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13 新石器玉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长江流域出土玉器特征
(1)玉器以饰玉和礼玉为主 饰玉:几何形镯、环、管、坠、珠; 小型立体雕龟、鱼、鸟、蝉、蛙; 出现臂饰、玉带钩、冠状饰、玉梃纺轮。 礼玉:多节玉琮、大型玉璧、玉璜; 工具:斧、双孔刀、锛; 菱形、锥形、角形、靴形、漏斗形玉器。 (2)玉质主要为透闪石-阳起石玉、蛇纹石玉、绿松石 (3)工艺特征 造型:追求对称;有立体雕琢。 纹饰:出现特殊的 “兽面纹”; 繁密精细的装饰纹,如云雷纹、鸟纹、蛙纹 琮的纹饰和造型考究;璧则多素面、粗糙。 工艺:琢磨细致,细刻阴线、减地浮雕、透雕的技法
现藏浙江省 文物考古研 究所
兽面纹玉璜
长20.5厘米,宽8.5厘米 纹饰精繁,为新石器时代玉器所罕见 现藏故宫博物院
高5.6厘米 宽13.8厘米 厚0.7厘米
1986年浙江余杭墓葬出土
现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五、东南沿海地区
以广东曲江石峡文化和台湾卑南文化为地域代表。 1、石峡文化 石峡文化距今6000年~4000年,1972年发现, 1976年发掘,在41座墓葬中出土玉器163件,分为两 类:礼仪玉器:玉璧、玉璜、玉琮等。 饰玉:玉玦、耳瑗、玉环、玉笄、玉管、玉 珠、玉坠及各种动物造型等。 玉质:蛇纹石玉、高岭石、汉白玉、软玉、绿松 石及水晶为主等。 工艺特征、形制:可与长江下游地区同时代器件 媲美,甚至玉琮在玉料、内孔特征和纹饰上几乎一模 一样,地隔千里,何以雷同?
后期(距今6500年~4000年),我国史前玉器获 得大发展,出土玉器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1、产生了反映后期观念特征的五种代表性器件: 璧、琮、斧、钺和刀; 2、出现了玉人(神)像、玉动物形象、玉宗教 器皿和玉仪仗器皿等; 3、器件造型丰富,产生圆雕、纹饰、表面光洁。 早期装饰品→后期神权为核心的仪仗品,开创 了其后文明社会中国玉文化的最初基石。
多节玉琮
高38.2厘米,共15节,每节两凸一 凹。以边棱为中线,两侧有圈形眼, 构成简化的兽面。玉琮中间有一对 钻孔,孔径仅0.8厘米,对孔台痕清 晰。琮体平滑光亮,纹饰线条刚劲 流畅,整体琢制规正。 玉琮的上方有纤细如毫发的阴刻线 琢出的小鸟纹,小鸟立于柱上,体 态丰满,侧身平视,栩栩如生,柱 下连一盾形饰纹。
鸡骨白色透闪石玉玉鹰
3、良渚文化遗址
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及沿海一带。 出土玉器以玉璧、玉琮等礼器为主,南方以耕 作为生,对土地、天气的依赖很大,所以,祭天 礼地成为最重要的祭祀活动。 良渚文化玉器的成分大多是阳起石、透闪石类, 反映当时人们对玉料的识别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神人纹玉琮
高8.8厘米,孔径4.9厘米 外径17.6厘米,重6.5千克 1986年浙江余杭墓葬出土 现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玉琮呈方形,两端圆璧 形,中间有一圆孔上下 贯通。古人祭天的璧为 圆形,即“璧圆像天”, 祭地的器具则成方形, 每面中心的一凹槽将器 具分成八组面,代表 “四面八方”。 良渚先民已有地之上下 为天,大地是夹在天际 之间?中心上下穿孔是 来往于天地间的通道?
神人纹玉钺
长17.9厘米,刃宽16.8厘米 厚0.8厘米 1986年浙江余杭墓葬出土
出土玉器数量少,形制简单, 工具原形和小件饰品为主,打磨浅,无装饰纹。 根据社会学角度: 剩余物质尚不丰富,社会等级未见萌芽; 氏族间和睦,少见战争与杀伐。 财富、炫耀、礼仪、威吓等统治心理为内涵的其它 玉器还不具备诞生的条件,代表性玉器多以装饰类 的玦、璜、珠、琀和坠。
玉玦 兴隆洼文化
玉琀 崧泽文化
龙首玉镯
镯外侧饰四只浮雕的 龙首。阴刻线双钩圆 眼、菱形鼻、直平口。 龙首各部位造型综合 了几种动物的形象, 与有关龙的传说吻合。
1986年浙江馀杭反山良渚文化墓地出土
周长76厘米 1982年上海青浦墓葬出土 现藏上海博物馆 因长期浸蚀呈现鸡骨白。 整个项饰由大小不同共68 粒管、珠、坠组成,下部 居中一粒为较大的钟形坠, 紧靠钟坠的两粒珠上均刻 双目和嘴的简化变形兽面 纹,这是良渚文化中独一 无二的项饰。
玉项饰
兽面纹半圆形玉饰
高3.5厘米,宽5.8厘米 1986年浙江余杭墓葬出土,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高5.2厘米,宽7.4厘米,厚1.3厘米 1987年浙江余杭墓葬出土
现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三叉形玉器
兽面纹玉锥形器
长34厘米,宽1.5厘米 1982年上海青浦出土 现藏上海博物馆
人面纹 玉簪
1986年浙江余 杭墓葬出土
神人纹冠状玉饰
高5.2厘米,宽10.4厘米 厚0.3厘米
1986年浙江余杭墓葬出土 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不规则倒梯形,上部中凸并饰尖脊,下部切成长方形榫,大小 相同、等距分布五个圆孔,可嵌其他器物中。玉器中部为一兽 面纹,眼部以透雕成圆孔,外框以重圈和弧线三角勾画出眼眶 和眼角,扁平鼻,大阔嘴,口外有一对獠牙。兽面纹两侧各镂 刻一侧身神人,以重圈为眼,小三角形为眼角,宽鼻,鼻翼以 弧线勾出,大阔嘴,头戴羽冠,四肢张开,上肢上举,下肢作 蹲状,鸟足着地。该形象对了解神人纹的全貌有重要研究价值。
兽面纹玉琮
高5.1厘米,宽3.2厘米 孔径1.2~1.3厘米 1972年江苏吴县出土
现藏南京博物院
人面纹玉琮
高6.8厘米。孔径6.2厘米 外径8.5厘米 1986年浙江余杭墓葬出土 现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兽面纹玉环
1991年浙江省馀杭 县滙观出土。浙江 省馀杭县文物管理 委员会藏。
直径8.2厘米。底有赭斑。表面光泽莹润。环外 侧五组扁方形面凸台;台的上部隐起三道弦纹, 下部一兽面纹。兽眼圆睁,圆圈状眼窝,神态 怪异。环身留有多处切割痕迹。
兽面纹玉琮
高4.4厘米 边长6.7厘米 内径5.7厘米 1975年广东曲江 石峡墓葬出土 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玉玦
直径6.1厘米 1975年广东曲江 石峡遗址出土 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台东卑南山区的聚落遗址,距今 约三千多年。上世纪80年代起经多次 发掘,清理墓葬1500余座,出土玉器 1000余件,主要有装饰玉、工具类和 兵器类。所用玉材均为当地产花莲玉、 蛇纹石玉和车磲等。
玛瑙璜 北阴阳营文化
人 面 形 佩 巫 山 大 溪 文 化
玉凤 石家河文化
中国远古时代全民族的玉崇拜概括为三个明显 的特征,它们构成中国玉文化的最初框架: 1、全境范围内拥有一批共同的产品,形制基本 相同,功用统一。 2、拥有共同的玉文化观念,远古意识形态的玉 器造型和天地神灵的至尊地位。 3、具有共同的使用方式,统治地位的用玉礼仪 、礼葬先人、礼祭先祖的规矩和程式。
现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体扁薄,刃部两侧弧尖,通体呈凤字形,近肩部有 一圆孔,孔径0.5厘米。两面刃部上角均有一浅浮雕 加刻阴线组成的“神人纹”,下角均有一“神鸟 纹”。此器是一种王权、军权的象征。
玉璧
直径21.2厘米 厚0.8厘米,孔径5厘米 1973年江苏吴县出土 现藏南京博物院 良渚文化玉璧光素无纹,可能与当时人们认为天 是洁净无暇的观念有关。
四、 长 江 中 下 游 流 域
根据考古学资料,长江流域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时 间略晚于黄河流域,但出土的玉器分布范围广、遗 存多、品种丰富、文化内涵深远、工艺精湛为世人 所瞩目。
出土玉器的文化遗址有: 长江中游公元前4400~2700年的四川巫山大溪文化、 距今约4000~4500年的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 距今5560年~5290年的安徽巢湖含山凌家滩文化 浅山薛家岗文化 长江下游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 距今约5300~5000年的上海青浦崧泽文化和江苏 南 京北阴阳营文化遗址 距今约5300年~4200年的浙江余姚良渚文化。
主要类型 工具:以钺为主,其次有斧、铲。 礼仪玉器:仪仗器有大型玉钺、戈、玛瑙玉斧等。 礼器有玉龙、玉鹰、玉人、玉龟、长 方形玉片等。 饰玉:玉璜、玉璧、玉玦、耳珰、玉镯、玉管串、 玉扣、玉冠状饰、玉喇叭形饰等。
仪仗器玉钺 砣切痕迹
玉璧饰玉
玉冠状饰鸡骨白色透闪石玉
鸡骨白色透闪石玉龙
对 钻 孔
仪仗器玉钺 水草玛瑙
形制:玉环独 具一格,玦形、 椭圆四突形、 外方内圆四突 形、四方形和“几”字形、“人 兽”形等,抽象奇特,是古代神 灵意识的具体表现。 2、卑南文化
六、新石器时代玉器的特征
及其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早期(新石器时代开始~距今6500年),属母系 氏族公社时期, 包括阜新查海文化、赤峰兴隆洼文化和沈阳新乐 文化,中原裴李岗文化和早期仰韶文化,以及浙江 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等。
2、凌家滩文化遗址
遗址发现于1985年,位于安徽巢湖含山凌家滩村。 遗址面积约75万平方米。主要有墓葬,已发现近 70座;此外还有祭坛、祭祀坑、积石圈、房屋遗址 等。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7年~2000年对该遗 址进行了4次发掘,大墓内随葬品以高规格玉器为 主,陶器次之;中、小型墓则以石器和陶器为主, 玉器次之。 出土玉器数量多,达上千件;品种丰富。
复习思考题
1、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阶段发展特点。 2、中国新石器时代玉文化内涵演变。
《考古中国》 结合课堂内容,观赏 之二
消逝的良渚古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