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在华并购的历程和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资在华并购的历程和趋势
摘要:外资公司在中国的并购行为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这些因素反映出了外资公司的战略以及它们在中国所面临的内外部条件。其中,中国市场、资源的重要性是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直接原因;在现有风险条件下,并购是外资在中国更好的投资选择。同时,外资企业并购中国企业对中国经济具有双重性,我们必须加以正确对待。
关键词:外资并购阶段行业地区
一、跨国并购的概念
跨国并购(cross-border mergers & acquisitions)的概念是由企业并购概念引申扩展而来的。但是,跨国并购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及其在国际间的经济活动,因而它的内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与一般的企业并购完全不同。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上看,跨国并购又是在企业国内并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企业国内并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跨国延伸。跨国并购的基本含义为: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支付手段,把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跨国并购是国内企业并购的延伸,涉及到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两个以上国家的市场和两个以上政府控制下的法律制度的并购“一国企业”或称“母国企业”,是并购发出企业或并购企业,一般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成为跨国并购的主体,“另一国企业”或称“东道国企业”,是被并购企业,也叫目标企业,并购所用的形式同样包
含跨国兼并(在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和业务合并后建立一家新的实体或合并成为一家现有的企业)和跨国收购(收购一家现有的当地企业或外国子公司的控股股份)两种形式。并购所用的支付手段包括支付现金,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stock for stock)和发行债券等方式。
二、外资公司近年来在华并购历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公司在华并购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外资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方式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即外资在华并购投资的模式开始出现。
1992年4月,香港中国策略投资公司收购了山西太原橡胶厂,从而开创了改革开放以后外资在华并购的先河。在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中策公司在我国的并购活动屡屡有惊人之笔。1992年5月中策公司收购了福建泉州37家国有企业;1992年9月中策公司收购了大连轻工局所属的全部企业,创办了合资企业102家;中策公司在杭州、宁波、无锡创办了数十家控股型合资企业。中策公司在华的并购投资累计达到30亿,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被成为“中策现象”。剖析中策公司的并购过程,可以看到中策公司是以现金投入的方式分片或分行业地“打包”大规模收购国有企业,涉及领域十分宽泛,大多数被中策公司收购的企业经济效益在短期内有所好转。但是应该看到的是:中策公司在华并购成功以后,对部分目标企业进行包装,借壳到海外上市(并将所拥有的股份套现)或者将其拥有的股权转让给其他海外企业直接套现。综合考察中策公司
在华并购的动机以及并购后的行为表现,可以看出中策公司在华并购具有明显的投机性。
1995年以前,外资在华并购主要是以合资或者收购产权的形式完成。但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的排头兵,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上市公司自然就进入到了外资的视线。
外资公司在华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探索期(1995年一1998年)、培育期(1998年一2002年8月)和发展期(2002年8月至今)三个阶段。探索期阶段,上市公司外资并购这一市场化程度高、与国际接轨力度大的方式首度为人关注,期间也相继出现了引人瞩目的具体案例,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证券市场上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中国尚未加入wto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外资并购不能不说是超前的,一些案例至今也十分值得回味。这一期间发生外资并购案例有三大特点引人关注:
1、率先涉足外资并购的案例发生在制造业中;
2、外资方都是大型国际资本(例如参与北旅股份案例的是日本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而江铃汽车的合作方则是福特公司);
3、外资方都将目光瞄准了上市公司股权;
4、上市公司的核心资产控制受关注,与股权收购不同,资产收购绕过了收购上市公司股权所面临的繁琐审批程序,通过这种方式,外资可以控制上市公司的核心资产(法国米其林一轮胎橡胶以及达能一上海梅林等外资并购案例便是此类模式的代表)。如果说
此前的外资并购带有“浅尝辄止”的试探性考虑,那么在此阶段的外资并购已经将目光集中在实质性的操作之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上市公司参与外资并购更多地带有积极改善经营的目的,而外资方进入上市公司一方面仍然有战略性的考虑)。
三、外资在华并购的主要地区分布趋势分析
目前,中国已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三大沿海外资流入区。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广东、福建)以港、欧、美为投资主体;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以美、日、欧共体各国投资为代表;环渤海地区(该区域又可分为以胶东半岛为中心的山东,以辽东半岛为中心的辽宁和京津冀三个投资区)则以日韩投资为特色。三大领域各有千秋。其中,珠江三角洲引资规模最大。随着上海浦东地区的开发,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为上海及周围地区外资环境良好、经济发展迅速所吸引,纷纷将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移至这一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外资流入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目前在中国内地 90%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广东和北京。具体表现为将上海列为其投资首选目标,45%的在华投资项目都集中在上海;广东也是外资投资的另一个重点地区。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作为中国经济最富影响力的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各有所长。珠江三角洲拥有明显的吸引港澳台三地投资的区位优势;长江三角洲在辐射内陆地区方面优于珠江三角洲。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主要地区围绕这三大
地区展开。
四、外资在华并购的主要行业分布趋势分析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外资在华并购的重点行业有以下特征:一是目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高的行业,如汽车、化工等行业。跨国公司的目的在于以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二是目前我国禁止外国投资或限制很严,但加入 wto后逐步放开的国家垄断行业,如银行、保险、证券、电信等行业。跨国公司意在通过实施并购,抢占进入中国市场的先机;三是国家鼓励外资进入的行业,如基础设施、物流、商业等,跨国公司选择这类行业开展并购活动,相对容易得到政府审批。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由于其在各自行业内具有的优势地位,会首当其冲10地成为跨国公司优先考虑并购的对象。同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发展趋势从制造业逐渐蔓延到服务业。
1、制造业:加入 wto 之前,跨国公司就大量参股了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加入wto 之后,从国内产业的集中度,全球国际分工安排战略及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来看,在部分行业内外资并购的效果可能好于新设投资的效果。跨国公司会更多地考虑一些有核心资源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行业可能涉及汽车、电器、通讯设备、计算机软硬件、化工以及医药等等。跨国公司并购的模式可能是,首先收购原合资企业中的中方股份,将合资转为独资,然后会考虑直接收购其它有竞争力的国内上市公司。
2、服务业:加入 wto 之后,我国对外资进入金融业、传媒、旅游业、批发零售以及仓储运输等行业均有 3 到 5 年的过渡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