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的成败得失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我们来探讨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从清朝失败的主要原因来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有无战胜的可能,从而分析鸦片战争的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指导今天的实践。
一、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百多年过去了,但对于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意见分歧仍很大。下面我们探讨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几种观点。
1、社会形态决定论
清朝尚处于落后的封建社会,经济科技落后,君主专制,政治腐败。而英法已是更高形态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达,科技进步,政治民主。因此清政府的失败是注定的,落后就要挨打。
这种观点带有宿命论色彩,但也能找到一点心理安慰。失败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我们无法改变,往往反而变得心安理得了。
但也有人会反驳说,历史上落后的社会形态的国家或民族征服先进的社会形态的国家或民族的例子也不少。蒙古族元征服南宋,女真族后金征服明朝,都是尚处于奴隶制或农奴制的社会形态(至多是初级阶段的封建制)征服已经十分成熟完善的封建制的社会形态。但元朝和清朝后来都吸收先进的汉族文明,迅速封建化,还不至于让中国社会倒退。外国的例子也有,如古代希腊时期,多利亚人征服克里特和迈锡尼,是原始社会形态
征服了先进的奴隶社会形态,使希腊社会由先进的奴隶制的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倒退到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阶段。
[1]
所以,并不是社会形态越先进就越能打胜仗。社会形态决定论者还可以再争辩。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并不是社会形态越先进就是力量越强大。在古代社会,农业文明和古代工商业文明的社会形态比较高级,经济力量是比较强大,但它们的军事力量并不是最强大的。而游牧文明虽然经济力量并不是很强大,但它们的军事力量占有非常大的优势,擅长骑射,灵活机动,团队精神,因此它们一旦团结起来,往往能征服更高社会形态的农业文明或古代工商业文明。但进入近代社会以后,情况完全不同了。资本主义文明所创造的财富是以往任何时代无法相比的,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都是以往任何时代不能企及的。所以,社会形态决定论适用于近代社会以后。
可是近现代也有例外。封建制的埃塞俄比亚也战胜了资本主义的意大利。二战时期的日本、德国,实际上是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从社会形态上来说,肯定落后于英法美,虽然经济实力不一定会落后。可德国在欧洲所向披靡,法国灭亡,英国受重创。日本在亚太地区也是所向披靡,美国一时都难以抵挡。当然日本、德国最终是以失败告终,但那是因为树敌过多,二三十个反法西斯国家结成了同盟。
两次鸦片战争的成败得失论
黄杰明
(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
广东·梅州514721)
【摘
要】两次鸦片战争均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领土被割占,主权沦丧,开放通商,揭开了中国沦为两
半社会的序幕。今天探讨两次鸦片战争的成败得失,对于加深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理解、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鸦片战争成败得失
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K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2)06-0029-04
*[收稿日期]2012-06-09
[作者简介]黄杰明(1971-),男,汉族,广东梅州人,历史学学士。现为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历史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客家文化与现代化。
第15卷·第6期
2012年12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Vol .15,No.6Dec .2012
2、力量悬殊决定论
此论与前论差不多,都是悲观的宿命论调。不过前论是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讨论,而此论则比较微观具体,从国力、军力,甚至是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来讨论战争的胜败。西方产业革命以后,经济实力急剧上升,科技飞速发展,军事力量也大大增强。英军已进入初步发展的火器时代,清军仍是冷热兵器混用。英法军队船坚炮利,清军如果抵抗到底,无异于用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
有人对中英武器装备进行了详细的比较。清军主要还是使用刀矛弓箭等冷兵器,虽然也有鸟枪,但射程和发弹速度均远不及英军的前装滑膛枪。清军的鸟枪射程仅约100米,发弹速度1-2发/分钟。而英军的前装滑膛枪射程约200米,最远的达300米,发弹速度最快的为3-4发/分钟。清军的火炮制造工艺比较低劣,由于铁质不纯而容易炸裂,装药量少,精确度不高。炮弹只有最差的实心弹,射程近,威力不高。而英军装备的是实心弹、霰弹、爆破弹等性能不同的炮弹,射程和威力远高于清军的火炮。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英军掌握了最科学的火药配方,而清军的火药仍靠经验来配方,含硝量高,易发潮,爆炸力也较弱。而武器装备差距最大的是舰船。英国海军居当时世界之最,其主要作战军舰仍为木制风帆动力,但性能却远在清军水师之上,船体结实,抗沉性好,用金属材料包裹,能防蛀防朽防火,能利用各种风向航行;安炮多,从10门到120门不等。工业革命后期出现的蒸气动力铁壳轮船,也已开始装备海军。它们航速快、机动性强,大大加强了英国海军的实力。清军的水师主要有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两支,其任务并非出洋作战,而是近海巡辑,守卫海岸,作战对象也仅限于海盗。清军水师的舰船最大的缺陷就是船小,清军最大的战舰,其吨位尚不及英军的等外级军舰,安炮最多的战舰,其火炮数量也只相当于英军安炮最少的军舰。闽浙总督邓廷桢在对中英双方舰船作比较后说:“炮船之力实不相敌”,“此向来造船部定则例如此,其病不尽在偷工减料。”清军水师的落后,使清军在鸦片战争中根本不敢以水师出海迎敌,而只能放弃海上交锋,从而丧失了主动权。英军以其强大的海军,横行于中国海面,决定了战争的时间、地点和规模。[2]
尽管如此,力量悬殊决定论还是存在很大的争议。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很多,如美国独立战争,面对的同样是强大的大英帝国,力量对比非常悬殊。还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日力量对比差距与鸦片战争时中英力量对比更大。解放战争共军与国军的力量对比也十分悬殊。解放初的抗美援朝战争面对的也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美国,而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乱,刚刚解放,国内一片空白。这些战争都是鸡蛋碰石头,但碰赢了。
也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综合国力还是很雄厚的,尽管政治腐败,社会矛盾重重。但中国有四万万人口,国土辽阔,经济繁荣,外贸顺差,成功地镇压了多次叛乱和反清战争,阎崇年即持此观点(见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阎崇年主讲《清十二帝疑案之道光-下》)。杜维明也说,即使在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可观。根据一些经济史家的估计,在1839年中国外贸是世界的1/3,当时中英双边贸易中国的顺差势头根本没办法阻挡,所以迫使曼彻斯特的商船施压使鸦片贸易合法化。[3]尽管英法开始了工业革命,但资本主义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经济实力不是很雄厚,而且爆发了经济危机。武器装备的差距也不是非常大,英军的枪炮就是射程远一点,发弹速度快一点。
3、主和派妥协投降决定论
有的人认为林则徐被革职,琦善、叶名琛等人妥协投降,组织抵抗不力,贪生怕死导致了战争的失败。特别是对叶名琛多有指责,被讥为“不战、不和、不守、不走、不降、不死”的“六不”总督。但他被俘并囚于印度后,只吃自带干粮,不食外异之食,粮尽则绝食而亡,自命为海上“苏武”,表现了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气节,又不能不令人感叹。
可是坚决主战的强硬派僧格林沁不也失败了吗?他的蒙古骑兵可是清军的精锐部队。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僧格林沁也转变了态度,也倾向于主和了。
4、清朝政治腐败与闭关锁国决定论
清朝政治腐败,统治者穷奢极欲,官吏贪污成风。军纪败坏,编制缺额,军官贪污克扣军饷,战斗力低下。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外贸和海军得不到发展,科技也没有进步,反而退步;还导致经济的落后,对外部世界的无知,等等。这些固然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是不是决定性的原因呢?这个问题尚值得研究。其实这个观点与前面的几点有共通之处,清朝官吏和军队的腐败以及闭关锁国政策其实是导致清朝综合国力和军队武器装备落后、与英法相比力量悬殊的重要原因。而具体到某一场战争的胜败,综合国力、武器装备、力量悬殊都不一定是决定性的因素。此点前面已有论述。况且在实际的战斗中,清朝也涌现出了一批英勇抵抗的民族英雄,如镇江之役中,守城的八旗兵英勇抵抗,自主帅海龄以下全军覆没。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清军是一触即溃,或主帅带头逃跑。我认为清朝的腐败无知确实是导致鸦片战争失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5、我的观点
我认为是最高领导层战略决策和军事上战术指挥的失误也是鸦片战争失败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先说战略决策,具体来说就是道光帝和咸丰帝的决策意图直接左右着战局的走向。最高领导层对“和战”缺乏一种稳定的战略决策意图,使得下边的将领无所适从,“战”则怕承担战败的责任,如林则徐的命运。“和”亦怕承担丧权辱国的责任,如琦善的命运。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就不难理
2012年12月第15卷·第6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