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地球气候史3

第一章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m第一章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一、什么是气候 1、天气 天气指的是短期内(通常指一昼夜)的气象要素(比如温度、湿度等)和气象现象(比如云、雾、雨、雪等)在一定地域内综合表现的大气物理状况。 2、气候 气候指某一个地区或地点内多年的天气状况。(张光业、苏文才编著的《气候学基础》,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3、气候、天气的关系 气候和天气都是表示大气物理状况的指标,天气指的是短期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指的是多年的天气状况。 二、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一)我国气候的变化过程 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在,我国的气候有冷暖干湿的波动变化。关于近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分期,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划分为9个时期。如果从距今1万年前算起,我国的气候变迁大致可分10个时期: 1、距今1万年到距今8000年,气候较为寒冷,为一气候寒冷期。 2、距今8000年至距今3000年间,仰韶温暖期。 距今8000年至距今3000年间,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在这段时期内,我国的气候总体上较温暖,但气候也有所波动。 分为3个时期: (1)距今8000年至5000年间,我国气候较为温暖。在我国各地都能找到证据。

A.陕西西安:在西安的半坡遗址(年代距今5600-6080年),出土的动物骨骸有獐、竹鼠和貉(hé)等。獐现在只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沼泽地带。竹鼠以竹笋、竹根为食,说明当时关中一带分布有大量的竹林,但现在陕西境内只有沿秦岭北麓还有少量的竹林分布,陕西境内已没有竹鼠了。貉则喜欢生活于河湖之中。这些动物遗骸表明,在距今五六千年前,西安一带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 B.上海一带:上海菘泽、亭林、唯亭遗址的孢粉分析,证明距今 5460±110年上海一带植被是青岗栎、栲为主的常绿阔叶林-落叶混交林,气候大致相当于现在浙江省中南部的气候,由此推测当时上海地区年平均气温要比现在高出2-3℃,气候比现在温暖。 (2)距今5000年至4500年间,相当于屈家岭文化时期,气候有短暂的降温过程。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共9个文化层,第五、六层的动物种类最少,一共只有5种,没有发现喜暖动物,推测可能是气候变冷造成的。 通过对北京地区、辽宁南部地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气候的研究,也证明距今5000年前后我国确实存在一个温相对较冷的低温期。 (3)距今4500年至3000年间,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至殷墟时代,我国的气候又转温暖。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文化层第四层,时代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距今4500年至4000年),动物种类增加到9种,其中喜暖动物2种(水鹿、轴鹿),这2种动物现在分布于南方;1种喜冷动物,其余则为适应性较强的动物,显示龙山文化期比屈家岭文化期的气温有所上升。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文化层的二三层,时代相当于先商和早商时代,动物种类增加到12种,喜暖动物增加到3种,占动物总数的25%,显示气候较龙山文化时期更为温暖。河南安阳殷墟出土有动物遗骸,说明当时的动物有獐、竹鼠、水牛、象、貘mò,现在的水牛分布于淮河以南,象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森林中,亚洲貘则分布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的沼泽森林中。 甲骨文记载在武丁时代打猎捕获象。说明在殷商时代我国的气候要比现在温暖湿润。

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将来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排放构想,预计到下个世纪末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将比1990年上升1~3.5℃,降水增加3%~15%。 近百年(1909年—2019年)来中国陆地区域平均增温速率高于全球平均值,达 0.9℃—1.5℃,近15年来气温上升趋缓,但仍然处在近百年来气温最高的阶段;全国平均年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差异,沿海地区海平面1980年至2019年期间上升速率为2.9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速率;未来中国区域气温、降水量将继续上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还将增加,海平面将继续上升,自然灾害风险等级处于全球较高水平;2020年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到45%的上限目标;近期的技术升级、产品价值链提升、第二产业内部和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对节能减碳的效益贡献较大,中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对未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至关重要;林业碳汇是当前和未来重要的增加碳汇途径;2030年左右我国基本完成工业化与城镇化,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可能在此阶段达到峰值,但发展方式、政策导向和科技创新等都将对峰值时间和水平有所影响。 东北地区 在21世纪,东北区域地面年平均气温继续上升,降水量略有增加。与1971年至2000年平均值相比,在温室气体三种排放(分别为高排放、中等排放和低排放)的情景下,2019年至2030年、2071年至2100年区域地面年平均气温将分别升高1.0℃至1.1℃和2.5℃至 4.3℃。2019年至2030年区域降水量略有增加,2071年至2100年增加8%至14%。在温室气体中等排放的情景下,与1971年至2000年平均值相比,本世纪末年暖日和暖夜、高温日数可能增多,冷日和冷夜霜冻日数趋于减少,年最大连续干日天数趋于减少,暴雨日数、大暴雨日数、平均日降水强度、强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例均有所增加。 华北地区 未来温度继续上升,降水可能趋于增加。在高和低两种不同排放情景下,预估21世纪华北区域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23~0.44℃/10年,与1980—1999年平均值相比,21世纪20年代华北区域年平均气温可能增暖0.99~1.11℃,30年代可能增暖1.17~1.61℃,50年代可能增暖1.80~2.54℃,其中,冬季升温速率最大,春季最小;降水量年际波动较大,总体呈增加趋势,增速为0.8%~1.8%/10年,21世纪20年代、30年代、50年代华北区域年降水量分别可能增加0.95%~1.11%、1.17%~1.61%、 1.8%~6.29%,其中,冬季降水量增加速度最快。 华东地区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不可再 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剧烈增长,矿质燃料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导致大气中CO2、CH4、O3、氟氯烃化合物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气候变化正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各种自然和生物系统,如冰川退缩、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变异和濒临灭绝、饥荒和疾病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延长,影响到物种分布区域,生物种群结构与多样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等,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的生灵,包括人类自身。 一、全球气候变化现状 1、气温变化 观测记录和研究结果表明,自l861年以来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20世纪升高了大约0.6℃左右。就全球而言,20世纪90年代是自1861年以来最暖的10年,1998年则是自l861年以来最暖的1年。近百年的全球温度仪器测量记录还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最主要的增暖发生在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期间。观测资料显示,1951-1989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04℃的速率上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14年的异常偏暖,最暖的1998年偏暖1.4℃。这一变暖趋势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一致。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两测绘地图(如图1、2),显示了的全球气温变化,并指出未来地球温度将继续升高。自2000年至2011年,全球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如图2)。就中国而言,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西部增温最显著,而且冬季比其他季节增温明显,晚上增温比白天明显。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第四章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4.1概述 一、问题的重要性 1、气候是变化的。 地球形成至今大约经历了46亿年,在这46亿年里,气候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冷暖交替。干时变换,时地球气候演变的基本特点。 2、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空间尺度有全球性的,也有局域性的。其变化对人类的进化和发展,生物、海洋、地质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并且也受到这些过程的反馈。气候变化的研究涉及了气象学、生物学、考古学、地质学、地理学、天文学、水文学、海洋学以及人类进化和发展史等学多学科,而研究气候变化又用到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学科。所以可见,气候变化的研究是多么复杂。 二、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 1、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有长达数百万年,甚至数千万年的冰期和间冰期循环,也有几十万年、万年、千年、百年、几十年甚至几年的气候变化。现在世界上气候学家公认的气候变化时间有以下几种: (1)106-108年:大冰期气候、大间冰期气候 (2)105年:亚冰期与亚间冰期气候 (3)104年:副冰期、副间冰期气候 (4)102-103年:寒冷期与温暖期气候 (5)100-101年:世纪及世纪内气候变化(包括年代际、年际尺 度的变化) 2、气候史分级 根据时间尺度和研究方法,地球气候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1)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 ①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主要指距今22亿年(其中了解较多的是6亿年以来)——1 万年的气候变化。 ②其气候特点: a、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 b、气候变化时间尺度在10万年以上 c、温度振幅为10-15oC。 (2)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①时间:一般指距今1万年左右以来的气候变化 ②气温变化:气温变化振幅一般为5-10oC (3)近代气候变化主要描述一、二百年以来有气象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 §4.2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一、地球年龄的计算方法 研究过去的气候,需要一个时间的概念,地质上计算地球年龄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为同位素年龄,即绝对年龄,另一种为相对地质年代。 (1)同位素年龄:以年或百万年为单位,表示的是矿物和岩石形成到现在的确切年龄。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岩石发现于格陵兰,距今约38亿年,由此推算可知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 (2)相对地质年代 ①定义:是将地质历史划分为一些自然阶段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和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

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将来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排放构想,预计到下个世纪末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将比1990年上升1~3.5℃,降水增加3%~15%。 近百年(1909年—2011年)来中国陆地区域平均增温速率高于全球平均值,达0.9℃—1.5℃,近15年来气温上升趋缓,但仍然处在近百年来气温最高的阶段;全国平均年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差异,沿海地区海平面1980年至2012年期间上升速率为2.9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速率;未来中国区域气温、降水量将继续上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还将增加,海平面将继续上升,自然灾害风险等级处于全球较高水平;2020年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到45%的上限目标;近期的技术升级、产品价值链提升、第二产业内部和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对节能减碳的效益贡献较大,中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对未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至关重要;林业碳汇是当前和未来重要的增加碳汇途径;2030年左右我国基本完成工业化与城镇化,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可能在此阶段达到峰值,但发展方式、政策导向和科技创新等都将对峰值时间和水平有所影响。 东北地区 在21世纪,东北区域地面年平均气温继续上升,降水量略有增加。与1971年至2000年平均值相比,在温室气体三种排放(分别为高排放、中等排放和低排放)的情景下,2011年至2030年、2071年至2100年区域地面年平均气温将分别升高1.0℃至1.1℃和2.5℃至4.3℃。2011年至2030年区域降水量略有增加,2071年至2100年增加8%至14%。在温室气体中等排放的情景下,与1971年至2000年平均值相比,本世纪末年暖日和暖夜、高温日数可能增多,冷日和冷夜霜冻日数趋于减少,年最大连续干日天数趋于减少,暴雨日数、大暴雨日数、平均日降水强度、强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例均有所增加。 华北地区

小学生世界地球日演讲稿范文5篇

小学生世界地球日演讲稿范文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小学生世界地球日演讲稿篇1 同学们: 你们知道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叫什么吗?地球。那地球有几个呢?一个。是的,地球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它是生命的摇篮,是万物的母亲,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理应爱护她,保护她,珍惜她,可是我们是不是都这样做了呢?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直接从羽绒服过渡到了短袖,渐渐忘记春天的感觉;你们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偶尔抬头发现天空时,天空已经不是那么的蓝......我们都在不约而同的问着一个问题:我们的地球妈妈到底怎么了?不知从何时开始,地球妈妈的脸上开始笼罩着阴霾,她开始哭泣。大量的垃圾污染了松软的土壤,使地球妈妈的皮肤变得干巴巴的。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流入海洋,使地球妈妈的血液变得脏兮兮的。汽车排放出的超标尾气,烟囱散发的乌烟瘴气,使地球妈妈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她像一个病人,太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呵护了! 在当今这个现代化的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却忽略了对地球妈妈的爱护。地球只有一个,它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应该从现在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起珍惜资源,保卫地球。 对于保护地球环境,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作为小学生,

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保护好校园环境。我们的校园是美丽的,温馨的。在这美丽的环境中,我们沐浴着阳光,快乐地生活学习。所以,作为一名文萃娃,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好我们的校园环境,明天就是世界地球日,在这里,我也向全校的同学们发出如下倡议: 1、请不要随手乱扔垃圾; 2、以爱护校园环境为己任,自觉维护校园的清洁卫生; 3、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4、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减少浪费,就是减少垃圾; 5、爱护公共设施、不乱涂乱画,不踩踏草坪,不攀折树枝。 6、节约每一滴水,随时关上水龙头。 虽然这些小事看起来都微不足道,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起动手,一起努力,就能为这个已经不堪重负的地球减少一些痛苦。同学们,让我们积极投入到保护校园环境,保护地球的队伍中去吧,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美丽! 小学生世界地球日演讲稿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保护环境,从消灭灰尘开始”。相信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走在大街上,背后突然驶来一辆汽车,随后便会扬起许多的灰尘,紧接着路旁的行人便会眉头一皱,难受的咳嗽起来。 然而同学们在遇见这样的情况后是否想过灰尘到底是什么,它会给人们造成什么影响呢?灰尘其实是由悬浮在空气当中的微粒所组成

地球的未来_气候变化_将导致人类文明的覆灭_JonathanOwen

2009. 9 An effort on the scale of the Apollo mission that sent men to the Moon is needed if humanity is to have a *fighting chance 3of surviving the ravages 4of climate change.The stakes are high,as,without sustainable growth,“billions of people will be condemned 5to poverty and much of civilisation will collapse ”. This is the stark 6warning from the biggest single report to look at the future of the planet —obtained by The Independent on Sunday ahead of its official publication next month.Backed by a diverse range of leading organisations such as Unesco,the World Bank,the US army and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the 2009State of the Future report runs to 6,700pages and draws on contributions from 2,700experts around the globe.Its findings are described by Ban Ki -moon,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UN,as providing “in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future for the United Nations,its member states,and civil society ”.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recession is a key theme,with researchers warning that global clean energy,food availability,poverty and the growth of democracy around the world are at “risk of getting worse due to the recession ”.The report adds:“Too many greedy and deceitful decisions led to a world recession and demonstrated the international interdependence of economics and ethics.” Although the future has been looking better for most of the world over the past 20years,the global recession has lowered 人类如果要在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灾难中博得一线生机,就需要付出“阿波罗”登月计划那样一番努力。这种努力关系重大,因为如果没有可持续增长,“数十亿人将陷入贫困,文明将大举覆灭”。 上述严厉警告出自展望地球未来的一份最大规模的报告。《星期日独立报》提前拿到了这份将于下月正式公布的报告。这份《2009未来展望报告》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银行、美国陆军和洛克菲勒基金会等众多权威机构的支持。报告长达6700页,由全球2700位专家参与撰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报告的研究结果“为联合国及其成员国以及公民社会的未来”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是报告的一个关键性主题。研究者们警告称,全球的清洁能源、食物供给、贫困和世界各地民主制度的发展“由于这场衰退而面临恶化的危险” 。报告还说:“贪婪与欺诈成性导致了世界经济的衰退,同时也表明国际社会在经济和伦理道德上的相依共存。 ”尽管20年来,世界大多数地区的未来日益光明,全球经济衰退却令今后The Planet 's Future: Climate Change ‘Will Cause Civilisation to Collapse ’ 地球的未来:气候变化“将导致人类文明的覆灭” Authoritative new study *sets out 1a grim 2vision of shortages and violence —but amid all the gloom, there is some hope too 新的权威研究报告展现出资源短缺和暴力肆虐的严酷前景———但在一片晦暗中还存有一些希望 By Jonathan Owen 科技前沿·反思 1.set out 陈列; 展开;展现2.grim [gr I m ]a.无情的; 严厉的;严酷的3.fighting chance 需经努力奋斗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可能而不易得到的机会 4.ravage [蘖r覸v I d 廾]n.[常作~s]破坏的痕迹; 灾害,灾难5.condemn [k 藜n 蘖dem ]vt.判 (某人)刑(尤指死刑)(to )6.stark [st 藁蘼k ]a.严酷的;苛刻的 荩 荩 37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 2.4节 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蒋李军课程标准: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根据图表,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 ⑵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⑶根据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阅读图2.28、图2.29,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和规律,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⑵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提高资料整理分析的能力,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⑵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使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1、教材的顺序是: ⑴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不同时间尺度下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以阅读的形式解释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⑵图文结合案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活动”的形式预测其它可能影响。 ⑶以角色模拟的形式说出人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以“活动”的形式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2、教学顺序,先由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例子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认识的欲望,探究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推测其可能影响,最后寻找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

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 【板书】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 【小组讨论】 阅读教材P47,据图2.29-2.30讨论: 1、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2、全球气温变化与大气中CO2含量变化之间有什么相关性? 3、人类哪些活动导致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加?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板书】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世界地球日故事.doc

世界地球日故事 为了宣传世界地球日,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大家也可以编一些关于世界地球日的故事来进行宣传。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世界地球日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世界地球日故事篇1 十年一次的宇宙"选美"大赛又要开赛了,众星云集。月亮婆婆和太阳公公当评委,各位选手都盛装打扮,满怀信心地登台亮相。 比赛开始了,首先出场的是天王星,她穿着一件天蓝色的旗袍,双手插腰,闪亮登场。随即火星穿着一件大红长袍,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到舞台中央,摆了个很酷的pose,可神气了。接下来出场的是地球,因为人类的乱砍滥伐,肆意破坏,导致地球的绿马甲变成了黑马甲,蓝裙子上也是斑斑点点!地球扭扭捏捏地走了几步,就满脸通红地下场了。 月亮婆婆和太阳公公见了,无奈地摇摇头说:"人类啊,赶快醒悟吧!" 世界地球日故事篇2 昨天晚上,我和老妈下楼等姐姐放学回家。在院门口,我看见卖羊肉串的杨叔叔下在烤羊肉串,燃烧的木碳散发出滚滚浓烟,还有一股特别难闻的味道。路过的人们都皱着眉头说:"好难闻!"羊肉串摊前有的人正在举着羊肉串大吃。 烤羊肉串用的木碳是用木头烧成的,要砍伐树林才能做成,燃烧木碳散发的浓烟和一氧化碳多污染空气呀!我这样想着,就走上前去提醒杨

叔叔:"叔叔,您能不能别再使用木碳了?使用木炭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破坏环境。如果不注意环境,那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要戴着防毒面具生活,多可怕呀!我建议您使用电来烤羊肉串,电是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一氧化碳。现在都有使用电能烤羊肉串的环保小推车了。我也很喜欢吃羊肉串,希望叔叔早点用上那种环保的烤羊肉串小推车。" 杨叔叔连连点着头说:"好,好!阿福懂得可真多!"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处处注意保护环境,少用塑料袋,少开车。比如:妈妈买菜的时候要用菜篮、我们出行时多乘坐公交车、作业本每页都要写满等等。环保要从小事做起,从大家做起。 世界地球日故事篇3 环保,许多人认为必须是大事才是环保,如果你也这样认为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以前我也一直认为环保必须是大事,可我现在明白了,环保要从小事做起,看到有垃圾在地上,不能不闻不问,要随手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还有,不能够乱砍伐森林...... 你还不能将口痰吐在地上,要找好准确的地方才可以吐,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你也做到了环保的表现啊!如果你能够随手捡起地上的纸张的话,也是一种环保的表现啊...... 所以,环保不一定说非要做大事才行啊!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这样,你不就成了环保心中的主人了吗? 批斗啦,批斗会啦!!老人大喊着,没错这个"老人"他就是被环境污染危害的无辜者。一大群人围来,叽叽喳喳的看这那几个批斗人。批斗大

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 〈——————————1——————————〉 气候学与气候变化学 1.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及气候特征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的学科,它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气象学与自然地理学间的边缘学科。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气候要素在地球上的分布、区域气候特征、过去气候变化规律、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表及人类活动制约地球气候等问题,以期利用气候资源、改善气候条件,并避免气候不利影响。 分支: 1)按研究尺度: ①大气候学:较大空间尺度的气候状况。其水平范围在200km 以上,垂直高度在1-12km之间。 ②中气候学:中等空间尺度的气候状况。其水平范围在100-200km以上,垂直高度在1-6km之间。 ③小(微)气候学:由于下垫面性质以及人类和生物活动的影响而形成的小范围的特殊气候。 2)按研究所用原理和方法: ①天气气候学:借气流场型式与天气系统的关系,以研究地区气候特征的学科。 研究内容:长时期内平均环流、环流型式与天气系统相互作用,以及大气环流与大范围气候异常的关系等问题,从而为提高该地区天气预报准确率和阐明气候形成理论提供重要材料和理论分析。 ②物理动力气候学:用物理学方法分析、研究气候形成及其现象的学科。 研究内容:大气中的声、光、电、辐射、蒸发、凝结、云雾等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演变的过程与规律。 ③自然气候学 3)按研究时段和所用资料: ①古(地质时期)气候学:分析、研究史前地质时期气候状况及气候变迁的学科。 研究方法:依据古生物学、地史学等得出的化石、深海沉积、孢粉等资料,分析地质时期气候的演变规律。 ②历史时期气候学:研究人类进入文明,但尚无仪器观测大气现象时期的气候的学科。 研究方法:主要依据考古发掘所得植物遗骸及古代墓葬等提供气候信息和各种历史文献记载来研究数千年来冷暖气候演变的概貌。 ③近代气候学 2.气候变化学:研究区域气候变化、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气候系统年际变化预报、地球物理因子对气候的影响及气候变化预测方法的科学。 气候变化与社会生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气候变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1)气候变化导致发热、哮喘、白内障、皮肤癌和其他皮肤病的增加。 2)由于自然灾害增加和农业品改变引起饮食和营养的变化。3)传染病发病率增加,进而导致了死亡率、致命性伤病增加,媒介传染病在较暖湿的气候中影响范围及程度均会扩大。2.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增加,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2)反复曝露在气候变化引发疾病或压力下的个人,身体或精神病发病率均增加,从而导致暴力、自杀和犯罪率上升,影响社会的稳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意义 1.研究的主要方法: 10-100年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预测方法主要有:经验性气候预测方法、气候数理统计预测方法和气候动力学模式预测方法。 1)经验性气候预测方法 主要原理:建立在观测资料基础上,经过气候诊断分析,找到一些与预报对象有联系的物理因子,从而做出预报。 特点:计算简便、定性,物理机制不够明确,取决于是否有观测资料。 2)数理统计预测方法 主要原理:建立在观测资料基础上,利用统计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做出预报。 特点:计算简便、定性,物理机制不够明确,取决于是否有观测资料。 3)气候动力学模式预测方法 主要原理:根据数学物理方程建立描述全球气候系统的气候模式,利用模式做出预报。 特点:计算复杂、定量,物理机制较明确,尚有不确定性,尤其在局域范围。 2.方法介绍 1)经验性气候预测方法 主要依赖于影响气候变化的物理因子,特别是具有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的因子。10-100年时间尺度气候预测的主要物理因子有: ①外部因子:太阳活动(太阳辐射、太阳黑子活动等)、火山活动、地球轨道参数(倾斜率、黄赤交角等)、月亮(阴阳历与节气、潮汐等)、行星(位置、相互关系等),以及人类活动(经济活动的排放、能源排放、土地利用、人口变化)。 ②内部因子:气候系统的五个组成成分 a.大气圈:大气环流型、环流特征量、年代际变率、遥相关等。 b.水圈:海洋环流、冷暖洋流、热盐环流、海温、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等。 c.冰雪圈:冰雪面积、强度、流冰、融化等。 d.陆地岩石圈:地形、地热、反射率、粗糙度等。 e.生物圈:植被覆盖变化等。 2)气候数理统计预测方法 ①时间序列分析 基本原理是计算预报对象本身的前后关系。 常用的方法有:趋势法、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方差分析、譜分析、小波分析等。 ②相关与回归分析 基本原理是根据最小二乘法,建立预报对象与预报因子之间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摘要气候安全已不仅是一个科学命题,而应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对待。2004年,美国国防部曾组织撰写一份关于气候突变情形下各国国情分析及相应对策的秘密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仅是泄漏出来的报告,未被泄漏的应该还有。这说明气候变化已成为一些政府发展其国家规划和全球战略的重要依据。然而,目前关于气候变化的预测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因而,当前及未来的气候变化不完全是个自然过程。本文就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说明其中产生的新的科研需求,提出若干建议和措施。 1 气候正在发生变化 毋庸置疑,气候总在变化。这里要说的是与当前全球变暖相联系的气候变化问题。当前的全球变暖速率之快,以及人类活动在其中所起作用之强,都是史无前例的。 近百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增高约0.6℃;1850年以来11个最高年平均温度有10个出现在1995年后(https://www.360docs.net/doc/f219582.html,/cru/info/warming/);对比图1b过去2000年来的气候变动幅度,近百年全球变暖之剧烈,的确异乎寻常。 根据最近发表的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在所能预计到的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各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几乎所有模式都预测2010—2030年的全球温度将再上升0.64—0.70℃。显然,我们正面临一个超乎自然的变暖过程。 黄刚等人的研究(见图2)表明,与全球平均相比,我国区域气候变化往往更为剧烈,特别是北方区域的增温幅度远甚于全球平均变化。很多地区从上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年代际气温差异达3—4℃。严中伟、杨赤[7]指出,近几十年我国区域一些极端温度变化幅度可以达到平均气候变化的5—10倍。降水变化则较为复杂,近几十年来的重大变化包括:华北区域呈现阶段性(跃变性)的干旱化[5];长江中下游则洪涝增多[6]。随着全球进一步变暖,这些与国计民生密切关联的区域气候变化趋势是进一步发展还是逆转,目前的研究还不足以解答。 2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相关 自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CO2等大气温室气体,造成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长。这是导致当前异常全球变暖的最确凿无疑的一个因素。1970年以来的观测研究表明,当前大气CO2的增长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排放[2]。 IPCC报告认为,当前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水平及其致暖效应已超出过去65万年来的自然变化范围,其10年尺度平均增长率则大于有记录的近2万年来任何时期的水平。因此,空前的人类活动排放应是导致近百年大气温室气体急剧增长的主导因素。 人口增长导致对土地资源需求,如农业和林业的发展,由此造成的陆地生态系统改变也导致气候变化。Fu and Yuan[4]通过区域气候模拟发现,陆面植被变化足以引起东亚季风发展过程和强度变化。严中伟、魏和林[8]通过历史和现代气候对比模拟研究,发现农业发展在不同气候背景下造成的区域气候变化不尽相同,体现了人类活动和自然气候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这说明,要获得准确的区域气候变化预测,必须充分考虑变化着的人类活动本身。 3 气候变化已经并正在加剧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受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日益增长。全球保险业的统计表明,灾害性损失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持续增长(图3),其中,平均70%以上的损失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10]。

关于世界地球日主题作文5篇

关于世界地球日主题作文5篇 世界地球日主题作文1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他总是慷慨。无私的给我们提供各种我们人类需要的东西。而我们,我们身边的人却总是伤害地球。比如说随地吐痰。到处乱扔垃圾,别看这些都是小事,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人人都这样做结果会怎样呢? 舟曲泥石流就是因为人们乱砍乱伐加上持续的大雨天气导致了山体滑坡从而形成了泥石流,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疯狂掠夺自然资源,消费化碳燃料,导致温室气体排放过量,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矿山滥采滥挖导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 还有如果人类胡乱砍伐树木必将造成沙尘暴。 同学们,地球母亲在哭泣。当你正过着快乐安详的生活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我们的生活环境正一步步的恶化?当你打扫自己的庭院的时候,可曾想到随手捡起大街上。校园里的白色垃圾?当你充分享受春日里的和熙阳光时,可曾想到南极的上空已经失去了臭氧层的庇护。 破坏地球很容易,难道保护地球就如此难吗?当你随手乱扔垃圾时,难道就不曾想到养育我们的地球?其实,做到保护地球母亲并不难:随手捡起垃圾扔进垃圾桶。不滥用化学品,节省资源...... 天空是那么蓝,河水是那么清,森林是那么密,就在自然环境给予我们美得享受的同时,有些人也在向大自然索取并不应得的东西。我们不应该这样。我们应该一起携手保护地球母亲,做个孝顺的好儿

女。如果人人都这样做,就不会有那么多灾难,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伤亡。让我们一起创造出美好的明天吧! 世界地球日主题作文2 电视媒体和书本上都倡导着:购买食品要注意包装上的保存期限。因此到超市或便利商店买饮料、零食时,我会特别注意包装上的制造日期。我发现店员会将新进货的商品摆在后排,因此,购物时。我习惯挑选架上最后棑的商品,它们是最新鲜的,买回家也可以保存较久一些。 有一天下午,爸爸和我到超市买东西,恰巧遇到他在鲜奶公司当配送员的朋友。当时叔叔正在送货,叔叔将新鲜的牛奶运送到超市,又从超市后方,将一堆优酪乳、布丁、鲜奶......放在推车上,要将它们推向冷藏货车。 叔叔无奈的告诉爸爸:这些过期商品都要拿回去销毁,经济不景气,不仅生意变差,报废商品也愈来愈多。接着叔叔指着正在冷藏柜旁选购鲜奶的小姐说:消费者愈来愈精了,我才刚上架放在后排的鲜奶,就马上被拿走。下次我再送货时,那几瓶放在前排快到期的鲜奶,可能又要成为报废品。说完,叔叔摇着头并且深深叹了口气。顿时,我红了脸,望着这堆报废品,我觉得我也是凶手一样。 接着,我和爸爸选购了明天早餐要喝的优酪乳,我特地拿起摆放在第一排的,爸爸和我不约而同相视一笑。我检视着保存期限,距到期日还有五天,以往这是我不会选择的。其实这瓶优酪乳明天一早,就会被我们全家喝光,而这都是在保存期限以内。

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社会与自然系统产生的影响已日益受到全世界各国政府与广大民众的关注。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灾害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日益增大,社会与生态系统似乎变得日趋脆弱。人们关心过去的20世纪的天气与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更希望了解未来的21世纪人类居住的地球会出现什么样的气候情景。根据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观测记录、研究成果以及科学家们对气候变化的评估与预测展望,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进行概括: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55℃,全球平均降水量增加了21mm。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将来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排放构想,预计到下个世纪末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将比1990年上升1~3.5℃,降水增加3%~15%。那么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将什么样的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个严峻的考研,本文将参考前人的研究围绕这几个个问题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原因影响应对措施 前言:自工业化以来大气中CO2、CH4和N2O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分别增加了30%、145%和15%,这种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引起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火山运动。人为原因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发展的作用。未来全球气候的上述变化将对全球温度、降水量、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社会基础设施和人类健康、世界经济等方面产生种种影响。在当今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形势下,未来百年间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科学组织和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工作。本文仅就这一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做初步介绍,希望对以后全球化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 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趋势 全球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显著的变化。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从长期气候数据比较来看,在气温和二氧化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目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全球气候系统非常复杂,影响气候变化因素非常多,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涉及太阳辐射、火山活动、海洋、陆地和人类活动等诸多方面,对气候变化趋势,在科学认识上还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不同区域气候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高中地理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一学生 2.学科:地理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利用百度搜索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课标要求】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①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 ②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的读图分析,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②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提高资料整理分析的能力,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使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②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是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在教材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对于重难点的突破比较容易解决。教材中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用了很多不确定的词语,如“很可能是”“可能影响”等,笔者认为本节课思想性大于知识性,因而本节课的重点其实是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教学重难点】 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 【教学资源】人教版必修1教材、全球气候变化相关图像、电影《后天》剪辑视频、学生互联网搜索的资料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投影有关全球变暖的图片【百度图片】 https://www.360docs.net/doc/f219582.html,/albums/758611/758611.html#2197651$83cab81eb0 22787f403417f6 https://www.360docs.net/doc/f219582.html,/albums/758611/758611.html#2197651$4075890a2c bfa07f94ca6bf6 https://www.360docs.net/doc/f219582.html,/albums/834804/834804.html#0$9252ae7e6330cc1b0 dd7da71 教学环节1:电影片段欣赏

地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 迄今为止,地球上的气候自始至终都在不停地变化。气候变化具有周期性和波动性,包括偶然性和突发性波动的基本特征。在漫长的气候史上,地球气候经历过冷暖交替的冰河期和间冰期的巨大的变化。在最冷的冰河期里,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比现在约低 7–9 °C;在最温暖的间冰期里,平均气温比现在约高8-12 °C。影响地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变化,地球轨道参数的改变,大气物质成分变化,大气气溶胶的变化,云的变化,大气下垫面的特性,海水温度的变化,地表冰雪覆盖面积的变化,等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砍伐森林,开垦荒地,开发工业区,扩大城市范围,燃烧大量化石燃料等活动。 关键词:气候变化地球

ABSTRACT So far, the global climate has been changing from time to time, which is basically characterized by the cycling and fluctuating, among which it is including accident, or erupted fluctuation. On the history of the global climate, the global climate has been undergoing the very large change, which included glacial period and interval-glacial period that both were alternately changing by the cold and warming. In the cold glacial period,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global surface was about 7–9°C lower than that in the modern time, and in the warming interval-glacial period,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global surface was about 8–12 °C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odern time. The natural factors that impact the global climate mainly include the sun radiation, the parameters of the earth moving orbit, the atmospheric substance, the atmospheric aerosol, the cloud, the features of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atmospher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ea water, the covering arias of the ice and snow of the global surface, and so on. And the anthropogenic factors include the deforestation, bringing the barren land under cultivation, developing the industry zones, extending the range of the cities, and burning of the large amount of the fossil fuels, and so on. Keywords: climate change, glob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