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_哈代小说中的哲学思想探析_徐国辉

托马斯_哈代小说中的哲学思想探析_徐国辉
托马斯_哈代小说中的哲学思想探析_徐国辉

第25卷第6期2011年12月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

Vol.25,No.6Dec.,2011

托马斯·哈代小说中的哲学思想探析

徐国辉,张

(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托马斯·哈代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很大程度归因于他在小说中通

过对人物命运的分析反射出的哲学思想。本文以托马斯·哈代的小说为基础来分析其小说中深厚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小说;人物命运;哲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118(2011)06-0096-03收稿日期:2011-10-27

作者简介:徐国辉(1970———),男,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论、英美文学;张静(1973———),女,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教学论、英美文学。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杰出的作家兼诗人,从小

生活在英格兰西南部的多塞特郡,他的创作同多塞特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家乡一带语言、习俗和生活方式的熟稔和生动表现使他的小说充满活力。哈

代一生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

4部短篇小说集、8部诗集和1部史诗剧

《列王》。哈代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

很大程度归因于他在小说中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分析反射出的哲学思想。

哈代家乡别具一格的风光与其丰富的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哈代独特的哲学观。纵观哈代的小说,可以看出哈代的哲学思想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

理想主义思想,

第二阶段的现实主义思想,第三阶段的悲观主义思想,第四阶段的社会向善论。

一、理想主义思想

哈代以自己生长生活的故乡为背景进行创作,

小说中称为

“威塞克斯”。哈代极尽笔墨描绘环境优美、

古朴清幽的乡村风光,讴歌风俗淳美、人情质朴的农村社会,洋溢着他对宗法制社会的浓浓依恋、对古老乡村的深深热爱,抒发了他的田园理想主义。哈代的田园理想主义情结源于他出生成长的故乡。哈代出生在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远郊的多切斯特县博克汉普顿村,这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远离工业文明、保持宗法传统的村落。这里林地郁郁葱葱、荒原怪石嶙峋、古代遗迹雄奇神秘、庄园建筑古老幽

深;这里有淳厚朴拙的乡音土语、

古朴幽远的民俗、古老的传统、浓郁的宗法制;这里民风淳朴、生活宁

静和谐,人们之间的情感纯真质朴,人们之间的关系

和谐单纯。这里是哈代眼中的世外桃园,没有浮华世界的喧嚣。哈代在这里精心创作,把故乡的一切整合进艺术世界。哈代早期写作的小说《绿荫下》(1872)、《一双蓝眼睛》(1873)、《远离尘嚣》(1874)和《贝妲的婚姻》(1876),主要描写宗法制社会的自

然文明和农村的传统风习,

抒发其美丽的田园理想主义。

最能反映哈代田园理想主义的作品是《绿荫下》。小说以优美的抒情、欢快的幽默、田园的色彩、牧歌的情调为哈代早期的小说定下了理想主义基

调。哈代运用双线平行叙述手法,

使小说故事情节沿着两条主线展开来讲述年轻农民狄克·杜伊同乡村女教师芳茜·黛的恋爱故事:一条主线描写象征传统的威塞克斯农村社会的梅尔斯托克音乐队的历史命运;另一条主线叙述主人公恋爱的过程和遭遇

的危机。哈代按照四季的变化分冬、

春、夏、秋表现女主人公的爱情,恰到好处地把大自然融于他对情节和人物的构思中,基本情调欢快明朗。哈代用大量篇幅描绘了乡村的风光和习俗,描写了英国农民

恬静愉快的生活,

把宗法社会理想化,对他的田园理想尽情地给予歌颂。

理想主义另一代表作是《远离尘嚣》

。小说讲述农民加布里埃尔·奥克同女农场主巴丝谢芭的爱

情故事,

在主题思想方面同《绿荫下》保持着逻辑上的联系:描写了传统的威塞克斯人所固有的诚实、容

6

9

忍、敢于追求和勇于牺牲的美德。哈代在描写男女主人公的生活冲突的过程中,准确地把握了奥克的阶级本质:奥克憨厚正直、善良忠诚,是传统的威塞克斯人的完美形象。奥克是狄克·杜伊形象的发展,他的农夫和牧人身份以及富有牧歌和田园情调的生活,从正面体现了哈代的田园理想主义。

二、现实主义思想

哈代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是公认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在创作生涯中自觉地奉行文学“反映人生,暴露人生,批判人生”的主张,他描写的威塞克斯地区精确地再现了英国西南部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社会风俗以及时代氛围。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哈代重视人的自然本能与自然感情,通过描写人的自然感情与社会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的冲突,来批判现存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无情地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以及资产阶级法律、教育与劳动人民为敌的本质。哈代的小说大多以下层农民为主人公,通过描述男女主人公一生的奋斗、追求、幻灭,表现人在环境中的本能、感情和心理,反映人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在此过程中人与环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剧烈冲突,表现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抗争,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因素侵入英国农村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和风俗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农村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心灵创伤。

《还乡》(1878)的出版标志着哈代的小说创作从理想主义的田园风情描写转到对威塞克斯社会的现实主义描写。小说以爱敦荒原为背景,讲述男女主人公克林与游苔莎的爱情悲剧,描写郁苍凄迷的荒原上固守传统习惯风俗的人们的追求与抗争。男主人公克林出身于埃顿荒原富裕之家,自小接受良好教育,后到巴黎学习生意且事业有成。克林反感大城市的贪婪和浮躁,由巴黎回到荒原兴办教育,以改变爱敦荒原贫穷落后的面貌,但爱敦荒原伙同它的子民拒绝接受现代文明,克林无可奈何;出身于城市、因父母双亡而被逼投靠外公、生活在埃顿荒原的农村姑娘游苔莎热情好动,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希望通过与克林结婚而远走高飞。由于二人的追求南辕北辙,结婚后貌合神离、同床异梦,游苔莎暗中与从前的情人韦狄来往,二人一同私奔,不料在途中失足淹死。克林痛苦失望之余,遁入宗教,成为孤独的布道士。小说反映了工业资本侵入农村宗法制社会后产生的种种矛盾及在宗法制农村生活中引起的巨大变化,深刻展示社会变革对普通人民,特别是对乡村居民生活的冲击与影响。

《卡斯特桥市长》(1886)是19世纪英国农村旧生活方式崩溃的又一曲挽歌。小说从人格与社会的双重角度,描写人物与环境的不断冲突,通过亨察尔悲剧的一生,反映两个时代、两个制度之间的冲突以及农村宗法制社会在资本主义进攻和打击下走向灭亡的悲剧性过程。打草工亨察尔失业后带着妻子苏珊、小女儿伊丽莎白寻找工作,酒醉后把妻女拍卖给水手纽逊,酒醒后悔不已并发誓不再喝酒,后来到卡斯特桥市,18年后成为大粮食批发商并当选为市长,期间爱上露赛妲小姐,又与妻女重逢,但由于嫉妒助手伐尔伏雷而引发一系列周折,后因当年卖妻丑闻泄露名誉扫地孤独离开卡斯特桥,一个月后死去。哈代把亨察尔的悲剧同重大的社会主题联系在一起,真实地再现了时代的悲剧冲突。

三、悲观主义思想

哈代受唯心主义哲学和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影响,对社会认识日益走向深入,他认为宇宙本身是有缺陷的,并没有一个全智全能的神公正地安排人间祸福,冥冥之中有一只无形之手在拨弄人,人的自然本能与自然感情便不能充分实现,人世间充满忧患和痛苦。哈代笔下所有他所爱着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理想,精于世故的哈代深知那些理想永远不可能实现,他比他笔下的任何人都更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但他还是在似乎平静的氛围中,陪着他们走上了梦想的终点。故事往往以悲剧结局,富有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哲理,背后隐藏着哈代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因此,迷恋着世外桃源的哈代,又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悲观主义者。

哈代创作时期正是英国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封建宗法制的社会经济秩序正在逐步被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和商业化替代,逸静的乡村田园风光不断被破坏。在感情上哈代对此无法理解,更不能接受;但在理智上,他又认识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这时的哈代看到宗法制社会内部矛盾在日渐激化,感性世界在被理性世界摧毁,威塞克斯人的生活在从欢快走向烦忧、从和谐走向动荡。这种理智与情感的相互摩擦,产生了哈代式的悲观主义。

哈代从最初信仰上帝到抛弃上帝,从接受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到后来又接受叔本华的内在意志力理论,这一系列思想变化历程没有让他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良方,却导致哈代最终成为悲观主义者,使他的小说带有浓厚的悲观色彩和宿命论思想。哈代的悲观主义思想,在他的名著《苔丝》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尤其是他的宿命论思想,在小说的女主人公苔丝身上表现的最为突

79

托马斯·哈代小说中的哲学思想探析

出。哈代很会讲故事,故事中往往有巧合,常常是一番偶然巧合,灾祸因此而生。在《苔丝》中,哈代运用了一系列的巧合和暗示来说明苔丝的悲剧性命运是早安排好的,是无法避免的。哈代的小说包含大量的细节描述、奇特的结构安排,多角形故事情节设计;哈代还擅长对话详述、刻画人物和环境描写,在哈代的笔下,大自然绝非仅仅是作为故事背景,它总是和人物的活动交织在一起,似乎和人结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景物被赋予生命意义,万物的枯荣都与人的命运相对照;哈代通过对不重要环境的重复性描写以凸现空间,突出表现人的生命之于历史、人的活动范围之于空间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注重时空的统一性,让时空变换与人物命运结合,交替排列,彰显人物命运之颠簸,体现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四、社会向善论

人们认为哈代是个悲观主义者,但哈代本人不认同这种看法。哈代说他的小说只是体现他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现实的印象———社会现实本身是丑恶的、悲惨的,生活本身是一出令人伤感的悲剧,他写人间悲剧是要人们正视丑恶的世界,这是改善现实的出发点———要解决问题必先要发现问题,哈代曾指出:即使人生是有希望改善的,我们也不应该故意掩盖时代的丑陋,只装没有这回事,如果认为一切尽善尽美,那就无所谓为改善现实而努力了。他还说:“如果说我是悲观主义的话,那么我的悲观主义并不包含这样的假想:即世界将走向堕落……相反,我的实践哲学明显指向人类不断向善的理论。”

哈代的社会向善论经历了三个阶段:1862年-1886年、1886年-1908年、1908年-1928年。第一阶段初期,哈代是上帝的信徒,接触了达尔文、斯宾塞、赫胥黎、米尔等哲学家的学说后,尤其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强烈影响,最终放弃对上帝的信仰,但哈代也没有完全接受这些哲学家的思想,而是自我地改造和吸收他们的部分观点。哈代认为理性世界的冷酷摧毁了感性世界的温暖,这一时期的小说显露的是伤感灰色调。第二阶段,哈代接触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哈特曼的思想,把自然法则归纳为内在意志力,并用其来解释世间巧合的悲剧。哈代认为人的努力能改变内在意志力,这一时期的小说基调比较乐观。第三阶段,经过长期的阅读,加之用心观察和体会生活,哈代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叔本华和哈特曼的内在意志论结合起来,明确提出进化向善论。

在《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两部小说里,哈代给读者制造一种悲剧意识的牢笼,而这正是哈代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摆脱生存困境途径的真挚探索,哈代认为人类是可以通过“理性”和“仁爱”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的。

结束语

哈代的哲学思想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他从信仰上帝发展到抛弃上帝。他最初受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的影响,后来又受叔本华的内在意志力论的影响,最后形成了他自己的进化向善论和社会向善论。在哈代的悲剧宿命论中,悲观的情绪是主导的音乐旋律,但也可以听到一缕游丝般的乐观主义的精神在旋律中闪现、飘荡,安抚着读者沉闷的心灵,人们通过笼罩“荒原”的阴霾,看到一丝希望之光。

参考文献:

[1]万佳.从“巧合”和“意外”看哈代的命运哲学———托马斯·哈代中短篇小说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马淑静.哈代的生活哲学在《苔丝》中的体现[J].社科纵横,2010(10).

[3]张玲.哈代[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黄丛笑.托马斯·哈代的宿命论在《苔丝》中的体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22):84-86.

[5]张若谷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On the Philosophy Thought of Thomas Hardy

XU GUO-hui,ZHANG J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Baicheng137000,China)Abstract:Thomas Hardy enjoys a very high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British literature,which is,to a large extent,attributed to his employment of analysis of the fate of the characters in his novels to reflect his philoso-phy.This paper,based on interpreting his novels,tries to analyze his profound philosophy in his works.Key Words:Thomas Hardy;novels;fate of characters;philosophy

责任编辑:陈坤89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第25卷第6期

英国文学知识简介

英国文学知识简介(English Literature) 一、中古时期英语文学(Old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 1.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英国中古时期主要的文学作品(《贝奥武甫》,《高文爵士与绿色骑士》) 2) 主要的作家、作家概况及其代表作品 2.英国中古时期的主要作家 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首创“双韵体”,英国文学史上首先用伦敦方言写作。 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称其为“英国诗歌之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二、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The Renaissance Period) 1.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主要作家的创作思想、艺术特色、代表作品及其语言风格 2) 名词解释: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无韵诗 2.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作家: 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 (后人称之为“诗人的诗人”。)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以其名著《乌托邦》而著名) 克里斯托夫?马洛C hristopher Marlowe (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根据德国民间故事书写成;完善了无韵体诗。)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著有“四大悲剧”)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哲学家、散文家;在论述探究知识的著作中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著名论断;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约翰?邓恩John Donne (“玄学派”诗人)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诗人、政论家;失明后写《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三、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文学(The Neoclassical Period) 1.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主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文学流派。 2) 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2.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文学主要作家: 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批评家和戏剧家;在英国被封为第一位“桂冠诗人”;最先提出“玄学诗人”一词;他创造的"英语偶句诗体",成为英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 (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其诗多用“英雄双韵体”。词句工整、精练、富有哲理性。)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 塞缪尔?理查森Samuel Richardson (小说开始审视“发生于内心的东西”,代表作《帕米拉》《克拉丽莎》) 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 (英国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十八世纪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高尔基称他为世界“伟大文学创造者之一”。) 约翰?班扬John Bunyan (代表作《天路历程》,被誉为“具有永恒意义的百科全书”,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著作。与但丁的《神曲》、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并列

扭曲的理性和温柔的愚忠-浅谈霍桑的短篇小说胎记

毕业论文(设计) Title:Twisted Reason and Tender Stupidity---Study on Hawthorne’s Short Story the Birthmark 题目:扭曲的理性和温柔的愚忠-浅谈霍桑的短篇小说 《胎记》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级 专业 系别

摘要 《胎记》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作品,塑造了一个极端的唯科技主义者的形象,违背客观规律利用所谓的科学知识残害无辜女性的丑恶行为。本文主要从理性和忠诚的角度出发,使读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一个更深入地了解从而认识到理性不等于盲目的忠诚。同时能够进一步地了解理性与忠诚的区别。本文的研究还为《胎记》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理性;忠诚;《胎记》

Abstract Birthmark is the opus from American romantic author Nathaniel Hawthorne, created an image of an extreme technocrat, which is contrary to the objective rule that using the so-called scientific knowledge to destroy an innocent woman, this behavior is hideous. This passage is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ason and loyalty, made the reader deeply know about the characters of works so that they can realize that reason is not equal to the blind loyalty. In the meanwhile, we can further know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eason and loyalty. The research of this passage has set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the Birthmark, which provided a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stud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reason; loyalty; Birthmark

论哈代小说悲剧主题的发展

收稿日期:2001208224 作者简介:聂珍钊(1952-),男,湖北秭归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第40卷第6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11月 V o l .40 N o .6Journal of Central Ch ina N o r m al U niversity (H um 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N ov . 2001 论哈代小说悲剧主题的发展 聂珍钊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哈代小说的悲剧主题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美好以及不断出现的矛盾冲突;第二个阶段描写这个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而毁灭的悲剧性过程;第三个阶段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毁灭和农民阶级的消亡而给破产的威塞克斯农民带来的悲剧性后果。哈代的小说在主题上是统一的,主要描写威塞克斯农村社会毁灭的悲剧。 关键词:哈代;悲剧主题;《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 中图分类号:I 56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456(2001)0620084205 在19世纪,哈代主要以悲剧小说的形式记录英国南部农村社会发展的历史,揭示英国历史上最后残存的宗法制农村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过程,卢那察尔斯基因此称哈代是“描述各国屡次发生过的、稳定的私有者阶层衰落现象的优秀编年史家”,“是描述普遍的重要历史现象的 艺术家”[1]( p468 ) 。哈代小说最重要的特点是它们的 内部逻辑性。无论在主题、思想、题材方面,还是在人物、结构、技巧方面,哈代的小说都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逻辑连贯性。一些批评家已经指出了这一点,如著名的哈代批评家高斯就曾经指出哈代全部作品的统一性和连贯性,指出哈代的小说“从1871年的《计出无奈》到1897年的《意中人》 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系列”[2]( p268) 。总的说来,哈代 小说描写的悲剧性主题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美好以及不断出现的矛盾冲突;第二个阶段描写这个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而毁灭的悲剧性过程;第三个阶段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毁灭和农民阶级的消亡而给破产的威塞克斯农民带来的悲剧性后果。本文拟对这个过程进行分析论述。 一 哈代作为19世纪最后30年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他是从对农村生活田园诗般 的描画开始而逐渐进入到最富于悲剧性题材的创作阶段的,因此哈代的小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终才完成了对以他的故乡为基础的在小说中被称为威塞克斯的宗法制农村社会毁灭的悲剧性主题的描写。 在哈代小说创作发展的三个阶段中,他早期的创作从1871年发表的《枉费心机》开始到1876年发表的《贝妲的婚姻》为止,一共写作了五部小说。这些小说在主题上主要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传统风习,表现威塞克斯农村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小说歌颂美丽的田园理想、赞扬宗法制社会的自然文明和农村的传统风习,作者在思想上表现出一个田园理想歌唱家的特征。哈代在充满牧歌情调的小说中描写威塞克斯农村社会时,思想上显然受到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极力歌颂没有遭受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污染的自然之美,歌颂在自然状态下生活的农民的质朴、勤劳、高尚、正直等优秀品德,赞扬他们自得其乐的传统生活方式。虽然哈代也表现了威塞克斯社会中两个世界、两个阶级、两种思想、两种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表现了外部世界对威塞克斯地区的影响并使传统秩序遭受破坏的状况,但是一切矛盾和冲突最终都能够得到圆满解决。因此,哈代早期小说的情调是轻松愉快的,很少有弥漫于中期和晚期小说中的悲剧气氛。 4 8

(英语毕业论文)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注定的女性悲剧命运

最新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礼貌现象研究 2 中英社交禁忌习俗异同之比较分析 3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Jude’s Tragedy in Jude the Obscure 4 幸福婚姻中爱情与金钱并重——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5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看文言语体在英文歌词 6 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 7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8 论《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印第安情结 9 Research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Speaker’s Inten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onversation 1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1 论《马丁伊登》中一个成功者的幻灭 12 An Analysis of the Family Membership In Death of a Salesman 13 Unreliable Narration – The Approach to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4 分析与比较中美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及其未来的发展 15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 16 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的《莎乐美》中的女性意识 17 《大地》中赛珍珠女权主义分析 18 论福斯塔夫的性格 19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人物关系 20 英语专业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问题研究 21 对鲁滨逊性格特征的分析 22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 23 生态视角下解读《荒野的呼唤》 24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 25 从礼貌原则看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和社会功能 26 论托马斯哈代《还乡》的悲剧效果 27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 28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回避方式 29 浅析广告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30 An Analysis of the Nam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31 社会阶层与语言关系在《雾都孤儿》中的投射研究 32 从Hofstede的文化维度角度解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33 北京奥运会与中国品牌发展 34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aboo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35 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中的理想与现实 36 母语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 37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38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 39 论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40 互动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应用 4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scar Wilde and Dorian Gray

论哈代笔下的悲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24577143.html, 论哈代笔下的悲魂 作者:潘禹彦王慧芳耿凌菲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5期 摘要: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之一,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描写的是农家女苔丝悲惨的一生。苔丝的悲剧根源主要来自于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等级观念,当时男性对女性的支配,社会的不公和她自身的性格特点。哈代将苔丝的悲剧展现给读者,让我们在悲剧中寻找生活的真谛。 关键词:悲剧根源;等级观支配;社会不公;性格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078-01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托马斯·哈代,英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之一,他出生在英国西南部的多赛特郡,那里的自然环境成为了哈代日后作品中的主要背景,在哈代的作品中常被他称作维克塞斯。哈代的创作时期包括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时期,他清楚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给劳动人民,尤其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带来的各种不幸和灾难。1虽然他着重刻画的是几乎没有工业化涉足的农村,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个落后而相对淳朴的地方也在悄然地受到资本主义的侵蚀。《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描写的是贫穷农家女苔丝悲惨的一生。苔丝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劳动来过日子,但是周围的环境却将她一步步逼上死亡的边缘。 二、苔丝悲剧的根源 (一)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社会等级观念 《苔丝》呈现了两种复杂的社会状况,维多利亚时期的等级划分不像中世纪那样是按血统划分的,而是以财富来划分。德伯菲尔一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苔丝家按道理应该是正统的贵族血统,然而对于小说中所有的人来说这些只不过是一件很普通的有关家谱的琐事。那个时代金钱比门第更具有话语权,因此,亚雷克的父亲才能够顺利地用一大笔钱买下一个显赫家族的姓氏。 (二)当时社会男性对女性的支配 男性在人类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于当今这个提倡男女平等的社会,男性地位的优越性还是随处可见。圣经中伊甸园中的夏娃就是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转变

美国文学论文 论霍桑小说的象征手法

浅论霍桑小说的象征手法 摘要: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后期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年轻人古德曼·布朗》属于“心之寓言”部分的短篇小说之一。本文试从人物的象征意义、森林和蛇杖的象征意义、梦境的象征意义等三个方面来解读霍桑小说的象征手法。 Abstract: Nathaniel Hawthorne is an excellent representative writer of the American romantic literature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he is also one of the founders of American literature, his representative work “Young Goodman Brown” belongs to one of the short story of the part of "the fable of heart". This paper analyse three aspects to interpreting the symbolism of Hawt horne’s novel: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igure’s symbolism, the symbolism of the forest and the caduceus ,and the symbolism of the dream. 关键词:霍桑象征手法《年轻人古德曼·布朗》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是19世纪后期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如果从时间的角度划分霍桑的创作,其小说创作可大致分为前期的“新英格兰传奇”部分,中期的“心之寓言”部分,和后期的长篇创作部分。《年轻人古德曼·布朗》即属于中期的“心之寓言”部分的短篇小说之一。所谓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的一种文学样式,其特点就是假借客观景物以代表某种观点,使客观的景物成为传达意念的工具。因此在寓言这种文学样式里,就会有大量的根据借助某物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象征手法的运用。而霍桑的被人称之为“心之寓言”的小说,正是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来表现霍桑对人性之恶、宗教之虚伪的抨击的典型。 小说《年轻人古德曼·布朗》讲述了一个生活在17世纪末、巫术盛行时期的塞勒姆小镇中的青年古德曼·布朗的故事。小说中的布朗不顾新婚妻子的反对,执意要参加魔鬼的约会,并亲眼见证了人性丑恶。小说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虚构了魔鬼、出现幻觉的森林、突然醒来的梦境等具有深刻寓意的人或景物,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象征手法,使小说充满了浓郁的寓言感。 一、森林和蛇杖的象征意义 《年轻人古德曼·布朗》的整个故事场景设置于森林之中,而且是深夜里的森林,这又是寓言故事的一大特征。在许多古老的寓言故事中,发生故事的场所都是森林,如《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的许多故事,都是以森林为背景

试论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艺术

试论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艺术 摘要: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后期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他的小说创作是在维多利亚王朝从盛世走向衰败的时期进行的,其中以威塞克斯地区为背景的性格和环境小说最为重要。而这一类小说充满一种神秘的命运观,种种看似偶然性事件的背后,暗藏着深刻的必然性。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巧妙结合构成了小说发人深思、令人回味的悲剧艺术。 关键词:偶然性;必然性;悲剧;命运 一托马斯.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艺术概述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19世纪后期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他以浓烈的悲观主义情绪,开创了英国文学的“哈代时代”,成为“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的交界线上的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①哈代的小说,尤其是“威塞克斯小说”中的《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徳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这几部小说都是在探讨悲剧的成因及艺术价值。 十九世纪,英国是欧洲最早最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早在1832年,英国就进行了议会改革,标志着英国资本主义的确立,从此,英国从一个农业国逐步发展成为工业国,劳资矛盾也随即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样的环境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很快发展成为文学的主流,并且产生出像哈代这样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作为“工业文明之后还残存的古老的、宗法制的农业社会的最后代表之一”,②哈代看出了人的命运与环境之间的悲剧冲突,但作为一个思想家,他对社会的规律性不能作出正确的理解,无法找出悲剧的根源,所以只能把一切归结为在偶然或者必然情况下神秘的意志力的作用。在支配生活的命运面前,人是软弱无力的,连大自然对人也是冷酷无情的。作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哈代尤其受到了德国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和“唯意志论”以及英国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影响,在他的创作中深深留下了他们的烙印。深刻的反映了资本主义因素侵入英国农村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和风俗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展示了特定的历史时期农村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心灵创伤,弥漫着浓郁的悲观主义气氛。这样,他笔下的主人公也时常是在命中注定的各种偶然事件中以及命运的盲目作弄中成了性格与环境冲突的牺牲品。 哈代的小说具有浓厚的悲观主义,主要表现在小说主人公带有宿命论色彩

托马斯哈代爱情诗的悲观色彩探源

李慧《托马斯?哈代爱情诗的悲观色彩探源》 时间:2010-03-21 12:34:05 来源:武汉大学文学院 摘要:在哈代的众多诗歌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爱情诗体现出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但相对于他创作的以现实生活中的冲突与抗争为题材的悲剧小说,哈代爱情诗的悲观色彩自有其独特根源。本文从隔岸怀旧的审美情怀、悲观主义的时间意识和无处不在的命运征兆三方面为其爱情诗的悲观色彩寻根溯源,展现出哈代诗歌在其深层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形成上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因素与价值。 关键词:哈代爱情诗悲观主义怀旧时间征兆 如果说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在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那么,他对于20世纪英国文学最重要的贡献则是他的诗歌。20世纪后再无小说问世的哈代,却因创作了近千首诗歌而成为代表当时英国诗歌主流的杰出诗人。无论对于作家本人还是世人而言,作为诗人的哈代与作为小说家的哈代相比,似乎毫不逊色。在哈代本人心中,诗歌甚至比小说更能表露他的思想和感情。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在诗里,我可以充分地表现与顽石般的消极意见相对立的思想与情绪…如果伽利略用诗来宣布地球自转的话,宗教裁判所也许不会为难他…”[①] 就世人评价而言,英国著名诗人菲利普·拉金甚至认为哈代是20世纪超过艾略特和叶芝的诗人,其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诗能“年复一年地让人感到惊喜”。[②]无论是在小说还是诗歌中,哈代创作均呈现出浓厚的“悲观主义”思想和阴郁的“悲观气质”,这一点已为众多的哈代研究者广为认同。然而在本文看来,这一创作特点在其形成根源和具体表现上却并非铁板一块、整齐划一。 首先,哈代诗歌中的悲观主义与其小说中的悲观主义有着不尽相同的影响因素。就创作内容而言,虽然人物与客观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冲突及其造成的悲剧在其诗歌、小说中皆有体现,但哈代小说中的悲观色彩主要来自他对社会现实中的悲剧冲突的思考,包括威塞克斯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与现代工业社会的弊病、英国南部宗法制传统社会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侵入、淳朴的道德伦理观念与资本主义的伪善行为、农民日趋困窘的生活与资产阶级的压迫扩张之间的冲突等。此外,维多利亚时代的农村与城市的伦理道德、宗教法律、婚姻爱情、教育制度、人际关系等在他的小说中都得到了现实主义的展现,而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也随着这一社会背景的展开而呈现出历史的必然性。虽然在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中也夹杂着复杂的个性、心理、精神、自然及一些非理性的因素,但这些复杂的悲剧因素被融入小说所展现的深刻广阔的社会生活悲剧中而呈现更多的价值取向。相比之下,诗歌所涉及的社会生活诸方面的素材容量显然不及小说丰富,也无法在短小

浅论霍桑小说的意味手法

浅论霍桑小说的意味手法 主要是英语相关教育论文,是英语教师必备的论文写作参考,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以下是论文开始: 论文关键词:霍桑意味手法《年轻人古德曼·布朗》 论文摘要霍桑是一九世纪后期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1,其代表作《年轻人古德曼·布朗》属于“心之寓言”部门的短篇小说之1。试从人物的意味意义、森林以及蛇杖的意味意义、梦境的意味意义等3个方面来解读霍桑小说的意味手法。 纳撒尼尔·霍桑是一九世纪后期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1。假设从时间的角度划分霍桑的创作,其小说创作可大致分为

前期的“新英格兰传奇”部门,中期的“心之寓言”部门,以及后期的长篇创作部门。《年轻人古德曼·布朗》即属于中期的“心之寓言”部门的短篇小说之1。所谓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到达劝戒、教育或者讽耀眼的的1种文学样式,其特色就是假借客观景物以代表某种观点,使客观的景物成为转达意念的工具。于是在寓言这类文学样式里,就会有大量的依据借助某物的详细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惟以及情感的意味手法的应用。而霍桑的被人称之为“心之寓言”的小说,正是应用了大量的意味手法来表现霍桑对于人性之恶、宗教之虚伪的抨击的典型。 小说《年轻人古德曼·布朗》讲述了1个生活在一七世纪末、巫术风靡时代的塞勒姆小镇中的青年古德曼·布朗的故事。小说中的布朗不顾新婚妻子的反对于,执意要参加魔鬼的约会,并亲眼见证了人性丑陋。小说采取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虚构了魔鬼、出现幻觉的森林、

忽然醒来的梦境等拥有深入寓意的人或者景物,应用了多种多样的意味手法,使小说布满了浓郁的寓言感。 1人物的意味意义 在《年轻人古德曼·布朗》中,霍桑把小说里的人物分成为了两大类,即生活里的好人以及生活里的坏人。很显着,年轻的布朗夫妇就是典型的好人,因为“古德曼”在英文中是“好人”的意思,而布朗的妻子费丝的名字在英文中就是“忠实”、“信奉”的意思,对于于妻子的忠实,布朗显着是深信不疑的,所以小说里才写道:“这名字对于她恰如其分。”正是因为有费丝这位忠实而美丽的妻子的存在,才使好小伙子布朗赶赴魔鬼约会的决心1直在动摇,他的脚步迟疑着,内心中善与恶的斗争10分剧烈:“天国在上,费丝在下,俺还是在抗衡魔鬼,坚定不移!”但是,终极的终局却是让人失瞅的,行走在森林里的布朗当然脚步其实不快,但他却1直向前,尤为是听到森林里费丝的哭声,确认自己最忠实的

论哈代小说创作的转折-何宁

论哈代小说创作的转折 何宁 【专题名称】外国文学研究 【专题号】J4 【复印期号】2009年04期 【原文出处】《外国文学研究》(武汉)2008年6期第105~111页 【英文标题】Thomas Hardy’s Three Minor Novels 【作者简介】何宁,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系副主任。 【内容提要】本文讨论了托马斯·哈代创作转折时期的三部小说:《司号长》、《冷漠的人》和《塔上恋人》,指出哈代在这三部小说中探索了自己的历史观念,试 图突破现实主义的拘囿,以及反思科学与人性之间的关系。这些尝试既拓展 了哈代的创作领域,也丰富了他的创作思想。经过这一阶段的探索,哈代的 创作逐渐走向成熟,他对小说艺术和维多利亚价值观的反思,融入了他后期 以《卡斯特桥市长》为起点的重要作品中。这三部小说不仅是哈代探讨小说 艺术的实验,也是哈代小说艺术走向成熟的转折。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omas Hardy's three minor novels, The Trumpet Major (1880), A Laodicean (1881) and Two on a Tower (1882). Written in a transitional period of Hardy's career as a novelist, these novels demonstrate Hardy's exploration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 transgression on traditional realism and reflec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humanity. These novels illustrate Hardy's attempt to develop his own style and contribute to the success of his major novels. 【关键词】哈代/次要小说Thomas/Hardy minor novels 1878年哈代发表小说《还乡》,这是哈代暌违文坛两年之后的小说,同时也是他重回《远离尘嚣》的乡村田园小说路线的作品,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过小说并没有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认同,当时的主流评论,包括《泰晤士报》、《殿堂》、《学院》、《周六评论》和《观察家》都对小说提出了各种批评。①尽管《还乡》的结尾和《远离尘嚣》一样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但浸润全书的悲剧气氛与《远离尘嚣》中的轻松欢快相去甚远,评论家对此并不欣赏。评论界对《还乡》的批评让哈代颇为失望,毕竟这是他酝酿一年的精心之作,也是在《贝妲的婚姻》失败之后,重回“威塞克斯”的创作。一直对评论界反应十分敏感的哈代,此时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创作方向。其后的五年时间是哈代创作精力最为旺盛的阶段,他接连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司号长》(1880年)、《冷漠的人》(1881年)和《塔上恋人》(1882年),代表了他对三种不同题材和风格的尝试。尽管后来哈代没有将这三部小说列入“性格和环境小说”,也就是重要作品之列,导致长期以来评论界对这三部小说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从哈代的创作发展来看,正是在完成这三部作品之后,他的创作才真正走向成熟,之后陆续创作出《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这样的经典之作,正如著名哈代研究专家聂珍钊指出的,这三部作品体现出哈代对艺术形式进行的探索(192),是哈代从探索到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转折点。

英国文学作家及作品简介

英国文学作家及作品简介 1. Geoffrey Chaucer 杰弗雷. 乔叟 The Canterbury Tales 坎特伯雷故事集 2. Thomas More 托马斯. 莫尔 Utopia 乌托邦 3.Edmund Spenser 斯宾塞 The Fairy Queen 仙后 4.Christopher Marlowe 克里斯托夫. 马洛 Tamburlaine 铁木尔 / The Jew of Malta 马耳他的犹太人 / Doctor Faustus 浮士德博士 5.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四大喜剧 The Merchant of Venice 《威尼斯商人》、Much Ado About Nothing 《无事生非》、 As you like it 《皆大欢喜》、 Twelfth Night 《第十二夜》;四大悲剧 Hamlet 《哈姆雷特》、Othello 《奥赛罗》、Kin g Lear《李尔王》 Macbeth 《麦克白》; Romeo and Juliet 《罗密欧与朱丽叶》。 6. Francis Bacon 弗兰西斯. 培根 Of Study 谈读书 7. John Milton 约翰弥尔顿 Paradise Lost 失乐园 8.John Bunyan 约翰班扬The Pilgrim’s Progress 天路历程 9. John Dryden An Essay of Dramatic Poesy 10.Alexander Pope亚历山大. 蒲波 11.Jonathan Swift 江纳森.斯威夫特Gulliver’s Travels 格列夫游记 12. Daniel Defoe 丹尼尔. 笛福 Robinson Crusoe 鲁宾逊漂流记 13.Samuel Richardon 塞缪尔.理查德逊 Pamela 帕美拉 14.Henry Fielding 亨利.费尔丁 The history of Tom Hones, a Foundling 汤姆琼斯 15. Richard B. Sheridan 理查德. 谢立丹 The School for Scandal 造谣学校 16.Samuel Johnson 塞缪尔. 约翰生 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17.William Blake 威廉. 布莱克 Songs of Innocence 天真之歌; Songs of Experience 经验之歌

霍桑 作品特点

作品特点 描写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是霍桑作品的突出特点。霍桑是心理小说的开创者,擅长剖析人的“内心”。他着重探讨道德和罪恶的问题,主张通过善行和自忏来洗刷罪恶、净化心灵,从而得到拯救。然而霍桑并非全写黑暗,他在揭露社会罪恶和人的劣根性的同时,对许多善良的主人公寄予极大的同情。霍桑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霍桑的作品想象丰富、结构严谨。他除了进行心理分析与描写外,还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他的构思精巧的意象,增添了作品的浪漫色彩,加深了寓意。但他的作品中也不乏神秘晦涩之处。 Nathaniel hawthorne is an american novelist in 19th century.The significant feature of his works is the description of society and the dark sides of the human nature.Hawthorne is the creator of the psychological novel and good at analysing people's minds.He emphasized to discuss the issues of moral and crime,insist on washing off the guilt by welldoing and self-repentance to obtain the rescue.However,hawthorne did't all describe the dark sides.At the meantime,when he revealed the social crime and human's deep-rooted bad habits,he also gave much sympathy to those main characters who are virtuous.Hawthorne made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literature.Hawthorne's works are full of ideality and the structures are strict.He did not only analyse the psychology,but also utilized symbolism.His delicate design of image increased the works' romance,deepened the moral.However,his works are also not lacking in mysteries.

托马斯_哈代_在绝望中找寻希望的现实主义诗人_从哈代的诗歌解读其人生哲学

第9卷第10期 2009年10月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Kunm i ng Un i versity of Sc ience and Technol ogy Vol 19,No 110Oc t 12009 收稿日期:2009-08-20 第一作者简介:黄闪(1981-),女,浙江安吉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托马斯#哈代:在绝望中找寻希望的现实主义诗人 )))从哈代的诗歌解读其人生哲学 黄 闪1 ,何孟秋 2 (1.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092;2.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摘 要: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把哈代定位于一位悲观主义诗人。通过对哈代诗歌的认真研读,这种论断受到了质疑。哈代实为一位反映生活本质,在更真实的层面上呼吁人们直面生活的痛楚,要勇于去承担生活重负的现实主义诗人。 关键词:哈代;诗歌;悲观主义;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09)10-0095-04 Tho m as H ardy:a R ea listic P oet in Q uest of H ope i n D espa ir )))A n In terpr etation of H ardy p s Ph ilosophy of L ife from the P er spective of H is Poetry HUANG Shan 1 ,HE M e ng 2q i u 2 (1.Facu lt y of Forei gn Languages and Cu lt ures ,Kun m i ngUn i versity of Sc i ence and Technol og y ,Kun m i ng 650092,Chi na ; 2.School of Fore i gn Languages ,Yunnan Nor ma lUn i ve rs i ty ,Kun m i ng 650092,Ch i na) Abstr act :R ecently ,so m e Ch i n ese scholars consi d er H ardy as a pessi m istic poe.t Th is argu m ent is ques 2ti o ned after a seri o us study ofH ar dy p s poetry .H ar dy is a rea listic poe,t who ,depicting the true nature of life ,appea ls to people to f ace up to the suff eri n g i n the world and to bear the heavy burden i n lif e . K ey words :H ar dy ;poetry ;pessi m i s m;Realis m 一、诗人哈代 托马斯#哈代(1840-1928)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而享誉世界文坛。哈代在小说上的成就已经得到了世界的公认,他所著的5德伯家的苔丝6, 5无名的裘德6等小说被 翻译成多国文字,备受文学爱好者的推崇。然而,哈代本人却始终以诗人自居,写小说对他而言,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所迫而赖以谋生的手段。 近年来,哈代的诗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认可。诗人哈代的声誉几乎都要超越其作为小说家的声望。英国著名诗人如奥登(W.H.Auden)和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 i n )等人就深受哈代诗风的影响,而拉金更是推崇他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 [1](P1) 0。 当哈代已经以一系列/性格与环境小说0跻 身于杰出小说家行列之时,他却毅然放弃了小说创作,转投诗歌领域。与其说这是一个惊人之 举,不如说是哈代本人的兴趣所致。在以后的32年间,哈代一共出版了8卷诗集近千首诗歌。从最初的5威塞克斯诗集6(1898)到5命运的讽刺6(1914)再到5梦幻时刻6(1917),几乎每一卷诗集里都有哈代生活的点滴。其中,有对已故妻子爱玛的悼念,有对战争的反思,有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也有对生命及死亡的严肃思考和深切感悟。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把哈代定位为一位悲观主义诗人。王洪涛在5试论托马斯#哈代的悲剧意识6(5东北林业大学学报61989.8)中指出, /英国诗人,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他是在叔本华和尼采两位哲人的同时或稍后同样为人类悲剧命运所困扰的一位缪斯

论“霍桑试验”对我们的启示

论“霍桑试验”对我们的启示

论“霍桑试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摘要:从政府员工管理的角度论述了“霍桑实验”及其结论在现代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证明“霍桑实验”及其结论在现代公共管理过程可应用的正确性和广泛的借鉴性。 关键词:霍桑试验,社会人,政府人员,启示 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 一、霍桑试验 在霍桑实验中梅奥参加该项试验,研究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工人劳动过程的影响。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提出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开辟了行为科学研究的道路。霍桑试验通过四个阶段的实验提出了一下见解: 1、职工是“社会人”。在人际关系学说产生以前,西方社会流行的观点是把职工看成是“经济人”,梅奥等人以霍桑实验的成果为依据,提出了与“经济人”观点不同的“社会人”的观点,强调金钱并非刺激职工积极性的惟一动力,新的刺激重点必须放在社

会、心理方面,以使人们之间更好的合作并提高生产率。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由于人是社会高级动物,在共同工作过程中,人们必然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共同的社会感情形成了非正式群体。在这种无形组织里,有它的特殊感情、规范和倾向,并且左右着群体里每一位成员的行为。古典管理理论仅注重正式组织的作用,忽视了“非正式组织”对职工行为的影响,显然是不够的。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是相互依存的,对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3、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生产效率与作业方法、工作条件之间存在着单纯的因果关系。可是,霍桑实验表明,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工人工作态度,即工作士气的提高。而士气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职工的满足度,这种满足度受限体现为人际关系,如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是否被上司、同事和社会所承认等;其次才是金钱的刺激。职工的满足度越高,士气也越高,生产效率也就越高。 霍桑实验对管理理论有相当的贡献:它让工人了解自己不全然只是机械的延伸;它引发产业界与学术界做一系列的相关措施与研究;它替管理学开了一扇通往社会科学领域的门;它同时也令研究者检讨实地调查不能与标的物太接近,否则会影响实验的结果(称之为霍桑效应)。梅奥与同僚发现经营者要对管理的人

托马斯哈代

生平 哈代(1840~1928)英国诗人、小说家。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 哈代1840年6月2日生于英国西南部的一个小村庄,毗邻多塞特郡大荒原,这里的自然环境日后成了哈代作品的主要背景。他的父亲是石匠,但爱好音乐。父母都重视对哈代的文化教育。1856年哈代离开学校,给一名建筑师当学徒。1862年前往伦敦,任建筑绘图员,并在伦敦大学进修语言,开始文学创作。 哈代的文学生涯开始于诗歌,后因无缘发表,改事小说创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计出无奈》问世于1871年。成名作是他的第四部小说《远离尘嚣》(1874)。从此,他放弃建筑职业,致力于小说创作。 《无名的裘德》、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 《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诗8集,共918首,此外,还有许多以“威塞克斯故事”为总名的中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史诗剧《列王》。 哈代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他的作品承上启下,既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也为20世纪的英国文学开拓了道路。 主要作品 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2008) 卡斯特桥市长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2003) 绿荫下Under the Greenwood Tree (2005) 红色紧身衣The Scarlet Tunic (1998) 远离尘嚣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1998) 雪岭传奇The Claim (2000) 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998) 无名的裘德Jude (1996) 还乡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1994) 集市过后的那天The Day After the Fair (1987) 西波雷奇遇Exploits at West Poley (1985) 两份雄心的悲剧A Tragedy of Two Ambitions (1973) 枯萎的臂膀The Withered Arm (19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