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网络欺凌预防和干预的实践研究——以《上海市上南中学网络欺凌预防指南》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网络欺凌预防和干预的实践研究——以《上海市上南中学网络欺凌预防指南》为例

【内容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欺凌由于其匿名性、随意性、广泛传播性等特点,加剧了欺凌预防的难度,给当事人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后果。为此,上海市上南中学通过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制定了《上海市上南中学网络欺凌预防指南》。对网络欺凌的概念、危害、形式、成因、处置对策走出了地方探索,希望为网络欺凌的治理有所裨益。【关键词】网络欺凌网络欺凌预防指南攻击行为近年来,网络欺凌严重的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17年12月27日,教育部、中央综治办和最高人民法院等十一部委联合发布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其中明确了通过网络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他人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伤害的属于欺凌行为。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欺凌,为了提高老师、学生和家长的防范意识,上海市上南中学开展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一、网络欺凌的含义、危害及其特点1、网络欺凌的含义。网络欺凌(Cyber-bully),是指一种在网上生活中发生的欺凌事件,是网络时代的新事物。百度百科把网络欺解释为人们利用互联网做出针对个人或群体的,恶意、重复、敌意的伤害行为,以使其他人受到伤

害。美国《梅根·梅尔网络欺凌预防法》将“网络欺凌”界定为“任何人在跨州或跨国交往中,出于强迫、恐吓、骚扰他人或对他人造成实质情绪困扰的目的而使用电子手段传播的严重、重复的恶意行为”。这里要强调的是网络欺凌是恶意的、敌意的言行,跟普通的同学之间来一个玩笑,搞一个恶作剧是有区别的。2、网络欺凌的危害。如果说传统的校园暴力、校园欺凌是硬暴力,给人造成的是硬伤。那么,网络暴力、网络欺凌则是传统的校园暴力的升级版,是一种校园软暴力、软刀子伤人更深。它会对被欺凌者造成一系列的伤害,具体包括:(1)心理上,造成被欺凌者丧失自信、情绪低落、脾气暴躁、厌学、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造成自杀轻生等严重后果;(2)生理上,由于受到负面心理情绪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被欺凌者失眠、头痛、肠胃疾病等的发生;(3)学习上,造成被欺凌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下降等学习问题;(4)行为上,持续受到网络欺凌的伤害,也会导致被欺凌者脾气暴躁,攻击性和极端行为发生的几率升高。其实,受到网络欺凌伤害的不仅仅是被欺凌者,欺凌者本身也深受其害。容易导致其人格扭曲,缺乏同情心,形成反社会的、侵略性的人格,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穗港澳青少年网络欺凌调查报告》(2016年12月)的调查数据也表明:青少年施暴与情绪状态紧密相连,其中曾经历网络欺凌事件的青

少年,无论其角色是受害人或欺凌者,他们的抑郁、焦虑及压力指数均显着高于其他没有亲身经历网络欺凌的青少年。其中,欺凌者的抑郁及压力指数还高于受害人。3、网络欺凌的现状。传统的校园暴力一般包括校园恶少拉帮结派欺负同学,打骂同学,或者在校园内、校门口恃强凌弱向低年级学生索要财物等行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达和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欺凌方式,即借着移动互联、社交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校园欺凌改头换面,变成了对青少年伤害更深的网络欺凌。《穗港澳青少年网络欺凌调查报告》显示,广州、香港、澳门三地青少年整体网络欺凌行为比率为68%,网络欺凌受害人比率为72.9%。其中广州61.7%的青少年过去一年曾对人实施网络欺凌,71.2%的青少年过去一年里曾遭网络欺凌。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调查还发现,网络欺凌者及受害人会出现角色重叠,即其中61.4%受访青少年既是欺凌者也是受害人。此外,调研团队还发现,网络欺凌还跟青少年的上网时间和学历分布有关,其中,广州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间越多,网络欺凌他人和被他人欺凌的机会也就越大;学历分布上,高中组别的凌欺者及受害人比率最高。在国外,情况也不容客观。日本大阪府2011年调查结果显示,拥有网络欺凌被害体验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占17.4%;初一学生占31.8%。学校发生网络欺凌被害事件

的比例分别为:小学占17.3%;初中占71.3%;高中占

45.5%。2014年11月,在英国,一项针对11-17岁的青少年进行的调查表明,有35%的人遭受过网络欺凌,这个数字一年内翻了一番。更有极端案例[1]的发生,让人触目惊醒。4、网络欺凌的特点。网络欺凌之所以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并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除了因为移动互联和社交网络的迅猛发展,也因其独特的特点。(1)隐蔽性。这应该是网络暴力、网络欺凌,不同于传统校园暴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一般都不会主动把情况去告诉家长和老师。当家长和老师知道情况的时候,可能事情已经很严重了!(2)匿名性、虚拟性。这与互联网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许多参与网络欺凌的学生,发表语言文字的时候,用的不是真名实姓,而使用网名,这就给学生们造成一种假象,那就是既然是匿名发表的,那就不必对自己的网上言论负责。所以他们就在网络这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里随意的发泄负面情绪、做出不良行为,而这也是当下网络欺凌越来越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3)随意性。参与网络欺凌的学生可能与被欺凌者素不相识,在不明真相,不清楚事实的情况下,就以讹传讹,煽风点火,语言伤害他人,无缘无故的加入到欺凌者的人群中来。即“键盘侠”、“喷子”为了满足自己发泄、吐槽的的欲望,但忽视被欺凌的一方,却有意无意的成为了欺

凌的帮凶,伤害了同学。(4)快速传播性。由于移动互联技术和互联网信息快速传播的特点,让网络欺凌得以迅速的传播和蔓延,使得个人之间或者少数人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人的隐私被无端地、迅速地曝光在无数人面前,给受害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引发更大的矛盾和危机。二、“指南”的设计意图、主要内容和实践成效网络欺凌来势汹汹,凸显了防范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为了有效防范校园欺凌,提高学生、老师和家长的防范意识,2017年年4月,《上海市上南中学网络欺凌预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指南”的设计意图。现在的高中生都是“00后”、“网一代”,他们触网年龄越来越低,触网时间越来越长,触网途径也越来越多。他们当中网络欺凌的发生率较高,国内外也发生了一些影响很大的网络欺凌极端个案。而本校学生当中也发生过网络欺凌事件,同学之间在校园生活中闹了矛盾,起了冲突,或者自己的个人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在空间、QQ 群和贴吧等社交网络里发表一些不负责任,违背事实,甚至伤害,污蔑,侮辱他人的话。从而进一步激化、扩大了同学间的矛盾,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给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和烦恼。所有这些因素都在客观上“督促”我们设计出应对之道,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指南”的出台。通过设计一套应对举措,帮助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