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带拼音、注音、精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带拼音、注音、精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带拼音、注音、精校)

闻wén 官ɡuān 军jūn 收shōu 河hé 南nán 河hé 北běi

唐tán ɡ 代dài :杜dù 甫fǔ

剑jiàn 外wài 忽hū 传chuán 收shōu 蓟jì 北běi ,初chū 闻wén 涕tì 泪lèi 满mǎn 衣yī 裳sh ɑnɡ

。 却què 看kàn 妻qī 子zi 愁chóu 何hé 在zài ,漫màn 卷juǎn 诗shī 书shū 喜xǐ 欲yù 狂kuán ɡ 。

白bái 日rì 放fàn ɡ 歌ɡē 须xū 纵zòn ɡ 酒jiǔ ,青qīnɡ 春chūn 作zuò 伴bàn 好hǎo 还huán 乡xiānɡ 。

即jí 从cón ɡ 巴bā 峡xiá 穿chuān 巫wū 峡xiá ,便biàn 下xià 襄xiānɡ 阳yán ɡ 向xiàn ɡ 洛luò 阳yán ɡ 。

注zhù 释shì

1、却què 看kàn :回huí 看kàn 。

2、愁chóu 何hé 在zài :不bú 再zài 愁chóu 。

3、漫màn 卷juǎn :随suí 手shǒu 卷juàn 起qǐ 。古ɡǔ 代dài 诗shī 文wén 皆jiē 写xiě 在zài 卷juàn 子zi 上shàn ɡ 。

4、青qīnɡ 春chūn 句jù :意yì 谓wèi 春chūn 光ɡuānɡ 明mín ɡ 媚mèi ,鸟niǎo 语yǔ 花huā 香xiānɡ ,还huán 乡xiānɡ 时shí 并bìn ɡ 不bú 寂jì 寞mò

。 5、即jí 从cón ɡ 两liǎnɡ 句jù :想xiǎnɡ 像xiàn ɡ 中zhōnɡ 还huán 乡xiānɡ 路lù 线xiàn ,即jí 出chū 峡xiá 东dōnɡ 下xià ,由yóu 水shuǐ 路lù 抵dǐ 襄xiānɡ 阳yán ɡ ,然rán 后hòu 由yóu 陆lù 路lù 向xiàn ɡ 洛luò 阳yán ɡ 。

此cǐ 诗shī 句jù 末mò 有yǒu 自zì 注zhù 云yún :“余yú 有yǒu 田tián 园yuán 在zài 东dōnɡ 京jīnɡ 。”(指zhǐ

洛luò 阳yán ɡ

)。巴bā 峡xiá :四sì 川chuān 东dōnɡ 北běi 部bù 巴bā 江jiānɡ 中zhōnɡ 之zhī 峡xiá 。巫wū 峡xiá :在zài 今jīn 四sì 川chuān 巫wū 山shān 县xiàn 东dōnɡ ,长chán ɡ 江jiānɡ 三sān 峡xiá 之zhī 一yī 。襄xiānɡ 阳yán ɡ :今jīn 属shǔ 湖hú 北běi

译yì 文wén

在zài 剑jiàn 南nán 忽hū 然rán 传chuán 说shuō ,收shōu 复fù 蓟jì 北běi 的de 消xiāo 息xi , 初chū 听tīnɡ 到dào 悲bēi 喜xǐ 交jiāo 集jí

,涕tì 泪lèi 沾zhān 满mǎn 了le 衣yī 裳sh ɑnɡ 。 回huí 头tóu 看kàn 看k ɑn 妻qī 子zi 儿ér 女nǚ ,忧yōu 愁chóu 不bù 知zhī 去qù 向xiàn ɡ ? 胡hú 乱luàn 收shōu 卷juǎn 诗shī 书shū ,我wǒ 高ɡāo 光ɡuānɡ 得dé 快kuài 要yào 发fā 狂kuán ɡ ! 白bái 天tiān 我wǒ 要yào 开kāi 怀huái 痛tòn ɡ 饮yǐn ,放fàn ɡ 声shēnɡ 纵zòn ɡ 情qín ɡ 歌ɡē 唱chàn ɡ ; 明mín ɡ 媚mèi 春chūn 光ɡuānɡ 和hé 我wǒ 作zuò 伴bàn

,我wǒ 好hǎo 启qǐ 程chén ɡ 还huán 乡xiānɡ 。 仿fǎnɡ 佛fú 觉jué 得dé ,我wǒ 已yǐ 从cón ɡ 巴bā 峡xiá 穿chuān 过ɡuò 了le 巫wū 峡xiá ;

很hěn 快kuài 便biàn 到dào 了le 襄xiānɡ 阳yán ɡ ,旋xuán 即jí 又yòu 奔bèn 向xiàn ɡ 洛luò 阳yán ɡ 。

赏shǎnɡ 析xī

延yán 续xù 七qī 年nián 多duō 的de 安ān 史shǐ 之zhī 乱luàn ,终zhōnɡ 于yú 结jié 束shù 了le 。作zuò 者zhě

喜xǐ 闻wén

蓟jì 北běi 光ɡuānɡ 复fù ,想xiǎnɡ 到dào 可ké 以yǐ 挈qiè 眷juàn 还huán 乡xiānɡ ,喜xǐ 极jí 而ér 涕tì ,这zhè 种zhǒnɡ 激jī 情qín ɡ 是shì 人rén 所suǒ 共ɡònɡ 有yǒu 的de 。全quán 诗shī 毫háo 无wú 半bàn 点diǎn 饰shì ,情qín ɡ 真zhēn 意yì 切qiē 。读dú 了le 这zhè 首shǒu 诗shī ,我wǒ 们men 可ké 以yǐ 想xiǎnɡ 象xiàn ɡ 作zuò 者zhě 当dānɡ 时shí 对duì 着zhe 妻qī 儿ér 侃kǎn 侃kǎn 讲jiǎnɡ 述shù 捷jié 报bào ,手shǒu 舞wǔ

足zú 蹈dǎo ,惊jīnɡ 喜xǐ 欲yù 狂kuán ɡ 的de 神shén 态tài

。因yīn 此cǐ ,历lì 代dài 诗shī 论lùn 家jiā 都dōu 极jí 为wéi 推tuī 崇chón ɡ 这zhè 首shǒu 诗shī 。浦pǔ 起qǐ 龙lón ɡ 在zài 《读dú 杜dù 心xīn 解jiě 》中zhōnɡ

称chēnɡ 赞zàn 它tā 是shì 杜dù 甫fǔ “生shēnɡ 平pín ɡ 第dì 一yì 首shǒu 快kuài 诗shī 。”

初中语文文言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今译】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注释】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小学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小学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 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须:理应。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 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 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持续七年 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 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 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因为“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 “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 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 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不过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不过,这个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能 够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 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 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 以概括这个切。

饮中八仙歌 及赏析

饮中八仙歌 唐代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斗酒一作:一斗)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老杜的这首《饮中八仙歌》简直就是一幅别开生面的群像图,活画出了同时代、同在长安生活的八位“酒仙”形象。 首写贺知章。他是八人中资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位。在长安,他曾“解金龟换酒为乐”(李白《对酒忆贺监序》)。诗中说他酒醉骑马的姿态就象乘船那样摇来晃去,跌入井里也熟睡不醒。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箇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明·王嗣奭《杜臆》卷一)。于是杜甫便活用这一典故,以夸张手法描摹醉态,表现贺知章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 接着写汝阳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因此,他敢于饮酒三斗才去上朝见天子,路上看到曲车(即酒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三秦记》载:甘肃酒泉“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去。诗人抓着李琎出身皇族这一特点,刻画出李琎的享乐心理与醉态。 第三写李适之。适之曾于天宝元年为左丞相,雅好宾客,饮酒日费万钱,喝起酒来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即被李林甫排挤。罢相后,仍酒兴未减,却不免牢骚满腹,曾赋诗曰:“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旧唐书·李适之传》)古时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诗的第一句“贤”喻指李林甫,后一句“圣”暗喻自己,皆双关语。杜甫诗中化用适之诗句,显然也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很耐人寻味。 第四位,崔宗之。他是一位英俊少年,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喝醉后,宛如玉树迎风摇曳。“玉树临风”是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 第五位,苏晋。他既耽禅吃长斋又嗜饮,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结果往往是因酒瘾而违背佛规,所以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因嗜酒而忘乎所以的情状。 第六位是诗人重点描绘的人物。与酒的不解之缘,李白的诗里早有自述。如“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等等。而杜甫写他的这四句,首句极言李白醉酒是家常便饭,他的许多佳作也由此而出;后面即写李白醉后的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未必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呼喊:“臣是酒中仙!”这样写,就突出了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虽未必是事实,却非常符合李白的真实形象,这是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 接下来写张旭。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明·王嗣奭《杜臆》卷一)。张旭酒醉后,即使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也会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字迹落纸,就像云烟般舒卷自如。读了这三句,我们仿佛看到了与其字体一样狂放不羁的“草圣”形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记叙文600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记叙文600字 【第1篇】 今天又是晴朗的一天,阳光明媚。 “哎,七年了,蓟北什么时候收复啊!”我独自走在大街上,唉声叹气,忽然,人们如潮水般的朝街头涌去。“发生什么事了?”我心生疑惑,又看到人们敲锣打鼓,“莫非?”“难道是?”先看看再说。 果然如此,不出我所料,墙壁上的告示清楚的告诉我——蓟北收复了!我喜极而泣,用袖子一拂,涕泪都洒满了衣裳。 7年,多么漫长的等待,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我迅速的将向家里跑去,一推开大门就大声的喊:“蓟北收复了!!蓟北收复了!!”妻子放下了手中的活,正在玩耍的孩子都惊奇的瞪大了眼睛,大家异口同声的问:“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我又转身对妻子说:“夫人呐,快,快把那个我收拾东西,我们现在就回故乡!!” 我胡乱的爸诗书随意的一卷,高兴的简直要发狂。我马上约了几

位同样流落至此的朋友们摆开酒席,开怀畅饮,放声高歌一同分享心中的喜悦。我的眼前仿佛呈现出家乡那美丽的景色——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山峰绵延,河水奔流,天空蓝湛湛是的,草坪绿油油的,小鸟在枝头歌唱,仿佛在为我们祝贺。 这美景真好伴着我们回到久别的家乡。我已经在那海里形成了回家乡的路线图:乘船从巴峡穿过巫峡,在顺流直下向阳再回到洛阳。 我心里一激动,随口吟出: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第2篇】 这天,杜甫写诗累了,出去散散心,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他找了一片草地,坐下来休息一下,养养神。 突然,有几个乡亲向杜甫这儿奔来,他们看起来很开心,面带笑

容,其中有一个村民说道:“杜大诗人,刚才我们路过城门口,看到了一张告示,蓟北被官军收复了!”那个乡亲的声音掩盖不了激动和兴奋。 杜甫听了,高兴地蹦了起来,他激动地问:“真的吗?我是不是在做梦?”说着,他猛地捏了下自己的手,生疼生疼,他大叫道:“啊!太好啦!”他急忙跟着乡亲们告别了一下,然后奔跑回家,他要把这天大的好消息告诉自己的夫人和孩子。 刚回到家,他喊道:“夫人,孩儿,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蓟北被官兵......收复啦!”说着,他激动的泪水便流了下来。 夫人和孩子听了,原本的忧愁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笑容。一家人抱在了一起,涕泪都洒满了衣襟,开心地都跳了起来。 诗人来到书桌前,把还没写完的诗稿随手一卷,往旁边一扔。 他眉开眼笑,手舞足蹈起来,高兴地都快要发狂了,他恨不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世界! 正在这时,夫人对诗人说:“老爷,这个消息让我又惊又喜,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教案

《闻官军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生活年代的情况,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从而理解诗意。 3.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像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从中感受到杜甫诗歌语言的遒劲刚健,思想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难点: 通过查阅资料、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孩子们,你们喜欢背诵诗歌吗?你们都会背哪些诗人的诗歌?谁能为我们背一背杜甫的诗歌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看来咱们班的孩子啊,个个都是小诗人。 一、赏析《春望》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首诗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希望孩子们喜欢。(课件出示《春望》师配乐深情并茂背诵。简介诗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an)。 【诗文解释】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听老师诵读你感受到了……(示意学生举手说感受。) 师总结:是啊,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浓浓的爱国情。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是谁呢? 2.这就是杜甫,你了解他吗?(CAI:杜甫的画像)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 杜甫的诗一贯是沉郁忧愁的,可以说在他的脸上很少看见笑容,可是有一天,一个特大的喜讯从天而降,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被打开了,于是倾泻而出他的生平第一快诗——生齐读:《闻官军收》。 3.字面识题。 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吗?谁来说说。 重点讨论交流“”。师:这个和我们现在的一样吗?谁来说说。我们现在的指的就是省省。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特别正音涕、子、裳、还、即。 (1)官军收复了为什么如此触动了诗人呢?让我们走近杜甫,走进这首诗

饮中八仙

明.张翀《饮中八仙》图及诗歌探究 近日在济南博物馆有幸见到明代画家张翀所画水墨淡彩“饮中八仙图”。根据之前所掌握资料,本人按照诗歌图中人物顺序,结合杜甫《饮中八仙歌》依次进行了探究。 《饮中八仙歌》是诗圣杜甫所作,主要讲述了唐朝的八位嗜酒名人,亦称酒中八仙或醉八仙。根据杜甫生平,这首诗大概是天宝五年(七四六)杜甫初到长安时所作。八人中,苏晋卒于开元二十二年,贺知章、李白,天宝三载已离开长安,可见他们虽都在长安呆过,但却不是同时在长安,是杜甫用诗歌艺术把他们结合起来的。这首诗歌,浪漫中蕴含真实,特别是李白与张旭的描写,颇具史料价值。自唐朝以来,描写八仙的艺术创作颇多。以清朝为多见,瓷器画面绘饮中八仙,每每于人物之上书其人名。《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诗人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仙图。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官至秘书监。“吴中四士”之一,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与李白友善,他曾经一见李白,便称之为“谪仙人”,因没酒钱,便解下所佩的金龟换酒为乐。使李白念念不忘,写下了“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的诗句。他是八仙中首先出场的,画中贺知章醉眼朦胧,双眼微闭坐

在马上,摇摇晃晃难以自制,一看便知是醉后归来。作者以寥寥数笔便勾划出贺知章的传神醉态,表现出他旷达不羁的性情。画面上方题诗句:“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王李琎(生卒不详)性谨洁,雅好音乐善射,深得唐玄宗喜爱,封汝阳王,官至太仆卿。画中的李琎,衣领散开,袍带松垂,大腹便便,体貌丰盈,一看便知皇家贵胄。路遇曲车(酒车),目光紧盯,垂涎欲滴,忍不住抬手示意要拦车。后一侍仆执扇随从,前一车夫推曲车,见到汝阳王向他招手似要停车,目光疑惑地望着他。画面上方题诗句:“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三句诗便写出他的极度好酒之态和安逸享乐之情。 李适之(694—747)原名昌,开元中累官通州刺史、拜御史大夫,历刑部尚书。据《唐书》本传及《玄宗纪》,适之于天宝元年作左丞相,五载四月罢相(为李林甫所排斥),尝作诗云:“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是年七月贬为宜春太守,到任仰药而死。他好宴宾客,饮酒常日耗万金,豪饮的酒量尤如长鲸吸川,可见他的奢侈豪华。画中李适之,满脸络腮胡须,双眼稍向上斜视,面露轻蔑不屑之态。坐于几案前右手执起酒杯,左手扶案几案上置有毛笔、信札、砚台,上还有湿墨痕,似正在赋诗作句。身边立两侍童,一童执酒壶,

唐诗赏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有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之称,除了第一句,剩下的诗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 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饮中八仙歌》杜甫.拼音版

饮y ǐn 中zh ōn ɡ八b ā仙xi ān 歌ɡē 【唐t án ɡ】杜d ù甫f ǔ 知zh ī章zh ān ɡ骑q í马m ǎ似s ì乘ch én ɡ船chu án ,眼y ǎn 花hu ā落lu ò井j ǐn ɡ水shu ǐ底d ǐ眠mi án 。汝r ǔ阳y án ɡ三 s ān 斗d òu 始sh ǐ朝ch áo 天ti ān ,道d ào 逢f én ɡ麴q ū车ch ē口k ǒu 流li ú涎xi án , 恨h èn 不b ù移y í封f ēn ɡ向xi àn ɡ酒ji ǔ泉qu án 。左zu ǒ相xi ān ɡ日r ì兴x īn ɡ费f èi 万w àn 钱qi án ,饮y ǐn 如r ú长zh ǎn ɡ鲸j īn ɡ吸x ī百b ǎi 川chu ān ,衔xi án 杯b ēi 乐l è圣sh èn ɡ称ch ēn ɡ避b ì贤xi án 。宗z ōn ɡ之zh ī潇xi āo 洒s ǎ美m ěi 少sh ào 年ni án ,举j ǔ觞sh ān ɡ白b ái 眼y ǎn 望w àn ɡ青q īn ɡ天ti ān ,皎ji ǎo 如r ú玉y ù树sh ù临l ín 风f ēn ɡ前qi án 。苏s ū晋j ìn 长zh ǎn ɡ斋zh āi 绣xi ù佛f ó前qi án ,醉zu ì中zh ōn ɡ往w ǎn ɡ往w ǎn ɡ爱ài 逃t áo 禅ch án 。李l ǐ白b ái 斗d òu 酒ji ǔ诗sh ī百b ǎi 篇pi ān ,长ch án ɡ安ān 市sh ì上sh àn ɡ酒ji ǔ家ji ā眠mi án ,天ti ān 子z ǐ呼h ū来l ái 不b ù上sh àn ɡ船chu án ,自z ì称ch ēn ɡ臣ch én 是sh ì酒ji ǔ中zh ōn ɡ仙xi ān 。张zh ān ɡ旭x ù三s ān 杯b ēi 草c ǎo 圣sh èn ɡ传chu án ,脱tu ō帽m ào 露l ù顶d ǐn ɡ王w án ɡ公ɡōn ɡ前qi án ,挥hu ī毫h áo 落lu ò纸zh ǐ如r ú云y ún 烟y ān 。焦ji āo 遂su í五 w ǔ斗d ǒu 方f ān ɡ卓zhu ó然r án ,高ɡāo 谈t án 雄xi ón ɡ辩bi àn 惊j īn ɡ四s ì筵y án 。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 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体会诗意。 【学习重难点】 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操作实践 自学过程 【对诗活动] 会当凌绝顶,。《望岳》 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 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春夜喜雨》 【知诗人】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有“诗史”之称。代表作有《春望》《三吏》《三别》等。 【晓背景】在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那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整个国家生灵涂炭,唐朝的国力由此走向衰败,在这

期间杜甫有好几年是在四川成都避难,到了公元763年春天,忽然就收到消息说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的一些失地,安史之乱到这一年就结束了。这首诗写的就是他听到这个让人高兴不已的消息以后的那种情绪。所以也有人把这首诗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解诗题】闻:听说官军: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解题: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释字词,读古诗】 学习生字: ①认读生字(读音)蓟、涕、裳、襄 ②(写法指导)涕、巫 ③易读错音:子、衣裳 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再读,读出节奏! 【借注释,知诗意】 自学提示一:请同学们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指导理解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涕泪:眼泪。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对比阅读: 杜甫在《春望》中的“泪”与“初闻涕泪 ..满衣裳”中的泪有什么不同?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背景介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背景介绍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做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脸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他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还想,于是诗篇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

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平日的优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赏析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八句。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注释】 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翻译】 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我准备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又直下襄阳回到洛阳。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瞧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词释义】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就是叛军的老巢。 妻子:妻子与孩子。漫卷:胡乱卷起。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纵酒:纵情饮酒。 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长江三峡之一)。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放歌:放声高歌。【参考译文】 在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瞧夫人与孩子都没有了愁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禁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且纵情饮酒, 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走巴峡穿巫峡,然后经襄阳而转向那旧都洛阳。【摘要题解】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 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

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文本赏析】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就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喜欲狂”,这就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瞧妻子”、“漫卷诗书”,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就是愁眉苦脸,而就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就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 此时作者情感宣泄如奔流直下,语言明快爽朗,率性而写,不作妆饰,句句有喜色,被清人浦起龙称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 【佳句集锦】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露从今夜白,月就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4、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 6、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原文、赏析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出自唐代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原文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斗酒一作:一斗)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是天宝五年(746年)杜甫初到长安时所作。史称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酒中八仙人”,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杜甫此诗是为这八人写“肖像”。 译文 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 左相李适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 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 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注释

改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改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歌唱古诗,导入新课 欣赏啊《烟花三月》,知道这首歌是根据哪首诗做的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内蕴丰富深邃。在我们积累的古诗中很多都蕴藏着一定的故事情节。而且还十分耐人寻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编写古诗里的故事。 谁来读一读这节课的要求:根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情景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 二例文引路,明确写法 1、同学们,还记得五年级下学期我们学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吗?那篇课文的题材是文包诗。课文其实就是一个具体的故事。是根据古诗编写出来的。让我们重温一下课文,看看如何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 2、找找文中描写古诗意思的句子。 3、找出文中作者想象的部分。 小结:由此看来,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要注意两点:第一是把握原诗的内容;第二要借助想象,把原诗所描绘的情景和所抒发的感情具体地表达出来。掌握了改写古诗的方法,但我们改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2)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古诗词原来的意境。 (3)在符合古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 (4)行文过程中适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可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5)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6)补充背景材料。在改写一些古诗时,还可以根据诗的内容特点和自己的理解情况,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这样一来,就能进一步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三想象:创设情境,体验感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设想:杜甫是怎样知道收复蓟北的消息的? 听到这个惊喜,他有何反应?(想象语言,神态) 2、开头加入环境渲染气氛。 过度:这是在看看他的妻子和孩子,又有什么变化? 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想象:杜甫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来体现他的喜欲狂?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一边饮着美酒,时不时唱上几句,好不惬意,回乡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杜甫又是如何打算的? 三、改写:激发表达,真情创作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次随着诗人杜甫感受到听到喜讯时的惊喜欲狂以及归心似箭的迫切心情。难道此时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那就让我们拿起笔,把我们刚才所说的,所体验到的,所感受到的一切写下来吧! 四、评析:交流修改,完善作品 1、谁愿意把自己写的作文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点评。 2、欣赏了这个同学的作文,可以说说你最欣赏和最感动的地方,也可以说说你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注释]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一部分,又称剑南。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却看:回过头来看。 妻子:妻子孩子。 漫卷:随便卷起。

杜甫《饮中八仙歌》赏析

杜甫【饮中八仙歌】赏析 杜甫,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等。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他的诗独成沉郁浑厚的风格,他也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约一千四百多首,被后人尊崇为诗圣。《饮中八仙歌》这首诗大约是天宝五年(746年)杜甫初到长安时所作。这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描写了“酒中八仙人”的“肖像”,他们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方面颇为相似,他们的性格方面也是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诗人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动漫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都归入了一首诗里。 八仙乃这八仙 一、贺知章;越州永兴人,官至秘书监,字号四明狂客。 二、二、汝阳王李琎;唐玄宗的侄子,皇亲贵族。 三、李适之;官至左丞相,后遭贬闲居在家。 四、崔宗之,吏部尚书崔日用的儿子。 五、苏晋,是开元间进士,信佛但是嗜酒如命,故曰逃禅。 六、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七、张旭,唐著名书法家,善草书,被誉为草圣。 八、焦遂,布衣之士,嗜酒。 诗中首先讲的是贺知章,八仙之中他资格最老,年事最高。杜甫把他喝酒的“狂”用夸张手法描摹出来,写他酒后骑马的丝丝醉意和举止醉态让人看了不免生出诙谐明快的情感,这也传神的表现出了贺知章旷达不拘的性格。 其次是汝阳王李琎,他的身份是唐玄宗的侄子,因为他是皇亲国戚所欲才敢饮酒三斗后再上朝拜见天子。他的嗜酒程度已然到达新一种高度,听说他只要看见麴车也就是装酒的车就会流出口水来,还非常想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去,就因为相传那里“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作者就通过细腻地描写他的享乐心理与醉态,可谓是描写得精准到位、入木三分。 接下来登场的就是李适之,时任左丞相,好交朋友,日夜欢宴,饮酒如喝水,他的豪华奢侈通过饮酒即能看出。即便是遭贬后闲居在家也仍是酒局不断,嗜酒如常。诗人又更是抓住了政治权力在他身上的刻画表达了其性格特点,似有影射,让人寻味。 接着上场的是两个潇洒且名噪一时的文人墨客崔宗之与苏晋。崔宗之,倜傥洒脱,年少英俊风流。豪饮时,酒杯高举,用白眼仰望蓝天,旁若无人,醉后,如玉树临风摇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树临风”来形容他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极富韵味。紧接是苏晋,苏晋一面信佛,长期戒斋,却一面嗜饮,经常大醉,处于“斋”与“醉”的现实矛盾之中,其结果又往往是“酒”战“佛”所以只好“醉中爱逃禅”了,这短短的两句诗就诙谐风趣的表现了苏晋酒后得意忘形,放纵而无所惮的性格特点。 当我们提到诗和酒最先想到的就是李白了吧,正所谓“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杜甫描写的李白不出几句便突出了他的豪饮嗜好与才华横溢。对于李白的嗜酒如命,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见多不怪就体现无疑。“天子呼来不上船”更是彰显诗仙李白的豪气纵横,

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赏析

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八句。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指洛阳)。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襄阳:今属湖北。 译文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人生飘忽百年内 且须酣畅万古情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一、杜甫《饮中八仙歌》 唐代贺知章、李?Q、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人嗜酒豪饮放达,他们都先后在长安住过。天宝五年(746年)杜甫初到长安,从“饮酒”的角度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戏题《饮中八仙歌》云: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五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诗分写八人,各人用二句、三句、四句不等,句句押韵,

一韵到底,气脉贯通,一气呵成。诗人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写意的笔触,精炼的诗句钩勒出八个人物的形象与神采。宋人诗话评议:“古人形似之语,如镜取形、灯取影也,故老杜所题诗,往往亲到其处,益知其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八)。对镜取形是细写,毫发毕露。映灯取影是略写,轮廓逼真。两种手法好像是绘画有工笔与写意。“饮中八仙歌”都是描写醉态,自然更适宜用写意手法。如写贺知章,贺因授秘书监,史称“贺秘监”,他的《咏柳》、《回乡偶书》等诗篇唱传千载。他不仅是著名诗人,还是“一纸才数十字,世甚珍之”(宋朱长文《续书断》)的书法家,《宣和书谱》云:“能文,善草隶,当世称重。”传世品有《草书孝经》,为日本皇室藏御物国宝。更是恬淡风流,放旷不羁的“四明狂客”(贺自号)。孟?ぁ侗臼率?》有一段文苑佳话:贺知章与李白邂逅相逢,酒后兴尽,才知囊中无钱,贺随即解下腰间佩带的金龟抵了酒钱。了解了真性情的贺秘监,才读懂了“狂客风流,落笔精绝”(窦暨《述书赋》)的草书和传诵人口的诗篇,都是作者个人性情的艺术载体。杜甫裁出这样的形象时,剪取一个天真烂漫的侧影,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姿。这是剪影,形象逼真而精炼,这是仙态,世间绝无而仅有。同样,诗中其他七人都各有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