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
摘要受气候变暖影响,我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着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结合我县实际,从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灾害防御、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灾害防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气象灾害;预警;检测;建设
凌云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麓,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均降雨量1700毫米,夏热多雨,境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山洪灾害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为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加强山洪和地质灾害防御,自治区防汛办2010年5月8日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防范强降雨工作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对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排查检查工作,切实做好各项防御工作。
1做好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县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象灾害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局地性强、危害重,干旱、洪涝、大风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以及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火灾、流行疫情等也相当严重。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影响,我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不断加大。5月7日晚11时40分,凌云县逻楼镇大洞镇深涧屯发生了一起山体滑坡(山上落石),造成一户3死1伤。2010年6月27日至29日,凌云县遭遇300年一遇的强降雨天气过程,造成全县严重洪涝灾害,凌云县9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5.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377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77万元,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凌云县气象局充分认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重要意义,气象局先后发布5次暴雨红色预警和6次橙色预警,28日2时凌云县启动了山洪灾害和洪涝灾害Ⅱ级响应,28日6时,启动洪涝灾害Ⅲ级响应。
2切实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1)编制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十二五”期间,县人民政府要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结合当地气象灾害特点,深入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和风险评估,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和风险区划,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编制本级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防御规划,并逐年安排组织实施。
2)构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体系。要在现有的县气象雨量监测站网基础上,结合我县公共气象、气象灾害防御的迫切需求,大力加强农村以及澄碧河、布柳河流域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专业气象观测网建设,重点做好乡镇自动气象站、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农业气象示范园区和人工增雨作业炮弹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县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力。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气象灾害预警体系,
切实提高现场预警服务、应急气象服务水平,增加对多种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应急气象服务,提高保障能力。
3)不断强化气象服务与气象灾害防御基础。政府、县气象局要针对我县暴雨、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等实际情况,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完善有关防范措施。要加强防御重大自然灾害的控制性工程建设和重要地段滑坡、泥石流的治理或避让,积极完善水库、防护林、紧急避难场所等防范气象灾害的基础设施;要进一步加强防洪工程及抗旱设施建设,人工影响天气固定炮站建设,逐步完善防汛抗旱体系,确保有效发挥防灾减灾的作用。
3大力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水平
1)科学制作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理,规范预警信号制作发布流程,确定灾害预警标准和分级预警责任,提高制作时效,明确预警影响时间、区域、等级和防御提示等,做到用语规范、指导明确、操作性强,真正起到气象灾害预警的警示和防御作用。
2)加快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政府要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列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各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步伐,并不断拓展信息发布系统功能,落实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增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形式,使各级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平台成为各级政府指导防灾减灾的重要阵地,人民群众获取气象信息的重要渠道。
3)加强部门合作,努力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时效和覆盖率。气象、通信管理部门和相关电信运营企业要继续密切合作,努力在第一时间将突发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信息传送给社会公众;大力支持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确保气象预警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偏远农户手中,各类矿区要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作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措施,制定与气象灾害等级相对应的安全生产调度方案,建立预警信息传播网络。使气象服务不留死角,服务的覆盖率达到100%。
4切实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1)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做好精细化、临近天气预警监测服务,人影作业系统的开发应用,人影炮战建设工作任务的实施,人影体系建设和现代农业气象监测服务业务平台系统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及其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相关应急分级预案,明确各种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要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积极组织联合演练,特别要加强重点保护部位和山区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演练,促进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同时要根据演练情况对预案进行及时修订,确保各项预案完备、有效。
2)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保障服务工作。县政府要根据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分析对本地区、本部门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加强查险排险,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要认真落实减灾救灾各项
措施,全力做好气象灾害救助、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工作,并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行业的作用,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稳定。
5落实气象灾害防御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管理体系。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日常管理机构设在当地气象部门,主要负责组织拟定当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气象灾害普查和评估、对重大气象灾害防御建设项目进行论证等。
2)逐步加大气象灾害防御资金的投入力度。要发挥各级政府和社会部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公众服务、信息发布、应急指挥、灾害救助及防灾减灾工程等重大项目的投入。
3)大力开展全民防灾宣传教育。各级政府要加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加大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力度,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做好相关科学解释和说明工作,增强公众抵御各类气象灾害的信心,大力提高全民防范、抗险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