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黄梅理工学校何术)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的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可见,中职语文课程在学生所学的知识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时代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中职语文教学,中职语文教学存在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低、教师教学方法单

一、教研氛围淡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注重基础知识,稳步有序教学,

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之间多交流、共同进步等对策,以提高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当前,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尤其现代企业更加看重人才的内在素养和潜力,这无疑给我们中职学生就业增添压力。语文教育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的竞争劣势,引导学生更加侧重于读、写、听、说和思维等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基础、强化能力,提高内在素养。但是目前中职语文教育及学生的学习现状却发人深省。

一、当今中职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

(一)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

目前,我校职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课堂上,学生成了“低头一族”睡觉者居多。常常是老师提问,学生沉默,一个简单的问题要重复很多遍,学生仍是茫然,课堂成为老师的独幕剧,偶尔有少数学生在语文课上玩手机,听歌等与语文不相关的活动,这显然与当前的语文课堂正常教学背道而驰。从学生角度来看,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基础薄弱。学生的字、词、句、段、篇的知识积累很少,少数学生还不如小学高年级的的学生的平均水平。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也较差:从学生的“写”来看,字迹潦草,规范书写的不多;习作时,能按要求表达的不多。在“说”方面,学生能力最差:平常交流用方言,在课堂上发言也常用方言,即使是普通话,也有很浓家乡的方音,这对学生将来面试、外出就业来讲很难与人有效沟通。(2)缺乏正确认识。学生厌学语文,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缺乏对语文的正确认识,没有正确的学习导向。很大多学生表示读中学时即存在语文偏科现象,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3)语文素养与高中生应具有的语文素养相差甚远。我所在任教的专业为电子专业,男生占95%,对于语文语文练习册上的题目是没答案不做的现象,他们是为了完成任务去做作业,缺少自主性学习习惯,即使抄答案过程中也不会去阅读题目或者阅读文。作为语文老师,仔细讲解语文作业上的每道题目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二)处于竞争劣势,思想认识不足。

中职语文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从就业角度来说,很多公司、企业在招聘条件中都明确规定应聘者必须是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这导致很多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只能望洋兴叹。这样,从升学到就业的种种原因,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上中职学校,或者,即使上了中职学校,也抱着浑水摸鱼的心态,得过且过。所以他们对中职语文这门学科根本不重视,学习成绩低下。现在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当今社会需要专业知识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社会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而人们的学习也永无止境。中职学校的学习不是学习的终止阶段,而是需要每个学生以学习为契机,与社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能够快速融入社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中职学校重专业课轻文化课一现象普遍存在,学校很难让专业课与文化课两翼齐飞,师生认识存在误区。在很多学生的认识当中,考上中职学校就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将来走上社会后能找到一份跟自己特长相匹配的工作就行。语文这门学科不是技能课,实用性不如技能科目。在这种错误的认识下,学生不愿花费更多的精力在语文课的学习上,使语文学习变得索然无味。而在许多教师的认识中,语文是一门付出和收获难成正比的科目,鞠躬尽瘁、兢兢业业、受苦受累的教学还得不到认可,不如“吃老本”“稀里糊涂”地教学。不去拓展教材上的知识,也不增加新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更不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总觉得中职学生“朽木”难以成才而不去从自身教学上找原因。久而久之,学生和老师对中职语文的认识都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导致师生都不重视语文的教和学。

(三)中职语文教材和配套辅导练习册缺乏亮点

本学期我担任职高基础模块下册的语文教学工作。本版教材由语文教育出版社出版,主要分为现代阅读、应用文写作、文言文诵读、文学作品选读等序列单元设计,每个单元中有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编排内容。教材以促进人得全面发展为宗旨,突出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特点,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功能。但在我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几点不足。(1)教材编排上,本教材将现代文、文言文分别编排在不同的单元,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例如说本册第六单元的文言文部分,包括《师说》、《促织》等课文,我们的学生基础薄弱,对文言文知之甚少,让他们在两三个星期内一直学《促织》这样艰涩的文言文,就很容易对学习,甚至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厌烦情绪。(2)每周的4节的课时太少。教材容量较大,即使选读部分少上些,但总体时间还是不够。教学目标不清。(3)配套资料单一。职高教师的教材,学生自学资料与普高相比少,而且质量很差。这样情况,怎样把选读内容落实好。(4)针对性差。语文教材没有根据专业而编排与之相应的教材。例如在每个单元的课文选择上应由易到难设置,在题目设置上应由基础题到拓展题层层递进。

二、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综合素质低下

最近几年,为抓生源而“有教无类“的情况下,中职学校的生源绝大部分都是初中还未毕业的学生,他们提前一学期甚至是提前半年就进入了中职学校学习。还有部分学生来自社会,他们与学校的学习氛围脱离了一段时间。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基础知识就比较薄弱,普遍存在学习惰性,早已产生了厌学情绪,而且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自控能力很差,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不愿再学习了,却往往把厌学的责任推到家长和老师身上,学习态度不佳,有的甚至在上课中一直处于昏昏沉沉的状态。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很不扎实,将字词句篇混为一谈,分不清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描写方式等,语言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很差,作文当中的错字、别字现象非常严重,语文方面的综合素质普遍很低。

(二)学生学习兴味索然

困难重重在基础知识非常薄弱的情况下,进人中职学校学习语文,学生自然就会碰到诸多新的问题。由于在初中阶段理解、表达、写作等能力都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中职语文的学习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这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初入学时的新鲜感,取而代之的是疲于应付的疲惫感,更别说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了。另外在学生心目当中,语文课不如专业课更贴近实际,所以他们对语文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积极学习的良好态度,导致他们在语文的实际学习中即使是遇到非常小的困难,也会觉得像一座大山一样,学生无法或者根本不寻求解决的办法。长此以往,造成了恶性循环:学生不愿意学,无法走近语文的知识宝库中,困难越积累越多。

(三)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中职语文老师还是一直采用讲解法,从不尝试用讨论法、小组交流法、师生互动法等教学方法,他们觉得让学生来讲解或回答问题就是耽误时间,不如自己讲得更有条理。一节课,老师在讲台上讲,偶尔动笔在黑板上写写板书,从不走下讲台与学生近距离交流,学生觉得和老师之间的距离遥不可及。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一个班一个班地讲,到最后一个班讲课的时候,语言也变得寡淡无味,味同嚼蜡,学生更是听得无滋无味,没有丝毫兴趣可言。一堂课讲下来,学生记住的很少,掌握的更少,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老师一节课究竟讲了什么。教的效果差,学的效果更差。

(四)学校教研氛围淡化

由于职业中学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沉重的课业负担,也没有统考的严峻考验,所以,教师的职业压力相对较小,课讲得精彩与否都没有关系。在这种状态的影响下,很多教师觉得上完课就是完成了一天的任务,没必要进行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其他老师交流经验也可有可无。课下,教师不注意教学反思,一堂课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没有学会什么,都不去反省,时间一久,教师间的教研氛围变得逐渐淡化,没有了竞争和动力,没有教研组长的督促,没有同事间切磋和交流,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消失殆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