。因此建议在5%和7%两档熔断中只选取一档设置。”可是证监会并没有采纳。

2016年1月4日,被寄予厚望的指数熔断机制登陆 A 股首日便被触发,让

人大感意外。数据显示,2016年1 月 4 日 9 点 30 分,上证指数开盘 3536.59 点,比上个交易日收盘价微跌 2.59 点。上午 10 点整,A 股开始跳水,仅仅 16 分钟后,上证指数跌幅就已超过 4%,随后继续下行。下午 13 点 13 分,沪深 300 指数跌幅达到 5.05%,第一次触发熔断机制,个股全面暂停交易 15 分钟;13点28 分恢复交易,股指加速跳水,13 点 34 分又第二次触发熔断机制,两市暂停交易至收市。2016年1 月 7 日,A 股早盘开盘 12 分钟,沪深 300 指数下挫5.38%,触发熔断,暂停交易 15 分钟;恢复交易后,仅仅两分钟又跌至 7.21%,引发二次熔断,宣告休市。

熔断机制亮相4天之内便触发两次,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熔断机制的“磁吸效应”确实加重了近几日的A股暴跌,而且A股熔断机制的设计存在着重大的缺陷。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表示,目前 5%的一级熔断阈值幅度较低,根据历史数据,几乎每 25 个交易日就有一个交易日波动幅度超过 5%。而且,二级熔断阈值与一级熔断阈值设置差距过小,仅 2 个百分点,交易员在抢卖心理下,会形成踩踏,致使指数跌幅快速击穿 7%的红线。

还有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外,熔断机制是在实施T+0(即当天买入的股票可以当天卖出)并且没有涨跌停板的背景下设立的。但在国内,有 T+1(即当天买进的股票要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和涨跌停板的交易限制,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熔断机制,有过多干预市场交易之嫌,同时也会限制股市的流动性。

三、熔断机制反思

客观地说,熔断机制在实施伊始就遭遇了诸多不利因素。首先是人民币的快速贬值。2016年元旦后,仅四个交易日人民币就贬值1% ,市场上人民币贬值预期持续增强,由此增加了资金外流压力,甚至担忧维持汇率稳定将改变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其次是随着大股东禁售期限的来临,投资者对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的担忧增强。再次是2015年底,人大授权的通过,使注册制实施的进度超出预期。最后是欧美股市普遍下跌,同时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创十一年来新低,也对A股造成冲击。

从我国实施的熔断机制自身来看,其制度设计本身也存在一定缺陷。首先,我国熔断机制设计的阈值较低,且两级阈值的间隔过于狭窄。在国外证券市场上,熔断阈值设计得都比较高,而且不同级别的阈值间隔也比较宽。日本设置三级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