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操作及其效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操作及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罗胜儒
指导老师:蒋达云
[摘要] 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堪称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近年来,由于我国通货膨胀加剧,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存款准备金政策更是操作频繁,从2010年11月份到2011年5月份央行共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使得大型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00%,小型机构存款准备金为17.50%。然而近期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作用在理论界引起了不少争议,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有逐渐弱化的趋势,一些西方国家甚至取消了存款准备金制度,或用其他的政策工具代替存款准备金进行货币调控。而我国却频繁使用这一政策工具,因此探讨关于我国存款准备金操作及效应,有助于弄清影响存款准备金效果因素,从而为我国存款准备金的使用把握方向。
[关键词] 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效果
1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文献综述
存款准备金作为三大货币政策之一,近年来其效应引起了理论界不少的争议。20世纪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或者取消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或者基本不再采用法定存款准备金作为贯彻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与此相比,我国尚在不断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机制。对于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从不常用的紧缩工具”变为“常用对冲工具”,国内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一方面,有学者认为提高存款准备金是控制投资信贷的形势所迫。亚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认为,由于目前经济过热,投资增长非常快,如果长期按照目前投资速度,经济发展要么走向通货膨胀,要么走向通货紧缩,高投资无法持续,因此,央行收紧银根是形势所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杰认为,在央行的三大调控手段中,目前采取再贴现与公开市场操作措施的条件并不具备,因此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是必然选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张立群认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针对货币总量增长太快的趋势;经济学家刘纪鹏认为,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对中国银行业来说,比之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既有助于抑制银行信贷的过度投放,又保护了正在改革中银行的经济效益和利润,也非常有利于促进目前进行的如火如荼的金融改革;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李军杰认为,既然通过加息控制投资过热会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继而诱发热钱入境,那么不妨采取次优的策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冻结商业银行可用于放贷的资金存量,
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投资扩张的资金来源空间。
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提高存款准备金不足以遏制投资信贷增长。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认为,只有加息,才能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从而遏制投资的快速增长。另外,由于内地商业银行早已在央行有超额存款准备金,加之超额部分,各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实际上超过10%,现时把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8%,银行可以把作为超额准备金的存款拨为准备金,若是如此,央行这一措施未必能达到调控的目的。因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央行提高准备金率的措施只能说是“微调”。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龚方雄表示,这次只是央行一个部门发出的讯号,对整体经济增长的打击并不大,估计除上调存款准备金外,亦要配合央行发行定向票据等措施,但相信短期内将不会再有其他宏观调控措施。
2中央银行建立存款准备金的初衷
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在中央银行制度下建立起来的。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职权范围内,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吸收的各项存款,要按照规定的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这一制度不仅对银行的经营形成有效的控制,而且对整个国家的货币供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保持银行的清偿能力,是设立存款准备金的最初动因。在一般情况下,银行的短期负债与流动资产应保持适当的比例。因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是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如果其过于追求利润,采取了不谨慎的信贷政策,或由于其他原因使流动资产过少,因而不能应付短期负债可能出现的大量提存的需要,出现挤兑,就会使银行面临破产,使存款者蒙受损失,进而造成整个金融体系动荡。正是为了避免发生普遍性的流动性和支付危机,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保持其存款负债的某一比例作为支付准备金。
3我国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践及其作用机理
3.1我国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践
1984年建立了以集中资金为目标的结构性存款准备金政策,当时中国人民银行为了集中资金,首次规定了各专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办法,当时实行的就是结构性存款准备金率:企业20%,储蓄存款40%,农村存款为25%;1985年形成了一信贷总量为目标的总量性存款准备金政策,改结构性存款准备金为总量存款准备金率;1987年,为了适当集中资金,将存款准备由10%上调至12%,1988年9月1日,面对当时严重的通货膨胀又将存款准备金提高13%;1988年开始实行以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为目标的总量性存款准备金政策;2004年以来实行以调控货币供应量为目标的差别性存款的准备金政策。
3.2我国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作用机理
商业银行的存款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原始存款,即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另一部分是派生存款。派生存款是这样产生的: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其吸收的存款除上交法定准备金外,只须保留一部分现金,作为付现准备,其余大部分现金用于放款。客户在取得银行贷款后,一般并不提取现金,而是转入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接收这笔新存款的银行除保留一部分准备金及付现准备外,又将其余部分用于放款,于是又会出现另一笔存款。如此不断延续下去,即可创造大量存款。这样银行系统一方面增加了放款,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活期存款。这种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而创造的存款,就称为派生存款。
假设上述A银行的借款人将80元人民币购买了某人的物品或者劳务,而这个人又把这80元存入了B银行,按照之前存款准备金率为20%的情况,B银行资产项下为准备金16元、贷款64元,负债项下为存款80元。同样的事情又发生在了C银行、D银行……。这个过程不断持续,货币每存入一次银行,银行就通过贷款创造了货币。
第一次存款100元
A银行贷款80元准备金20元
B银行贷款64元准备金16元
C银行贷款51.2元准备金12.8元
D银行贷款40.96元准备金10.24元
……………………
货币量500元准备金100元
整个过程进行到最后,100元人民币准备金共产生了500元人民币的货币量。货币乘数是指1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所以上述例子在R=20%的情况下的货币乘数为5。我们可以发现,货币乘数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1/R。因此,假设R=10%,则货币乘数为10。
4存款准备金的功能
4.1缓冲器的功能
当市场流动性状况由于纯技术性而变动时,存款准备金有助于稳定隔夜利率。这是大多数发达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功能,但在新兴经济国家,此功能差异较大。在印度、喊过、马来西亚、波兰和南非,此功能比较明显,而在其他国家,此功能基本不发挥作用。
4.2流动性管理的功能
中央银行通过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调节因子发因素而引起的流动性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