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与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学与人生
潘含霄 30907203 广电0902 其实,我对“文学与人生”这个主题并没有多少的深刻的感悟。毕竟对很多人生的重要时刻我都还没有经历,少了很多经验和阅历,真要谈什么人生,也只是故作老成罢了。但要说说关于文学带给我的一些浅显的感性的感受,还是能说出点什么东西的。毕竟10几年的读书生涯以来,也颇有些感悟。
想起来,梁启超曾经在《〈晚清两大家诗抄〉题辞》里面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想,文学是人生最高尚的嗜好,无论何时,总要积极提倡的。即使没有人提倡他,他也不会灭绝。不惟如此,你就想禁遏他,也禁遏不来。因为稍有点子文化的国民,就有这种嗜好;文化越高,这种嗜好便越重。”可见,梁启超先生一生最大的喜好惟文学尔。
梁启超对文学,很重视文学中的情感因素。是的。人创造文学,文学也正是表现了人这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主观内心精神世界,才获得了与人本身一样无限丰富多彩无限生动活泼的真实性、具体性和现实性,就像镜子,即使再擅长伪装的人,也会在文学这面“镜子”里反映中最真实的自己,悲与喜、爱与恨、生与死、感性同理性、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矛盾都都原形毕露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人们在文学的世界里,感受他们抑或是自己的情感流露,并且代入自身去体验或者重新回味自己那些注入在文字间的情感。这种美妙的体验应该也就是有这么多人因文学而感伤,因文学而欢乐,因文学而感悟世界。梁启超也算是医生都目光犀利,然而在晚年离开康有为的时间里他还是没有达到足够的犀利。他没有能走上孙中山的彻底改革的道路,这中间有很多因素,当然他在欧洲的游历和调查是一个大的方面,但出于对康有为的尊重和对军阀的旧情也是不可排除的极大因素,因为他那因为文学而陶冶出来的感性情怀。
说到感性情怀,不禁想起来高二那段时间,很喜欢那个时期刚出道的作者郭敬明的文字。对他的很多字句,都很有深切的感受,就好像是自己的体验。基于高三的压力,那时候对未来充满向往又有些担心的内心,很容易就因为一些小事而触动。想到一年后就要分离的同班同学将来不知道要忘哪个方向奔向未来就心酸。而郭敬明的文字也在那个环境里给了我很多深刻的体会。多年过去了,那种情怀也渐渐地淡掉。而郭敬明的文字似乎也变了味,再也找不回当年的心境,也就没在关注了。但那个时期,文学带给我的那种心境和感悟是我很久很久都难以忘记的关于人生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