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
作者:杨杰学号:7010120155
摘要:曹植字子建,曹丕胞弟,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死后谥思,故称陈思王。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曹植少有才华,好文学,深受曹操宠爱,曾几次要立他为太子,由于“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4]终于失宠。
曹丕称帝后,对他压抑迫害,屡次贬爵徒封。
曹睿继位,他多次上疏请求任用,终不可得,41岁抑郁而死去。
著有《曹子建集》。
曹植在他短短的四十年的人生中创作了90多首诗,60篇赋,还有120余篇章表书信等散文,被钟嵘誉为建安之杰。
沈德潜曾赞美曹植的诗歌“子建诗五色相宜,八音朗畅,史才而不预才,用博而不逞博。
”钟嵘称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2]可见他的诗文创作成就之高。
同时曹植凭借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的才华,用其敏锐的才思写出一首首映照千古的诗歌。
无论是对文学遗产的继承,还是对后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曹植的诗歌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价值都是巨大的,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他的创作风格。
同时对我们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和当时诗人的思想有重要的借鉴
作用。
关键词:曹植诗歌文学价值
正文:
曹植的诗歌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情调昂扬奋进,多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后期诗歌情调沉郁顿挫,多申诉他遭受压抑时的通亲用世感情。
前期诗歌以《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箜篌引》为代表。
曹
植诗以五言诗名震诗坛,他的诗汲取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加以发展创造,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
第一.强烈的个性化、抒情化。
曹植诗歌不论表现何种内容,都能在诗中
看到诗人的独特形象和深厚感情。
例如《野田黄雀行》[1]中,诗人采用寓言寄托情志,幻想手握利剑挑破落网,救出自己的友人。
如“高数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节友何须多!”即使是描写景物,其中也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情怀,这是曹植诗的一个鲜明特色。
第二.骨气奇高,凄凉慷慨。
曹植前期诗歌多反映出一种壮怀情绪。
如《白
马篇》[1]中的勇剽若螭,弃身锋刃,显示出豪迈的雄心壮志,有一番远大理想和抱负。
曹植生逢乱世,为国家的统一、安定而献身,他的诗歌始终是这一时代的最强音。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2]云:“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颂为君子哉!"诗中“幽并游侠儿”忠勇为国,捐躯靡身的英雄形象,正是作者为国展力的政治理想的生动体现。
又如《杂诗》“飞观百余尺,临牗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渝自闲。
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体现了激昂悲壮的情调。
再如(《杂诗》其五)[1]中,“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甘心赴国忧。
”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壮志情怀。
“骨气”当时他的一种为实现雄心壮志而奋斗不息的精神,“慷慨”是他诗歌的昂扬凄越的情调。
[3]这是曹植特定的生活道路和时代环境为他孕育的风格。
第三.反映下层人民生活,呼吁民生疾苦。
如《泰山梁甫行》[1]中“剧
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写出了“边海民”的悲惨生活,他们居住在“草野”,过着非人的生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逃民们每日出没在山林之中与狐兔争食争住,而自己原来的家园却因为无人居住,反而变成狐兔们的自由跳踉、纵情嬉戏的王国,多么可悲的现实。
但造成这一切后果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事的频繁发生、国家的动荡不安、百姓的徭役赋税沉重,从而导致了百姓不得不离开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逃到外面去,不得不跟狐兔争食争住。
写出了诗人对百姓强烈的同情之情,反映了下层人民生活的疾苦。
诗人曾在《谏伐辽东表》[2]中劝曹叡“省徭役薄赋敛勤农桑。
”这首是直接为民生疾苦而呼吁,是魏晋南北朝诗歌中反映民生的代表作之一。
对我们制定正确农业政策有着借鉴作用。
从而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处理好民生问题、维护好农民利益,进而更好的维系好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四.借鉴秦汉散文类比推理方法,使说理形象化。
如《当欲游南山》
[1]中,“东海户且深,由卑下自川。
五岳虽高大,不腻垢与沉。
良木不十围,洪条无所固。
”这六句诗人用类比的方法,以形象的比喻说明帝王应任用天下有才之士,不使有才者被遗弃。
最后以“长着能博爱,天下奇其身。
”概括三个比喻所推出的道理。
那就是以长者的姿态,泛爱天下之众,天下人臣就会归附明君。
“大臣无弃材,船车用不均。
”以优秀的木匠比喻贤明的君主。
好木匠不会遗弃和浪费木材,而是将不同的材料安排在或造车、或造船的不同用途上。
说明了君主会根据臣子的大小合理录用,无使天下有不用之才。
借鉴秦汉散文这些类比推理的方法使曹植的诗歌更加形象化,对人更有说服力。
秦汉的文化的一些精粹得
到了进一步的繁荣与发展。
这些也说明了曹植的才华非常的出众。
第五.精于熔裁,巧于布局,为唐代因事立体的新乐府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如《名都篇》[1]中,“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两句不只是用妖
女衬托少年的风流英俊,且烘托出了京都的豪华奢靡,为叙写少年的放诞生活勾勒出了一幅广阔的社会背景。
再如“观者戌称善,众工归我妍”两句即陪衬烘托了少年超人的射技,又渲染了遨游者之众,显示了京洛的繁华和游乐之风的盛行。
诗篇在叙事上简约、明快、首尾圆合。
《名都篇》以塑造艺术形象为中心,叙事为刻画形象服务,摒弃杂错以炫博的做法。
前人曾说:“寻常人作名都诗,以插求名都一切事物杂错以炫博。
而子建只推出一少年,以例其合。
于少年中只出的两事,一日驰骋,一日饮宴。
却说得一事不了又一事,一日不了有一日、、、、、、、”(吴淇语)。
这话指出了《名都篇》谋篇布局上的特点。
诗人采用刻画典型的方法,以一斑而见全豹。
这样的布局结构,不但主脑分明,线索单纯,结构完整。
反映了生活的内在逻辑.《名都篇》熔裁、布局的纯熟技巧。
因此为唐代因亊立体的新乐府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这也是曹植诗歌突出的文学价值之一。
第六.语言清丽流转,富于表现力。
诗人从汉乐府古诗汲取丰富的营养,
创造出自然平易、清丽流转,适于叙事、描写和抒情的事的语言。
例如《名都篇》[1]中,“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这几句就明显的表现出受到汉乐府古诗的影响。
《名都篇》全诗两句一意,句式采用对仗句式。
如“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闻,”这些诗句对仗工整、节奏和谐、富于变化,点缀于自然平易的诗行中,增强了语言清理流转之美。
曹植通过汲取乐府诗的一些优秀的艺术营养,并把这些优秀元素熔铸于他的诗歌中。
从而创作了新题乐府,称得起是乐府诗中的一朵奇葩,对于研究乐府诗专家、学者等人士来说是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七.其诗体现了对无辜妇女婚姻的同情之情,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以及对婚姻不合理现象的感叹引起人们的深思。
例
如《弃妇诗》[1]中,诗人通过描写建安末年平虏将军刘勋的妻子王宋,她因婚后无子而被遗弃。
如“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
丹华灼烈烈,璀采有光荣,”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出弃妇的美丽,并且能够配上任何高贵男子,但是“有鸟飞来集,拊翼以悲鸣。
悲鸣夫何为?丹华实不成。
拊心长叹息,无子当归宁。
”写出了弃妇的无子的不幸被弃返回家,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有子月经天,无子思流国,天月相终结,流星没无精。
”妇女有了儿子就可以像明月经天一样和自己的丈夫白头到老,而没有儿子就像流星一样从天上一闪而过,也就是说免不了要被自己的丈夫休掉。
这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引起了我们对封建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感叹。
对我们当今社会一些婚姻法规的制定有着警惕的作用,对于我们如何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八.其词辞藻隽美,风格豪迈,对仗工整。
对南朝诗人探索近体诗的实践有一定影响。
例如《白马篇》[1]中,如“白马饰金羁,连篇西北
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这四句描写了少年英雄高大形象。
高屋建瓴,狂澜骤起。
起首两句,就既“警”且“奇”了。
接着从容裕如的介绍勇士的来历“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又是既“奇”且“警”。
再接着诗人采用铺陈排比的手法,一连写了游侠少年四个令人惊奇的动作“空闲破左的”,一拉开弓箭就准确地射中了左方的目标;“扬手接飞揉”,一俯身再把下方的箭靶摧毁。
从各个侧面描绘了少年射骑技术的精湛。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用两个形象的比喻,着力渲染出游侠少年非凡的身手。
真是又“奇”又警。
作者把个人的激情素志和当时大多数人的愿望、理想,都凝聚在完美的白马英雄身上,倾其才力来塑造这一高大的英雄形象。
因此它以“奇警”为特色,“慷慨任气”、“词采华茂”,是建安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谢榛《四溟诗话》认为此诗开头四句“类盛唐绝”,对南朝诗人探索近体诗的实践有一定影响。
第九.其诗从楚辞中汲取了“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
作诗注意环境气氛的渲染,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又为唐初陈子昂倡言“兴寄”,提供了艺术借鉴。
[3]使曹植的诗歌内容更加的丰富。
例如《美
女篇》[1]中,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美女正当青春年华而独居闺阁,长夜难眠徘徊叹息。
诗人用以比喻自己有抱负、有才华、愿经世治国而无法施展之情。
点明了“怀才不遇”的主旨,发出了深沉的慨叹。
以美人、美女比喻君子。
作者以美女自喻,抒发出自己受曹丕父子的压抑与冷落而报国无门的深情。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卷三说:“子建求自试而不见用,如美女之不见售,古以为此。
”又如《野田黄雀行》[1]中,如“高树多悲风,海水扬起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这四句以比兴手法开端,隐写当时险恶的政治形势,抒发自己无力援助友人的悲慨。
“高树多悲风”隐喻在高位者制造血雨腥风;“海水扬起波”隐喻天下骚动不安。
“利剑”象征权势。
比喻生动贴切,与后面少年“拔剑捎罗网”呼应衬托。
而在《浮萍篇》[1]中,“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
何意今摧颓,旷若高与参。
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诗人以“浮萍”比女子的命运,以“高参”比夫妻爱情相隔,以“茱萸”、“兰桂”比新人和故人。
以“行云有返期”比旧爱的恢复,都很贴切自然、富于表现力。
这一些都体现出了曹植汲取了楚辞的一些写作风格,在诗歌中融入了比兴的写作手法。
从而使曹植的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在建安诗坛的影响力扩大了。
第十.雄健豪迈的风格及炼意铸词的技巧对后代诗人有深远的影响。
例如《蝦鱼旦篇》[1]中,如“蝦鱼旦游潢潦,不知江海流。
燕雀戏藩柴,
安知鸿鹄游。
”这四句用比蝦觛不同于鲸鲟浅水泥潭足以容身,它们不知巡游江海的乐趣,燕雀也非鸿鹄可比,篱笆短堵便可遨游栖息。
四句中两重比喻,比喻中有作对比,两两映衬,意思十分显豁。
“燕雀、鸿鹄”之比,又暗用陈涉的典故更坦露了壮志的志向和气概。
“抚剑”两句化用典故抒发情志。
《庄子·说剑》曰:“诸侯之剑,以智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铠,以贤良士为脊、、、、、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实服而听君命矣。
”[5]他把自己比况为发出雷鸣般吼声的利剑其报国之心的急切,其勇猛刚烈之气的叱咤风云。
如见如闻,震慑人心。
诗篇着力书写昂扬分发的报国之志,在诗句中注意炼意铸词。
每一词组在他
的笔下都有生命力,都能体现诗人的内心情感。
诗篇刚强遒劲、雄浑豪迈。
“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体现出了建安风骨的特征。
因此曹植诗歌中的雄健豪迈的风格及炼意铸词的技巧对后代诗人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中体现出来的文学价值是巨大的。
第十一.其诗内容由富于社会性到有鲜明的个性,由叙事到抒情。
是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五言诗在曹植的创作中走向成熟。
例如
《种葛篇》[1]中,“种葛南山下,葛苗自成阴。
”诗歌以葛藤做比兴,因为葛藤萦绕,可以比喻爱情的缠绵,接着写初婚时的夫妻思爱。
“与君初婚时,结发思议深,欢爱在枕席,宿昔同衣食,切慕《棠椂》篇,好乐和瑟琴。
”都是写发生在妇女身上的事情。
这里写出了两人关系的和美。
“行年将晚暮,家人怀异心,思纪旷不接,我情遂抑沉。
”写丈夫变心,妻子遭受遗弃。
接下去“下有交颈兽”、“双栖禽”、“同池鱼”进行对比衬托了弃妇的不幸遭遇,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对弃妇的同情之情。
“弃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
”这里存委曲求全之思,而归之于天命,缠绵悱恻,情辞委婉。
作者对当时社会那种委天任命的态度,对上天的绝对权威提出了怀疑和否定,这无疑是一大飞跃。
这篇诗中作者描写出来的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写《种葛篇》中的弃妇,诗人写出了弃妇不相信上天的任托不听天由命。
也说明了诗人否定和怀疑上天的绝对权威。
因此《种葛篇》中由之前写葛藤等植物到弃妇遗弃,抒发弃妇的感伤情怀。
内容的描写由普遍性写到了特殊性,有富于社会性到鲜明的个性。
该诗篇中体现出了这点。
第十二.描摹物态的生动,选词炼句的精工,对六朝及隋唐文学的演进有深远的影响。
例如《斗鸡篇》[1]中,如“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官商。
”
写终日饱览优美的舞技,欣赏悦耳的乐曲,已感到厌倦乏味。
一个“极”字,一个“厌”字,写出了贵族子弟沉溺声色的情形。
“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
”叙事渐渐引向斗鸡上来。
“长筳坐戏客,斗鸡观闲房。
”写主人宾客宴以游戏,最后到闲房观看斗鸡。
以上六句直叙是人的生活和情趣,叙事内容生动形象。
“群雄正翕赫,双翘自飞扬。
挥羽邀清风,悍目发朱光,嘴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
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
”这八句诗描写了斗鸡的场景。
以上那个八句描写相当生动精彩。
“挥羽”六句生动把斗鸡的过程和场景,以及鸡那种即将开展的场景和得胜者的那种气盛的神态、得胜者胜利后的动作表现等写得非常的生动有趣。
陈祚明曰:“挥羽”六句生动、咏小物须如此生动始佳。
”“嘴落轻毛散”形容斗鸡之势。
“落”字有力,“散”字相应。
以上这些可以看到曹植描摹物态的生动,选词造句的精工,对六朝及隋朝唐文学的演进有深远影响。
第十三.结构手法采用虚实结合,由大到小,产生出一种感情和逻辑相融汇的强大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例如《赠徐干》[1]中,“惊
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
作者以比喻的手法,把天下的大事告诉了徐干。
“圆景”指月亮,比喻曹家王朝。
诗人以“虚”也就是隐喻的手法描述天下大势和曹家代汉而立的功业,这往往不会使人反感,而能心悦诚服的认同。
“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
聊且夜行游,游彼双阙问,文昌郁云
兴,迎风高中天。
春鸠鸣飞栋,流猋激棂轩,顾念蓬室士,贫贱诚足怜。
薇藿弗充虚,皮褐犹不全。
”以上这十二句,作者首先肯定徐干著书是慷慨有大志,有拯物济世的怀抱,接着又慨然直陈他的才华、怀抱之所以没有得到充分施展,责任恰恰在徐干自己。
徐干避世隐居,不慕仕途,曹植认为他是害怕获罪,像卞和那样被砍掉双脚。
诗人以“实”指出了对方的处境和内心隐情,表达作者自己的感情和立场,能使对方受到较强的触动。
而“大”是天下大势,曹家代汉立的功业,当前的局势。
“小”是对方的处境、内心思想。
诗人采用这一“大”一“小”,巧妙组合,灵活生动,产生出一种感情和逻辑想融汇的强大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后记:
时光茬蔣,进入江西是大学鹰潭学院教育系学习三年来,不敢说学业有成,至少是追求不懈,回首往事,不禁感慨、感动和感激。
凡事求无愧于父母的养育。
恩师的教诲和自己的努力,所幸的是我坚持下来了,从一个起点走到了一个终点,今天我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决定将《评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是我经过几番的思考而确定下来的。
因为我是一名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爱好,于是我选择《评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作为我毕业论文的题目,希望他为我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是非常巨大的,虽然曹植一生写的诗歌不多,但是他的诗歌体现出来的内容却是非常的丰富,给人留下的印象非常的深刻。
他的诗歌有描写战争的、有渴望建功立业的、有描写诗人自己渴望得到重用的,也有描写妇女婚姻不幸的以及反映民生疾苦的等等。
但他的诗歌中无不体现刚强遒劲、雄浑豪迈的建安风格。
因此曹植不愧被钟嵘称为“建安之杰”。
在写这篇论文之前,我也阅读了一些曹植诗歌,也查阅了一些资料,以及国内外一些人研究曹植的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真诚的希望指导老师对我的论文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这样我才能更快地意识到在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得以提高。
在此我先向指导老师表示感谢。
此外,
我还要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稿和参加论文答辩的专家们、老师们,跟你们道一声“谢谢您们,您们辛苦了”。
参考文献:
[1](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第四卷.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
[2]《曹子建集》
[3](于菲-------《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4](庄子-------《庄子·说剑》
[5](陈寿------《三国志·陈思王传》
[6](徐柏青------曹植诗歌的审美价值-----湖北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