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风险文献综述
24110418 刘慧
摘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但近年来随着审计诉讼案件的增加,审计风险日趋增大,审计风险已成为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机构及广大审计人员必须重视并加以研究的问题。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的重要内容,加强审计风险的研究,对于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审计工作起步较晚,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审计风险成为我国审计实务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了完善我国的审计理论,提高审计质量,本文从国内外两方面系统地回顾了审计风险研究的文献,并按审计风险研究的不同层面和视角进行了评述,最后在归纳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审计风险研究的相关建议。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人们和社会对审计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强化审计风险管理和意识,有效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一个重大课题。进入21世纪发生了轰动全球的安然事件,位居世界前五位之一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在财务审计中未能尽其职责;安然公司的会计舞弊;美国南方保健会计造假丑闻败露;为其连续多年签发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也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上;普华永道对黄山旅游股份公司的重大造假;被财政部查出并勒令普华永道整改;德勤对科龙的会计造假案等等。审计失败的案例影响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这些重大舞弊案等都提醒注册会计师这一行业:重视审计风险掌握防范措施已刻不容缓。
二.审计风险含义,类别及特征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
由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x控制风险x检查风险)可知,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察觉)风险三个类别构成。
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潜在性,控制性三个特征。
三.国外审计风险研究
(一)关于审计风险涵义的研究
K.stringer 在 1961 年指出,“精确度和可靠度”与“注册会计师可能出具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之间存在着联系。这可能是有据可查的关于审计风险研究的开端。 1973 年,美国会计协会( AAA )发表“基本审计概念公告”,也使用“可靠度”一词,并对“可靠度”进行解释:“某一认定或声明是真实或有效的可能性”。随后,国外审计职业团体对审计风险的概念作了进一步探索,并各自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如美国审计准则( 1983 )第 47 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国际审计准则( 2004 )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二)关于审计风险模型的研究
20 世纪 70 年代,审计风险控制模型开始在审计实务中被陆续采用, D.H. 罗伯兹
( 1978 )提出了审计终极风险模型:终极审计风险 = 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抽样风险 + 非抽样风险)。在归纳、总结实务工作的基础上,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 AICPA )于 1981 年发布第 39 号《审计准则公告》,认为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和详细测试风险组成。时隔两年, AICPA 在其发布的第 47 号审计准则中把审计风险模型重新表达为:审计风险 = 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这个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将审计风险分解为三个独立的风险因子,并以乘积的形
式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陈毓圭 2004 )。由于这个审计模型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该模型得到了极大的应用,成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一个标志。2004年,国际审计准则进行修订后提出了一个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 = 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新的审计模型解决了原有模型不能从整体上把握风险的缺陷,强调注册会计师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更加注重企业面临的整体风险。
(三)关于审计风险评估与控制的研究
在风险评估方面, Waller ( 1993 )实地考察了审计师对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评估情况。Kida 等( 1993 )对环境风险因素对审计决策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Messier 等( 2000 )考察了审计师对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评估情况。Low ( 2004 )研究了行业专长对审计风险评估与审计计划决策的影响。在控制风险方面, Simunic 等( 1990 )认为由一家事务所用组合审计方法审计某一行业的所有公司,可能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最佳选择。 Hogan 等( 1999 )得出的结论是在 1976年到 1993 年期间,同一行业的大部分公司主要由三家或更少的审计公司进行审计,审计公司这样更能对特定行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四.国内审计风险研究
一)有关审计风险内涵的研究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就试图给审计风险一个定义,基本上形成了三种观点。
1. 审计风险是审计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技术性风险。这种观点最为狭义。陈正林( 2006 )详细地区分了审计风险与审计师风险,认为前者是审计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技术性风险,后者则是由于审计结论与事实的背离而导致审计师受损。
2. 审计风险是审计结论不恰当的可能性。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其在2006 年的准则中将审计风险描述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3. 审计风险是审计主体损失的可能性。这种观点通常被称作广义的审计风险观,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如谢志华( 1990 )、吴联生( 1995 )、刘力云( 1999 )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组织损失的可能性。
(二)有关审计风险模型的研究
2004 年,国际审计准则进行了修订,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对新的审计准则陆续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的优劣之处。如陈毓圭( 2004 )介绍了当时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最新进展,并提出我国独立审计风险新准则的制定思路及其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谢荣、吴建友( 2004 )指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并介绍了国际审计准则和英美等国审计准则所作的大量相应修订。张龙平等( 2005 )重点论述新审计风险模型的重大实质性变化,以及在实务中如何正确理解与运用该模型的问题。郭莉( 2006 )则介绍了我国现行审计风险准则修订的情况。一些专家学者通过对审计风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