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引入: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切向力改变速度大小,法向力改变速度方向。

条件:

(1)初速度

v;

(2)v

F

1、向心力

(1)向心力的定义:在圆周运动中,物体受到的合力在沿着半径方向上的分量叫做向心力。

(2)向心力的作用: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3)向心力的大小:

向心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和向心加速度的乘积;

确定的物体在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正比于线速度的平方,也正比于角速度的平方;

线速度一定时,向心力反比于圆周运动的半径;角速度一定时,向心力正比于圆周运动的半径。

如果是匀速圆周运动则有:

(4)向心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沿半径指向圆心。

(5)关于向心力的说明:

①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它不是某种性质的力;

②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始终垂直于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所以它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不能改变速度的大小;

③无论是匀速圆周运动还是变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总是变力,但是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大小是不变的,仅方向不断变化。2、向心力的来源

(1)向心力不是一种特殊的力。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等每一种力以及这些力的合力或分力都可以作为向心力。

(2)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及对应的向心力的来源(如表所示):

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向心力

万有引力

线中弹力(或重

力、支持力、弹力

的合力)

静摩擦力(或重

力、支持力、静摩

擦力的合力)

重力和弹力的

合力(或弹力的分

力)

静摩擦力(或重

力、弹力、静摩擦

力的合力)

知识点三:匀速圆周运动与变速圆周运动的区别

1、从向心力看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不变,由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完全提供,换言之也就是说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完全充当向心力的角色。

例如月球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受到的地球对它的引力就是合外力,这个合外力正好沿着半径指向地心,完全用来提供月球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只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沿着半径方向的一个分量。

例如用一根细线拴一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变速圆周运动,它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物体受到线的拉

力F拉和重力mg的作用,其合力分解为两个分量:向心力和切向力。

不难看出:

向心力改变着速度的方向,产生向心加速度;切向力与线速度的方向相同或者相反,改变着线速度的大小使得物体做变速圆周运动。

2、从圆周运动的规律看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所适用的共同规律

无论是匀速圆周运动还是变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总是:

。(公式中的每一个量都是瞬时量,任何一个时刻或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用公式计算向心加速度)

换一种说法就是在圆周运动中的任何时刻或位置,牛顿运动定律都

成立,即

例如上面的例子,用一根细线拴一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变速圆周

运动,在图中所示的位置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只适用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公式:

因为在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各个量大小的平均值和瞬时值是相等的;如果将上式用在变速圆周运动中,计算的结果仅是一个意义不大的粗略的平均值。

知识点四:圆周运动的实例

1、水平面上的圆周运动

(1)圆锥摆运动:小球在细线的拉力和重力作用下的在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

①向心力来源:物体重力和线的拉力的合力,沿着水平方向指向圆心。

②力学方程:

③问题讨论:

a.物体加速度与夹角的关系:,向心加速度越大时,夹角越大。

b.角速度与夹角的关系:,可见角速度越大时,夹角越大。

(2)在水平圆盘上随圆盘一起转动物体

①向心力的来源:

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

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提供。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

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这个静摩擦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

当做变速圆周运动时,静摩擦力还有一个切线方向的分量存在,用来改变线速度的大小。

③静摩擦力的变化:

当水平圆盘的转速增大时,物体受到的静摩擦

力也随之增大,当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大于最大静

摩擦力时,物体将相对于圆盘滑动,变为滑动摩擦

力。

2、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1)汽车过拱形桥

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中可以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处理起来一般比较方便。对于变速圆周运动,定量的计算通常是在圆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处用牛顿第二定律。例如:汽车通过半圆的拱形桥,因为桥面对汽车提供的只能是支持力。

①汽车在点位置Ⅰ最高时,对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为了驾驶安全,桥面对车的支持力必须大于零,即

从而解得车的速度应满足关系

思考与讨论:如果,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车将如何运动?(平抛运动)

②汽车在位置Ⅱ时有

解得

思考与讨论:汽车以恒定的速度从桥顶向下运动时,对桥的压力如何变化?(逐渐变小)

(2)汽车通过圆弧型的凹处路面

如图在最低点处,对车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桥面对车的支持力

思考与讨论:随着车的速度增大,路面对车的支持力如何变化?(变大)

知识点五:圆周运动中的超重与失重

1、超重与失重的判断标准

(1)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或者有向上的分量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2)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或者有向下的分量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2、圆周运动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

要点诠释:

(1)失重现象:在竖直面上的圆周运动,物体处在圆周的最高点附近时,向心加速度竖直向下,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自身重力。

例如在拱形桥顶运动的汽车,由上面计算有,它对于桥面的压力小于重力。

(2)超重现象:在竖直面上的圆周运动,物体处在圆周的最低点附近时,向心加速度竖直向上,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自身重力。

例如汽车通过圆弧型的凹处路面在最低点处,桥面对车的支持

力大于自身重力。

知识点六:关于离心现象

1、外力提供的向心力与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之间的关系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外力提供的向心力:是某个力、几个力的合力或者是合力在半径方向上的分量,是实实在在的相互作用。

(2)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是指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以速度v运动时,必须要这么大的一个力,才能满足速度方向改变的要求。

(3)供需关系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外力提供的向心力等于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做圆周运动;

外力提供的向心力小于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时,物

体做远离圆心的运动——离心运动;

外力提供的向心力大于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做靠近圆心的运动——也可称之为向心运动。

2、离心现象及其运用

要点诠释:

(1)被运用的离心现象:

洗衣机甩干衣服:水珠和衣服之间的附着力不足以提供水珠高速转动时需要的向心力,而做离心运动从而脱离衣服,使得衣服变干。

离心沉淀器:悬浊液在试管中高速转动时,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的小颗粒做离心运动,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小颗粒做向心运动,从而使得液体很快被分离。

离心水泵:水在叶轮转动的作用下做离心运动,从而使得水从低处运动到高处,等等。

(2)需要防止的离心现象:

高速转动的砂轮会因为离心运动而破碎,造成事故;

火车或者汽车会因为转弯时的速度过大而出现侧滑、倾翻,造成人员伤亡等。

规律方法指导

1、实际上解决圆周运动问题就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的问题

圆周运动就是动力学问题的一种情况,一般都涉及物体的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及圆周运动规律。

2、解决匀速圆周运动的步骤和一般方法

(1)明确研究对象;

(2)找出物体所在圆周的轨道平面,从中找出圆心和半径;

(3)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向心力的来源;

(4)应用向心力公式(或者说是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

(5)求解并进行必要的讨论。

3、解决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关键在于分析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1)如果物体确实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比如大量的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那么受力分析的方向就很明确,合力一定指向圆心。

(2)如果物体只是在做圆周运动而不是匀速圆周运动,比如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那么在大多数时刻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并不指向圆心,这时合外力的径向分力才是向心力,切向分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3)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向心力突然消失或向心力不足时,物体就会做离心运动。解决离心现象,要注意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和实际能提供的向心力之间的差距。

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和周期性问题

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和周期性问题 一、圆周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画出运动轨迹、找出圆心、求半径 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受力图 4、确定向心力的来源 5、由牛顿第二定律r T m r m r v m ma F n n 222)2(π ω====……列方程求解 二、临界问题常见类型: 1、按力的种类分类: (1)、与弹力有关的临界问题:接触面间的弹力:从有到无,或从无到有 绳子的拉力:从无到有,从有到最大,或从有到无 (2)、与摩擦力有关的弹力问题:从静到动,从动到静,临界状态下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 2、按轨道所在平面分类: (1)、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 (2)、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三、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1、单向约束之绳、外轨道约束下的竖直面内圆周运动临界问题: 特点:绳对小球,轨道对小球只能产生指向圆心的弹力 ① 临界条件:绳子或轨道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 mg=mv 2/R →v 临界=Rg (可理解为恰好转过或恰好转不过的速度) 即此时小球所受重力全部提供向心力 ②能过最高点的条件:v ≥Rg ,当v >Rg 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 ③不能过最高点的条件:v <V 临界(实际上球还没到最高点时就脱离了轨道做斜抛运动) 例1、绳子系着装有水的木桶,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水的质量m=0.5kg ,绳子长度为l=60cm ,求:(g 取10m/s 2) A 、最高点水不留出的最小速度? B 、设水在最高点速度为V=3m/s ,求水对桶底的压力? 答案:(1)s m /6 (2)2.5N

变式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细绳系住,使其在竖直面内作圆周运动.(1)若过小球恰好能通过最高点,则小球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小球的受力情况分别如何?(2)若小球在最低点受到绳子的拉力为10mg ,则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及受到绳子的拉力是多少? 2、单向约束之内轨道约束下(拱桥模型)的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汽车过拱形桥时会有限速,是因为当汽车通过半圆弧顶部时的速度 gr v =时,汽车对弧顶的压力FN=0,此时汽车将脱离桥面做平抛运动, 因为桥面不能对汽车产生拉力. 例2、半径为 R 的光滑半圆球固定在水平面上,顶部有一小物体, 如图所示。今给小物体一个水平初速度0v = ) A.沿球面下滑至 M 点 B.先沿球面下滑至某点N,然后便离开斜面做斜下抛运动 C.按半径大于 R 的新的圆弧轨道做圆周运动 D.立即离开半圆球做平抛运动 3、双向约束之轻杆、管道约束下的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物体(如小球)在轻杆作用下的运动,或在管道中运动时,随着速度的变化,杆或管道对其弹力发生变化.这里的弹力可以是支持力,也可以是压力,即物体所受的弹力可以是双向的,与轻绳的模型不同.因为绳子只能提供拉力,不能提供支持力;而杆、管道既可以提供拉力,又可以提供支持力;在管道中运动,物体速度较大时可对上壁产生压力,而速度较小时可对下壁产生压力.在弹力为零时即出现临界状态. (一)轻杆模型 如图所示,轻杆一端连一小球,在竖直面内作圆周运动. (1)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是:0v =.这可理解为恰好转过或恰好不能转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此时支持力mg N =. (2) 当0v << mg N <<0,N 仍为支持力,且N 随v 的增大而减小,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案例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案例 蔡之刚 一、课程设计背景 这是一节概念课,内容多且抽象,不好上。如果按照传统的上法,将是一节乏味的概念课。新课程将这一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整合,首先在导入过程运用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曝光得到的星空照片和游乐场的过山车,说明了身边的圆周运动,接着通过运用较多的实验器材配合概念教学,既增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增加了课堂的情趣。我在处理这一节内容时,除了根据教材要求,运用“过山车模型”替代游乐场的过山车导入外,还视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采用其他的替代实验进行演示。但我认为采用教材的导入还不够,若能增加“水流星”的实验导入将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节课将成功一半。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设计时就将“水流星”的实验增加到导入过程里了。 二、教学过程 上课时,我按照设计好的顺序,首先引导学生观看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曝光得到的星空照片,体会地球的圆周运动,接着通过“过山车模型”说明了游乐场过山车的圆周运动。我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开始被激发起来,但还没有达到高潮。这时我拿出了自制的“水流星”装置问:“哪位同学上来表演水流星?”,在大家的推举下,一位同学大胆地走上讲台,在没有任何指点的情况下表演了“水流星”。由于缺乏经验,该同学在收回“水流星”装置时,不小心将“水流星”中的水洒了一半到地上,引起了同学们的一阵笑声。该同学有些不好意思,有退缩的表现。这时我鼓励他要大胆表现自己,要勇于克服困难。在我的指导下,该同学将“水流星”装置重新装满水,再次进行了表演。这次表演“水

流星”中的水洒了一点点到地上,只引起同学们轻微的叹息声。接着,我将“水流星”从他的手中接过来亲自表演,并将有关方法向同学们阐述清楚。当表演即将结束时,我照着“水流星”的惯性顺势一带,“水流星”便稳稳当当地停了下来,一滴水都没掉出来。表演获得了圆满成功,全体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同学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课程内容上。接下来可想而知,整堂课上得非常活。 三、反思与评价 我对这一堂课有两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的是我在导入过程增设“水流星”的实验,原本是要增加一些课堂气氛,没想到课堂气氛会那么热烈。第二个想不到的是原本很枯燥的概念课会上得那么活。 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即学习物理的概念、定律、模型、理论及实验技能等,认识物理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即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动手实验,学习科学方法,体会科学思想,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激情,感受自然的和谐与奇妙,领悟其中的意义,养成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三维目标”,在“三维目标”中必须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重视“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必须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为教学问题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从本次公开课的导入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1、身边的课程资源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源泉

2014高考物理易错创新专题预测提分知识点优化解析4:圆周运动及其应用(含详解)

2014高考物理易错创新专题预测提分知识点优化解析:4 圆周运动及其应用(含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创新题)第十三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于2011年10月22日在石家庄市(主会场)拉开了序幕.如图所示的杂技演员在表演“水流星”的节目时,盛水的杯子经过最高点杯口向下时水也不洒出来,对于杯子经过最高点时水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处于失重状态,不受重力的作用 B.水受平衡力的作用,合力为零 C.由于水做圆周运动,因此必然受到重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D.杯底对水的作用力可能为零 2.汽车甲和汽车乙质量相等,以相等的速率沿同一水平弯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甲车在乙车的外侧,两车沿半径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 甲和f 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 甲小于 f 乙 B.f 甲等于f 乙 C.f 甲大于f 乙 D.f 甲和f 乙大小均与汽车速率无关 3.(预测题)如图所示,倾斜轨道AC 与有缺口的圆轨道BCD 相切于C , 圆轨道半径为R ,两轨道在同一竖直平面内,D 是圆轨道的最高点, 缺口DB 所对的圆心角为90°,把一个小球从斜轨道上某处由静止 释放,它下滑到C 点后便进入圆轨道,要想使它上升到D 点后再落 到B 点,不计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释放点需与D 点等高 B.释放点需比D 点高R 4

C.释放点需比D 点高R 2 D.使小球经D 点后再落到B 点是不可能的 4.(创新题)小明同学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并且善于动手,在学习了圆周运动 知识后,他自制了一个玩具,如图所示,用长为r 的细杆粘住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使之绕另一端O 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 速度v =gr/2,在这点时( ) A.小球对细杆的拉力是mg 2 B.小球对细杆的压力是mg 2 C.小球对细杆的拉力是32 mg D.小球对细杆的压力是mg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5.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没有加速度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都在改变,所以必有加速度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所以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方向时刻都在改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一定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6.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 ,a 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 ,小轮的半径为2r ,b 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 ,c 点和d 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转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 A.a 点与b 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a 点与b 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a 点与c 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a 点与d 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7.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着用细线相连的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A

圆周运动的问题难点突破

高中物理必修2复习--圆周运动的问题难点突破 一、难点形成的原因 1、对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定义把握不牢固,解题时不能灵活的应用。 2、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及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综合知识应用不熟练,只是了解大概,在解题过程中不能灵活应用; 3、圆周运动有一些要求思维长度较长的题目,受力分析不按照一定的步骤,漏掉重力或其它力,因为一点小失误,导致全盘皆错。 4、圆周运动的周期性把握不准。 5、缺少生活经验,缺少仔细观察事物的经历,很多实例知道大概却不能理解本质,更不能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很好的联系起来。 二、难点突破 (1)匀速圆周运动与非匀速圆周运动 a.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因为物体的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在不断变化。圆周运动也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因为即使是匀速圆周运动,其加速度方向也是时刻变化的。 b.最常见的圆周运动有:①天体(包括人造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②核外电子在库仑力作用下绕原子核的运动;③带电粒子在垂直匀强磁场的平面里在磁场力作用下的运动;④物体在各种外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作用下的圆周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只是速度方向改变,而速度大小不变。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所受的所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其方向一定指向圆心。非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分力,提供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其效果是改变速度的大小。 例1:如图1所示,两根轻绳同系一个质量m=0.1kg的小球,两绳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轴上的A、B两处,上面绳AC长L=2m,当两绳都拉直时,与轴的夹角分别为30°和45°,求当小球随轴一起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4rad/s时,上下两轻绳拉力各为多少? 【审题】两绳张紧时,小球受的力由0逐渐增大时,ω可能出现两个临界值。 【解析】如图1所示,当BC刚好被拉直,但其拉力T2 恰为零, 图1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教案

§4.1 匀速圆周运动 学案 本章要求:1、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 2、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 3、关注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4.1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己个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知道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能用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之间的 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理解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学习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己他们之间的联系。 【学习难点】: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知识要点】: 1、圆周运动的概念: 运动轨迹为 是圆周运动。它是一种变速运动,其速度的 始终发生变化。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 叫匀速圆周运动 2、圆周运动的描述: 1)、线速度: 与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也可以这样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它不只有大小,还有方向,实际上是矢量。 2)、角速度: 与 的比值叫做角速度,计算公式 ;也可以这样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它只有大小。 3)、向心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运动的速度发生改变,就会有加速度的产生,而圆周运动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的,其速度方向总是发生改变,所以,速度是发生变化的,则必然有加速度的存在;若是变速率圆周运动,加速度不仅会改变方向,还会改变大小;若是匀速度(率)圆周运动,加速度则仅仅改变方向;改变方向的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其运动学计算公式为:; ππ?ωππ2f T 2;2fr T 2r t s ======t v 222222r 4f T 4r r v r ππω====心a 4)、周期与频率: 匀速圆周运动一周素用的时间叫 ,它的倒数叫做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数。 5)、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以及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典型题型】 1、 同轴转动问题: 如图所示:半径分别为R 和r 的两个圆周运动具有相同的角速度,线速度之间的关系R :r 。学生自己推出: 2、 异轴转动问题: a b 如图a 所示:当两圆相切时Q 与P 点具有相同的线速度 如图b 所示:当实线连接时Q 与P 点的线速度相同,当虚线连接时Q 点与 P` 点相同。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含答案)

1 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一 .与摩擦力有关的临界极值问题 物体间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物体间恰好达到最 大静摩擦力,如果只是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则有F m =m r v 2 ,静摩 擦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圆心;如果除摩擦力以外还有其他力,如绳两端连物体,其中一个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时,存在一个恰不向内滑动的临界条件和一个恰不向外滑动的临界条件,分别为静摩擦力达到最大且静摩擦力的方向沿半径背离圆心和沿半径指向圆心。 二 与弹力有关的临界极值问题 压力、支持力的临界条件是物体间的弹力恰好为零;绳上拉力的临界条件是绳恰好拉直且其上无弹力或绳上拉力恰好为最大承受力等。 【典例1】 (多选)(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20) 如图1,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木块a 和b ( 可视为质点 )放在水平圆盘上,a 与转轴OO′的距离为l ,b 与转轴的距离为2l ,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 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圆盘从静止 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b 一定比a 先开始滑动 B .a 、b 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 C .ω= l kg 2是b 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 D .当ω=l kg 32 时,a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 答案 AC 解析 木块a 、b 的质量相同,外界对它们做圆周运动提供的最大向心力,即最大静摩擦力F f m =km g 相同。 它们所需的向心力由F 向=mω2r 知,F a < F b ,所以b 一定比a 先开始滑动,A 项正确;a 、b 一起

2 绕转轴缓慢地转动时,F 摩=mω2r ,r 不同,所受的摩擦力不同,B 项错;b 开始滑动时有kmg =mω2·2l ,其临界角速度为ωb = l kg 2 ,选项C 正确;当ω =l kg 32时,a 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 f =mω2 r =3 2 kmg ,选项D 错误 【典例2】 如图所示,水平杆固定在竖直杆上,两者互相垂直,水平杆上O 、A 两点连接有两轻绳,两绳的另一端都系在质量为m 的小球上,OA =OB =AB ,现通过转动竖直杆,使水平杆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三角形OAB 始终在竖直平面内,若转动过程OB 、AB 两绳始终处于拉直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O B 绳的拉力范围为 0~3 3 mg B .OB 绳的拉力范围为 33mg ~3 32mg C .AB 绳的拉力范围为 33mg ~3 32mg D .AB 绳的拉力范围为0~3 3 2mg 答案 B 解析 当转动的角速度为零时,OB 绳的拉力最小,AB 绳的拉力最大,这时两者的值相同,设为F 1,则2F 1cos 30°=mg , F 1= 3 3 mg ,增大转动的角速度,当AB 绳的拉力刚好等于零时,OB 绳的拉力最大,设这时OB 绳的拉力为F 2,则F 2cos 30°=mg ,F 2 = 332mg ,因此OB 绳的拉力范围为33mg ~3 3 2mg ,AB 绳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节匀速圆周运动优质教案

第四节 匀速圆周运动 一、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4、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推理、归纳 五、教学过程 物体沿圆周运动是很常见的运动, 例如:转动的电风扇上各点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最简单的是匀速圆周运动。 (一) 匀速圆周运动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举例:电风扇转动时,其上各点所做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都认为是匀速圆周运动。 怎样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呢? (二)线速度 a :分析:,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运动的时间t 增大几倍,通过的弧长也增大几倍,所以对于某一匀速圆周运动而言,s 与t 的比值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b :线速度: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通过的弧长s 与时间t 的比值就是线速度的大小。用符号v 表示. t s v = 线速度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线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线速度的方向?→? 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讨论: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不变的吗? 结论:因为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的方向在不断变化,因此,它是一种变速运动。这里的“匀速”是指速率不变。 (三)角速度 a :学生阅读课文 【角速度】内容

b:阅读思考题 1)角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2)角速度等于和的比值 3)角速度的单位是 c:说明: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ω是恒定的 d:强调角速度单位的写法rad / s (四)周期 a:学生阅读课文【周期】内容 b:阅读思考题: 1)叫周期,叫频率;叫转速 2)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3)它们的单位分别是什么? 4)周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 学生阅读课文【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内容 学生复述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 v=2πr/T ω=2π/T v=rω 讨论v=rω 1)当v一定时,ω与r成反比 2)当ω一定时,v与r成正比 3)当r一定时,v与ω成正比 (六)、课堂练习 例1:分析下图中,A、B两点的线速度有什么关系? 分析得到:主动轮通过皮带、链条、齿轮等带动从动轮的过程中,皮带(链条)上各点以及两轮边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例2:分析下列情况下,轮上各点的角速度有什么关系?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一、难点形成的原因 1、对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定义把握不牢固,解题时不能灵活的应用。 2、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及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综合知识应用不熟练,只是了解大概,在解题过程中不能灵活应用; 3、圆周运动有一些要求思维长度较长的题目,受力分析不按照一定的步骤,漏掉重力或其它力,因为一点小失误,导致全盘皆错。 4、圆周运动的周期性把握不准。 5、缺少生活经验,缺少仔细观察事物的经历,很多实例知道大概却不能理解本质,更不能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很好的联系起来。 二、难点突破 (1)匀速圆周运动与非匀速圆周运动 a.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因为物体的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在不断变化。圆周运动也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因为即使是匀速圆周运动,其加速度方向也是时刻变化的。 b.最常见的圆周运动有:①天体(包括人造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②核外电子在库仑力作用下绕原子核的运动;③带电粒子在垂直匀强磁场的平面里在磁场力作用下的运动;④物体在各种外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作用下的圆周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只是速度方向改变,而速度大小不变。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所受的所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其方向一定指向圆心。非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分力,提供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其效果是改变速度的大小。 例1:如图3-1所示,两根轻绳同系一个质量m=0.1kg 的小球,两绳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轴上的A 、B 两处,上面绳AC 长L=2m ,当两绳都拉直时,与轴的夹角分别为30°和45°,求当小球随轴一起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4rad/s 时,上下两轻绳拉力各为多少? 【审题】两绳张紧时,小球受的力由0逐渐增大时,ω可能出现两个临界值。 【解析】如图3-1所示,当BC 刚好被拉直,但其拉力T 2恰为零,设此时角速度为ω1,AC 绳上拉力设为T 1,对小球有: mg T =?30cos 1 ① 30sin L ωm =30sin T A B 2 11② 代入数据得: s rad /4.21=ω, 要使BC 绳有拉力,应有ω>ω1,当AC 绳恰被拉直,但其拉力T 1恰为零,设此时角速度为ω2,BC 绳拉力为T 2,则有 mg T =?45cos 2 ③ T 2sin45°=m 2 2ωL AC sin30°④ 代入数据得:ω2=3.16rad/s 。要使AC 绳有拉力,必须ω<ω2,依题意ω=4rad/s>ω2,故AC 绳已无拉力,AC 绳是松驰状态,BC 绳与杆的夹角θ>45°,对小球有: 图3-1

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1.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 首先明确物理过程,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然后确定向心力,根据向心力公式列出方程,由方程中的某个力的变化与速度变化的对应关系,从而分析找到临界值. 2.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一般情况下,只讨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常涉及过最高点时的临界问题。 1.“绳模型”如图6-11-1所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注意:绳对小球只能产生拉力) (1)小球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绳子和轨道对小球刚好没有力的作用 mg =2 v m R v 临界 (2)小球能过最高点条件:v (当v (3)不能过最高点条件:v (实际上球还没有到最高点时,就脱离了轨道) 2.“杆模型”如图6-11-2所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注意:轻杆和细线不同,轻杆对小球既能产生拉力,又能产生推力。) (1)小球能最高点的临界条件:v = 0,F = mg (F 为支持力) (2)当0< v F 随v 增大而减小,且mg > F > 0(F 为支持力) (3)当v 时,F =0 (4)当v F 随v 增大而增大,且F >0(F 为拉力) 注意:管壁支撑情况与杆一样。杆与绳不同,杆对球既能产生拉力,也能对球产生支持力. 由于两种模型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不同,所以在分析问题时首先明确是哪种模型,然后再利用条件讨论. (3)拱桥模型 如图所示,此模型与杆模型类似,但因可以离开支持面,在最高点当物体速度达v =rg 时,F N =0,物体将飞离最高点做平抛运动。若是从半圆顶点飞出,则水平位移为s = 2R 。 a b 图6-11-2 b

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第 1 页 图 4 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1、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⑴如图1、图2所示,没有物体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情 况 ① 临界条件:绳子或轨道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 v 临界= Rg ② 能过最高点的条件:v ≥ Rg ,当 v > Rg 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 生压力。 ③ 不能过最高点的条件:v Rg ,N 为拉力,有 N >0,N 随 v 的增大而增大 例 1 (99 年高考题)如图 4 所示,细杆的一端与一小球相连,可绕过 O 的水平轴自 由转动。现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它做圆周运动。图中 a 、b 分别表示小球轨道的最低点和 最高点,则杆对球作用力可能是 ( ) A 、a 处为拉力,b 处为拉力 B 、a 处为拉力,b 处为推力 C 、a 处为推力,b 处为拉力 D 、a 处为推力,b 处为推力 图 1 图 2 图 3 b a

例 2 长度为L =0.5m 的轻质细杆OA,A 端有一质量为m= 3.0kg 的小球,如图 5 所示,小球以O 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通过最高点时小球的速率是 2.0m/s, g 取10m /s2,则此时细杆OA 受到() A、6.0N 的拉力 B、6.0N 的压力 C、24N 的拉力 D、24N 的压力 例3 长L=0.5m,质量可以忽略的的杆,其下端固定于O 点,上端 图5 连接着一个质量m=2kg 的小球A,A 绕O 点做圆周运动(同图5), 在 A 通过最高点,试讨论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杆的受力: ①当 A 的速率v1=1m/s 时 ②当 A 的速率v2=4m/s 时 2、在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当角速度ω变化时,物体有远离或向着圆心运动的(半径有变化)趋势。这时,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受某个力是否存在以及这个力 存在时方向朝哪(特别是一些接触力,如静摩擦力、绳的拉力等)。 例 4 如图 6 所示,两绳系一质量为m =0.1kg 的小球,上面绳长L =2m ,两端都拉直时与轴的夹角分别为30 °与45 °,问球的角速度在 什么范围内,两绳始终张紧,当角速度为 3 rad/s 时,上、下两绳拉力分 别为多大? 图6

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能定性分析火车转弯外轨比内轨高的原因 2.知道离心运动及产生的条件,了解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 2.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到是谁提供向心力的,并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有关问题. 课时一 弯道问题 教学过程: 环节一:火车转弯问题,介绍轨道 火车车轮的结构特点:火车的车轮有凸出的轮缘,且火车在轨道上运动时,有凸出轮缘的一边在两轨道内侧,这种结构特点,主要是有助于固定火车运动的轨迹 。如下图所示。 环节二:结合运动,受力分析 如果转弯处内外轨一样高 ,外侧车轮的轮缘挤压外轨,使外轨发生弹性形变,外归队轮圆的弹力就是火车转弯的向心力。 但火车质量太大,靠这种办法得到向心力,轮缘与外轨间的相互作用力太大,铁轨和车轮极易受损。 如果在转弯处使外轨略高于内轨,火车转弯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的方向不再是竖直的,而是斜向弯道的内侧,它与重力G 的合力指向圆心,为火车转弯提供了一部分向心力。这就减轻了轮缘与外轨的挤压。在修筑铁路时,要根据弯道的半径和规定的行驶速度,适当选择内外轨的高度差,时转弯时所需的向心力几乎完全有重力G 和支持力N F 的合力来提供(如图) 设内外轨间的距离为L ,内外轨的高度差为h ,火车转弯的半径为R ,火车转弯的规定速度为 0v 。由上图所示力的合成的向心力为 G F 合 F N

合F =mgtan α≈mgsin α=mg L h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合F =m R v 2 所以 mg L h =m R v 20 即火车转弯的规定速度 0v = L Rgh 。 环节三:分类讨论,分析转弯情况 对火车转弯时速度与向心力的讨论: 当火车以规定速度转弯时,合力F 等于向心力,这时轮缘与内外轨均无侧压力。 当火车转弯速度大于规定速度时,该合力F 小于向心力,外轨向内挤压轮缘,提供侧压力,与F 共同充当向心力。 当火车转弯速度小于规定速度时,该合力F 大于向心力,内轨向外挤压轮缘,产生的侧压力与合共同充当向心力。 课时二 离心现象 教学过程: 环节一:给出离心运动定义 (1)定义: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合理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离心运动。 本质:离心运动是物体惯性的表现 如图所示: 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运动方向。 a 、如果它们受到合外力恰好等于物体所需的向心力,物体就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合外力提供向心力。 b 、如果向心力突然消失(例如小球转动时绳子突然断裂),则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再变化,由于惯性,物体将沿此时的速度方向(即切线方向)按此时的速度大小飞出。这时F =0。 c 、如果提供的外力小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虽然物体的速度方向还要变化,但速度方向变化较慢,因此物体偏离原来的圆周做离心运动。其轨迹为圆周和切线间的某条线,这时,合外力小于所需向心力。 环节二:结合实例,分析应用 F=0 F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分析教案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继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运动的相关内容,和曲线运动的基本知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运动轨迹为圆周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周运动,为今后学习万有引力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14)班是二层次班级,学生基础、领会能力相对较弱。不过学生已经学习了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已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对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的学习已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老师引导,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圆周运动问 题的解题步骤; 2.通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老师讲解,达到知道临界状态的目标; 3.通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老师讲解,达到知道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 题,并能正确解题的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a圆周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 b 竖直水平圆周运动的临界状态 c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2.难点 a 竖直水平圆周运动的临界状态 b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五、导入 播放视频—电唱机做匀速圆周运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六、教学设计 (一)预习案 1.公式默写 角速度: 2v t T r θπ ω===

线速度: 运行周期: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 复习巩固 (二) 探究案 1. 圆周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 例、例. 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圆筒绕竖直中心轴 OO ′转动, 小物块A 靠在圆筒的内壁上,它与圆筒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要 使A 不下落,则圆筒转动的角速度ω至少为( D ) 2s r v r t T πω===22r T v ππω==22222222444n v r a r v n r f r r T πωωππ======22 222222444n n v F ma m m r m v mr n mr f mr r T πωωππ====== =

匀速圆周运动 教案

《认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四章:匀速圆周运动第一节: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认识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 2、学会用线速度、角速度等物理量描述一个匀速圆周运动。 3、掌握线速度、角速度等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以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为导入,让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引入线速度、角速度等概念。对于线速度的讲解,教材是用了自行车轮的模型,以车轮上转过的弧长来定义线速度。重点讲解了线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强调了线速度方向是一直在变化的(沿切线方向)。对于角速度,教材仍然引入了自行车的传动装置。一大一小两个齿轮由一链条相连。线速度相等,角速度不等。 教材同样借用生活中的事物,介绍了周期、频率和转速等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难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圆周运动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介绍这一运动并不太大障碍。而且还可以借助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讲解圆周运动的规律。在讲线速

度、角速度的时候,可以借助于生活中的物品,比如自行车轮或光盘等,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这一物理量的意义。 五、教学设计 1、导入 身边的圆周运动。比如自行车上、水车、磨盘、DVD光盘等。那么我们在生活中,一般是怎么描述这些圆周运动快慢的呢?由于圆周运动的特殊性,我们分别以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和角度来度量圆周运动的快慢。 2、展开 在演示圆盘上,在同一条半径上,设定A、B两点,对比两点的线速度大小。线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是沿着圆周的切线方向的。在自行车大、小齿轮轮缘上的A、B两点贴上不同颜色的彩纸。当齿轮匀速转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A、B转过的弧长相同,但相对于圆心转过的角度不同。 再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物,简单介绍周期、频率和转速。我们把周期性运动每重复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叫周期。频率就是单位时间没运动重复的次数。转动是单位时间内的转动次数。 3、关于实验演示 用一根绳子,拴着一个重物,手捏着绳的一端,不停地做圆周运动。演示圆周运动的快慢及转速和频率等概念。条件允许,也可做一个像摇奖用的转盘,在转盘上标出A、B两点,让学生深入直观的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及关系。

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

第3.5节 圆周运动的应用 答案 例题2: 练1:解析:要使悬线碰钉后小球做完整的圆周运动,须使小球到达以P 点为圆心的圆周最高点M ,当刚能到达最高点M 时,小球只受重力mg 作用,此时悬线 拉力为零,即有mg =m R v 2 min ,其中R 为以P 点为圆心的圆周的半径,v min 为小球到达M 点的最小速度,而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 (L -2R )=2 1mv min 2 联立解得R =52L ,此为小球以P 点为圆心的最大半径,所以OP =L -R =53L 为OP 间的最小距离. 故OP 段的最小距离是5 3L . 例题3:解析】 两根绳张紧时,小球受力如图4-3-7所示,当ω由0逐渐增大时,ω可能出现以下两个临界值. (1)BC 恰好拉直,但F 2仍然为零,设此时的角速度为ω1,则有F 1sin30°=m ω12L sin30° F 1cos30°=mg 代入数据解得ω1=2.4 rad/s. (2)AC 由拉紧转为恰好拉直,但F 1已为零,设此时的角速度为ω2,则有F 2sin45°=m ω22LBC sin45°

F2cos45°=mg 代入数据解得ω2=3.16 rad/s 可见,要使两绳始终张紧,ω必须满足2.4 rad/s≤ω≤3.16 rad/s. 【答案】 2.4 rad/s≤ω≤3.16 rad/s 练2:D 练3:解析:要使B静止,A必须相对于转盘静止——具有与转盘相同的角速度.A 需要的向心力由绳的拉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提供.角速度取最大值时,A有离心趋势,静摩擦力指向圆心O;角速度取最小值时,A有向心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背离圆心O. 对于B:F T=mg 对于A:F T+Ff=Mrω12 或F T-Ff=Mrω22 代入数据解得 ω1=6.5 rad/s,ω2=2.9 rad/s 所以2.9 rad/s≤ω≤6.5 rad/s. 答案:2.9 rad/s≤ω≤6.5 rad/s

高一物理教案新部编本: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

圆周运动的条件应用

高一物理拔高专题训练五 专题一:牛顿运动定律回顾 (1995年全国高考)如图所示,已知质量为m 的木块在大小为T 的水平拉力 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则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______.若在木块上再施加一个与水平拉力T 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推 力,而不改变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则此推力F 与水平拉力T 的夹角为______. (1996年上海市高考题)总质量为M 的热气球由于故障在高空以匀速v 竖直下降,为了阻止继续下降,在t =0时刻,从热气球中释放了一个质量为m 的沙袋,不计空气阻力,当t =______时热气球停止下降,这时沙袋的速度为______(此时沙袋尚未着地). 专题二: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 1.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合外力大小保持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 2.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情况下是变速圆周运动,物体能否通过圆周的最高点是有条件的. (1)没有物体支撑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通过最高点的情况,如图甲所示.注意:绳对小球只能产生沿绳收缩方向的拉力. A :临界条件: 绳子或轨道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即T =0 或N =0) mg =m R v 2 所以v 临=gR B: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 v ≥gR 当v >gR 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 C :不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 v N >0. C:当v =gR 时,N =0 D :当v >gR ,N 为拉力,v 增大,N 增大 同类问题解析:内外轨同时约束 如图所示,小球在外轨和内轨的共同约束下沿着圆周运动.在 最高点小球受力和运动特点? 课堂讨论: 内轨的约束 如图所示,小球在内轨的约束下沿着圆周运动.在最高点,小 球受力和运动特点?

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分析+教案+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组龙 一、教材分析 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继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运动的相关内容,和曲线运动的基本知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运动轨迹为圆周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周运动,为今后学习万有引力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14)班是二层次班级,学生基础、领会能力相对较弱。不过学生已经学习了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已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对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的学习已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目标 1. 通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老师引导,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圆周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 2. 通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老师讲解,达到知道临界状态的目标; 3. 通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老师讲解,达到知道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并能正确解题的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a圆周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 b 竖直水平圆周运动的临界状态 c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2. 难点 a竖直水平圆周运动的临界状态 b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五、导入 播放视频—电唱机做匀速圆周运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六、教学设计 (一) 预习案 1.公式默写 角速度: 线速度: 运行周期: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 复习巩固 (二) 探究案 1.圆周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

例、例.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筒绕竖直中心轴OO′转动,小物块A靠在圆筒的内壁上,它与圆筒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要使A不下落,则圆筒转动的角速度ω至少为( D ) 小组讨论,得出结果,并归纳总结出圆周运动解题步骤。 解:A物体不下落,说明静摩擦力等于重力,A随着转动过程中,支持力提供向心力 即 且 联立解得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第4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运动的相关内容,和曲线运动的基本知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运动轨迹为圆周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基础上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以及万有引力的知识打下基础。 此外,匀速圆周运动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情况分析 本节内容是继学生学习平抛运动后,又一种变速曲线运动。在曲线运动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方向并知道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此前,学生也已经掌握了直线运动及其快慢描述方法。这些知识都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观察能力和经验抽象思维能力,并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三、设计思想 “匀速圆周运动”是以概念教学为主的一节课,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是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也是教学的出发点。物理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引导式教学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以“情境产生问题”,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针对“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以及“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展开探究活动,在问题交流讨论中发展学生观点,最终形成对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具有协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