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饮食缺铁: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因素。
4、铁丢失过多 5、其他因素
•临床表现
•多见于6个月至2岁儿童,症状的轻 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和贫血发生、
发展的速度。
•血液学的改变
•贫血的一般表现
•造血器官的表现
•非血液学的改变
•消化系统症状 •神经精神的改变
•其他
•实验室检查
•生化检查:在贫血出现以前已出 现一系列的生化改变,所以临床 上把缺铁性贫血分为以下三个互 有联系又连续发展的阶段。
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2、一般疗法 3、药物 4、输血 5、造血干细胞移植 6、治疗并发症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Nurtitionai Iron deficiency anemia
•概述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 贫血,由于体内缺乏足够的铁以致血红 蛋白合成减少。多发生在6月至24月的婴 幼儿,它的特点是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 血清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严重 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 常见病之一。
• 血红蛋白种类 正常人红细胞内含有三种血红蛋白 (简称Hb),即成人型血红蛋白(HbA、 A2)及胎儿型血红蛋白(HbF)。成人Hb 绝大部分为HbA,占95%,A2占2~3%,HbF 不超过2%。胎儿6个月时HbF占90%,而 HbA仅占5~10%,以后HbA的合成增加,至 出生时HbA约占30%,HbF约占70%,A2<1%。 出生后HbF迅速为HbA所代替,1岁时HbF 不超过5%,至2岁后不超过2%。
临床表现
• ACD一般为轻度或中度贫血,血红蛋白 很少低于90g/L,HCT一般不低于32%, 贫血症状常被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所掩 盖。患者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均低于正 常、铁饱和度正常或稍低于正常、血清 铁蛋白增高、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 亦增高。骨髓中红细胞可有轻度的代偿 增生,铁粒幼细胞减少而巨噬细胞内的 贮存铁增多。
正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二)按病因与发病机理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生理性贫血,造血物质缺乏及骨 髓造血低下。
2.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内在缺陷:红细胞膜缺陷,
红细胞酶缺陷,血红蛋白异常。 (2)红细胞外在缺陷:抗原性及非抗 原性。
3.失血性贫血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皮肤黏膜苍白 2、造血器官反应:肝、脾、淋巴结肿大。 3、其他系统症状 (1)循环和呼吸系统: a)代偿性反应;b)失代偿时 (2)消化系统 (3)神经系统
MCV=每ml红细胞压积/每ml红细胞百万数
MCH=Hbg/dl×10/每立方毫米RBC百万数
MCHC=Hbg/dl/HCT×100
贫血细胞形态分型
MCV(fl) 正常值
大细胞性 80~94 >94 80~94 <80 <80
MCH(pg) MCHC(%)
28~32 >32 28~32 <28 <28 32~38 32~38 32~38 32~38 <32
• 血容量 新生儿血容量约占体重的10%, 平均300ml;儿童约占体重的8%~10%, 成人血容量约占体重的6%~8%。
小儿贫血


• 贫血(anemia)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 一种症状。当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 胞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 低于正常值,或其中1项明显低于正 常值时,皆称为贫血 • WHO 6个月~6岁Hb<110g/L、6~14岁 <120g/L
诊断要点
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 1、病史:发病年龄、病程、喂养 史、既往史、家族史
2、体检:
(1)生长发育 (2)营养状况 (3)皮肤黏膜 (4)指甲和毛发 a)缺铁性贫血;b)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 (5)肝脾淋巴结肿大
3、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形态 (2)网织红细胞计数 (3)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 (4)骨髓涂片 (5)血红蛋白分析检查 (6)红细胞脆性试验 (7)特殊检查
生后造血
• 骨髓造血 生后几年,所有骨髓均为红髓,全部参 与造血。5~7岁,长骨干中出现脂肪细胞(黄髓), 18岁时红髓仅分布于脊柱、胸骨、肋骨、颅骨、锁 骨、肩胛骨、骨盆及长骨近端。 • 淋巴器官造血 生后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继续产生 淋巴细胞。 • 单核巨 细胞系统:此系统分布几乎便及全身各器官。 • 髓外造血 出生后,尤其在婴儿期,当遇到感染性 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和淋 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 出现肝、脾和淋巴结增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 有核红细胞(和)幼稚中性粒细胞。
胚胎期造血
• 中胚层造血期 胚胎第10~14天,在卵黄囊壁上的中胚层间质细 胞分化聚集成细胞团,称为血岛,开始出现红细胞造血,第6周 后,这种造血开始减退,第8周时,这种造血活动明显减少,中 胚叶造血期 主要在胚胎的前两个月。 • 肝造血期 胚胎第6~8周起,肝脏出现活动的造血组织,并成为 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肝脏出现造血功能,4—5个月达高峰,6 个月逐渐减退。约于初生时停止。 • 胚胎第8周脾脏开始造血,开始以生成红细胞占优势,然后有造 粒系的功能。12周时可出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个月后脾脏 造红细胞和粒细胞功能减退至消失,而造淋巴细胞功能可维持终 生。 • 骨髓造血期 胚胎第6周开始出现骨髓,造血作用是从胚胎4个月 开始,迅速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出生2~5周后骨髓成为唯一造 血场所。 • 另外,约胚胎第6-7周开始出现胸腺,第8周开始生成淋巴细胞。 • 11周淋巴结开始制造淋巴细胞,从此,淋巴结成为终生造淋巴细 胞和浆细胞的器官。胎儿期淋巴结也有造红细胞的功能。
造血系统疾病
南京市儿童医院血液科
陆勤
• 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点
造 血 分 期
胚 胎 造 血
生 后 造 血 中胚层造血(mesoblastic hematopoiesis) 肝造血期(hepatic hematopoiesis)
骨髓造血期(medullary hematopoiesis)
骨髓造血 髓外造血
胎儿及生后不同时期造血情况
血象特点
• 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的含量 出生时红细胞数 5.0×1012~7.0×1012/L,Hb 150~220g/L 生理性溶血 生理性贫血(physiological anemia)RBC 3.0 ×1012/L, Hb 100g/L 早产儿生后3-7周可降低至70-90g/L 网织红细胞数 初生3日内0.04~0.06,生后 4~7天0.005~0.015,4~6周0.02~0.08,5月后 约与成人相同
•铁在体内的代谢
1.人体内铁的分布及功能
(1)合成血红蛋白:约占总铁量的65%。 (2)合成肌红蛋白:约占总铁量的3%。 (3)构成人体内必需的酶:约占总铁量的 0.2-0.4%。 (4)储存:约占总铁量的30%。
2.铁的来源与吸收
(1)铁的来源:食物及衰老的红细胞。
(2)铁的吸收:游离铁的形式和血红 素的形式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 上部。肠粘膜微绒毛在铁的吸收中发挥 重要作用。
• 白细胞数与分类 初生时WBC15×109~20×109/L,生后 6~12h达21×109~28×109/L,1周平均 12×109/L,婴儿期10×10 9/L,8岁后接 近成人。 分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 比例的变化。出生时约2:1,生后4~6天 约1:1,随后淋巴细胞比例上升,可至 1:2,4~6岁时两者比例又相等。 • 血小板数 与成人相似。
缺铁的分期诊断
实验 SF 骨髓内 FEP 铁粒幼 (游 (血 细胞 离原 清铁 卟啉 ) 蛋白) FEP/Hb SI (游离 (血 原卟啉 / 清铁) 血红蛋 白)
正 ↑ ↑↑ 正 正 ↓
TIBC
Ts
贫血
(总 (运铁 铁结 蛋白饱 合力) 和度)
血色 素小 细胞 性
分期
ID IDE IDA ↓ ↓ ↓ ↓ ↓ ↓↓ 正 ↑ ↑↑ 正 正 ↑ 正 正 ↓↓ 无 无 轻 -中 度 无 无 <10g
1、红细胞形态
2、骨髓涂片的铁染色
3、生化检查 4、铁wk.baidu.com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
•地中海贫血 •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慢性疾病性贫血 •铅中毒
慢性疾病性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
• 特征血清铁低、总铁结合力也低、储存 铁增加
发病机理
• • • • 1、红细胞寿命缩短 2、骨髓对贫血代偿不足 3、铁的释放及利用障碍 EPO分泌不足及骨髓对EPO的反应迟钝可 能是ACD发病的主要原因
诊断及鉴别诊断
贫血种类 SI TIBC TS SF FEP 骨髓铁
缺铁性贫血 慢性病贫血
缺如
正常或
治疗
去铁蛋白 储存铁
铁在体内的转运
骨髓
• 由肠道吸收进入血液的Fe3+运铁蛋白 • • • • • •
参与造血
肝脾巨噬系统储存
血清铁 (SI)血浆中的转铁蛋白仅1/3于铁结合此结合的铁称血清铁。 未饱和铁结合力:2/3的转铁蛋白仍具有与铁结合的能力 总铁结合力 血清铁 转铁蛋白饱和度= ————————(%) 血清总铁结合力 储铁 铁蛋白 总铁结合力 Ts
• 缺铁时
铁的利用和储存
• 铁达到骨髓造血组织后进入幼红细胞
• 离开血浆的铁大部分进入骨髓幼红细胞内聚集 在线粒体中,成为小粒。这种幼红细胞成为铁 粒幼细胞,在正常人中占所有幼红细胞的 20~90%左右。在线粒体中,在血红素合成酶的 作用下,铁与原卟啉结合成血红素。血红素与 珠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在缺铁的情况下, 幼红细胞中的铁小粒消失或显著减少。在体内 储存铁增多的情况下,铁粒幼细胞增多,每个 细胞内的铁小粒也增多。在有血红素或血红蛋 白合成障碍的情况下,铁小粒多而粗大,常常 在核周围排列成环状。血红素合成后多余的铁 自幼红细胞中被吐出,进入巨噬细胞。当幼红 细胞内合成的血红蛋白自己已经足够成熟时, 细胞核便被排出,成为成熟红细胞。
贫血的分度:
RBC(×1012/L)
轻 中 重 极重 3 ~4 2 ~3 1 ~2 <1
Hb(g/L)
90~120(6岁以下90~110) 60~90 30~60 <30
贫血的分类
(一)按形态分类:
根据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正常值为 80~94fl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正常值为0.330.02的测定结果 分为四类。
铁在体内的需要量和排泄量
• 正常人每天排泄1—2mg.小儿15ug/kg • 成熟儿每天约需1mg/kg早产儿需铁量较 多,约为2mg/kg • 各年龄小儿每天摄入总量不宜超过15mg
•病因
1、出生时机体铁的含量
1)初生儿的含铁量 2)孕母的关系
3)其他
2、生理需要量增加。
(1)食物中含铁量少。 (2)食物中可利用的铁低。 (3)食物中成分影响铁的吸收。 (4)较大儿童饮食习惯不良。
•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网织红 细胞正常或轻度降低,白细胞与血小 板多在正常范围。血涂片可见红细胞 大小不等,小细胞为主,中央淡染区 扩大。
•骨髓像:呈增生现象,细胞计数稍增, 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巨核细 胞数正常。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要 明确贫血是否为缺铁性的,其次 必须找出缺铁的原因,以利治疗。
铁吸收的量与下列因素有关:
1)食物中铁的质与量。
2)肠粘膜细胞的生存期。4—6天
3)体内铁的贮量和转铁蛋白受体(TfR)。
4)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
铁的运转
Fe2+ Fe3+ + 细胞内的去铁蛋白
Fe3+ + 细胞浆中载体蛋白结合后
胞外 血液+转铁 蛋白(Tf) 造血组织
铁蛋白 暂时保 存在肠 粘膜细 胞中
•铁减少期 (ID)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
•缺铁性贫血期(IDA)
• 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
正常值:<3个月婴儿为194~238ug/L; 3个月以后为18~91ug/L。低于12ug/L提示缺铁。 •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ree erythrocyte protoporphyrin,FEP) SF值降低、FEP值增高>0.9umol/L而尚未出 现贫血,即为缺铁IDE期的典型表现。 • 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 白饱和度(TS) SI正常值12.8~31.3umol/L,<9.0~10.7umol/L 有意义;TIBC>62.7umol/L有意义; TS<15%有意 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